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也看风景也读书
22009800000054

第54章 楚庄王的范儿(1)

楚庄王系楚穆王之子,相貌估计英俊不到哪儿去,因为他爹的长相司马迁用五个字画像:“蜂目而豺声”。

穆王其名曰商臣,是个狠主儿,他爹就是做梦都想当春秋霸主的楚成王,在泓水一战中把宋襄王打得大败,还射伤其一股,差点让宋襄公马革裹尸,还让宋襄公背上了“蠢猪”的黑锅。楚成王在楚国国君中算是“英明伟大”的,算是“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的,就是在楚成王手中,楚国从南蛮之国变成了一个敢问鼎中原的大国。但轮到楚穆王商臣动手时,其身手果然不凡。杀他亲爹毫不犹豫,毫不手软,毫无亲情。他爹要求虽死可也,“请食熊蹯而死”。商臣说,等不及,做熟熊掌那得多大工夫?让你必须立即死!马上死!现在死!死在此时此刻,一刻都不能停!黑到这份儿上,商臣应了当初令尹子上之言,子上言商臣是“忍人也”。这是个极残忍下得去手的人。心黑手辣。

楚庄王当太子时名曰熊侣。熊侣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细数他祖上,废立之间,杀声四起,血腥扑鼻,父子相弑,兄弟相残,君臣相杀,稍有不慎,当不上君王还落得个性命难保,尸骨不全。

熊侣玩得洒脱超然,政事不问,名分不问,不显山不露水,与江山无关,与朝野无系。熊侣讲究吃喝玩乐,追求声色犬马。熊侣在搞韬晦之术?历史无记载。穆王死了以后,不见刀光剑影,不见废立之争,熊侣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楚王。这里该有多少文章,多少谋略,多少不眠之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无法解释的是,熊侣当上楚王以后依然我行我素,活我的,玩我的,乐我的,国事大事天下事不闻不问,而且还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连声嘈音也听不得。《史记》中说得明白:“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楚庄王真乃敢作敢为。说楚庄王不昏庸、不糊涂,是故意演戏于人,是因为楚庄王能听见不同意见,愿听、能听、听得见,足以说明楚庄王政治上精明、聪明。很可能他“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是在观察什么,等待什么,酝酿什么,筹划什么。这才引出中国历史上记之有名的“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熊侣是把文章做够了,楚庄王因此史上有名。“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熊侣果然蜚则冲天,鸣则惊人,听政以后诛杀坏人包括奸臣数百人,提拔重用能者数百人。楚庄王果然是位政治家,且是位政治大家,三年不蜚不鸣是假象。

楚庄王不凡。治国有道,任命贤者谋臣,“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民富国强,楚国百姓受益,自然高兴。

楚庄王称霸有道,远交近攻。蚕食政策也是检验楚国能否称霸中原的第一块试金石。“是岁灭庸”,当年就把庸国给灭了。第六年,又征伐邻国宋国,宋襄公曾经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却成了楚国的板砧之物。“获五百乘”,一场战争就被缴获兵车五百乘,像宋国这样的小国是经不起这么三敲两打的。楚王沉溺于酒色,宋国之福;楚王又蜚又鸣,宋国之灾。楚庄王有野心。

楚国有野心的君王不止一位。

熊侣的先祖熊渠在周夷王时就野心不小,朝思暮想做王,称霸天下。管他中原诸侯只能封称公、侯、伯、子、男,熊渠自喻咱南蛮,中原瞧不起咱这老少边山穷地区,咱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行我的独木桥。他干脆自立为王,敢和周王室平起平坐,皆称为王。这在中原是大逆不道的,是礼崩乐坏的,是千夫共指的,是要被兴兵讨伐的。熊渠有造反精神。周夷王都不敢把自己的儿子封为王,而熊渠一次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封为王。你能做周天子,我就能做楚国王,也“一鸣惊人”。造反有理,楚国熊家有传统。

但熊渠毕竟志高才疏胆量不足。等到周厉王继位后,他张眼一看天下政治和军事形势,害怕周厉王兴兵讨伐,又吓得缩回去,悄悄地取缔了称王,敢做不敢为,色厉内荏,虎头蛇尾,成为楚国历史上的话柄。

熊家一代传一代,既没有长寿的,也没有有作为的,霸住江南一隅,再无“一鸣惊人”之举。中原那一百多个诸侯国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台,攻伐战乱,国危主亡,也顾不上这个“南蛮之国”。

熊家直到熊通杀了他亲哥哥的儿子,自立为楚武王,才卷土重来。楚武王何时名正言顺的?何时为周天子承认的?何时被天下诸侯认可的?史上似无从查起。熊通和熊渠有共同之处,都有野心,熬到熊通时代,楚国更强更大了,更横更蛮了。熊通比他爷更横,周王室比熊渠时更无能更软弱。熊通看到这一点,看到中原正忙着诸侯大战,谁也顾不上楚,楚也不用怕谁,所以才把他爷的王旗又竖起来,而且这次是坚定不移。王室不封,楚自封;天下不尊,楚自尊。楚武王敢为天下先,这种胆量魄力在当时非熊通莫有!

楚国自从熊通称武王以后,到熊恽杀兄自立为成王,短短半个多世纪,从一个南蛮弱国一下子变得身强力壮了,俨然成为江南诸侯国中的一霸,想欺负谁谁倒霉,想教训谁谁就得俯首帖耳。楚成王积极准备称霸中原,热衷于大国政治。在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路过楚国时,楚成王以诸侯的礼仪接待他,支持他夺取晋国的政权。没过两年,又应鲁国的请求,出兵征讨大国齐国。齐桓公不光彩地死去以后,国内大乱,政治昏聩,奸臣当道,楚成王抓住时机派兵攻打齐国,要扶持自己的代言人上台。

楚成王傲然四顾,焉不想称霸?楚国势力已然直趋黄河下游,齐、宋不在话下,打得这两个国家丧地溃师,丢盔卸甲。鲁、卫、郑、蔡、随,都不得不降楚。楚成王真乃踌躇满志。但城濮一战,让晋文公打得丢旗丧师,几乎全军覆没,一气之下,楚成王还斩杀了楚国著名的将领子玉。楚成王称霸的气焰被浇灭,霸业不成反受其害。刚刚长出的翎毛被晋文公生生拔去,反而成就了公子重耳的霸业。晋国的得胜之军押着楚国的俘虏和缴获的战利品敬献给周襄王,周襄王正式授命重耳为侯伯,在王庭举行的会盟大会上成为继齐桓公姜小白之后的新一代霸主。楚成王恨得牙根疼。功亏一篑,楚成王有始无终,其霸业终归一梦。

真正的楚国“范儿”登上历史舞台。这位真心能称得起“范儿”的,唯熊侣,楚庄王也。

楚庄王当政八年,政通人和,兵强马壮,民富国强,楚国的国威军威显赫一时。楚庄王比其祖上更懂政治,因此也就更具野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八年,这位“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楚王果然厉害,亲自带军,大举北伐,借攻打陆浑戎族,兵锋直指周王室所在地洛阳。这还不算,他还在洛阳城附近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式,上千乘战车列队,旗帜招展,刀枪显耀,兵强马壮,胜利之师,虎狼之师。让天下皆惊,首先让周天子大惊,天子脚下何来如此耀兵示强?可以想象刚刚即位不久的周天子周定王心神不定,眼皮乱跳,坐卧不宁,他真担心这位也称王的楚人一激动,一兴奋,再挥师而进,取了他的洛阳,彻底灭了东周王朝。于是派善于应对的辩士王孙满以慰劳楚师的名义去礼遇楚军,劝退庄王。

楚庄王不愧是“范儿”。劈头即问“鼎小大轻重”,即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鼎乃中原文化中国家政权的象征。由此可以判断,楚庄王力大能举鼎,可能有项羽之力。楚庄王之语真乃咄咄逼人,锋芒毕露,这才留下了历史上的问鼎之辞,传之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