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庸》64个人生智慧
21877500000053

第53章 智慧53仰不愧天,俯不怍地

人心向善。良心是一个人的做人底线,丢什么也不能丢了良心。丢掉了这根“底线”,就必然会把自己送入失败的人生“黑洞”,为天下人所不齿。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就是,为人处世不能愧对天地,愧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须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孟子在其一生中,都强调要做个“大丈夫”,要养“浩然之气”,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一种可贵的良心。简而言之,良心就是一个人注重自己的修养,养成只做善事,不为恶行的心态。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像孟子那样,浑身都闪耀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就会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就会把自己的利益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成为一个真正问心无愧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做人的良心是不应该缺失的,热情而不冷漠,人世间就会少许许多多的悲剧。

2005年1月28日上午,格尔木市火车站的站台检测人员在站台西北侧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名流浪产妇,当时她用单薄的身躯紧紧抱着刚刚生下不久的婴儿。然而,围观者当时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10时左右,车站女职工张西娟在打水路上听到了站台发现产妇的事情,就急忙赶过去察看。只见在站台两侧的一面围墙下,一名身上污浊、面色铁青的产妇裹着破棉絮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怀中抱着的婴儿早已冻僵。张西娟放下了手中的事务,紧急投身到救助产妇的行动中来。虽然婴儿没能保住性命,但所幸产妇度过了危险期。

每年天寒地冻的时候,北京市民政部门总是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许许多多的社会志愿者,投身于帮助那些无家可归者的行动中。大量的棉衣、棉被、食品被送到无家可归者身边,许多无家可归者在严寒中感受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他们感到社会不再冷酷,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温暖和关爱正在回归。

社会缺失了良知,往往使人们的心态发生扭曲和失衡,使人变得越来越冷漠,好在金钱至上的非理性现象不是社会的主流。和谐、友善、博爱的中庸处世智慧经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洗礼和检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事实证明,秉持中庸做人道德,永远坚守做人的“良心”底线,才是一个和谐社会所应该有的道德。

良心不可欺,欺了良心,就会寝食不安,心神不宁,就会受到来自心底的自我谴责。“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论是当官、经商、打工还是种田,都应“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不要以为自己做的事很隐讳,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劣行,即使真的没有别人知道,还有自己的良心在悄悄地记着一笔账呢。

一个人应该时时审查自己的良心,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扪心自问,看看是否伤害了别人。曾国藩说:“人无一内愧之事,是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对父母尽孝,对朋友尽义,对事业尽忠,就会一辈子都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有模有样。否则,就会活在良心的不安和自责之中。

中庸之道讲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就是德行”,《论语·宪问》篇中记载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在孔子看来,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一定有著作流传于世,既有德又有言。有道德的人之所以有言,都是来自自身的体验与实践。让别人欣赏自己的言行,而且也只有别人欣赏自己的言行,才更有可能获得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

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晋国,在返回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

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气度非凡,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粗野之人,可是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寒碜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让车停止前进,并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里来的?”那人如实相告:“我是芹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那么,我能把你赎出来吗?”越石父说:“当然可以。”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带着他一道回到齐国。晏子到家以后,没有理会越石父,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

这件事让越石父很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对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素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三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出来,让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有恩于你。为什么这么快你就要与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一个有真才实学而且有自尊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轻慢,是没有必要生气的。可是,如果他没有得到知书达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必然会很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能因为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就卑躬屈膝,丢掉了尊严。你花钱把我赎了出来,是你的好意。可是,在回国途中,你却一直没有让座给我,我认为这可能是你一时疏忽,没有计较。现在到家了,你竟不跟我打一声招呼却只管自己进屋,这不说明你依然把我当奴仆看待吗?你的言行表明你并没有尊重我,这让我觉得你与那些买我做奴仆的人没有区别。我还是回去做我的奴仆好了,请你再次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了越石父这番话,深感自己的言行确实有失礼节,赶紧弯下身子向越石父施礼道歉,他诚恳地说:“我在中牟时只看到了你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你高贵的内心和非凡的气节,请你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弃我而去,行吗?”从此,晏子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其实,言是行的一种,做任何事首先都会从语言中表现出来。行有时只是言具体化的表现。晏子开始时欣赏的是越石父的行为举止,后来听了越石父的话语,又开始欣赏他的言了。总之,越石父通过自己的言行征服了晏子,得到了欣赏,使自己从奴仆的身份一跃成为相府里的红人。

分析越石父的言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特点:

一是不卑不亢,令人折服。越石父出身很卑微,但在晏子面前却能不卑不亢,以理服人,所行所言,令人折服。以理服人,说话讲到点上,就会让人信服。与其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不如一句话就切中要害,反而更让人欣赏。

二是不直接指责别人。《圣经》上说:“你们不要做诋毁别人的伪证。”约束自己不说别人的闲话,是很重要的处世方式。越石父尽管产生了离开晏子的想法,却没有到处散播晏子的过错,而只是自己心知肚明。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句话:“你自己不欣赏的东西,千万不要用到别人身上,因为别人与你一样不欣赏你讨厌的东西。”

三是善于打圆场,敢于说道歉。交谈陷入僵局是难免的,因此善于打圆场和敢于道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方面会让人觉得你很精明;另一方面又会让人感到你很宽容豁达。这样的言行很容易征服别人,给人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就像晏子主动向越石父道歉那样,打圆场和道歉都是中庸处世的最佳方法。

一个有德之人总能在为人处世中说出受听的语言,做出令人赞赏的举止行为。而且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拥有极好的人缘,在人际交往或官场、职场中占据主动的、有利的地位。为人者,一定要善于修养自己的身心,陶冶自己的言行,用得体的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为所欲为,自贬身价,自毁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