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也能培养
22125900000062

第62章 情绪教育的预防功能

效果较彰显的情绪教育多是针对特殊问题设计的,其中发展最快速的当推冲突解决课程,目前盛行于纽约市数百所公立学校及全美其他学校。课程主旨在如何避免校园冲突恶化为严重的打斗,乃至台杰佛逊中学的杀人事件。

林达·连提瑞是冲突解决课程的创始人,她认为该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于避免打斗:“我们要告诉学生,除了挨打与打人以外,还有其他解决冲突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暴力是无意义的,教导他们具体的替代技巧,孩子渐渐学会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又不必诉诸暴力。这是终身受用的道理,不只对暴力倾向的学生有益。”

他们的一项练习是请学生提出碰到过的冲突情况,自己想出一套实际的解决方法。另一个练习是假设一个情况:姐姐在作功课,妹妹听绕舌音乐播得很声。姐姐后来受不了,不顾妹妹的抗议便将收音机关掉。老师请学生脑力激荡,想出可以让姐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成功的冲突解决课程必须能扩及课堂以外的范围,如常易发生事端的游戏场合及自助餐厅。有鉴于此,学校挑选若干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训练为协调员。发生事端时,学生便可请协调员协助仲裁。协调员也从中学会处理打架口角、种族冲突等校园争端。

除了促裁纷争外,学生更学会根本改变纷争的思考角度。曾任协调员的安杰瑞兹便说:“这个课程完全改变我的思考方式。我以前总以为,只要有人招惹我,我一定要讨回公道。上过课后,我知道不见得一定要以牙还牙,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现在已经长大的他更是努力传播这样的观念。

冲突解决课程主旨虽是预防暴力行为,连提瑞认为其功能绝不止于此。因为要防止暴力行为,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情绪能力,包括认知自己的感觉,如何因应冲动或悲伤等。因此课程的主要训练内容还是加强基本情绪能力,如辨识各种感受,找出适当的表达方式,同理心的训练等。连提瑞最感骄傲的是,上过课的学生不打架口角的次数减少,彼此也更懂得互相关怀。

心理学家在辅导犯罪青少年时屯有类似的发现,很多研究显示青少年的发展过程都大同小异,就学初期即表现出冲动易怒的性格,小学毕业后开始游走社会边缘,中学时结交同伙开始犯罪。到二十余岁时这些人多半已有前科,且有暴力倾向。

如何协助这些孩子远离犯罪之途?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情绪教育。华盛顿大学的马克葛林柏等人设计的师长联合课程便是其中一例,为了譬如将易滋事的孩子贴上标签,授课对象涵盖所有学生。

事实上这课程也确实对所有的学生都有帮助。譬如说他们会教幼年级学习克制冲动,因为无法克制冲动的孩子很难专心学业,成绩也就常会落后。另一个课程重点是情绪的认知,他们设计了五十节课,教导幼年级认知快乐、愤怒等基本情绪,稍长再讨论较复杂的嫉妒、骄傲、愧疚等。此外,还教导学生随时注意自我及周围人们的感受,尤其是好斗型的孩子更要辨清别人是否真的怀有敌意。

最重要的课程当然是愤怒地纾解。孩子们首先学到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愤怒乃至任何情绪都没什么不好,问题是有些行为反应是不适宜的。这方面他们采用的教学方式与纽哈芬的红绿灯模式有些类似。友谊的建立与维持也是教学重点之一,因为友谊是支撑孩子不致误人歧途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