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19

第19章 学会社交(4)

3.为什么心中苦闷无处说

你的困惑:家庭的重担,家族的寄托几乎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成绩稍微有些滑落,父母就会对着我长篇大论,我能做的只是低头不语。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了解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人,所以,我的所有苦闷与忧愁只能与日记分享,与孤独分享,我的心近乎崩溃了。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司文是某校高三的学生,他自幼学习成绩就非常好,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因此,母亲每天晚上都陪他看书、学习到深夜。由于司文过重的学习及家庭的压力下,他觉得自己的精神都快要崩溃了,甚至有不想参加高考的念头。他的心情十分压抑,总是不能安心的学习,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易暴躁,以至于每天很晚了还是不能入睡,这种不良的情绪使他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最终,还是没能考入理想的学府。

透视心灵深处→

压抑是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病态及社会心理。在心理学上,它是指个人受挫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和情感释放出来或是转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将这种心理表现压抑在心头,不愿承认自己烦恼的存在。

压抑是现代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它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能接受的,把这些不愉快的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内,推迟而满足需要的状态。像是当我们陶醉在童年故事中时,很想开怀大笑但却因某种原因而又不敢在现实生活中放声大笑的意境,这就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

压抑的心理一般来源于外部环境,也有可能是来自自身的原因。在生活中,青少年要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每个人的情绪是不会自然消失的,如果你强行的压抑情绪会让你的心灵深处受到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会使你颓废,甚至还有厌世的心理,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每个人在生活的海洋中努力拼搏之时,都会面临两种状况,即成功或失败。如果失败了可能会导致沮丧,然而,沮丧的心理最有可能会导致情绪的压抑。要知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如果心情不好或情绪不稳定时,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如与朋友交谈、听些愉快轻松的音乐、参加一些娱乐性的体育活动等,也可以适度地大哭一场,切不可压抑。因为,压抑只是起到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它不能把那些不良情绪完全消失,而是会变成某种潜意识,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更为消极。

对于青少年来说,生活环境的不协调或经受过多的挫折都可能产生压抑的心理。原因如下:

(1)日常生活中的压抑。青少年在生活中必然要面临学习、生活等事情,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正常的实践任务或者经常过度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就会感到痛苦和压抑。例如:有些青少年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及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消沉等消极表现。

(2)日常行为规范产生的压抑。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如果青少年有太多的行为规范或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然而,这些行为规范与你的接受能力相差甚远,因此极容易产生压抑的心理。

(3)人际交往产生压抑。有些青少年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校的大家庭中因为自己性格孤僻、内向,不能被别的同学接纳。因此,内心比较孤独、忧郁而产生的压抑心理。

(4)自身条件产生的压抑。有的青少年因为自己长得丑或者有其他的身体缺陷而产生自卑、忧郁等压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总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其在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中会变得自闭或自暴自弃。

解开心结→

青少年如何战胜压抑的心理呢?方法如下:

(1)要正确地看待自己。如果青少年遇到挫折时,要先找出自身的主观原因,用自己的特长去弥补自身的不足;相信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你积极向上、扬长避短,建立一个自立自强的心态,那么,压抑的心理就会自然而然的烟消云散了。

(2)要多交朋友。性格内向的青少年要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同龄朋友。这样你就会体会到友谊的温暖,从而走出压抑的困惑。

(3)让快乐走进你的生活。有压抑心理的青少年一般都放弃了自己最喜爱的业余活动,要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你的心情更糟。此时,解除心理压抑的有效方法就是寻求快乐,你可以做些你喜欢的事情或是听些你喜欢的音乐等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影响着他的情绪。如果你感到压抑时,不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垂头丧气地走路,要像轻风那样疾走;不要愁眉苦脸,要露出你魅力十足的笑脸,这样你就会发现阳光照射着不同的色彩。

(4)亲近大自然。如果你的精神感到压抑时,可以到公园或田间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5)适当地锻炼身体。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说“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据有关人士调查研究,曾有许多情绪压抑者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在精神上就轻松许多。有压抑心理的青少年可以做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例如散步、打篮球、骑车和游泳等。因为这些简单的运动可以让你的肌体得到彻底的放松,从而消除你紧张、压抑的心情。这样不仅让你精力充沛,还可以让你信心十足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4.为什么换位思考能赢得人缘

你的困惑:我对于其他人的行为极端讨厌,讨厌他们打电话时那生怕别人听不见的嗓门,讨厌他们得到表扬那沾沾自喜的样子,讨厌他们……所以,我讨厌与他们来往。但后来我发现,这些行为,原来我也有……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有一只狗无意间闯进一间四壁都镶着镜子的屋子,突然,看到房间里一下出现了这么多只狗,它大吃一惊。于是,对着这些狗龇牙咧嘴、喉咙里发出阵阵攻击的低吼。那些狗也对着它张牙舞爪,而且都是怒吼的面容。这只狗一看,吓坏了,于是,它不停地狂吠着试图逃走,没想到它一跑,那些狗也跟着它追。它只好不停地绕着屋子跑,直跑得体力透支,倒地死亡。

透视心灵深处→

可见,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是无法生存的。如果这只狗会换位思考的话,那么它会先朝那些“狗”摇摇尾巴,其后果也会是截然不同的。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它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的思想联系起来,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因此,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彼此间的友谊奠定基础。

一位智者说过:“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别人当做别人,把自己当做自己。”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没有换位思考,等待你的极有可能是失败、痛苦、沮丧或者泪水,甚至于无底的深渊;如果你换位思考,迎接你的极有可能是胜利、轻松、希望、微笑、支持,或是至尊的荣耀。不夸大地说,天地之差,生死之别,尊卑之成因,好坏之缘由,可能仅仅是取决于换位与否。

青少年在人际交流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时,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或衡量别人,积极地换位思考,这样就会减少矛盾和摩擦,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必不可缺的就是谅解,谅解是理解的深一层包容,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或“误解”的时候,如果为此而耿耿于怀,那么,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但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对方的感受,或许很容易就能达成谅解。在生活中,一般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为此,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若常常表现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对方,这样往往会误解别人。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更多的是利益和需要,却总是很少关心他人的需要,更别说是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了。这样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我们平常总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别人,主要就是由于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造成的。要做到换位思考,在考虑问题之前,我们先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2)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3)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4)我是在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他吗?

……

换位思考,有时候而且是多数时候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利益。当你跟别人有了摩擦的时候,如果不去换位思考,可能你就只会一味地去想你是多么的委屈,你会陷入一个胡同里跳不出来,一直想着别人凭什么这样对你。但是如果你换位思考了,也许你会发现对方跟你有一样的疑问,然后,你就会找到症结所在。

解开心结→

那么,青少年怎样才能学会换位思考?

(1)在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青少年的出生背景各不相同,想法、意见、理解也不同……也许某一天,你的朋友会让你生气,请先站在对方的角位思考一下,到底是为什么?有时候,往往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导致改变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就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障碍。每一个人的思考都是有所不同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应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在理解中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这一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及感受,这并非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因为它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别忘了换个位置思考,多一分理解与宽容。

学会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点,他便能使自己快乐,也同时使别人快乐。对于能换位思考的人来说,每天都是美的,每个人都是友好的,透过屏窗望到的是茫茫草原上白云朵朵,万绿丛中红花点点镶嵌之美景;而对于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最最痛苦的煎熬,每个人都会对别人冷眼旁观。所以,学会换位思考成就自己,也快乐别人。

第三节 学会处世艺术

1.怎样做到大智若愚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好:“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辩因物而言,己无所造,故若讷也。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其实,最正直的人是外表很委屈随和的,但是个很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代表的就是行不露色。真正的有才能的人,是不需要刻意去表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充分的表现自己的“大直若屈,大智若愚。”

做人就要学会“屈”

很多的时候,任何事情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去做就能去做的,自己的能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后,不得不去学会适应,而不是去任自己的所想去办到事情的。

有两位名学府的高材生,一起到南方某经济特区打工。甲被安排搞统计,天天和报表打交道,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他感到太委屈,便跳槽到别的单位,结果连跳十多次槽,十年后也未被重用。而乙进公司时也是统计员,他安心工作,十年后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样是高材生,甲是弃“屈”图“伸”,结果一事无成。而乙则是以“屈”求“伸”,结果成功了。须知当今高材生比比皆是,用人单位不是先在“屈”中考验你的本事和品德,怎敢一开始就重用你让你“伸”呢?所以作为大丈夫首先需要能屈能伸才是。

社会中,往往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就像两名大学生一样,要想取得好的人生,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地位。人生中,一般认为屈伸代表着进退,“屈”意味失意,“伸”则为得意,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的。实际上,人生中的“屈”与“伸”远远不是这样简单。《后汉书·班固传》说:“虽屈伸无常,所因时异。”也就是说,人生中的“屈”与“伸”是应该顺从时势与环境的变化,不可盲目胡来。同样需要能屈能伸也是大丈夫所为。

若愚是“智”的表现

人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真正的‘智’呢?”“智”这个词也许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个很容易解释的词语。智即表现为聪明。但其实不是的,真正的“智”人是“愚”者。

有时,不如去试着想想,学会做些“愚”的事情。在自己迫不得已的时候,不应该去太过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表现的多为内敛。有时许多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