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也能培养
22125900000063

第63章 重新思考学校的角色

很多家庭已不再能为孩子打下稳固的人生根基,学校便成为校正孩子情绪与社会能力不足的重要后盾。这当然不是说学校可以取代一切社会机构,但由于就学率的普及,几乎所有孩子都会上学,学校自然比任何机构更有机会教导孩子人生的基本道理。当学校担负起提升起情绪识字率的任务时,实际已跨越其传统功能,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但要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两个条件的配合:老师必须走出传统的框架,社会必须与学校更密切合作。

学校是否设计有情绪识字率的专门课程并不重要,重要的的老师的教导方式,其重要性远甚于任何其他科目,因为老师的教导风格本身就是情绪能力的活教材。老师对待任何一位学生的态度,对其他二、三十位同学都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会教导情绪识字课程的老师多少有点自愿性质,因为这些老师必须能很自在地与学生讨论情绪的问题,而有些人的个性并不适合。而一般的师资培养课程并没有这方面的的训练,也因此设有情绪识字班的学校多半会提供老师数周的训练。

刚开始很多老师不愿接触这样陌生的课题,但一经尝试后多半态度有所转变。以纽哈芬的教师为例,刚得知自己将接受情绪教育训练时,31%的老师不太乐意。经过一年的教学经验,90%以上愿意再教一年。

情绪教育改变的不只是师资的受训方式,也让我们得以重新为学校的功能定位,回归原始的教育目的:教导学生人生的基本道理。除了特殊的课程设计以外,更应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机会,协助学生将个人的问题转化为提升情绪能力的启示,最好能让学生在校所学与家庭生活连结在一起。有些学校便另外开班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所学的内容,不只是让家长配合教导,同时也有协助改善亲子关系的用意。

如此一来,孩子从各方面得到的相关讯息是一致的。以纽哈芬的学校为例,社会能力班主任提姆席瑞福说:“假设学生在餐厅吵架,辅导员会找他们去谈一谈,采用的正是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冲突解决方法。学生在游戏时引起纷争,老师也是用同一套方法协调。此外,我们也教导家长在家里用同样的方法教孩子。”

这种学校、家庭与生活教育的完全一致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使得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距离大为缩短,学生在校所学的情绪教育不致在毕业后全部还给学校,而能在实际生活体验中一再获得印证强化。

这样的教育文化更带动了校园一社区彼此关怀的关系。再以纽咀芬为例,当地不很多破碎的家庭,学校特别征召社区中的爱心有士,辅导家庭不健全的学生,身兼良师益友,弥补孩子在家庭中所欠缺的支撑。

要在与有的教学体制中加入情绪教育课程并不难,但毕竟是项重大改变,阻力是免不了的。很多家长便认为这是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不劳学校费心。教师也可能不乐意牺牲上课时间在这些看似与学业无关的课题,或是不习惯与学生讨论个人情绪的问题,更何况他们还要先接受特别的训练。学生也可能有抗拒的心理,尤其是所教的内容与其实际生活差距太大,或是让他们感觉隐私被侵犯时。最后还有教学品质的问题,如何防患那些教育商贩销售给我们华而不实的课程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