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代蒙古王
21864100000125

第125章 杨锐师爷

贡王爷眼睛一亮,道:“正是这般的,杨先生洞察秋毫,在下佩服至极!”

杨锐只是摇头苦笑道:“这也没什么的,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些经验,崇正学堂的事情,可有解决的办法了?”

贡王爷苦笑了一声,道:“张福临就是没有远见,但是我刚才发了脾气,这些孩子还不至于会马上退学,但是强扭的瓜不甜,还要两厢情愿的为好。”

“别说你蒙疆了,就算是北京直隶,或者是广东福建,也都是这般的情况,随着维新,新式学堂算是建立了,这些学堂之中,有船政学堂,有同文学堂,还有讲武堂。可是为什么讲武堂里面的生源最多最好?你有没有想过?”杨锐干咳了一声,问道。

贡王爷想了半晌,忽然一拍大腿,道:“还是的!讲武堂出来,至少能混一个军队出身,船政学堂和同文学堂出来,却都没有差事可做。”

杨锐很高兴,道:“就是这般的,一来,直至今日,朝廷依旧是八股取士,那些新式学堂毕业出来的学子没有事情做,二来,现在朝廷为了填补亏空,大肆卖官鬻爵,字不认识一筐的一方恶霸,花上几百银子,就能混个六品顶戴,船政邮政衙门,都是这些脑满肠肥的家伙,这些真正有本事的学子,就更加没有施展的余地了。”

贡王爷点了点头,道:“依杨先生看,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

杨锐站了起来,拄着拐杖在楼板上笃笃的走着,半晌才转过身来,道:“这件事,依我看啊,在近三十余年来说,没有解决的办法!”

听到了这句话,贡王爷在大炕上几乎跳了下来,几步走到了杨锐的面前,道:“杨先生,怎么会没有办法?这可是百年育人的大计啊!”

杨锐的眼底,充满了血丝,竟然也晶莹着,道:“谁都知道这是百年育人的大事,可是我辈只能徒呼奈何了。直隶定州府比起你喀喇沁旗如何?定州州府是我的门生,也是被我带错了路,在定州大力推行着新式学堂,可是后来呢?还不是被当地的乡绅挤兑的待不住,灰溜溜的走了?”

杨锐调节了一下气息,接着道:“这已经不是朝廷努力能做到的事情了,乡民迂腐守旧,官场风气如此,即便你的学校比得上日本的京都大学,你的学生都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也都是枉然。”

说着,杨锐只是摆了摆手,便走到了东墙跟下的一个春凳上坐下了。

贡王爷怔在了当场。杨锐自从维新前后,主要的工作便是开展新式的教育,启迪民智的,可是就连他都这么说,那自然是困难重重的。

“难道真的要这么放弃吗?”王爷咬着牙,拳头攥得死死的,颇为不甘心。

杨锐只是呵呵笑着,道:“我知道王爷的脾气,说好听点,是执着,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贡王爷暗暗的发狠,道:“我定要处理这件事,别的地方我不管,喀喇沁旗境内,要让他们知道上新学的好处!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孩子送到我的学校里面读书!”

杨锐看着一脸执拗的贡王爷,似乎是想要劝阻,却又止住了,王爷现在的样子,就像是当初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以开化民智为天下大任,奔走筹谋,可是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杨锐顿了一下拐杖,道:“既然王爷执意如此,那老朽也不能在府上吃干饭,还是能帮一把王爷的。”

贡王爷转过身,只见杨锐道:“初一,你去我的案头上,将那一叠信笺取过来,交给王爷。”

文初一一直在听着二位的对话,现在好像才反省了过来,忙趋步到案头上,取过了信笺递给了王爷。

杨锐道:“这便是我帮你的大忙,这里面是四封信,分别是给直隶总督袁世凯,肃亲王善耆,张之洞大人的,最后是给朝廷的上表,你好好誊录了,交上去,我想,批复下来,你会减轻不小的压力。”

贡王爷接过了信笺,只见上面的字却是歪歪扭扭,是杨锐现在的字,由于手臂上的伤,原来一笔成名的梅花篆字便不复存在了。

王爷静下心来,展开了其中一封,细细的读着,才发现杨锐虽然身子残了,但是脑子似乎更加灵活了,看事情更加的透彻,这一封写给朝廷的信,虽没有引经据典,但是有理有据,鞭辟入里,相当具有说服力。

这封信,是按照贡王爷的口吻写的,一开始便是陈述了当今朝廷的局势,内有拳匪白莲教死灰复燃,外有列强租占修路,没有一点夸张和修饰,几句话就将当今混乱的局势描写的淋漓尽致。

接下来便描述了自己所见所闻,以及当今船政邮政等事务,需要专门的人才进行运营维护,八股取士似乎再也没有了可用武之地,还着重写了咸丰十一年的洋务,虽然没有大清中兴,但是也引进了炼钢厂和缫丝厂等等,中华有了自己的实业工业,这都证明西学的重要。

最后,杨锐似乎写的比较尽兴,笔锋一转,便成了对孔孟之道口诛笔伐了。

诚然,孔孟之道是中华文化之根源,可是并非是治世之法,

一篇大作,洋洋洒洒三千多言,句句都是振聋发聩。

贡王爷读完之后,便挑起大指,道:“也就是先生您了,这样的鸿篇巨著,恐怕翰林院里面都找不出几个呢。”

说着,又皱起了眉头,道:“先生这篇文章,像是出于一个师爷的手,可是您这位师爷似乎是忘了,这里可是蒙疆喀喇沁啊,朝廷历来对这里都是严防死守,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我一个小小的藩王,怎么能知道这些?不会遭到朝廷的忌讳么?”

杨锐认真的望了王爷一眼,笑道:“你算了吧,你贡桑诺尔布的英明,我们这些北京的京官都如雷贯耳了,再说,你会怕朝廷犯忌讳?你若是怕了,就不这样折腾了。”

说罢,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道:“你放心吧,我估摸着,即便你不写这封信,朝廷也在考虑取消科举考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