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21808200000069

第69章 梁王变国更徘徊(2)

“启禀大将军,倘若王珍国、张稷等人真能在台城杀了萧宝卷,那么,这对我们义军而言,也的确是件好事啊!请大将军接纳他们投降!”张弘策向萧衍说。

“嗯,好吧!”萧衍听罢点头说,“二人同心,力能折金。请代我回赠王珍国等人一截断金,以表我的心意!”

于是,王珍国、张稷的使者携金去了。

五十、前朝去,萧衍建南梁

接着,在台城内,朝臣们又加紧密谋刺杀昏皇萧宝卷。

当夜,萧宝卷在含德殿中与潘妃夜欢,仍旧是笙管齐奏,歌声达旦。

黎明时,后阁舍人钱强偷偷地打开云龙门,放人张齐、冯翌,然后带着他们直入含德殿。当时宴席已散,潘妃回宫,萧宝卷带着醉意正躺在榻上歇息。

突然见到士兵闯人,萧宝卷立马起身,转身往后宫跑去。不料,宫门已关,他不能跑出,于是宦官黄泰平赶来,一刀刺进了他的膝盖,萧宝卷痛极倒地。张齐领着士兵也一拥而上,将躺在地上哀叫的萧宝卷砍成两段。

至此,年仅十九岁的萧宝卷在位三年,也就死于非命了。

这时,王珍国和张稷也率兵进了大殿,砍下了萧宝卷的首级。

“请博士范云将萧宝卷的首级送到石头城,交给萧衍大将军,以求萧衍大将军宽恕我们——”王珍国和张稷齐声向范云令道。

“末将领命!”范云答道,遂应声去了。

范云赶到石头城,立即将齐主的头烦呈给了萧衍。

“启禀大将军,台城皇宫内已经告平,齐主萧宝卷业被杀后,王珍国和张稷将军命我将故主萧宝卷的首级呈献给大将军——”范云向萧衍呈上萧宝卷的头颅后,随即向萧衍报告了台城内的军情。

“哦,范先生驾到,而且送来了故主萧宝卷的首级。可喜可贺!”萧衍见了范云,不禁大喜道,“如今我们竟陵八友已别经年,想当初,我们欢聚在西邸,犹如就在昨日……先生近日可好!”

“托大将军的洪福,范云一切尚好,大将军也好啊!”范云见问,兴奋地跪地答道,“我们真的欣喜重逢了,范云在此有礼!”

“先生不必大礼!”萧衍笑容可掬,并且一边躬身扶起范云,一边笑逐颜开地说,“哦,你们业已扫清了禁宫?禁宫的昏王和逆贼悉已被灭?”“是的!朝内文武都在迎候大将军——”范云欣然答道。

“好好好,先生本是国中大才,就请先生暂在我身边听用,为我出谋划策吧。我要派张弘策等人先行入宫,查封府库及图籍。”萧衍兴奋异常得向范云笑道。

张弘策领命去了,他入宫后严厉申 ;诫,致使军队入城后,秋毫无犯。这时,杨公则也率兵进入了东掖门,护送公卿民众,陆续出城回家。茹法珍、梅虫儿、王宝孙、王垣之等四十一人及妖艳淫靡的潘妃都被捕入狱,等待大将军萧衍来日发落。

日落江天,台城依旧风和日丽,鞭炮声声。在宣阳门城楼上挂起了萧宝卷血淋淋的头颅。

萧衍率兵进入台城后,思绪万千,各路文武大臣,都在他面前跪伏听令。然而萧衍并不急于表态,思索许久后,他迈步进了阅武堂,并且宣读了宣德太后的懿诏。萧衍借着宣德太后的旗号,追封废帝萧宝卷为东昏侯,将萧宝卷的皇后、太子都贬为庶民,并自封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兼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建安郡公。其实,这时宣德太后早已离开了皇宫。

“旧臣王亮谒见大司马!”此时,原尚书右仆射王亮入宫向萧衍说道,“恭贺大司马!末将愿为大司马所用——”

“哦,王大人!”萧衍问王亮,“萧宝卷昏庸无道,你也没有好好地辅佐他,现在我能用你吗?”

“倘若萧宝卷是个可造之才,大将军你就没有今日了,大将军岂能怪我们辅佐之臣?”王亮朗声答道。

“哈哈,你说得有理!”萧衍不禁大笑道,“我愿让你做长史!”

王亮遂拜谢而下。

接着,萧衍又封晋安王萧宝义为太尉,改封建安王萧宝夤为鄱阳王,萧衍之弟萧宏为中护军。萧衍杀了茹法珍、梅虫儿等四十位人犯,却独留下潘妃未杀。领军王茂是萧衍行军打战的助手,功劳显赫,因此,萧衍特与领军王茂商议对潘妃处理的办法。

“其他案犯我都已经杀了,唯独潘妃,其貌俊俏,我实在不忍杀戮,这如何是好?”萧衍对王茂说。

“使萧齐灭亡的人就是她啊,倘若大司马要将潘妃留在宫中,那么就一定会招来非议!”王茂断然地向萧衍说道。

“如此说来,我只有令她自缢!”萧衍无可奈何地说。

“当然——”王茂斩钉截铁地说。

见没有挽回的余地,萧衍只得狠了狠心,下令潘妃转嫁,后因潘妃不从而自尽了。随即,萧衍颁发诏书,革除旧政,将两千多名宫女分赏给了有功的将士,自己却将余妃、吴妃、始安王萧遥光的阮妃留在宫中享用。

接着,萧衍在宫中聚众商议军事,见李元履进宫禀报。

“启禀大司马,如今国中外藩,都已经望风归顺,唯有豫州刺史马仙埤、吴兴太守袁昂不肯受命。这……如何是好?”李元履向萧衍请示道。

“哦,可派马仙埤之友姚仲宾前去招降马仙埤!令驾部郎江革致信袁昂,劝其投降!”萧衍命令道。

于是,姚仲宾、江革去了。

“启禀大将军,马仙瑰软硬不吃,姚仲宾多次出战不利,已经被马仙埤斩首于马下!”不久,李元履又进宫向萧衍报道,“驾部郎江革致信袁昂,劝其投降,也遭婉拒!”

“马仙埤、袁昂皆英勇不屈志士啊!我现在只有任命你为豫州刺史,请你招抚东土州郡!”萧衍对李元履说道。

李元履应命去了。然而,李元履到了吴兴,袁昂仍旧不降,只是打开城门,让李元履将自己押走。

李元履又去招抚马仙埤,马仙埤的将士们见李到来,都惊慌失措,纷纷请马仙埤发话。

“我深受国恩,宁死也不能投降!然而,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儿的人,不能连累家人,你们都去投降吧!”马仙埤向将士们哭泣道,“这样一来,我是忠臣,你们都是孝子,我们忠孝两全,就别无遗憾了!”

不久,部属们纷纷出城投降,马仙埤只留下十几人守城。最后城破,李元履入城,马仙埤只好丢下武器,束手就缚。

“要杀要剐,全由你们,但是我决不投降!”马仙埤向李元履说道。

这样,李元履才捕获了马、袁二人,将他们押送到建康。萧衍见到二人,立即上来,亲自为他们松绑。

“这才是忠诚的义士啊!”萧衍向众人称赞马、袁二人。

袁、马见萧衍如此多情,才最后归附了萧衍,并且成为萧衍的得力战将。

从前,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萧衍曾经结识了范云、沈约、任昉等人,彼此谈得很是投机,今日重逢,境况迥异,不禁感怀万千。随即,萧衍引荐范云为咨议,沈约为司马,任昉为记室。同时,征召前吴兴太守谢出、国子监祭酒何胤出来做官,但是,谢出和何胤这二个人都未能应召前来,萧衍只得暂时作罢。

接着,众官齐集大殿,萧衍又将宣德太后王氏迎入皇宫,请她临朝。

“大司马意将如何?”范云疑惑地问萧衍,“大事将成,莫非你真的还要去归隐?”

“我拥军伐罪,如今萧宝卷已经死了,我大功告成,应当急流勇退,归隐山里!”萧衍吞吞吐吐地说,“这台城非我理想之地啊!”

“大将军,你是想起了当年齐武帝父子在此让您父亲大人蒙冤而死之事?或是你想起了你三位兄弟在此被萧宝卷所杀之事?”沈约上前轻声说道,“然而……往事如烟,大司马大将军,你切不可再思索这些事了,今日当为臣民着想,考虑国家大计!”

此时,百官也纷纷进来,齐齐地跪地请求,希望萧衍人居东宫,从此担负起国家重任。

“啊,众人对我的盛情难却,你们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炙烤啊!”萧衍看着地上一遍黑压压的人群,言不由衷地叹息道。

“地藏菩萨曾说,‘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如今国运多舛,需要大司马救国难于水火。一切乃是天意,这个火坑也只有大司马去跳了。”范云走上来说。

于是,萧衍踌躇满志,欣然向众人摆了摆手。众人遂放心地渐渐散去。沈约却始终未去。

“自从永明之后,萧齐的福运已过,大司马大将军,你岂止可以作储君,甚至应当趁机登上大位!”沈约劝告萧衍说,“倘若大司马瞻前顾后,再度谦让,等到和帝来京,只怕将来你悔之晚了!”

“如此妥当吗?”萧衍沉思了一会反问沈约道。

“前次,你家乡已有飞龙腾空,建康又见梁字大旗招展,上天业已预告。况且,那些跟随大司马你一起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也都想攀龙附凤,封妻荫子呀。你怎能冷落众臣之心呢?”沈约又说道,“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大将军你三利俱备,有何不妥?”

“这……得让我再思索一番……”萧衍有些胆怯地嗫嚅道。

“大将军好生糊涂也!”沈约立即跳起来,激动地叫道,“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今帝位唾手可得,大司马您还要思索什么?倘若不早点登位,一旦萧宝融入京,公卿在位,君臣分定,您就没有机会了!倘若那时君主贤明,臣子忠诚,哪还有谁人再愿为大将军您效命呢?”

“此言有理!”萧衍这时才向沈约点头,表示同意。

沈约走后,萧衍又召范云商议。范云的意见也与沈约一样。

“好了!”萧衍欣然地说道,“你们智士所见略同啊!你明晨与沈约一起到皇宫里来,我有事要与你们再作商量。”

范云出门见到了沈约,并且随即通知沈约,让他明天也去同萧衍商议大事。

“哦,那么你明天一定要等我,与我一起去见大司马啊!”沈约认真地对范云说。

“你何必多心,我明天当然会等你,与你同时会见大司马呀!”范云不解地说,然后,二人拱手相别。

次日,范云来到宫殿前,等了好久不见沈约前来,便向殿中卫士打听,才知沈约已经先进去了。范云对此惊讶万分,本想闯进去和沈约再理论一番,但他又觉得不妥,所以他只好在寿光殿前徘徊。过了一会,才见沈约出来了。

“沈大人,原来你早就进去了!你知道大司马安排我做什么?”范云问沈约。

“是这样……”沈约举手向左,神秘地说道。

“哦,这还好,还不至于让我失望啊。”范云见了沈约的手势,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说道,“我们事先不是已经约好:向左,乃是‘左仆射之意,嘛。大司马命我为左仆射,我已心满意足了!”

沈约笑着点点头。于是,接着,萧衍派内侍出来召范云进殿。进殿后,萧衍给他几页纸片。

“啊,这竟……是内禅诏书!”范云一见大惊道,“好锋利的笔墨呀!原来,沈约他早已拟定好了此诏!我范云迟了一步,失敬失敬了!”

“沈约的才智,当今无人可比!”萧衍感叹道,“我兴兵至今,已历三年,各将同心辅助,各有功劳,但是,造就我帝业的还是只有你和沈约二人啊!”“啊,大司马过誉了!”范云称谢而出。

接下来,宫中传出诏书:晋封大司马萧衍为相国、领扬州牧、赐十郡、封为梁公。不久萧衍又被改封为梁王,梁国所有要职,全仿齐廷。

于是,萧衍立即任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兼左仆射。

阅武堂原是齐后主萧宝卷的寝室,其奢侈淫秽无比,当萧衍初人其间时,宫中留下的前齐嫔妃余、吴等姬赶紧起迎新主。萧衍顿时感到神魂颠倒,并觉得有一股浓浓的胭脂气味扑面而来。

萧衍征战经年,少有女子陪伴,而那些嫔妃们也是多年未遇帝王的宠幸了,因此,此时此景,他们都如干柴烈火,这已使多情多义的中年将军萧衍神魂颠倒,再也不能自己了。

萧衍与余、吴等姬几度云雨后,意犹未尽,遂令嫔妃们起而歌舞。于是,余、吴二妃轮流操琴歌舞,接下来就是吟诗作画,以致通宵达旦。

就这样,光阴蹉跎,萧衍只恨夜短日长,每日里总是在阅武堂中度过,早将自己受禅的大事忘在脑后了。

范云因为上次被沈约抢了头功,心中很是不服,所以这次格外小心,他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立即将梁王抬成梁帝,以便自己也做个开国元勋,封妻荫子。因此,范云此后一直在寻机向萧衍进言。

然而,萧衍自从当上梁王后,一个多月了,受禅的事情没有进展,所以范云心中焦急,他要找萧衍进言和提醒。但是萧衍深居简出,谢绝求见,范云经多方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萧衍是被女色所迷惑了。萧衍忘记了受禅的大事,这不禁使范云震惊。

萧衍的妻子郗氏是已故太子舍人郗晔之女,她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宋废帝本想收纳郗氏为皇后,安陆王萧缅也想娶之为妃,但是,都被她拒绝了。后来,她竟嫁给了萧衍,而且伉俪和谐,不幸的是,她在襄阳英年早逝了。

郗氏为人很能妒忌,所以,萧衍一直只能有一个小妾丁令光。这丁氏是个棋艺高超的村妇,生性懦弱,因此与郗氏还能和平共处。郗氏只有三个女儿,但是,丁氏却产下了一子,取名萧统,后来被封为昭明太子。萧衍围攻郢城后,郗氏已逝,此时只有丁氏母子留居雍城,相依为命。

萧衍攻入建康后,又得到了余、吴两位美姬,并且立即被其美色所征服,不能自拔。所以,萧衍终日沉溺于酒色,反倒忘掉了自己将要受禅的大事。范云洞悉此情后,屡次求见,一次终于见到了萧衍,范云只好直言奉劝萧衍戒色。但是,萧衍当面同意,过后却又不能悔改,这实令范云忧虑。

如何才能让萧衍断然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呢?于是,范云想起了领军王茂。因为,萧衍起兵反齐时,常用王茂做雍州兵马前锋,王茂平定加湖,斩首万级。萧衍进攻建康城,王茂仍做前锋。其军队进攻秣陵,齐东昏侯萧宝卷派王国珍领军进攻,被王茂率军打得大败,接下来,南齐遂灭。王茂因灭齐有功被封为护军、领军将军,在萧梁政权中,王茂战功赫赫,萧衍对王茂的话也十分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