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21789400000005

第5章 娃哈哈,一条绝无仅有的缔造之路(4)

宗庆后清楚,讲求诚信之道并非是对自身的一个道德束缚,而是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一环,是与消费者“双赢”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在价值规律驱动下实现自由交换,必然有着自由性、盲目性的特点。表现在消费者身上,就是对商品质量的质疑与挑剔,以及面对诸多不正当竞争的企业。提出企业的诚信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口碑。宗庆后以一位老一辈创业者的高瞻远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精神的血液。或许一些年轻人觉得这一套很老旧,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相宜。其实不然,社会发展日益迅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质疑。物质文明越发达,人们精神上会更加缺乏安全感。而一套相对稳定的道德标准,能够使社会群体产生信任感,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娃哈哈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从下面的事件中就能够看到娃哈哈诚信经营的理念。

1991年年末,杭州的一则广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则广告刊登在《钱江晚报》和《杭州日报》上,主要内容是:杭州市民可以凭1991年12月26日至31日刊登在《钱江晚报》上或者1991年12月29日至1992年1月1日刊登在《杭州日报》上的剪报标志,到杭州市的供应商店免费领取果奶。这则消息发出后,宗庆后预感效果应该不错,实际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疯狂。当时这两份报纸都属于大报,发行量达几十万份,预计领取人数能达到30万人。连续几天,报亭里只要有《钱江晚报》和《杭州日报》,立马就被抢购一空,没抢到的人看到笑着拿到报纸的人满是羡慕嫉妒;原先随手乱丢的报纸也被人们收好了。看到那些中间被剪出洞的报纸,就知道娃哈哈这次的宣传多么成功。这对于当时的消费者诱惑确实很大,不同于今天。当时,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人民的物质生活开始有所改善,思想也比原先开明不少。这时候的人们都渴望接受新事物,并且显示出强大的购买力与接受力。

1992年元旦,新年充满着喜庆的气息,一大早,人们就在商场排起了长龙。第一批14万瓶娃哈哈果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抢领一空,许多人因为这次没有领到免费的果奶扫兴而归。第一批已经抢完,下一批马上上架,第二批是剩下的16万瓶,这也是预想的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备货。不出所料,第二批很快也被消费者抢领完,但仍有一批消费者拿着报纸剪报等着领取果奶。

这本是一个很成功的宣传案例,对于娃哈哈的知名度会有很大的提升。可是现在,娃哈哈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面是预备的果奶已经发完,一面是许多消费者还等着领免费的果奶。人们对娃哈哈议论纷纷,有的人说他们明明刊登了这样的广告,却不完全履行,是不讲信用的表现;有的人则同情娃哈哈,认为他们已经免费发了不少果奶,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很不错了。娃哈哈也想弥补,可是临时加生产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有没有这个必要呢?下属只得将此事报告给了宗庆后。宗庆后本来对这件事的完成效果还是挺满意的,了解到原本的30万瓶果奶被领取一空还没有满足消费者,对市场前景更加充满信心了。他马上向下属指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信守对消费者的承诺。宗庆后积极地部署。他下令刊登道歉启事,重申“有票必有奶”,并且马上紧急动员,组织力量加班加点生产果奶,加强与经销商的联系,以求第一时间把货物发放出去。就这样,赠奶活动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总共有五十多万瓶果奶发出,比原计划的数量多出近一倍。

功夫不负有心人,娃哈哈的一番诚意没有白费,诚信之名很快就传了出去,娃哈哈果奶的销量也迅速增长。宗庆后非常地欣慰,这样赠奶起到了宣传费用的效果,娃哈哈的诚信形象也深深留在了消费者的心里。自此之后,大批的经销商从娃哈哈那里购置饮品。在赠果奶活动中所花费的60万元资金不到一个月就在销售利润中收了回来,这也看出了宗庆后的高瞻远瞩。

决策能力之中必须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企业就失去了活力。决策层是企业的领头羊,决策层具备创新意识显得格外关键。

一般看来,宗庆后的思想较为传统,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娃哈哈走过的几十年风雨路程中,可以说是年年有创新、时时有创新。创新成就了宗庆后,也成就了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这是娃哈哈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决策力的意识是下属执行力的控制器,一个有着创新意识的领导决策层才能够带动企业上上下下一起为之拼搏。宗庆后的决策执行力是相当强的,由于公司不设副总,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他亲自上阵,事无巨细,可见他领导方面的控制力。也正是因为宗庆后正确的领导,才让娃哈哈逐步走上了正轨,成为了知名的品牌。

首先,宗庆后的创新意识体现在他从不为任何思想所囿,坚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路。蛰伏了几十年,宗庆后开始创业时已年过不惑。这在很多人看来都已经过了激情创业的阶段,可宗庆后不管别人的说法和看法,依然走上艰苦创业之路。他几乎时时刻刻奔走在市场第一线,精准地把握好市场的走向。他的思维是活的,这种活是一种不畏权威、不服众说的精神,即使是专家的商业策略预估和市场走向论述他也不放在眼里,只有实践过后他才下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他心里的一杆秤。正是依靠自己的躬身实践,宗庆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出很多常人想不到的正确思路,为企业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条可行之道。

宗庆后任何时候都显得那么干劲十足,什么路子都走一走,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在营销策略上也表现出了他可贵的创新意识。成功推出娃哈哈营养液之后,他摆出个“产品长蛇阵”,让人眼前一亮;到后来,他创造的“联销体”的模式,可以说是中国市场营销史上的一个创举。宗庆后在对口支援三峡移民时制定了“销地产”的布局模式,使娃哈哈在全国的子公司达到了一百多家,真是遍地开花。

在饮料品种销售上,他很早就制定了“全方位饮料”的创意思路,这就有了后来非常可乐在市场上同国外饮品“巨无霸”争锋的局面。诸如此类,这些措施的应用都在娃哈哈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宗庆后的这些营销神来之笔,娃哈哈如何能取得如今世界500强这样辉煌的成绩。创新意识是灵魂,决策者的创新意识是灵魂的灵魂。

“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是创新的敲门砖,是成功的试金石。娃哈哈从最开始打开销路的娃哈哈口服液之后,不断进行各种饮料的开发营销。1991年,娃哈哈果奶上市,凭借良好的营销手段和媒体传播,短期内就有了不错的经济回报。随后又有了八宝粥、燕窝粥等新品,到1995年,已有十余种饮料推出,有的十分成功,在同类饮品中遥遥领先,有的则不适合市场,早已停产。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是以宗庆后为决策者的娃哈哈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体现。

这种创新决策能力是宗庆后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宗庆后喜欢学习,许多历史类、人物传记类的书籍都是宗庆后的最爱。就是在这些人类的财富中,宗庆后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将事物的普遍规律运用于经商之中。宗庆后爱读书,但却不囿于书本的知识,他最反对的就是“本本主义”,他的思想一直是“活的”,也就是能够灵活变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有利于新的策略的产生,也是他善于创新的重要原因。正是这样的沉淀,使得娃哈哈的创新灵感层出不穷。有时候人们会好奇宗庆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想法,用宗庆后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种直觉,正是这种直觉让宗庆后在商海中抢占先机。其实这种直觉并不是很难理解,它是一种人生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思维反射,是宗庆后在长时间的躬身实践中形成的创造性思维。

如今娃哈哈已经拥有几百亿元固定资产,宗庆后已成为了中国内地屈指可数的商业奇才、国人励志的精神代表。可宗庆后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依旧带领他的创造团队,为下一个奇迹的出现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