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无事,打开电视瞄了一眼,在戏曲频道,看见一个青衣女子正在围着一个男人转圈儿,手里拎着一件衣服,犹犹豫豫,痛苦不堪。甚是好奇,便看下了去。后来才知这是越剧《碧玉簪》。到这里已经是半场了。前面的情节是这样的:大家闺秀李秀英貌美德贤,嫁与书生王玉林。因之前有人求婚不成,顿生歹意,便买借媒婆,在李秀英与王玉林成婚之日,将李的首饰碧玉簪窃走,并以李的口气伪造出一封情书,将碧玉簪和情书掷在洞房门口,故意使王看到。这阴谋可为简单拙劣,四处漏水,王却果然中计,于是对李秀英不理不睬,竭尽精神虐待之能事。盖衣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盖衣是因为不上床睡,不上床睡是因为排斥新娘子,排斥新娘子是因为那封书证和物证已经使他以为新娘早已经是旧娘。他的逻辑充分,所以虐待起来便分外得气壮。从大范围来看,王虽然也是不知情的受害者,但他毕竟比李多知晓一些事实,所以他就在被蒙骗的前提下拥有了心理强势。这样,两个人就有了戏。一个糊涂,所以一直在揣摩原由,一个明白,于是就等着对方知趣自辞。我有些奇怪,他不说理,虽然他的理很直。其实遇到这种事情,对古代男子来说应当是奇耻大辱,很难冷静对待,但这个文章道德的书生却为什么会相对忍耐?难道只是因为做戏空间的需要么?后来才有些琢磨明白:这种选择在生活中也有凭可寻。不说不是因为不想说,而是因为李的父亲是朝内高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也不想和这位高官发生直接冲突,——他毕竟也是待考的举子。另外就是爱面子,传出新娘婚前有私情对新娘固然不好,但对他这位刚穿红袍便带绿帽的新郎来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所以,只有让新娘自己反省,自觉退出。
在这场斗争中,李秀英无疑是最痛苦的。她由天堂直落深渊,还不知道黑匣子在哪儿。王玉林的行为不断地把她推向绝望,而她也是因为家族颜面和私人情感——与婆婆的关系,一次次忍耐。甚至当她新婚之后回娘家探亲,按习俗本可以在娘家住一晚,王玉林却刁难让她必须当天赶回时,她也在母亲的泪水和责问中回去了。“如果我今天晚上病死了,你也一定要回去么?”母亲如此的话语如同扎在她的心上,但她还是没有答应。母亲敏感到了女儿的不幸,为下文的风波做了铺垫。在盖衣一节,李秀英的心情做得最足:又怕冻着丈夫在婆婆面前不好交代,又想他对自己如此冷酷自然不应为他的健康服务,又内疚自己小心眼会辜负了娘家母亲的教诲。最终,敬业的精神占了上风,披衣成功。不料,王冤家醒后十分不领情,反而说她用女人衣服盖自己是给自己造晦气,会让自己皇榜不中,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二人打闹,惊动婆婆。之后亲家母来探女,王玉林称之“伯母”,连一个敷衍的岳母称呼都不肯给她,矛盾明朗并且迅速升温。李秀英怕自己被谴归会伤了娘家声誉,不肯答应跟母回去,李母归家后立马修书给远在京城的丈夫,说自己病重,让他速速归来。“早来一步还得见,晚来一步阴阳间。”于是李高官星夜赶路,回到家中,知道事情的原委,“李家珍珠做了王家草。”便前来王家问罪。王玉林此时方拿出书证和物证,李父大怒,不但打女,且欲杀女,后来又对笔迹,忆前情,审查媒婆,全部真相方才水落石出。李秀英洗清了委屈,此时便坚决不留在王家了。王玉林便发奋研读,获得功名,捧着凤冠霞帔来请,并且恳请母亲父亲公公婆婆轮番做她的思想工作,临了自己也没逃过一跪,才算结局团圆。——虽然那跪不过是蜻蜓点水,我窃称之为典型的飞跪,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跪了。“态度决定一切。”如是焉。
整出戏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那个婆婆。她对生活充满了宽容的理解和真诚的热爱。儿子新婚,她便幻想自己会很快抱上孙子或孙女,如果是孙子,就抱到上街头,让人家夸自己的孙子白白胖胖。如果,是孙女,就抱到下街头,让人家夸自己的孙女花花朵朵。必定“先开花后结果”——归根结底还是最想抱孙子。在能言善辩的同时她也很真诚,让人信服。看到儿媳受辱,她打心眼儿里同情,却对自己的儿子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亲家母亲家公每次来都给她脸色,她也战战兢兢,生怕得罪了他们。但最终还是得罪了。后来儿子又以做和尚逼迫撒娇让她为自己说情,当儿媳表示可以当女儿一样侍奉她却不能原谅她的儿子时,她感叹:“乖媳妇啊我的肉,心肝肉,宝贝肉,阿林是我的手心肉,你是我的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阿娘舍不得两块肉。”又说儿子是现世报,又说媳妇可以做诰命,是好福气。非常市民化却又非常亲切地表明了自己混沌而又坚决的立场。
王玉林在迂滞的同时有着非常诡秘的心机。他的证据一直迟迟不亮出,一方面是想让李秀英知难而退,为自己留余地,另一方面也是要把最有力的证据对付最有力的人,以便一下子把岳父打倒。他果然差点儿得逞。对质李父和李母时,我倒有些欣赏他的个性:得意洋洋,无所畏惧,率真而单纯。当然,对付李秀英时他是最残酷的,但他固然可恨。李父又有什么可原谅的呢?当看到女儿不贞的那些证据时,他不一样打骂了女儿,甚至还要杀她么?此时他和王玉林一样,都只是男人而已。李父李母高位相压,以权取理,直到最后快速判案似乎也还是沾了权力之光。试想如果是平民的女儿,只怕早就冤死一百次了。王玉林也是在科考及第之后才觉得有颜面去迎妇回家,不过李秀英对凤冠霞帔倒表现出了可贵的气节:“你是那大富大贵的大状元,自去找那美貌美色的美婵娟。”直到最后接了凤冠霞帔也不过是勉强说道:“暂且收下。”矜持得很。她的自尊到此时方才完全爆发。而骄狂的王玉林此时的柔软小意方才让这个人物有些可爱起来。
一根小小的碧玉簪,不过是一件首饰。她挑动的,有阴恶的嫉妒,有混杂的爱情,有未遂的灾难,有摇摆的妥协,有冷硬的暗礁,有糊涂的幸福……有太多人生的真相,不可言说,不能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