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了凡处
21908000000036

第36章 政风(4)

我们说这个人有才,是说他善于办事。“欲善处事,知所先后而已。”这是成为领导者特别重要的一个本事。尤其是当一把手,当一把手内内外外,吃喝拉撒,整个单位所有事都要管,不会管理会把人烦死。如果没有真正的管理经验,而又是一个认真的人的话,就会特别耗心血。好多人在这里面累死、烦死,也没有什么政绩。了凡告诉你一个方法特别好,叫举重法。“每开县门众事纷至”,这句话一看我特别有感觉。过去我在出版社也是,一打开我办公室的门,各部门的人就拥了一大群。还有作者、书商、合作者等等。出一本书,国内对出版的流程控制特别严格,一本书有很多环节,都要一把手签字把关,你要方方面面去应对真不容易。内容出了问题,总编社长要一起受罚。后来做社长兼总编辑,经营与内容一起抓。我当11年社长,这根神经老是绷着,事情很多,又要开拓。可谓,“众事纷至,而一身不能理百事。”你只有一个身体,理不了百事。“择其重者而举之止”,注意这个“止”字特别重要。我们在了凡法中讲过“止学”,也就是“取目前最急者分轻重缓急料理,其余可发则发,可置则置”。告诉你有些东西可以发就发,不可以发就扔在旁边。“虽有千百一时清楚矣。”这样虽然千事万事都可以从容搞定。

我讲过一个“艮其背”法。艮其背就是看前面,只要处理呈现的事情,和呈现的事情关联的关键点。别的事想都不要想,可置则置,可放则放。然后下一个环节还是这样,你就一天都会从容自在,你就不会文山会海。而有的人呢,大事小事急事缓事,前面的后面的,连吃个饭饭前饭后都约上人,不累死你才怪呢!累得要命,收入又不高,到晚上就想放松。喝酒缓解一下,再有请你去会所休息的。因为没有智慧去处理工作中遗留下来的内在情绪和一些烦闷。有的人就去唱歌,去找情人。工作上的事不想和家里人说,跟兄弟或者情人一说,还能舒解、安慰一下。不良情绪他自己没有调理方法,是因为他没有处理的智慧。这是很多所谓成功男人的通行模式。

了凡给你这个方法挺好用的。看上去好像日常我们都会这么做,其实不一定,很多人做不到。我们总是想象自己已经做到,其实没有。比如你突然有急事,要把这个事解决,马上给个轻重缓急分布,把这事拎出来做,别的事先不想,事实是好多人做不到。好多人就老想着大领导那还有一个电话没打,还有一件事没办呢,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就走神了。过去刚刚当一把手时,我就有这种体验,不太适应,头一两年特别累,经常走神,在跟你聊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大事,你说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在琢磨那个事儿。经常现场处理事,“小李赶紧过来,先去干什么什么”。然后就这样,前前后后,上下左右的乱。艮其背法就是切断背后,背是离身体最近的,暗喻最近的也不行,因为在背后,不在眼前。先迅速清理眼前才有其他。所以,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3.存礼。

存礼是什么意思?

何谓存礼?凡事须识大体,其余零星节目,不必深求。上司有上司之体,缙绅有缙绅之体,秀才有秀才之体。如士与民争,既以理断其曲直矣。须稍存士人一分体面,然后方得其平。如弟与兄讼,即弟之理甚直,亦须存兄长体面,而教弟以让。昔有一清官,署某县印节推,查盘待之甚倨,不折席,不送礼,自谓风力。及问罪,则其县独多征逋,则其县独急代巡令验运叚。每叚判一不字,则法当中裂之。只此一节,何止数百家号哭也。节推固任性,亦由署印者不存查盘之体,激成之耳。一己之官有何足惜?为地方为百姓岂容固执哉?

办事第三个要点,就是凡事须识大体,其余零星的事情,不要过于深求。何谓识大体,凡事凡物都有大体。“上司有上司之体,缙绅有缙绅之体,秀才有秀才之体。”,当市委书记有市委书记的体,你的体就与一个部门的厅局长不一样。体,就是大职责的意思。要从其大体照顾在处理事情中的本体,这样就不会一团糟。比如说读书人和老百姓两个人打架,该怎么处理呢?“既以理断其曲直矣。”看谁有理,有时候读书人有理,有时候老百姓有理。读书人也会有穷穷抠抠、傻傻乎乎的人,不一定说读过书就明理。也有的读书人很坏,欺负老百姓。但是在处理这类事情上,在“以理断其曲直”后,“须稍存士人一分体面,然后方得其平。”要给读书人留点体面,这样才算处理得体。处理这个事情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为读书人有一个脸面问题,要照顾一分。有人就说了,你读书人非得要多一分才合理吗?天下是没有绝对平均的,就得各打五十大板。处理完后你看,那个读书人他就要给你闹腾,因为你伤了他的脸面。知识分子一伤脸面就十分较劲。而老百姓发现给读书人的面子都驳了,他就会得寸进尺,羞怒读书人。所以根据不同的对象,调理的成分要有所考虑,这个当领导的要知道。我们通常觉得平均啊公正啊,其实公平公正就是要考虑不对等因素才叫公平公正。就像女孩子过关安检的时候,你就不能用安检男同志的方式。一般缉毒的时候,不能男警察一上来就说,把衣服脱了我要检查。这有点问题。这个东西了凡看得特别细。

“如弟与兄讼”,兄弟间打官司。“即弟之理甚直,亦须存兄长体面,而教弟以让。”两兄弟打官司,道理在弟弟那里,照理说把哥哥给打一顿就处理完了,但“须存兄长体面”,还要教弟弟让一点。哎呀,这个具体事情上的智慧特别重要,如果能够这么处理的话,各得其平,反倒弟弟也觉得舒服。事物之妙原不在这种大是大非,黑白分明,太分明有时候反倒干不了事。了凡举了个例子。

过去有个清官,这个清官在县里当节推官,就是负责检查各地税收。“查盘待之甚倨”,负责接待的人对他特别不好,既不送礼也不避席,就是有点过了,该有的礼节都没有。虽然他是个清官,也不在乎这些,但是最起码的礼节都没有,还自以为风气好,这就有问题了。后来这个节推官在这个县里面查出了好多偷税漏税的事。这个时候县令就急了,去追查,结果发现节推官在很多地方给判了不合格。比如该收100斤粮食,收了80斤,差20斤。罚其补齐了不就行了吗?不,他一概给你判不合格,得全部重交。作为一个清官来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且这么一做,“只此一节,何止数百家号哭也”,数百家的老百姓都要重交粮和交各种各样的税,多伤民呀。因为脸面上没挂住,就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了凡说,在这件事中节推官是有毛病的,不应该心里有点失意就这么做。但“署印者不存查盘之体”,但那个查盘过分了,也有失体统。而节推官“一己之官有何足惜?为地方为百姓岂容固执哉?”地方官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不能存礼,这也有失体统。你看,存礼就是要识大体。不明此,酿造事端也不明白为什么。

了凡这个德政办事“三要”,构建了一个围绕事为中心的究竟的处理体系。防微是关注事情的萌芽和发展趋势,举重是突出事物主要矛盾,存礼是标注和维护事体,让一件事成为一件事的边界,如果把握不好,你就无法真正处理好这件事。

三、基层德政之接引人才“三法”

了凡认为在地方上要接引好人才,有三个方面:一是谦卑忍辱,二是礼让接人,三是收罗豪杰。这也是他独特的人才战略方式。

我们来看了凡怎样论述谦卑忍辱。

1.谦卑忍辱。

怎么做到谦卑忍辱呢?

何谓谦卑忍辱?质直好义足以达矣,又必察言观色,虑以下人一节,大是难事,心虽欲谦而形骸未化,则不能下。伎俩未忘,则不能下。此须大着思虑来。平常谦退犹或可,勉强退而至于忍辱,则孟子三自反之说,当深念而服行之,不特上官折辱,理应安忍。即劣士顽民亦容有非礼相犯者,决当虚心宁耐,而徐观其理之是非。稍不能忍事,便错矣。

了凡援引《论语》里的一段,孔子认为通达之人的特点即“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了凡说,本质很好又好义,这个就足够通达的了。但要察言观色,凡事放低自己下人一等,这还真有点难。比如我心里虽然想着我应该谦虚一点,可是“形骸未化,则不能下”。可是我表面上的谦虚表现不出来呀。比如长期在组织部门当局长当惯了,被接待惯了,你的表情都被职业化了,比如有人向来看人就斜着看,成了职业习惯。你心里想谦虚一点,但脸上都做不来,心脸是一体呀。再有,“伎俩未忘,则不能下。”有心机,老琢磨人,你就低不下来。你看,了凡深知人有各种习气,想装谦虚装不出来。那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