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21996900000070

第70章 不要教别人如何做人

成大事者认为,没有任何人有教别人做人的权利,但是可以通过语言来引导别人的行动。

古代的圣君往往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来教化百姓。

周文王姬昌做白日梦,在梦中看到有人在城上对着自己大喊:“我是城东北角的那具尸骨,请你务必用帝王的规格安葬我。”姬昌一口答应下来。他醒后,就派官吏去调查,果然发现城东北有一具尸骨。姬昌马上吩咐官吏用帝王的规格来安葬,官吏提出异议:“这只是一具无名尸骨,用帝王的规格太过分了,是否改用大夫的规格?”姬昌不同意:“我已在梦中答应他了,怎么可以食言呢?”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听到后,无不激动万分:“我们的大王对梦见的枯骨都如此守信,何况活着的人呢?”

周文王厚葬枯骨,正是希望从别人口里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并且以梦来附会这就更为自己增加了神秘色彩。

在判断一个人上,通过语言是一种方式,更重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看别人的行动,这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

鲁国大臣孟孙在狩猎时获得一头小鹿,令秦巴西先运回府邸。途中,伤心的母鹿呜咽哀鸣着跟随其子。善良的秦巴西于心不忍,于是放了小鹿使母子团圆。孟孙回,要小鹿。巴西只好据实相告:“我见那头小鹿十分可怜,就把它还给母鹿了。”孟孙大怒,于是放逐了秦巴西。过了三个月,孟孙又召回秦巴西,让其专门守护少主人。驾御马车的人深感不解,孟孙却说出了他的看法,秦巴西性诚心善,对—头小鹿犹如此怜惜,将来也一定加倍地守护好我的孩子。

在劝导别人的时候,要善于从自身谈起,不要直奔主题。当你直奔主题的时候,容易受到别人的反驳。

邹忌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足智多谋,精通音乐,曾击鼓弹琴游说齐威王,受到重用,被任为相国。他很有抱负,常常思考着如何使齐国强盛起来。而齐国强盛的关键是使齐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他常常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向齐王进言。

为了能使齐威王虚心纳谏,邹忌可谓用心良苦。他将身边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日常琐事进行加工提炼,联想应用,把它们都变成耐人寻味的智谋,或者进行说唱,或者编成寓言故事,用这些事件去开导、启迪齐威王。

有一天,邹忌给齐威于讲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他说:“前些日子,我在家里照镜子,发觉我身材修长,容貌俊美,衣冠楚楚,心中甚是洋洋得意。高兴之余,我问妻子:‘你看我与城北的徐公哪一个美呀?’妻子想也没有想就说:‘当然是官人比徐公美了,徐公怎么能同你相比呢?’我听了妻子的话,将信将疑,于是又去问妾,谁知妾把我说得更美,我想果真我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吗?每当客人来访的时候,我都要仔细询问,客人也说我最美。于是我有点飘飘然起来。但好景不长,一次徐公本人来访,我从头打量到脚,连汗毛孔也看遍了。徐公走后,我照镜子,越看越觉得我比不上徐公美。明明是我不及徐公美,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说我比徐公美呢?”说到这里齐威王若有所动,邹忌继续说,“这件事叫我很长时间未能静下心来,现在我找到答案了。原来妻子说我美,那是她对我有偏爱之心。妾说我美,则纯粹是讨好我,因为她惧怕我。那些来访的客人,全是来求我帮助他们的,自然恭维我美啦。”

谈完自己的经历,邹忌开始畅谈体会。他对齐威王说:“现在齐国领土广阔,城池就有上百座,宫中美女成群,大王尽情享乐,朝中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全国没有一人能不求于大王。由此不难想象,大王你受的蒙蔽太深了,官吏和百姓或是怕你或是谄于你,怎么能听到真实情况呢?”

邹忌艺术地现身说法,由己及人,终于激起齐威王的共鸣。他听罢邹忌的话,顿时醒悟过来,表示采纳邹忌的规劝。

没几天,齐威王向全国发布命令:凡是当面揭发齐王过失的,获上等奖,凡是上书批评齐王过错的,获中等奖;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国王,只要被国王听见的也给重奖。布告一经张贴.街头巷尾,活跃异常。大臣们也没有顾虑。纷纷进谏,齐威王听了以后,也知错就改。一年以后,朝野都感到无意见可说了,齐国也很快强大起来。

成大事者认为,在做人方面,不可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标准,为此不要教导别人怎么做人。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别人的做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