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007

第7章 健全企业制度(1)

第二卷 成功经营所具备的条件

在松下电器的公司里,员工每天都要朗诵松下七精神,唱社歌。松下电器公司上上下下所以同心团结、统一步伐,正是这些社训、社歌熏陶、训练的结果。要想了解松下公司,绝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松下电器的精神规范,包括几个层次和几种形式,如纲领、信条、七精神、社歌、赞歌等。

松下电器纲领:

透彻地认识企业人的使命,谋求社会改善和进步,进而贡献于人类文明。

松下电器信条:

只有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努力,才有进步、发展和希望;全体员工应本着至诚、团结之精神,为社会尽力。

松下电器七精神:

一、产业报国的精神

产业报国是松下公司的经营宗旨。从事产业工作的员工,必须十分重视此种精神。

二、光明正大的精神

光明正大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即使学识才能如何优异,但如缺乏此种精神,则不足为法。

三、亲爱精诚的精神

亲爱精诚为松下公司的信条之一,即使各部门内都有优秀人才,但如缺乏此种精神,即等于乌合之众,不可能产生任何力量。

四、奋斗向上的精神

彻底奋斗才是达成使命的唯一要诀,如果缺乏此种精神,即无法获得真正的和平与进步。

五、遵守礼节的精神

如果不重礼节、缺乏谦让,就无法维护社会的秩序。唯有拥有礼让和谦虚的美德,才能美化社会,形成人情味的人生。

六、顺应同化的精神

除非顺应自然法理,与其融成一片,否则就不易发达、进步。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大趋势,固热自己的偏见,则绝不可能成功。

七、感恩图报的精神

感恩图报的心意,能为人们带来快乐和活力。只有秉持着这种观念,才能克服困难,创造真正的幸福。

松下社歌

为建设新日本同心协力

不断地努力生产

我们为世人提供的商品

犹如涌泉一般

振兴产业 振兴产生

亲爱精诚的松下电器

松下进行曲:与日月共存

一、为了促进全民生计

重建新生的日本

大家充满着勤奋工作的生气

松下电器,我们今天又活泼地聚集在一起

二、从创业的当初起

日新又新与日月共进

我们以促进世人的电化生活为荣

松下电器坚守传统的崇高理想

三、大跃进的时代已经来临

为了让国际牌风行大地

松下电器 团结的力量真神奇

以下是松下曾列举的传世信条

上山千信的家训:

心里没有烦恼,必然心广体健。

心里没有自满,必然不失敬爱之念。

心里没有欲望,必然克尽义理。

三井家训(第一代三井高利制订):

一、一根树枝易折,许多树枝捆在一处则难断,汝等必须和睦相处,巩固家运。

二、各公司营业所得的总收入,必须扣减一定金额的公积金以后,才能分配给各公司。

三、由各公司推选一位年长老人,成为大家的首领,各司的负责人都必须服从他的指挥。

四、同族绝不可互相斗争。

五、严禁奢侈,历行节约。

六、名将之下无弱兵。必须重视启用贤能的人。应该避免部属有牢骚和怨言。

七、家族统领者必须仔细地了解整个家族的大小事情。八、同族的少主,某一时期应和店员一样待遇,让他在掌柜和大伙手下做苦工,而完全不以主人对待。

九、要有买卖不一定能成功的觉悟。

十、应该到岛崎或外国去做交易。

住友家训(广濑平所订)

一、不得超出权限独断专行;

二、不得借职务之便谋求私利;

三、不得只顾眼前利益,投机冒险;

四、未得许可,不得收受或私借金钱或物品;

五、在职务上不得有延误、过失、怠慢或疏忽;

六、不得有损害名誉、破坏信用的行为;

七、对于私人的金钱交易或其他的凭证,不得假借各店、各部的名义;

八、必须有廉耻之心,不得有贪污行为;

九、对于他人的毁誉褒贬,不得跟别人一起私议;

十、不可泄露机密。

三菱(岩崎)家训:

一、不为小事烦恼,把握经营大政方针;

二、一旦着手的事业,一定让它成功;

二、绝不可企图从事投机的事业;

四、必须抱着国家观念经营事业;

五、随时秉持服务至上的诚意;

六、必须勤俭持家,待人慈善;

七、必须评价各人的能力,使各人在适当职位上充分发挥能力;

八、尽量优待部属,事业上所获得的利益应与员工共分同享;

九、必须大胆创业,小心守成。与其重视在桶内装满水,宁可注意有没有漏水;

电通株式会社之电通信条;

一、须主动创造工作,不可站在被动立场;

二、工作必须主动地推动,不可被动而为;

三、应向大事挑战,小事不能使人进步;

四、应以难事为目标,克服了才能进步;

五、一旦着手即不放弃。即使百临大危大难,亦不轻言放弃,弃途而废;

六、必须带动四周的人。带动别人和被别人带动,久而大有差距;

七、做事须有计划,能使自己有耐心、有办法,并培养正确的努力与希望;

八、须有信心。否则工作不会有魄力、耐心和深度;九、头脑须随时转动。必须对各方面都留心,不得有丝毫的疏忽,在服务态度方面更是如此;

十、不可害怕摩擦。摩擦乃进步之原动力,积极性之肥料。否则,会缺少志气和练达。

长崎株式会社之长崎信条:

一、和睦相处,同心协力;

二、注重卫生、清洁;

三、诚实、公正;

四、加强研究,注重创意;

五、努力奋斗;

六、完成责任。

朝日新闻社宗旨:

一、站在独立不偏的立场,贯彻言论自由,对促进国家民主化与世界和平,贡献微薄的力量;

二、基于正义与人道,为国民的幸福奉献,排除一切非法以及暴力行为,消除社会腐败现象;

三、公正迅速地报导事物的真相,以求公正地评论;四、随时保持宽容的态度,重视品格以及责任,崇尚清新而敦厚的作风。

钟纺株式会社经营信条:

一、博受以及正义的人道主义(把生命及人格视为至高无上之价值的经营);

二、科学的合理制度(基于真实及真理的经营);

三、对国家社会的奉献(供生产廉价的优良商品为消费者服务,并透过经营事业,贡献于国家社会之繁荣)。

很好地遵从公司的方针、计划和传统,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是松下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是松下的企业精神之一。一个新的员工进入公司,立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关系网:与领导、上司的关系,与其他员工的关系,与旧规矩、老传统的关系,个性与团队性的关系,个人与整个企业的关系。应该教导自己的员工在企业内采取怎样的态势呢?松下指出的结论是顺应同化。

顾名思义,顺应是要员工顺从、遵守企业既定的方针、规划、传统、品格,并逐渐取得一致,融为一体,达到同化。这样,企业才能成为一个水乳交融的整体,才能有强有力的战斗力。顺应同化和张扬个性、突出自我是针锋相对的。对此二者,松下警告:过分对工作热心,以致强调自我,就容易走到任性独断那边去。当此之时,职位越高,越是能干、肯干,给团体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松下的这种观点,也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个人的才智不论怎样卓越,也只不过是暗地里的手提灯,照亮的范围有限;他的主张难免狭益和偏执。如果固执己见,必然会对公司的业务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自己也会遭受失败。

怎样让员工顺应同化呢?松下讲两点。一是培养一种能够透视事物背后的潮流和事物间关系的眼光,并从中获得发展。有了正确的眼光,和公司的方针、计划统一起来,自然也就不会有冲突的问题了。

另一条,是沟通,即对下的了解和对上的请示。松下特别强调了得到上司信赖时的请示。他说:越是受到上司信赖的时候,越是应该拿自己的判断去请示上司。不可自视过高,谦虚和谨慎的修养都是很重要的。彼此既然都在参与经营,便应该有批判和接受批判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享受顺应同化的喜悦。

松下还谈到了自己初创时期的体验。那时,他是小小的三人公司的当家人,但去不拘囿自己的主张,而是把国家、社会的利益,从业人员的意见,作为参考。

如果说,小生产对团队精神的要求还不那么要紧的话,集团化大生产就不是这样了。它首先要求服从和顺应,然后才是发展。因此,应该教导自己的员工,首先是继承,然后才是发扬。

有些问题是需要经常提点和整顿的。朝会和夕会就是这样的机制。晨起之时而计划,夕寝之时而反省,必能日新月异。个人如此,公司又何尝不是这样?

松下电器公司很早就建立了一项制度,即朝会和夕会。所谓朝会(早会)、夕会(晚会),就是在每天上班的开始五分钟和下班的最后五分钟,各单位的全体员工要在一起,宣誓和总结。具体来说,朝会的时候,要唱社歌,还要朗诵松下电器的七大精神。值日者在会上发表联络事项和感想,员工也可以轮流发言。这样,不仅有助于明确上下班界限,整顿精神,也能传递信息、交流感想。夕会的情况则较为简单。

朝会的缘起,是松下幸之助的创业有成、建新厂于大开街时的做法。当时,每天工作开始的时候,松下都要训诲员工几句。后来,在1933年,松下电器迁到门真以后,朝会的制度确定了下来,以后再没有变更好。除非休假日,否则,朝会必定是每天的早课。

对于这种制度,当然有许多人不以为然。有些大学毕业生听说松下电器的这种规矩,避而不来。许多新到松下的员工,参加起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而且,这朝会的五分钟占的是上班时间,直接影响到生产。即使如此,松下电器仍然坚持这种制度,原因何在?

松下幸之助指出,这是因为重要的事情即使反复说许多遍,听的人也会马上忘记。除非印象很深刻,大概过了两三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说过话的那个人,却以为对方时刻牢记着他的话。等到对方不记得时,他便会认为对方是个莫明其妙的人。怎么办呢?最首要的办法就是反复地说。重要的事情,希望对方记住的事情,要反复说、反复讲,说到、讲到纵使不想记也会记住的地步。

朗读松下电器的七大精神,松下先生解释说:当然是为了提醒员工们在工作时应有什么态度,同时也是为了鞭策我自己而规定的。为了要达成松下电器公司的使命,决不能忪懈,更不可忘记。如果放任不定的话,便会逐渐淡忘。所以要有此规定,于每天开始工作时,讲给自己听,使自己心里有所警觉。

在松下电器公司,还真有不举行朝会朗读七大精神、迷失了松下基本经营方针的事情发生。那是一间生产马达的工厂,在战后重建时老是不能扭转亏损的局面。当时的顾问高桥荒太郎检讨了该公司的方方面面,才发现问题不在于那些细微末节的事情,关键在从厂干部到员工都迷失了松下经营的基本方针,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组织朝会。于是高桥指导干部员工重新认识松下的经营观念,并以此来检查各个环节,诸如质量、成本、服务等等,加以改善。此后不到半年,就使工厂起死回生,走上了正规轨道。

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它的命运。坏的制度足以延滞企业的进程;好的制度则足以因好的组合、结构而产生几何级数的跳跃,使1+1远大于2。

优秀的经营理念,还需要一定的制度来保证;人员的使用也有待于制度的规范。成功的松下电器,其硬件组织制度当然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松下电器硬件组织制度最突出的一项,就是事业部制度。这项制度实施于1932年,是松下电器长足发展时候的产物。事业部制度的直接动因,是公司规模的扩大。松下创业伊始,摊子小,一切都由他自己一人操持,虽说辛苦,尚可应付。事业的发展,导致事物纷繁,千头万绪,松下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烦杂。他想把事情分给别人负责,而他一贯的观念又是委任即要放权,于是就有了设立事业部的分权组织设想。踏车车灯及干电池部,三是配电线器具及电热器的制造与销售部。这一次的分设,销售部是隶属于第三事业部的,其他部则没有专门的销售机构,各部门的销售其实还是公司一手包揽的。松下觉得上述的分权制度还不够彻底,不能算是名副其实,因此效果也就差一些。基于这样的认识,1934年3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组。这一次,把原来第三部的电热器具制造独立为第四部门。要重要的是,在各部门都设了营业课,专门负责各部门的销售业务。由此,松下电器相当长时间采用的硬体组织制度就这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