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也看风景也读书
22009800000038

第38章 老酒清茶月下客(3)

杨敞在西汉历史上是位“人物”,其五世祖上叫杨喜。杨喜何许人也?杨喜曾参加过楚汉之战,曾经以汉军一骑将之身和西楚霸王项羽面对面地在战场上相遇过。只是在那一刹那他被项羽的神威彻底征服,楚霸王双眼圆瞪,一声怒吼,杨喜竟然人马俱惊,狂奔数里。霸王真有虎威。然而在乌江之战中,这位骑将杨喜又追杀上来,紧追项羽不放,终于霸王自刎,其遗体被五位汉军将士夺得,其中一位就是杨喜,由此杨被刘邦封为赤泉侯。

也可以说杨家的天下是靠赤泉侯打下来的,从此杨家世世列侯,人人官宦,成为西汉以来最有名的世家大族,堪称“四世三公”。开创隋王朝的杨坚一家,就是杨家的后裔子孙。

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官也越做越显赫,直到丞相。杨敞为相第二年,遇到西汉政治上的大变动。正是杨敞的夫人,司马迁之女的政治远见救了杨家。

公元前74年,汉昭帝死,年仅二十二岁,无后代,由大将军霍光从诸侯王中选取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承王位。但刘贺继位以后淫乱不轨,折腾出边了,虽仅仅一个月已然到了要乱朝乱国乱天下的危机边缘。霍光就密议废刘贺,立新帝,这在封建王朝是“谋反”的大罪。因此霍光也做了好几手准备,既有文的,也有武的。其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杨敞摊牌,因为杨敞是丞相。当时霍光派大司农田延年去向杨敞通报“宫廷政变”的方案。霍光的底牌也交代得一清二楚,他连皇帝都敢废黜,如果丞相敢挡道拿掉就是了。没想到这位当年赤泉侯的后代竟然那么怂,听到田延年的通报后吓得汗流浃背,吓得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啊啊啊”地虚应着。

天助杨家,天不灭杨。不知为什么,反正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田延年突然要上厕所方便。一直在厢房听取谈话的杨敞夫人,司马迁之女这时走出来,简短而坚定地分析了形势,明确地告诉他:君侯如不迅速响应,果断表示与大将军同心协力,而是犹豫不决,必定首先被诛杀清除。

这一点拨,杨敞才顿开茅塞。等田大司农回来后,杨敞与夫人一道坚决表示响应和支持霍光的“政变”方案,决不动摇,决不含糊,决不后退。和霍光一起坚定地支持汉宣帝登基,杨敞不但保住了丞相之职,而且得到了汉宣帝的倚重,受到了三千五百户人家的新增封赏。

司马迁之女之功也!

天下真有巧事。林则徐之女生于中秋,死于中秋,有巧女、才女之称。其死时尚年轻,临终前曾自撰挽联一副,以嘱丈夫和女儿。写得无比动人痴情,催人泪涌。挽联写道: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重结丝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汝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当有母。倘异日得蒙扶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自挽的上联是对丈夫的嘱咐,字里行间全无半点凄清切切和一般妇人对死后的“不放心”,却以宽广胸襟鼓励丈夫去重建家庭。这是何等的爱,何等的自信!

下联尤为动人,虽无痛彻心扉的依恋,但其爱女之心远胜一般妇人,既告女儿年幼离不开母,又告诫女儿,欲得母爱,先得爱母,其用心全为消除女儿顾虑,希望她争取得到如同亲娘一样的母爱。言虽无血泪,却字字饱含母亲深爱。我初读此联,泪涌眼眶,几不能自禁。

咱爷们儿站惯了

京剧《法门寺》曾经唱得轰轰烈烈。锣鼓乐器响成一个点。大幕一启,四个龙套跑台插杆,满台都是名角。马连良先生在梨园四大须生里挂头牌,扮郿坞县知县赵廉;马派唱腔创始人金少山先生扮刘瑾,明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号称“九千岁”。金少山号称“金霸王”,是中国京剧界名气最大的“架子花脸”,一声高腔整个剧场乱颤。三伏酷暑听一场金少山的戏,如秋风扫面,心高气爽。但这戏里关键是看丑角的做派。马连良的拿手戏不是《法门寺》,金少山唱红的戏是《霸王别姬》,扮配角的却是伶界三大丑角之首的萧长华。萧老板演丑角那堪称一绝,眉眼鼻嘴,一举一动,处处、步步都是奴戏。《法门寺》的丑角有创新,萧长华先生唱的贾桂,是个极有特点的太监,萧先生是勾了红脸出场的。萧长华先生和伶界敬称的谭大王,以及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合演的《女起解》《贵妃醉酒》《凤还巢》《春秋配》,都由萧长华去扮丑角,尤其是在《群英会》中萧长华扮演的蒋干那可真是演活了,演绝了,什么时候想起都想拍案叫绝。但那些丑角都是百粉扮相,从未勾过脸。在《法门寺》中萧长华老先生扮的是勾红脸的丑角贾桂。咱只说贾桂有一句台词——当“九千岁”刘瑾请他坐下时,他有一句极精彩,极传神,极典型的语言:“咱爷们儿站惯了!”

让萧长华老先生一表演,一道白,真真太传神了,以至于连毛泽东都击掌称绝。毛泽东说:“贾桂在上司面前一举一动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们要反对奴才思想,提倡独立思考,要有自尊心。”

就这么一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语言,让贾桂这家伙“留芳”历史。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精彩绝伦的语言,在体现奴才身份、心理上无一句能超过贾桂的,贾桂折桂。

明宪宗皇帝朱见深,自小口吃,尤其是在朝堂上,场面越大越庄严,议题越大越激烈,朱见深的口吃越厉害,越急越窘越说不出话来。皇帝苦恼,皇帝内窘,皇帝着急。这时候,朝臣中官居鸿胪寺卿的施纯就像钻进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深深了解朱见深的苦恼。这家伙一点儿不比贾桂差,只比贾桂还聪明,建议皇帝不用说话,只讲“照例”就行。因下边把行文都起草好了,该上朝禀报的呈文也都是可行的,皇帝只说“照例”,画个圈完事。这下可把朱见深解放了,立即把施纯加官进爵,位列尚书,加太子少保。时人讥笑:“两字得尚,何用万言书?”

咱爷们儿站惯了……

三大发明抵不上四条马腿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马克思只承认有三项。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而这三大发明宋王朝独中三元。当年北宋的科技发达,堪称世界第一。

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作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大宋王朝的繁荣昌盛,描绘了世界第一大城市的繁华街市。

中国学术界最近曾评出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一共二十四项。如稻作、蚕丝、瓷器、漆器、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我真没想到,那么强大发达的唐朝只占两项,元朝只占一项,明朝也只占一项,大清王朝“光明磊落”,“无产阶级”,一项没有。而宋王朝却独占了六项!真了不得。这在同一时代在全世界也首屈一指,堪称科技第一。

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就在宋朝。

英国有位著名经济史学家叫麦迪森,他利用购买力平价法来计算千年以前的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办法得到世界公认。按此法计算,在公元960年,北宋初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为四百五十美元,而当时正处于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欧洲,人均仅为四百二十二美元。

在世界十大城市中,宋朝独占一半。

但宋朝却不强大,它更像一只锦毛狮子,却让旁边长得灰头土脸的土狼欺负得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