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暗香
21804600000011

第11章 谁家的弃婴

翠翠随着身体的好转,心情也好了许多,有时从后院来到前台药铺里转悠,主动跟人打招呼,只是一口方言,让许掌柜和药铺里的伙计听起来有些吃力。

“翠姑娘,桂欣来了!”柜台生意正忙碌的时候,许掌柜看见桂欣来药铺了,大声朝后院喊。然后,眼镜一推,笑眯眯地对桂欣说:“进去吧,她在里屋等你呢。”

桂欣回答说:“谢谢许老伯。”话音刚落,就看见翠翠正依着门框边等他。桂欣问:“咋样?还好吗?”

翠翠点点头:“嗯。”说着,转身往屋里走。

桂欣跟着进去,看了一眼后。

“药还在吃吗?身子还觉得累吗?”桂欣随翠翠穿过院子,进屋,接过翠翠递过来的水,一口喝完,望着她说,“好像精神些了。”

“恩。”翠翠站在他身边,始终隔着距离。

桂欣站起来,去拉翠翠的手,说:“莫性急,得好好养着。”

翠翠迟疑了一下,想收回手。

桂欣拉着不放,一把抱住翠翠,在她耳边温和地说:“什么都别想,最要紧的是养好身子骨,听话噢?”

翠翠眼泪涌了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吐出几个字:“你……嫌弃我吗?”

桂欣突然觉得嗓子眼里有些痒,像掉了一只苍蝇,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脸和脖子都涨红了,他拼命往外咳起来:“咳,咳,咳……”

翠翠赶紧拍他的后背,边拍边说:“着凉了,抓点草药吃吧?”

“不,不麻烦了。咳!咳!你,你听我说,以后别再提那事了,不怪你,不是你的错……”

“你去告餅奶奶,一会我跟大家一起吃晚饭,快去呀。”看见翠翠愣在原地不动,桂欣催了。

翠翠转过身,长辫一甩,赶紧跟老太太说去了……

每逢周末,桂欣放了学,就来药铺看翠翠,同时帮许家干些杂活。

翠翠身体基本痊愈了,也抢着帮许老太太做家务,她给许掌柜、老太太和铺里的伙计每人都做了一双鞋垫,让大家乐不可支。

许掌柜的把鞋垫塞进鞋里,试了试脚,取出来,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对老太太说:“你看,翠姑娘这手还真巧,要是多做几双,放在铺里,也能换几个零花钱呀。”

老太太一听,说:“你这老头子,整天就知道钱,钱,翠姑娘身体刚好利索,可不能让她再累坏了身子骨。”

“我是为他们着想呀。你说吧,这小两口往后总得有个营生吧?要是翠翠能做些手艺活挣钱,也能替桂欣分担分担嘛。”

“嘿,你这主意还挺不错的。我去跟她说道说道。”老太太一高兴,就进屋把这主意给翠翠说了。

翠翠听了,马上动手张罗起来,要老太太带她到镇上裁缝店里搜罗了一大堆碎布头,买了棉线,天天猫在屋里飞针走线。一个星期后,她做出一堆鞋垫、荷包、虎头鞋、花布兜之类的东西,大大小小,花花绿绿,挂在铺里,引来好多新奇的目光,还有不少人来购买,供不应求。

翠翠忙不开的时候,连柜台伙计也来帮忙。掌柜的一看这势头,索性在药铺里专设一个角落,让翠翠边做手工边经营。

翠翠把挣的钱如数交给老太太,老太太一推,说:“留着吧,往后你花钱齡方多,慢慢攒,翠翠把钱交到桂欣手里,桂欣吃了一惊,问她哪来的。翠翠说是自己做活挣来的,桂欣简直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他想了想,觉得这是件好事,但也有些不妥。翠翠住在许家,且不说看病、吃药,日常生活都全靠许家出钱出力,如今又在许家店铺里做起了自己的买卖,这算什么回事?他跟翠翠说,以后把挣的钱分成两半,一半交给许家作翠翠的生活费,一半留作自己用。许家有什么脏活、累活,都不能怠慢了,知恩图报,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桂欣和翠翠把他们的想法跟老太太一说,老太太也不再推辞了,老俩口看着这对年轻人,心里越来越喜欢了。

斗转星移。转眼要毕业分配了。建筑系大四级的学生们人心思动,各显神通,托关系,找门路,到处联系工作单位。在利益分配的关键时刻,人性的自私、狡诈、诡秘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来。大家早就听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缺基础理论教师,准备在应届毕业生里挑选两名优等生留校任教,这就意味着,这两名学生一毕业就是吃城镇商品粮、拿国家工资的人民教师,待遇丰厚,事业风光,前途光明。如果按照学业成绩来排名,周桂欣当之无愧,他年年都在光荣榜名列前茅,学术论文多次获奖,还是建筑系项目研究的骨干,深得专家教授的器重。特别是系主任孙教授,他非常希望周桂欣能留下来,成为他学术研究的得力助手。然而,事与愿违,在校领导班子讨论名单的时候,周桂欣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原因很简单:他出身地主阶级,大学是无产阶级教书育人的阵地,绝不能让敌对阶级占领!这个结论一出来,孙教授也无回天之力了。其他接收单位来政审的第一关就是看成分,周桂欣不仅不能留校任教,连出路都很渺茫。如果没有单位接收他,那就意味着他毕业后再回原籍种地,大学四年苦读将付之东流。孙教授既痛心又无奈,他帮周桂欣作了分析,只有另找出路。

何去何从呢?周桂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一个消息迅速在校园传开了,说国家要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叫“三线建设”。为此,毛主席作出指示:“成昆路要快修”、“川黔、贵昆路也要快修”。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调集了百万建设大军在西南拉开了铁路建设大会战的序幕。现在,那里还需要大批人员,鼓励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孙教授还打听到,去的人员可以带家属,学院应届毕业生不多,报名的人很少。这对周桂欣来说,总比回老家种地要好。

教授对周桂欣说:“国家‘三线建设’需要建设人才,也需要教育资源,你去了,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是块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再说,政治这东西,是刀上舔血的游戏。远离政治的风口浪尖,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对你是有好处的。”

周桂欣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就主动向学校递交了参加“三线建设”申请书,等待毕业分配。如果申请批不下来,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哪怕是去新疆,去西藏,去海南岛,他也不愿意回家种地。

这天下午,翠翠帮老太太干完家务活,就坐在药铺角落里低头纳着鞋垫,听见许掌柜跟伙计说:“听说俊俊这孩子最近拉肚子,我拣了几服草药,你给送过去。”

“哎。”伙计应了,提着药包,准备走。

翠翠起身拦住他说:“哎,带我去,我……”

伙计愣了一下,望了望掌柜的。

许掌柜手一摆,说:“带她去吧,今天星期六,叫桂欣下了课就一起回来吃晚饭。”翠翠一乐,放下手里的东西,跟在伙计后面轻快地走了。许掌柜捻着胡须笑了。

到了校园门口,翠翠要伙计进去送药,自己在外面等着。

伙计到学校给周雛捎了口信,告诉他翠翠来接他了。

周桂欣说听完最后一堂课,就跟翠翠一起回去,要伙计送完药先走。

翠翠趴在铁门栏杆上,眼睛往校园里瞅。

门卫师傅走过来问:“姑娘,你找谁?”

“我,找……找我男人。”

“你男人是谁呀?他叫什么名字?”

“叫周桂欣桫。”

“哦……我想起来,想起来了,你不就是上回跟周桂欣一起来学校的那个姑娘吗?来来,进屋坐坐,离下课时间还早呢。”

翠翠摇摇头,说:“我就在咯里等他出来。”

“那好,你慢等,慢等。”门卫师傅边说边进屋了。

这时,一个穿灰色褂子的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个襁褓,走过来,上下打量翠翠,问:“刚才你说什么?周桂欣是你什么人?”

翠翠回答说:“是我男人呀。你是哪个?”

“哦,我是过路的,随便问问。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我叫张翠翠,从老家来的。”

“那你帮我抱抱孩子吧,我想解手了。”说着,把襁褓往翠翠怀里一塞。翠翠低头想看看是什么,还没来得及回答,中年妇女就不见了。

翠翠揭开襁褓一角,仔细看,原来襁褪里有个婴儿,闭着眼睛睡着了。她抱着孩子在原地东张西望等,谁知,等了好半天,那个妇女都没回来接孩子。

下课铃响了,学生和老师陆续从校门口出来,翠翠在人群里看见了桂欣,抱着孩子迎上去。

周围不少人好奇地盯着他俩,指指点点。

周桂欣有些不自在,再一看,翠翠怀里抱着个孩子,问:“这是谁的?”翠翠说:“不晓得是哪个的?”

“啊?!你不晓得是哪个的,怎么还抱着?”

翠翠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了周桂欣。

周桂欣一听,也着急了,帮她一起找那个穿灰色褂子的妇女。

结果,校园里的人走光了,还是不见踪影。周桂欣只好向门卫师傅打听,有没有看见一个穿灰色褂子的中年妇女。

门卫满脸狐疑,说:“我看见她跟你婆娘在说话,我还以为他们认识呢。”

这是怎么回事?大家都蒙了。

“哇哇哇……”正在这时,孩子醒了,在翠翠怀里哭闹起来,也许是饿了,手脚不停地乱抓乱蹭,把一张纸条抖出来,掉在地上。

周桂欣拾起来一看,上面写着出生日期:1965年1月28日。

“坏了,这孩子八成是个弃婴!出生才三个多月!”周桂欣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想到了这个问题。

眼看天已经慢慢黑下来,再不走就看不清回去的路了。周桂欣把字条收进口袋里,从翠翠怀里接过孩子,抱在怀里,急急忙忙赶路。

这天晚上,许家药铺热闹起来,大伙围在一起,打开襁褓看,是个女婴,四肢完好,脐带脱落,水灵灵的大眼睛就像两颗水葡萄,忽闪忽闪,厚厚的小嘴巴,肉嘟嘟的,可爱极了。

翠翠给孩子喂了半碗米汤,把身子擦洗干净,孩子就不哭不闹了。许家老太太说,这妮子长得多好,多乖,怎么就舍得扔掉呢!我看啦,你们就把她留下来养着。

翠翠搂着孩子,眼睛望着桂欣,等他做主。

周桂欣拉着孩子粉嫩的小手,摸了摸,对翠翠说:“留下吧,好好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