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21808200000070

第70章 梁王变国更徘徊(3)

这次,范云只好找到领军王茂,与他一同进谏。范云带着王茂急匆匆地不等通报,就直接冲进萧衍内宫。

“你们如此急切而来,有何要事?”萧衍仰头惊问范、王。

“梁王近日都在忙些什么啊?”范云直截了当地问萧衍。

“啊啊,我常与她们在一起……”萧衍惶然地手指妃膜向范、王支吾道,接着他又笑道,“你们莫以为她们只是齐宫的旧妃,她们可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才人呢!我令她们为你们演奏一曲?”

萧衍说罢,立即命余氏歌舞,再令吴氏书画。范云看了,的确深为她们的才艺折服,但是,他回头看了身边的王茂一眼后转而一想,又立刻醒悟过来。

“梁王您错了!当年汉成帝的赵飞燕的确也是个美女,可是她让汉家亡国了。梁王决不能做汉成帝啊!昔时,汉高祖在山东贪财好色,然而人关后,他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这连范增也对他十分地敬畏,说他具有远大的志向,于是,后来他果真成了千古一帝!”范云朗声地说道,“如今梁王您刚刚平定了建康,海内正要望风归附,您却被情色所迷,梁王您真忍心让众人失望吗?”

“这……这……”萧衍听罢,半晌说不出话来。

“……范先生所言极是,请梁王为江山社稷着想,再不要留下这两个亡国之妇了!”王茂也立即跪下劝告道。

“那么……我只好让此二女……她们出去?”萧衍无奈,见范、王二人所言有理,只好答应道。

“梁王,你曾经把两千多名宫女赏给了将士,只有王领军还没有得到一个,王领军为您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梁王你就忍心让他形单影只吗?”范云趁机向萧衍进言道,“请梁王就在余、吴二妃中挑选一个赐给王领军吧!”

“这……吴妃她已经怀孕了!”萧衍慌乱地说。

“那么,就将余妃赐给他吧?”范云立即向萧衍建议道。

说罢,萧衍开始犹豫不决。范云赶紧用眼神向王茂示意了一下,王茂会意,随即叩首拜谢。

萧衍内心虽然不愿,但转念一想,他的大功就将告成,决不能为了一个女子违忤了功臣,让他心生怨恨。于是,他决定因势利导,所以同意了二人的说法。

“那么……我就将余妃赐给你吧!”过了一会,萧衍慢慢地对王茂说。

说罢,萧衍令侍卫请出余氏,让王茂将她带走。余妃感到事出突然,急得蛾眉紧蹙,珠泪欲滴,并且当即拜倒在萧衍面前哭泣。

“去吧,不必多言!”萧衍不等余妃说话,便拂袖起座说道,接着又回头对王茂说,“你可要善待她啊。”

“感激梁王的隆恩,末将听令!”王茂答道。

萧衍说罢,走进内室。余氏百无办法,只得止住眼泪,一步三回头地起身随王茂出门上车,向王茂府宅去了。

此后,萧衍终于从温柔之乡惊醒了过来,他开始全力筹划着自己的谋国大事。于是,萧衍重赏了范云,借以奖励范云为他直面劝告的功绩;同时,萧衍还重奖了王茂,赏赐给他百万钱财,希望王茂安置好府宅,能够善待可怜可爱的余妃。并且希望范云和王茂进一步为他尽忠尽力,共同谋划其篡位事宜。萧衍决心准备择日受禅。

湘东王萧宝蛭是萧宝卷的堂兄弟,因他喜欢文辞,所以深得萧衍忌惮,同时,一天夜里,侍卫们又在大司马府中活捉了一名奸细,经审得知他是萧宝蛭派来刺杀萧衍的刺客,因此,这更使萧衍对萧宝蛭加深了猜忌。于是,萧衍令人诬陷他谋反,杀了萧宝蛭,并处决了他所有的弟弟们。

接下来,一群幼稚的王爷萧宝攸、萧宝嵩、萧宝贞等人也都被牵连至死。陵王萧宝玄忧虑而死。鄱阳王萧宝夤半夜越墙逃到寿阳,投降了北魏。此时,明帝萧鸾之子大多已死,只有残废人萧宝义和江陵嗣主萧宝融二人还暂时活在人间。

后来,萧宝义因残而得以寿终正寝,宣德太后因庸碌无为而得以颐享天年。

接着,萧衍假意奉请萧宝融入都称帝,宝融当即率百官前往建康,并令萧詹为荆州刺史,留守江陵。

然而,此时,萧衍的威名业已登峰造极,在建康朝中朝外,也尽是攀龙附凤之人,于是文武百官纷纷劝请萧衍即位。

“梁王将荣登大宝,那么这样一来,又如何处置萧宝融呢?”沈约见此,忙问范云。

“应当立即致信夏侯详,叫他强迫嗣主禅位!”范云说。

于是,夏侯详接信后,见风使舵,立即按照范云和沈约的意思去做,逼使萧宝融答应入宫签署了禅位诏书。所以,刚到姑孰的时候,夏侯详就派人人都与范云、沈约商议受禅仪式。受禅诏书已由沈约写好,由萧宝融签署,梁王颁发出来。接着,宣德太后王氏搬出皇宫,另居他宅。

中兴二年四月,京都艳阳高照。

在朝臣们的威胁下,宣德太后只得派尚书王亮、王珍国等一百八十位大臣,捧着御玺去梁王宫,奉请萧衍即位。于是,梁王萧衍不免谦恭推辞了几次,在百官再三恳请后,择日在南郊即了皇帝位。

新皇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朝贺,改中兴二年为梁天监元年,颁诏大赦天下。梁主萧衍将齐主萧宝融废为巴陵王,令他暂居湖熟。萧衍追尊父亲萧顺之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追封故兄萧懿为长沙王,弟萧融为桂阳王,并大封其他文武功臣。

不久,回宫后,萧衍将沈约、范云等人招来密商。

“诸位都是朕的老友,所以朕要告诉你们一件事!”梁主萧衍沉痛地说。

“何事?”沈约、范云等人问。

“废主和帝在禅位时曾给朕写了一封情词恳切的书信,希望朕能够让他在姑孰颐养天年!”梁主萧衍向范、沈说道,“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意下如何呢?”范云问。

“朕以为故主委实可怜,所以打算将南海郡改为巴陵国,让萧宝融迁往那儿去居住。”梁主说。

“陛下不能为了虚名而埋下祸根。”范云未及答话,沈约就抢先说道,“对于萧宝融还要多费周折有何用,不如……”

“不如干脆除之,免生灾祸!”范云接口答道。

“此言甚是明确!”梁主萧衍点头说道,“爱卿一语中的,朕十分钦佩,就按卿意办理!”

于是,梁主派亲信郑伯禽去湖熟给巴陵王萧宝融送去毒酒,次日,梁主就在大殿上宣布:巴陵王萧宝融已经暴病身亡了。至此,萧齐灭亡,共经二十三年。

五十一、齐孽恨,梁魏大开战

梁主萧衍即位后,大封勋戚。封弟萧宏为临川王兼扬州刺史、萧秀为安成王兼南徐州刺史、萧伟为建安王兼雍州刺史、萧恢为鄱阳王兼左卫将军、萧詹为始兴王兼荆州刺史,加封领军中军王茂为镇军将军、中书监王亮为尚书令、左长史王莹为中书监、吏部尚书沈约为尚书右仆射、侍中范云为尚书左仆射,册立皇子萧统为皇太子。

梁主萧衍即位之初,就封赏了诸多王侯和军将,连迟迟未能归附的马仙埤、袁昂和旧臣王亮都被任命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当时配合萧衍大军人城、并且斩杀了齐主萧宝卷的王国珍、张稷却未被重用,反而被派到遥远的边城去了,这使张稷十分地不满。因此,张稷上任之后,牢骚满腹,懈怠政务,而且常常流露出对梁主的怨恨之情。于是,梁主召张稷问话。

“如今天下初定,张爱卿近来都在忙碌些什么?”梁主问张稷。

“陛下想知道?微臣如今只有啼哭啊!”张稷借着酒兴说道。

“你为谁而哭?为萧宝卷哭,但是他已死了!为朕而哭,但是朕仍然还活着,有何可哭的?”梁主问。

“唉,微臣无非是一条无名之狗而已!陛下,微臣功高赏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张稷狂妄地叹道,“马仙埤都得到了厚赏,微臣至今却还没有名分啊!”

“卖主求荣者又何谈名分?”梁主听了勃然大怒,“朝廷中多一些马仙埤、袁昂的气节,少一些你张稷的投机钻营风气,也许更加平安!”

说罢,梁主拍案而起,怒气冲冲地转入了后宫。

萧衍在即位之初,还设置了镑木、肺石两个铁匣子,镑木匣子接受平民们陈请的状纸,肺石匣子接受士官们陈诉的状纸,并以此来了解官情民意。后来事实说明,梁主这一做法,深得官民的拥戴。

在生活上,萧衍衣食住行一切从简。在吏制上,萧衍也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因此当时人心归向,政吏清明。所以,在当时东昏余孽作乱时,竟然能够轻而易举地被梁廷平定了。

接着,齐朝的江州刺史陈伯之因为已经随梁主入京,所以梁主恢复了他江州刺史的官职,然而因为陈伯之目不识丁,所以他将州事全部交由部属们处理,于是其部属别驾邓缮、参军褚胃、朱龙符等人便趁机徇私舞弊。

梁主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去整顿。这使陈伯之对梁主产生了憎恨,并与部属们商议反叛梁廷。

“我本是齐朝的战将,前次梁军进攻江州时,不得已而屈服了梁军,至今梁主仍旧对我怀恨,并派我来此,他是想架空我啊!”陈伯之气愤地叫道。

“朝廷派来文武二将来整顿我们,其实就是要占领我江州的要害部门,我们决不能束手就缚!”别驾邓缮、参军褚胃齐声说道。

“我乃是堂堂的一员刺史,梁主竟然派人来查办我,我岂能甘心受此侮辱?”陈伯之愤然地对部属们说。

“大人不如趁机造反,或可取而代之!”邓缮说。

“我本来深受齐主国恩,欲誓死相报,恢复故国!”陈伯之哭泣道,“请诸位随我起事——”

“我们决心和大人生死与共,同叛梁廷——”众部属们叫道。

于是,陈伯之整军出击豫章,豫章太守郑伯伦急向梁廷告急,说江州刺史陈伯之造反,入侵豫章。梁主萧衍得知反情,随即命镇军将军王茂为江州刺史,率兵讨伐陈伯之。伯之正在与郑伯伦交战,不料王茂汹涌杀来,陈伯之内外交困,无路可走,只好带着陈虎牙、陈龙牙夺路而逃,投奔北魏去了。

北魏任城王元澄刚任镇南大将军,对先前投奔而来的齐建安王萧宝夤很是器重,今又来了陈伯之,他们都请求北魏帮助他们为故国复仇,于是,元澄将二人送到魏都洛阳,并以好言相慰藉。

早先,齐和帝萧宝融在江陵即位时,魏镇南将军元英、车骑大将军源怀曾经向魏主请命,要趁机攻齐,魏主元恪任命任城王元澄为镇南大将军、兼扬州刺史,让他率兵出征。后来,魏主元恪得悉梁主建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所以魏主元恪又叫任城王元澄暂时不要轻进。但是,这次,萧宝夤、陈伯之二人天天长跪在殿前,请求魏主元恪帮助他们复国,事情尤其急迫,魏主只得重新考虑南征大计了。

“万请陛下,请陛下伸出援助之手为我们报仇复国!我们愿在军前效命——”萧宝夤、陈伯之二人在魏殿上大哭,“倘若国仇得报,我们皆永世不忘陛下之恩!”

“打仗之事,非寻常小事,朕应当要从长计议,先周密准备,因为一旦发兵,就必须全胜!”魏主元恪向二人劝说道。

“任城王的大军已经箭在弦上,请陛下开恩,令其出发!我们可做先锋,在军前效力!”陈伯之再三哭道,“我们国破家亡,报仇心切,陛下何不因势利导,趁机一举踏平南国?”

“如此说来,朕应当立刻调兵遣将,今秋发兵!”魏主元恪答应道。

“感谢陛下大恩——”萧、陈二人大悦谢道。

魏主元恪很是感动,随即决定允许发兵。魏主任命萧宝夤为镇东将军兼齐王,督管东阳等三州军事,并让他率一万兵马驻东城。又封陈伯之为平南将军兼江州刺史,督管淮南诸军事,率其旧部驻阳石。魏主决定让他们秋季伐梁。

萧宝夤得知消息后,感激得彻夜痛哭,次日,他在马前叩首,向魏主辞行,并在沿途招募了数千兵士,请元澄代他向魏主恳请提早出师。魏主随即调拨了冀、定、瀛、相、并、济六州两万兵马及寿阳的三万屯兵给元澄,让元澄与元英、萧、陈诸将一起举兵南侵。

魏军人多势众,萧、陈同仇敌忾,冲向南梁同州,同州刺史初战就失去了贤首山。接着,元澄令统军党法宗、傅竖眼、王神念率兵分别攻打东关、大岘、淮陵、九山,并且命令高祖珍率三千骑兵为援军。

于是,魏军连拔关要、颍川、大岘三城,锐不可当!白塔、牵城、清溪各城守军都望风披靡。魏将党法宗等人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很快就占据了焦城、九山、淮陵,军抵阜陵城下。

阜陵由萧梁太守冯道根驻守,他得知魏军将要到来,事先就做好了准备,摆出如临大敌的架势。

“魏兵未必能够南下,太守何必如此大兴土木,修筑工事?”部属们向冯道根笑道。

“君不知‘怯防勇战’之理?一旦敌军逼到城下,我们就再也没有部署防备的工夫了!”冯道根严肃地向众人说。

结果,果真如其所说,冯道根壁垒刚刚竣工,党法宗的两万魏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城中的兵民见此,顿时大惊失色。冯道根却镇定自若。

“请卫士大开城门!今日虽然我兵力不足,但也可以演一场‘空城之计’”此时太守冯道根一身便装,从容地登上城楼,向部属们笑道,“另外,我们还要派出百名精骑出城冲击敌阵,让他们速战速回——”

“麾下遵命——”部众们答道,并且立即行动起来。

魏兵见城上高坐的冯道根,笑容可掬,面无惧色,而且还看到城中的军阵齐整,都以为城中必有埋伏,因此不敢进城,只得慢慢后退。冯道根随即又派出百名骑兵偷袭高祖珍,结果也得胜而归。党法宗听说梁军还要劫掠魏军的粮草,因此十分慌乱,只得撤军北去。于是,阜陵解严,冯道根遂被梁廷封为豫州刺史。

次年春,任城王元澄举兵进攻钟离,其后方寿阳空虚,于是,梁将军姜庆真乘虚去偷袭寿阳。任城王太妃孟氏登城督战,抚慰新旧将士,严明赏罚,使得人人都能奋勇争先,竭力抵抗。接着萧宝夤又率兵增援魏军,夹击梁军,所以姜庆真只得败逃。

于是,孟太妃立即派使者向元澄送去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