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21996900000071

第71章 巧妙站在别人的角度说话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时,要巧妙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说话,将别人的利益突出出来,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其次的地位。

我们说话做事情,都必然要为自身利益打算。但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个目的,必然跟他人的利益发生关系。或者有益于人,或者有损于人。如果有益于人,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帮助;如果有损于人,必然遇到抵抗。所以,我们在为自身利益考虑时,也要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尽量寻求一个满足双方利益的契合点,这是办事的妙方,将无往而不利。

战国时,水工郑国受韩国派遣,到秦国探听情报,不料在秦国被捕,准备处死。行刑前,郑国要求见秦王嬴政,得到批准。

郑国身戴重镣,被带到秦廷。秦王嬴政喝斥:“奸细郑国,你承认有罪吗?”

郑国说:“是的,我的确是韩国派来的奸细!我建议您兴修水利,确实是为了消耗秦国的民力,延缓韩国被吞并的时间。然而,兴修水利,难道不是对秦国万世有利吗?”

秦王嬴政想了想,觉得此言确实有理。

郑国又说:“现在,关中水利工程即将竣工,何不让我将它完成,以造福万民呢?”

秦王嬴政沉吟半响,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在郑国主持下,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建成了。

秦王嬴政非常残暴,想在他的刀口下脱险是不容易的。但他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要实现野心,必须富国强兵。郑国就是抓住了他的这一心理,说明自己的工作对实现他的野心有利,终于打动了他的心,保住了性命。

处理人际关系,就像钓鱼一样,你想得到对方的认同,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喜欢什么?你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并将他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你想钓不同的鱼,就有必要投放不同的饵。卡耐基曾说:“每年夏天,我都去钓鱼。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由于若干特殊的理由,鱼更爱吃小虫。所以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鱼儿所需要的。我不以杨梅或奶油作为钓饵,而是在鱼钩挂上一条小虫或是一蚱蜢,放下水里,向鱼儿说,你喜欢吃吗?”

在办事时,不要有太强的敌友观念,更不要害怕别人受益。我们需要做的是,既为别人着想,又为自己打算,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邛州有个叫阡能的人,与同伙罗浑擎、勾胡僧、罗夫子、韩求等强盗,挟持乡民,落草为寇,无恶不作。尚书高仁厚奉命为招讨使,带兵五百名前往征讨。

出发前一天,有个卖饼的小贩形迹可疑,被巡逻的士兵捉住,通过审问,原来此人是阡能派来的密探。

高仁厚叫兵士将密探带到他面前,温和地问他,为什么要当强盗的耳目?

密探回答说:“我是村民,阡能把我的父母妻子都关起来,说:‘你探得真实,就免你一家不死,不然全都杀掉!’我是不愿意做这种事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高仁厚说:“既然这样,我何忍心杀你?现在我放掉你,让你回去救你的父母妻子。然而我成全了你一家,你也要为我办点事,回去告诉寨中盗贼们,就说:朝廷同情你们都是良民,被坏人挟制,所以派高尚书来救你们。如今我来了,你们应放下武器。我会使人在你们背上写‘归顺’二字,放你们回家,让你们各自营生。该杀的只是阡能、罗浑擎、勾胡僧、罗夫子和韩求五个人,此事跟你们无关。”

说完,吩咐把这个密探放了。

第二天,高仁厚领兵来到双流。

把守这里的罗浑擎在双流西面设立了五个军营。高仁厚派人脱掉军服,混入敌营中,用昨日对密探说的话告诉众人。众人听了大喜,纷纷扔了兵器投降高仁厚。罗浑擎见事不妙,仓皇出逃,却被士兵捉住,送到高仁厚跟前。

高仁厚把五座营寨和铠甲兵器都烧了,只留下旗帜。对投降的人说:“原想立即放了你们,只因前面的营寨中不明白我的心意,请你们为我到前面,把背上的字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快快归降。等到了延贡,就可以让你们回去了。”

于是取来罗浑擎的旗帜,倒扣着,每五十个人拿一面旗,使人扬着旗帜大叫道:“罗浑擎已被捉住,送往官府了!大军就要到了,你们快些出来投降,立刻就是良民了,官府不会为难咱们的,保证不会有事的。”

到了穿口,勾胡僧在这里设有十一座营寨。营寨中的人听到双流降兵的话,都争着出降。勾胡僧大惊,拔剑阻止,士兵们群起而攻之并活捉了他,献到高仁厚跟前,穿口的叛军都归降了。

高仁厚就用这种方法,一举获五大贼首,招降了所有匪兵。他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即大功告成,主要是考虑到了那些被胁迫为匪的乡民求生和保护家人的需要。假如他为了摆自己的威风,用武力解决问题,最后即使能够成功,也必然蒙受重大损失。那何必不采用这种对双方有利的做法呢?

卡耐基说,世界上唯一能够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时刻关心对方的需要,并且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对方的这种需要。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总结。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不顾别人的死活,不管对方的感受,不考虑对方的需求,心目中只有“我”,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行得开。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我”字当头呢?这是孩子的想法,不近情理的作为,是长不大的表现。你只要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就会发现孩子那种“我”字当头的本性。当然,一个人如果全不注意自己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可是,如果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你就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很显然,你对他人漠不关心,难道还希望他人对你关怀备至吗?

成大事者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成功,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照顾别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