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话夜谭随录
22038800000051

第51章 冯勰

冯勰

汪瑾是松江人,五十多岁时,潦倒失意。他居无定所,过着飘泊的生活。深秋季节,凉风袭来时,他忽然产生了思乡情怀,遂乘船离京南下,打算回归老家。

有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行船暂停泊于武城县老城西边的河岸上。汪瑾正苦于清冷寂寞之际,突然见到一个累得满脸流汗的小奴仆走到跟前,送上一个名帖说:“我家老爷冯二官,请求拜见您。”汪瑾看过名帖,是声称同乡眷属的晚辈人冯勰求见。汪瑾心里想自己如此穷困潦倒,连亲戚朋友见了都不愿搭理的人,哪还能有什么人会与我亲近呢?怀疑是对方弄错了,于是将名帖退还来人。小奴仆好生奇怪,问道:“老先生你不是姓汪,松江府人么?”汪瑾回答道:“是呀。”小奴仆自言自语道:“这下就不会弄错吧?”便转身跑了回去。

不一会儿,冯勰亲自来了。他身穿新衣,头戴新帽,年约三十岁,和汪瑾相见致礼谦让一番之后,便上船了。冯勰很懂礼节,并且谦恭和气,还送上绸缎四匹,作为见面之礼。

然后冯勰才说:“我是山西人,很想去扬州看望一位上官桥巡检。现知汪兄返归松江,所以我想搭乘你的顺道船,不知你能否收容?”汪瑾看到冯勰朴素厚道,也就答应了。冯勰则又施礼拜谢一番。随后,小奴仆便提着包裹行李,进船舱安放住下了。

夜晚,二人促膝长谈,汪瑾看着名帖问道:“冯老弟是西部人,我是南方人,怎么能说你是我的乡眷呢?”

冯勰说:“我的祖籍原是松江,朱明亡灭,大清建立后,我们一家才迁徙到山西,入籍于汾阳。名帖称说是乡眷,表明了我是永远不忘乡土之情的。”

汪瑾又问:“我看你谈吐不凡,可是你为什么不出职任官,竟虚度这样的大好年华呢?”

冯勰说:“我的命运如此,不可强求。从前我参加过多次科考,都落选了。我曾行贿买官,已经花费近万两银子了,终没有得官做。我开始时也感到忧愤、郁闷,后来我便渐渐地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再仔细一想,人的才能好比袜子上的线头,拆散了就不足一寸长。我即使是做官了,也必定是僵尸占其位,干吃俸禄不干事而已。假如是因贫穷而去当官,倒可能成为一个特别有钱的人。总的看来,有才不用,或当官捞钱,是一个也不值得仿效的,所以我就甘心当个平民百姓了。汪兄不曾见江东杰出才子王文度么?他若是决心不出仕当官,则会少年时得享美名,必定终生不会毁坏名声,更不至于被削夺权势,遭杀身之祸,留给后人耻笑责备了!”

汪瑾听了他的话哀叹说:“冯老弟说得对呀。贿赂长官都不得官做,那么无钱贿赂官府者,就只好和你一样甘心白花钱,老死皆不可得官做了。”

冯勰接着说:“想贿赂买官又找不到门路,并不能表明世道不好。当今正是大清皇朝国运隆兴、起用优秀人才的时候。因此说想行贿并不困难,而是难为了受贿的人,无法作弊。再说受贿与行贿,都不能难倒人,唯有那些根本不受贿的官员,方才真正地难倒了行贿求官的人。然而当今世道衰败了,先是由清正变为想当官即得托人疏通,后来蜕变为想出职居官,就得贿赂官府了。乡里贫苦的文士,只好被埋没于民间。这种坏风气,继而又刮到了朝廷里,造成了是非颠倒。清正廉明者,遭罢官削职,逐出朝外;贪赃枉法的人,反倒得提拔入朝中受重用,甚至有某大臣买动了皇帝的事,有如司徒崔烈博之流。反之,还有皇帝收买臣子的怪事,要他为立其子封王做皇储卖力。因为社会风气变了,人的命运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地顺畅了。在位的贤良而又有才华的人,都免不了被罢黜。那么无官的小民,又哪能有升迁的希望呢?汪兄就算是赶上了盛世,却不得任用为官,就应该认命了。这与贫穷毫无相干。”汪瑾听了,非常佩服冯勰的谈论,忧郁愤恨的心情,也顿时消散了不少。从此,汪冯二人朝夕聚会,叙谈答对,甚是欢乐。

他们的船行至淮安时,适逢中秋佳节。汪瑾特地买来了酒,请冯勰赏月。待饮酒至高兴的时候,冯勰突然叹息说:“我曾听过一个遇害人临死前讲述他生平慷慨的一段故事,汪兄想听听么?”

汪瑾当时并没在意,反倒问冯勰道:“你的那位朋友官居巡检,如果是居官清正的人,那你数千里路投奔到那里,恐怕是往返徒劳了吧!”冯勰听了,没有即时回答,只是自顾自地喝酒。

过了一会儿,冯勰方才停止喝酒,声音凄切地说:“十天来,我心里十分感谢汪兄厚待,曾几次想把真心话告诉给你,但又恐你听了害怕,只好暂且不说了。现在既然问到了这件事,那我就讲给你听。”

冯勰沉思了一会儿说:“上官桥的巡检陈某,说是我的朋友,其实却是个仇人。十三年前,我往苏州贩运一千捆棉布,途经荏平,与陈某同住一个旅店,正赶上天降大雨,不能行路。这时,陈某与他同屋里的旅客,赌了一天一夜,结果他一败涂地,把所带钱物输个精光,还欠下一百两银子的赌债。他无力凑足这笔钱,因之受到赌客们的欺侮与辱骂。当时我可怜他,如数地替他还清了债,事情才算完结。另外,我又送给他二十两银子做路费,让他回家。陈某对我感激备至,并发誓日后一定要报答我的厚恩。然后,他又表现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经我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他想花些钱买个小官当当,以后也好用俸禄养活全家。今天遇着了大好人,只好厚着脸皮再借五百两银子。假如一旦得官,绝不忘恩负义。我见他如此落魄,又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好事做到底,成全了他这一回吧。遂慷慨答应,将钱借给了他。但是,付钱之时,我也太粗心大意了,竟没有立下字据。过了五年,当我再到北京城里时,听说陈某将要到扬州赴任了,但是还没有拿到任命状子,故暂时居于宣武门外。我特意前去探望他时,他先是推托外出了,后来我几次到门上等,方才见到了他,然而他却是一副很冷淡的样子,全然不提从前的事。”

汪瑾听到这里,瞪眼愤怒地插话说:“人心真不可测,那姓陈的怎么能这样?!”

冯勰说:“不是人心不可测,而是我们这些人的心眼太实诚。总是以君子之心去看待小人了。汪兄,你听说过东郭先生与中山狼的故事么?”

汪瑾接着说:“依我看,对这种人有什么理可以讲?应该向他讨回银子,与他绝交。”

冯勰说:“当时我的想法也是如此,便当面问及还债之事。哪曾想陈某非但不还钱,反而翻脸骂人。我怒不可遏,同他争辩起来。我并不是后悔我破了财,而是怨恨陈某忘恩负义,他的行径等同于阴险的魔鬼,其毒辣也超过了恶蜂毒蝎。于是我花钱买通官吏,将他抓起来,叫他吃官司。可是没有字据可证明我有理,故此官府也无法审理,只好对陈某不加追究了。而我自己后来却染上了瘟疫,死在外乡,尸骨无法归葬。而今我在地下上告于阴曹地府,现已得知到了向陈某追偿欠债的时候了。所幸今日又亏得汪兄将我带到扬州,一路上又有机会向你说及陈某之恶,也算得了一些慰藉。因此,我将来必定要报答你对我的恩惠,虽然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忘记。”

汪瑾听到这里,才知道他原来是鬼,心里害怕极了,脱口问道:“这么说来你是鬼喽?”

冯勰答:“是的。你在灯前或月下照照我就全明白了。”

汪瑾举起灯,对着冯勰照了照,果然不见影子,突生恐惧,吓得一言不发,面无人色。

冯勰见状,笑了笑,安慰汪瑾说:“汪兄不必害怕,我感谢你的恩德都来不及,还能加害于你么?”

汪瑾回想起他们交往的这一段时间,冯勰的确没有做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这才稍稍定下了心,但还是战战兢兢地坐立不安,如芒在背。

他们的船到达扬州时,冯勰竟是失意惆怅地对汪瑾说:“你我二人从此分别了。我懂得修造佛塔的人,必定要收拢塔尖的,我也知道汪兄与扬州太守是老朋友了,所以请你明天路过扬州时,向太守说一说我的冤仇,更不能叫忘恩负义的罪魁陈某盗取清白名声,继续欺骗世人。”

汪瑾也很忧伤悲痛,他指着冯勰身后的小奴仆问道:“这个小奴仆是人还是鬼呀?”

冯勰说:“我本身就是鬼,哪能使唤人呢?这是我在阴间用五千钱买来的,他也是我的同乡,原本是北京南门外卖袜子的李四之子。”

冯勰领着小奴仆走后,汪瑾的恐惧之心方才完全消除,他为人谨慎,不爱多言,对于船上遇见冯勰的事,也未再向别的人透露过,因而船上的人,也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的。

第二天,汪瑾去拜见扬州太守,并被太守留在家里饮酒。当二人正喝到兴头时,忽然得报上官桥陈巡检,在昨天晚上得暴病死去了。太守知道后,非常惊讶地说:“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怎么说死就死了呢?”

汪瑾则在一旁叹息说:“阴间的公理,也不是虚妄无实的。”随后,汪瑾便把他遇见冯勰的事,向太守详细地述说了一遍。太守听了,竟是瞠目结舌,好久说不出话来。

陈巡检的尸骨,无家可归葬,还是太守为他置办了棺材,掩埋在无主尸体的公墓中。待派人整理他做官所得的财物时,计有千两黄金,太守方知陈某是一个贪赃不法的坏官。因怨恨其人,遂将陈某所有的财物全部给了汪瑾,说:“我为冯勰报了仇怨,这些钱也就权当冯勰对你报答恩德了。”汪瑾初开始时不愿接受这笔钱财,后因觉太守说得有理,方才收下了。

汪瑾回到家里,因为有了这笔钱,家境也富裕了。

后来他又从乡里人中打听到了李四这个人,知他是回民,确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在两年前因患疟疾死去了。再看外貌长相,正和冯勰所带的小奴仆一模一样,于是他赠给李四一笔钱,让他好好过日子,以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