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022

第22章 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什么(1)

每个都想抢先一步,因此经营者除了要四肢发达,还得头脑不简单。

人类的体能,在过了三十岁的顶峰以后就会慢慢衰弱;智能的顶峰则在四十岁。一过了四十岁,无论分析、理解、综合、记忆的能力都会愈来愈差。但有些公司的社长,过了这个极限,仍能有效地从事经营,那是由于累积了长期工作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已经成为智慧的一部分了。

经验是可贵的,尤其失败的经验,对于未来再做相同的工作,常有前车之鉴的效果。一般而言,经验丰富的人,各种知识也一定很广泛。所以四十岁以后,尽管智能已逐渐退化;但经验不断增加,对业务的处理也能有所贡献。

但是经验也不是万能的。实际上只有在从事需经磋商才能着手的工作时,前辈的经验才能发挥价值。比如说一个大公司的领导者往往年纪大,智力、体力都已衰弱。但公司中的主要人员承认他是领导者,所以他仍能继续工作。然而在另一方面,公司中的干部必须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领薪的职员,还是一个经营责任的分担者。换句话说,他必须认识到自己也是经营者之一,并努力实践;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领导,这样公司才能经营下去。

进一步看,象这种经营问题,总是不宜模棱两可,在经验或智力的两点之间移动,而应该将企业合理化起来。本来,经济活动就要全理化,成长中的企业更需要合理化,它也是促进社会繁荣的关键之一。

以今日世界而言,对合理化要求最严格的是美国的企业组织。他们的合理化有许多明显的特色。譬如人事运用,在美国公司中就很少有冗员。他们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动,不断调整公司经营的方式。在合理化的过程中,如果产业剩余的人力,一定会非常明快地把他迁调到其他部门;假使其他部门无法吸收,便直截了当地以裁员来解决。

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美国有其独特的社会性与经济背景,使得这些措施得以顺利进行。由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发达,对失业者有充足的救济,使得被裁的人员在生活上不致立刻发生问题。另一方面,成长中的公司又可以对这些人力加以吸收采用,使得人们仍旧拥有适当的出路,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所以不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但是我们的社会福利制度很不完善,所以被裁的人员一时无法被其他公司聘用;相对的,公司方面也不敢放手整顿,裁减多余人员。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有的公司不得不浪费许多经费去保障这些冗员,造成公司的沉重负担。象这样不能适当地使每个人都提供足够的贡献,不只防碍了社会的繁荣,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

经济环境不断地在进步,各公司为了跟上进步的步伐,不断地征求人才,可是往往征求不到适当的人选。而另一方面,那些可能适合的人选却在另一公司成为冗员,不但才能不能发挥,更成为公司进步的绊脚石。

比别人先走一步说来可能平淡无奇,可是在企业竞争上,由于每个对手都在倾尽全力想先走一步,所以要真正做到,真是非常不容易。

经营者稍一迟疑,被后来的人赶过,一步可能变成十步,然后变成百步、千步,距离愈拉愈远,终致无法补救。所以任何工作都要加速推动,尤其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工作。也正因为有这种顾虑,经营者不可好大喜功,想去完成那些必须花费漫长时间才能产生效果的工作;或者是太固执的去追求发明,因为那太过于冒险。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使原先非常杰出的构思,在片刻之间变得一文不值。

不论做任何事,在前提上必须了解,我们正处在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一个好的构想,若不立即付诸实施,稍一迟疑,半年过去,可能就不值一提。因此今天想到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实行。但为了要减低冒进的风险,经营者平时就应训练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对未知因素的评估能力,当机立断,才不致被人抢先一步,遭致无可弥补的遗憾。

碰到难题,先不要否决它,换个角度去看,或许它就不成为难题了。

做事的时候,有些原来可以做的事情,只因为自己抱着干不了的想法,最后很可能就失败了;反之,原先看起来很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抱定信心努力去做,最后也很可能会成功。想到今天的人们不仅能够上天入海,甚至可以登陆月球再回来,假如一点小事都感到困难重重的话,那岂不是抹杀了人类卓越的能力吗?

一个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逃避不是办法,只有鼓起勇气予以克服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智慧和潜力而获得良好的成果。

松下在一九六一年的一天,松下的部下正在开会。松下问他们今天开的什么会?有人苦着脸对松下说:丰田汽车要求大幅度降价。详情是丰田要求自松下通信购买的汽车收音机的价钱,自即日起降价百分之五,半年后再降百分之十五,总共降低百分之二十。丰田作这种要求所持的理由是:面临贸易自由化,与美国等汽车业竞争的结果,日本车售价偏高难以生存。

丰田为了降低售价提高竞争力起见,因此希望供应汽车收音机的松下通信工业也能降价百分之二十。当时的日本并不象今天一样能够制造又好又便宜的车子,或许人们的印象已经有点模糊,因为那时候的情况是非常艰苦。

在了解情况之后松下又问:

目前我们的利润如何?

大约只赚百分之三而已。

才这么一点?百分之三实在少了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降百分之二十,那怎么得了!

就是因为这样大家才开会研究。

松下的公司目前也不过才赚百分之三,如果再降百分之二十,那岂不是要亏百分之十七?就一般常识而言,这种生意恐怕没法做下去了,如果真是这样,松下通信也可以一口回绝丰田汽车的要求,而且大多数人也很可能这么做。然而如果情况特殊,让价百分之二十是否仍值得考虑呢?在这种情况下,松下先抛开一般的这种想法而站在丰田的立场上仔细来看这个问题。他想,假如丰田换成松下电器的话,在面临自由化的情况下说不定也一样会提出这种要求吧。

虽然减价的幅度过分了一点,但松下也审慎地考虑到如何才可以降价去配合丰田的要求。

因此他说:在性能不可以降低以及设计上必须适合对方需要这两个先决条件下,大家不妨设法全面更新设计。最好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百分之二十,而且还要有一点适当利润才可以。

在大家完成新设计之前,亏本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不光只是为了降价给丰田,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日本产业的维持及发展问题,无论如何是非做不可的,希望诸位能够努力达成任务。

一年后,松下又问到有关这件事情进行的情况,结果松下通信不仅做到了如丰田所希望的价格,而且还能获得适当的利润。这可以说是因大幅度降价压力而激发出来的一次成功的产品革命。

不管是经营事业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如果总是抱着这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想法,恐怕任何事情永远都不会成功。反之,碰到事情总是想到应该可以办到,问题只是要如何去做而已,这样想的话,很多困难的工作猛一看似乎不大可能办到,结果却居然也做成功了。世界上有不少事情都是因为个人的不懈努力才获得良好成果的。因此,每当你要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有这种想法是极其重要的。

价值十元的东西,以二十元卖出,表面上是赚了,事实上却赔掉了一位顾客。

一位商人向顾客推销商品,假定商品只有十元的价值,而顾客以十元购得,则商人是不会亏损的;所以商人只能开价十元卖给客人,这是必要的诚意,或者再便宜一点以九元八角的价钱卖出。反之,如果实质上只值十元的东西,为贪欲而开价二十元的话,他的生意必定会失败的,纵然有人吃亏上当购买了,以后他也会恨你的,这等于永远失去了一位顾客。

当事业成功而至后,应首先为自己做好价值判断,这样才是正确的成功路线。

迄今为了经营事业,为保持正当的价值判断,一直在努力不懈。

松下经营的公司,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做,公司的全体员工,也很热中于这个行业。松下经过这样判断以后,接着就评估:到底我们公司拥有多少实力,借以营运多少业务和生产多少产品?还有,是否适合工作等各项问题等等。公司的力量与希望所推广的业务,互作比较以后,如果发现两者有所调和的迹象时,于是马上断然地开始工作,这就是松下在经营事业上,始终一贯的工作态度。

公开事实,是解决迷信或谣言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表达经营者信念的必要方式。

人往往会主动关心别人,尤其对于比较特殊的行为,很容易就产生正反两派的意见。简而言之,也就是有赞成的人,也有反对的人。因为别人的说法而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失去信心或发生动摇,这是人类的一种本性。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信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九三三年,当松下电器公司开始扩张营业范围至大阪东北方的门真地区时,流传各种说法。有人说:在这样不景气的时候,松下电器公司居然想要大事扩张,简直是胡搞嘛。也有人说:门真相当于大阪的鬼门,松下电器公司在那边设厂八成要倒霉。等等。

当时类似这些流言蜚语,几乎到处都听得到。松下如果毫不在意的话,事情也许很快就过去了,他对于所谓鬼门这样迷信的事,实际上也觉得不无道理,因为以当时社会风气而言,大家对鬼门又敬又畏。所以一听到有人说门真对着鬼门的时候,松下就感到非常不舒服,有些大伤脑筋。

当时松下就想,如果说位于东北方就算是鬼门的话,那么以日本的地形来讲,走到那里岂不都要碰到鬼门?包括从北海道开始到本州、四国、九州,整个日本国土大体上都是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如果东北是鬼门,那么何处不碰到鬼门呢?全日本的国民岂不都要逃到国外才行?所以即使门真就是大阪的鬼门,实在也没有必要过于介意,于是一想到这里,松下的心里就豁然开朗起来,最后,门真扩展计划就决定了。

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有人批评松下公司在胡搞的说法,松下认为也不全是胡说八道。由于多次不断扩张的结果,门真计划的建设资金有一部分属于银行贷款。当时的日本人大多只运用自己的资金来推展事业,认为如果向银行贷款,好象就会显得基础有点不稳。当时松下电器的确向银行贷了款,而且是信用贷款,连一件抵押品都没有,这可以说是银行对于松下电器公司抱有很大的信心与了解,才能这样大力支援。

最后,松下经过深思熟虑,于是在新公司落成的致词上坦然表明向银行贷款之事。文中有一段是:……创业以来历史尚浅,因为要以有限的资金来实现那么多计划,因此,在信用的范围内仰仗外资乃是必然的……

松下这样做的结果也等于显示本人对于经营方面抱有很大的信心,如果真是胡搞的话,松下一定无法采取这种态度。松下本人的确对于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有相当的把握,因此才毫不讳言把贷款一事公开发表。招待会的来宾对于松下所表现的信心,很多人感到惊异和佩服。

最后,门真地区的扩展计划终于付诸实施,而松下电器也借此更上一层楼。目前门真地区也已经成为松下电器公司的根据地了。

学问需要有效地运用,才能发挥高度的价值。凡事考虑过多,反而无法得到成功的机会。

闻名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人福特先生曾说:我们工厂绝对不任用学者,因为学者一味研究未知的事情,而对如何应用却不予考虑。这句话确实给人许多思考。

一般而言,有学问的人往往受学问的束缚,凡事考虑太多,而无所适从;没有学问的外行人,有股勇往直前的冲力,反而常能突破障碍获得成功。

比如患了感冒,若只觉得稍有不适不加理会也可能很快就好了。但是稍微懂得医学常识的人,往往会因过分操心,而使病情恶化,或拖延痊愈时间。

因此希望各位不要被学问所驾驭;因为学问要有效地运用,才能发挥它高度的价值。

经营公司也是在做社会工作,为了不损害社会利益,当然要做赚钱的生意。

人类互相交往、做生意或工作活动,而获取报酬,除了小孩、老人或残废者需要爱人照顾外,成人都应该能够自食其力。我们之所以能安居生活、作息安定,就是因为能各自确保收入。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确实维持收入,不仅为了自己所需,也是为了维持自己是社会一分子之所必需者;可是实际上人们只知道非获利润不可,但对获利的信心是否确定不移,那就模糊不清了;于是有人认为薄利多销好,或者低价薄利的推销方式好,甚至无利可图,就滥加贱卖,看到别人赚钱,就兴起嫉妒念头,而不作诚实公平的竞争。

这都是对利润的本质没有充分的理解;所导致的错误。我们不能赚取超过适当的利润;但对正当报酬率,应有承认的风度。

比喻说:有一家资本一千万元的公司,而一千万元的本金,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的资本,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拥有社会的资本一千万元,资本在表面上虽是属公司所有,但本质上却是社会共有的财产;而物资也是共有的财产,只不过是为维持社会之秩序,设定为私有财产制而已;至于人员呢,假定这个公司雇用了一百人,这一百人,就是以公共事业的名义集合的,也就是使用社会的金钱雇用公用人员来经营事业,所以这公司一定要有利益可图,那么公司就可大大地活动,一年间赚进一百万或二百万元,一半缴纳税款,一半用为提高公司对社会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