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素简清欢
21907900000016

第16章 读人(1)

遇见科学男神

鲁迅文学院的课程主要分为国情时政、大文化课及文学专业课,请来讲课的老师都是在自己研究领域里的顶尖人物,鲁院这样做旨在丰富和提高作家们的综合素质。科学课属于大文化课。2014年4月3号的课程是“中国的探月梦”,讲课的老师是欧阳自远。欧阳老师是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想象中80多岁的老人一定是老态龙钟,课也单调乏味吧。9点钟,上课铃声一响,走进来的欧阳自远老师精神抖擞、儒雅质朴,看上去不过六十来岁,同学掌声响起,他向大家鞠躬,和蔼可亲,丝毫没有世界顶级科学家的架子。他开始是站着给大家讲课的,因为要播放课件需要坐下,他向大家致歉,同学们都十分感动,一次又一次将掌声送给这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而又谦和的老人。

欧阳老师很诗意地把月亮称为地球的女儿,他说月球将圣洁的光辉洒向大地,自古以来,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憧憬,萌发出各种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并为古代的历法编制、农耕时令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以来月球是地球的忠实伴侣,伴随着地球共同经历荒古的演化过程,抵御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潮汐,增添了地球的活力,月球在地球的诞生和保护地球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接着欧阳老师很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的探访月球发展的历史及意义。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40多万。它的出现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大批高科技群体的发展。后来这些技术又被应用到了民用企业,带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的繁荣。

早在20世纪6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说过一句名言:“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谁控制了月球,谁就控制了环地球太空。”月球是当代太空战的新军事平台力图抢占太空以至月球等新的战略制高点。对月球特殊的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将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2014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嫦娥三号任务的完成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中刷新了中国高度。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

欧阳老先生连续讲了两个小时,八十多岁的老人,多次站着给同学们讲课。没有课间休息,没有接电话,课件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多彩,既即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又有诗人一样的语言。真正让我们认识什么叫“大家风范”,让同学们惊呼“遇见了科学男神”。

在自由提问阶段,“女汉子”薛晓燕第一个冲上去向老师鞠了一个躬,然后提问,老师也站起来给她鞠躬回礼。同学们又一次震撼、感动。欧阳老师在解答同学提问时一直站着,班长李子胜站起来请老师坐下,老师回答,你们提问站着,我就不能坐啊。同学们齐呼让他坐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老师都一一耐心地给予解答。老师说中国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知识的人口只占百分之三点七。他对时下盛行的各种伪科学的危害性充满了忧虑,他说:“如果我们的民族整体愚昧,何谈中国的崛起,何谈‘中国梦’?”下课后,同学们纷纷上前要求和欧阳老师合影留念。有位同学发微信说:“一个负有国际盛名的人,如此谦虚、有礼、温和,和那些扮孤独、玩个性、耍博学、故作高深的人相比,简直就是宇宙与尘埃的差别啊!”

一位年逾八十的科学老人被一群女作家们称为“男神”,这是不是一个奇迹呢?

北大学者的情怀与风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老师的给我们上的课是“古典诗词鉴赏与人文素质提高”。程郁缀教授中等个头,微胖,着西装结领带,仪表庄重。程教授从《诗经》《楚辞》讲起,谈到相关的年代,他就信手把中国发展的历史时间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我们这个诗人所在的时间点与时代背景,他讲课的过程也是一次中华文明的探源。

诗经主要讲的是《国风》,他以《伐檀》为例,谈到社会和谐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楚辞最伟大的作品是《离骚》,屈原是中国历史诗歌第一人。他特别强调屈原的人格与人品—“民生各有所乐兮,余多好修以为常”,程老师告诉我们“好修为常,怀瑾握瑜”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提醒我们要时刻修炼自己的品行。谈到李白的《静夜思》时,他说:“只有热爱故乡者才能热爱祖国,‘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禽兽尚且有故土之恋,何况人乎?”

唐诗部分,程教授着重讲述了杜甫的诗歌,并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分析了杜甫所具有的伟大的利他主义精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摇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程教授风趣地说:“如果杜甫不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吸收的党员必是杜甫,因为杜甫的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杜甫之所以被后人称为‘诗圣’,因为他一直关心人民的疾苦,由自己的不幸想到了别人的不幸,越是想到别人的不幸,就越会忘记自己的不幸。一个一直想着他人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程教授还讲述了诗人“快乐”的心态,陶渊明的“无弦琴”与苏东坡的《琴诗》,古人每以琴书诗酒佐其雅兴,抚琴弄弦,在文人学士中颇为风行。然而东晋名士陶渊明(陶潜),这位写过《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并以“田园诗”闻名于世的大诗人,却独异其趣。他好琴却不谙音律,在家中备有“素琴”一张,是一张“无弦琴”,即仅有其形而不能发其音者。然而陶渊明却常常独自在家“抚琴自娱”,煞有介事而又自得其乐。每当朋友们携琴饮酒聚会时,他更是要取出无弦琴和着大家的琴声抚弄一番,十分悠然自得。别人甚为不解,而陶渊明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程教授的幽默轻松而又不失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现场与程教授一起吟诵,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程教授不光引导听众如何欣赏唐诗,还从唐诗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他希望人们学习诗圣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的利他精神,“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白居易“大丈夫兼济天下,岂可独善其身”的博大胸襟。他说,做人就要有大胸襟和大气派,只有“大气”才能成“大器”。

最后,程教授讲授怀乡的诗,谈到了母亲,他说慈母的情是大海的情,慈母的心是最纯的金。人的一生中有三个“母亲”,即给自己血肉身躯的母亲,给自己知识教养的母校;给自己尊严和精神力量的祖国。三个母亲的恩情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中国人讲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涌泉之恩”,只能“大海相报”。程教授反复强调人要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报恩的人的人格才能健全,报答父母是小报恩,报答国家民族是大报恩,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

听程教授的报告,不仅仅能收获知识,更主要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他希望我们努力,为民族、为人民努力,他说:“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做事,做成事,做成大好事,那是他的才能;一个人如果为他人、为老百姓做事,做成事,做成大好事,那是他的德行。”

程教授深厚的文化素养,富有感召力的演讲口才,让我叹服。课间时,同学们要他签字合影,他非常配合,一点儿都没有大学者的架子,很认真地给每个同学题字,有的是“志存高远”,有的是“上善若水”。平时我很少去追老师题字,觉得老师上课太累,不好意思打扰,但今天程老师的学识风度、人格魅力让我折服,我赶紧挤进人群中让他给我题个字,他大笔一挥,写下四个字:“兰心蕙质”。那刚劲有力的笔迹,分明就是一幅书法作品,我如获至宝,双手捧着笔记本开心地回到了座位上。

程老师讲课没有教案,凡是授课需要的优美诗句、典故轶事、文史知识、人生真谛及生活哲理,程老师兴之所致,随手拈来,随意挥洒,思想火花生动而深刻,语调诙谐而有趣,至情至性,课堂上掌声不断,笑声不断,讲到动情处,全班同学无不动容流泪。

正如李蔚超老师的总结:“这是他严谨的学术积累、专业的诗歌审美修养和他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大情怀的体现,我们今天体会到古诗之美,体会到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体会到人生伦常道理之朴素与伟大,也更加体会到一个大学者的情怀与风度。”

偷来的同桌

推开鲁院大楼的旋转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幅的梅花屏风,绕过屏风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面雕有汉字的青铜墙面,其实那是两扇门,门后就是我们宽敞的大教室。教室的正前方是高高的讲台,讲台下面纵向有四排课桌。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就看到每张桌子上有两个粉红色的桌牌,上面写着每个同学的名字,括弧里备注着笔名。我的桌位在第一排中间左边的位置,桌上的另一个桌牌上面写着:林虹,这个名字,让我想到了彩虹,心想那必定是个漂亮的女同桌,对她的出现就有了急切的期待。

预备铃声敲响的时候,我身边落座了一位身材苗条,笑容温婉的女子,她身着橘红色的大衣,俊眉秀眼,举止斯文,说话轻声慢语,我心里嘀咕这轻灵的女子莫非是从琼瑶小说里跑出来的?我们都属于安静的人,第一天并没有过多地交谈,只知她是来自广西的作家,在广西贺州戏剧研究所工作。过后,我特意查看了鲁22同学的创作简历,得知她是广西作协理事,创作的大型舞剧剧本《瑶妃》曾获广西第八届剧展剧目桂花金奖、桂花剧作奖。曾在《作家》《诗刊》《民族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有诗歌作品入选《中国最佳诗歌》《中国年度诗歌》等选集。出版有小说集《清澈》,散文集《时光深处》《两片静默的叶子》。原来这位秀雅的女子是位多产的作家,心里对她的喜爱又加了几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位多才多艺的女子,那就是“柔”,柔字可以组成很多的词,如温柔、柔美、柔软、柔和、柔韧,等等,凡是与柔字相关的词语用在她的身上都那么恰如其分。让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第一次班会上的自我介绍这个环节,林虹略带广西口音的极其轻柔的语速腔调惊艳了鲁22全体师生,她的语调让人想到了“吴侬软语”四个字。班长的说法最为生动,若林虹在我们天津开口说话,半城的男人都走不动路了,可见林虹的语音语调所具有的“杀伤力”。相处时间长了,好多同学都有了外号,如湖北作家谢络绎叫“谢一秒”,因为她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北京作家王秀云叫“丽莎”,因为她有着蒙娜丽莎一样安然宁静的微笑。东北作家聂与给林虹起了一个甜美的外号“软语”,她似乎对这个雅号并不满意,让大家再帮她另想一个,可是大家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个词与她最配,但我自己最喜欢叫她“虹儿”。

我们两个常在一起吃饭、逛街、散步,也许我们的身高、发型、气质比较接近,开始很多同学把我们两个人叫错了,有一次在电梯里,就有一位同学冲着我喊林虹。鲁22第一次联欢会的“服装表演”中,我们被安排与贵州的诗人南鸥一起走台步,我们一左一右地走在气势十足的南鸥身边,或许我们俩柔和的气质与南鸥的霸气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引来了同学们阵阵喝彩声,都说这样安排最合适,我们就像是一对姐妹花。

言归正传,这个同桌为什么是偷换来的呢?在鲁院的座位第一次是随意安排的,但这个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一个月换一次。我去上课的时间都比较早。那天,我一上课就发现座位调整了,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发现同桌也换了。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到处寻找林虹的桌牌,找到后,我瞄了一下四周还没有什么人,便眼疾手快地把林虹的桌牌换到了我的身边,然后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等着林虹的到来。每次班上开研讨会时,桌子要排成一个圈,第二天,老师会按照他登记的顺序重排座位,林虹的桌牌又会跑回去,所以每次开完研讨会的第二天,我得早早地到教室及时地把她“偷”回来。对于我这“偷窃行为”,班主任当然是心知肚明的,也许他念着我们情同姐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说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