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女杰(近代卷)
21762800000017

第17章 李林 抗日殉国的华侨女英雄

一 抑制不住的爱国激情

李林(1915~1940),原名李秀若,幼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1936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十一连党支部书记。1937年,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同年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并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1938年春,李林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在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李林被日伪军包围后,宁死不屈,用最后一粒子弹射进自己的喉部,壮烈殉国,年仅25岁。

李林,1915年生于福建龙海,自幼随养父李瑞奇侨居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当年在荷兰殖民当局的残暴统治下,爪哇百姓和华侨备受欺凌和压迫,终日劳累,生活艰辛。李林在当地华侨小学念书时,学校只许教荷兰文,华文受到限制。祖国的壮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华侨教师只能秘密地给华侨子弟讲述。当年华侨寄人篱下,没有自由,没有依靠,生命财产没有保障。李林目睹了当地居民和华侨所遭受的残酷压迫,过着牛马般的生活。这深深地刺激了她,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潜移默化地播下了热爱祖国、憎恶强权的种子。她这样描述过自己心中的疑问“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团结?爪哇人为什么不会团结?为什么情愿受人家的压迫?为什么受人家的统治不会反抗?”

1929年,经济危机猛烈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荷兰殖民当局和当地资本家借口“挽回权利”,肆意排挤华侨商人。李瑞奇所经营的商业也遭受了巨大损失。14岁的李林正赶上小学毕业,心中早就有了对善与恶的理解。她怀着对资本主义和对帝国主义的满腔愤恨,同母亲相伴回到了祖国。在石码、漳州居住下来不久,她就考进了由著名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集美中学。她酷爱文学和体育,还组织篮球队和排球队,经常到校外甚至远征到潮汕参加比赛,往往是凯旋而归。集美中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她在回忆中这样写道:“在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文学,我希望着我能够做一个大文学家,我经常读着屠格涅夫的小说。除了爱文学而外,我还喜欢体育。……我们很天真、纯洁,我们不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那个时期可以说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与在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念书时相比,李林倍感回到祖国后的自由和幸福。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了中国的领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悟,也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全国各地一样,集美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日益高涨。李林受到很大震动,她一面认真学习,一面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抗日募捐和演出,以及抵制日货等爱国活动。

抗日救国的情绪在李林的身上越来越高,安心无虑的学习和生活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彻底打碎了。她只在集美学校学习了3年,就于1934年转学到杭州中学,1935年春又转学到上海爱国女中。当有人问她为什么离开风景优美的杭州时,她却回答:“杭州的空气太沉闷了,闻不到一点进步的气息,仅仅风景优美有什么意思!”

李林早就养成生活俭朴的习惯,刚到女中的时候,那些衣着时髦的“上海小姐”曾讥笑她太土。她一不烫发,二不擦胭脂,三不穿时髦服装。面对讥笑和嘲讽她从不予以理睬,而是从容淡定、昂首阔步地从妩媚娇艳的上海小姐们面前走过。她对自己的同学说:“我不屑理他们就是了。我穿我的,与她们有什么相干?”她来到上海不是为了讲吃讲穿,而是希望在这里找到进步的气息,所以她每逢休息日,都要到四马路的一家杂志公司去阅读各种进步报纸和杂志。鲁迅、高尔基等人的作品,使李林眼界大开。她放下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的小说,突破了文学艺术的圈子,历史、政治和革命理论使她大大地打开了政治视野,提高了思想境界。后来,在她的回忆中深刻地阐述了这个被人们称作是“冒险家的乐园”的上海,其表象是怎样使她对旧中国产生了非同小可的认识,同时又是因为什么使她在思想中掀起了汹涌的波涛。她说:“在上海……可以看到洋房大厦,也可以看到烂污狭窄的小房;可以看到许多穿着西装绸缎长袍在马路上大摇大摆的银行经理或公司的老板,也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穷人;可以看到富人们逍遥自在坐着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兜风,也可以看到汗流满面在街巷奔跑、有时还要挨打挨骂,为了挣几个钱的黄包车夫;可以看到穿着旗袍、高跟鞋、烫头发、擦胭脂,提着皮包在马路上散步的摩登小姐和太太们,也可以看到穿着长短不齐、破烂不堪、被煤烟熏黑了脸,提着饭篮,挽着、抱着或跟着一群肮脏饥饿的小孩子的女工;可以看到在电影院、跳舞场,开着电扇,唱着留声机的阔人们,也可以看到流着汗水,身上压着麻包、木头箱,嘴里哼着‘哎哟,哎哟’的码头工人……”她在回忆中接着写道:“为什么,同样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我终于了解了,我对于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我觉得做一个文学家还不是可以满足的,我还需要充实理论……《读书生活》、《世界知识》、《大众生活》、《妇女生活》等,成了我很好的朋友。我,开始确定了我应该走的方向。”

上海的各种不平等现象给了李林深刻的思索,她的民族忧患意识使她对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的“安内攘外”政策产生反感。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领土上不断扩张,国民党当局却步步退让,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痛苦,使刚强正直、无比热爱祖国的李林在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怎样才能拯救中华民族,中国人所追求的平等与光明如何实现?探索革命真理,寻找革命道路成了李林日夜思索的问题,时代的惊涛骇浪就这样使李林在思想上有了飞快的进步。

爱国女中的附近就是虹口日本兵营,敌人演习时的枪炮声时常打扰正常的上课秩序,就是每天上下学都能看见日本兵用枪口对着上海居民,其荷枪实弹、耀武扬威的样子,使李林怒火中烧:“早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回老家去!”有一天,正在上课,又传来了日本人的枪声,老师的讲课被枪声打断,再也抑制不住怒火的李林,突然站立起来,用拳头狠击一下桌子,大声吼道:“这还成什么国家?”有的时候,李林当着同学们的面撕碎报纸,是因为报纸上又登载了丧权辱国的消息。李林的情绪越发激动,终于有一天她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痛快淋漓的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文章:《读〈木兰辞〉有感》。文中同时表达了她“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雄心壮志。语文教师被此文深深感动,破例打上105分,让李林受到很大鼓舞。

二 在抗日救亡工作中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

1935年冬天,北平爆发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立即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地进步学生纷纷组织起来声援北平抗日救亡运动,上海爱国女中的进步学生也在12月20日这一天冲出校园,和上海各校学生组织起来的抗日游行队伍汇集在一起,形成几千人的游行大军。学生们提出严惩宋哲元、释放北平被捕同学等正义要求。当游行队伍行至南京路上的时候,上海市政府着了慌,急忙命令各校方无论是采取诱骗还是威胁,必须达到劝阻自己学校的学生回校的目的。当训导处主任说游行是共产党的阴谋时,李林挺身而出,大声反问:“难道爱国就是共产党吗?”训导处主任被质问得哑口无言。

从此,上海发生的每一次爱国游行,李林都勇敢地冲在前面。1936年暑假,上海大中学生组织起暑期抗日宣传团,李林抗日心切,积极参加并成为骨干。抗日宣传团沿沪杭铁路进行宣传,惊动了上海警察和特务,大批警察和便衣包围了宣传团的学生,押送学生回到上海,路上李林和警察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李林站在高台阶上,警察越不让她讲,她越是高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抗日的阴谋,警察架走她,她还回着头不停地向群众宣讲。一个女学生声泪俱下地向民众宣传抗日的主张,周围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有的人含着眼泪倾听。

李林成了全校的著名抗日学生,学校也扬言要在开学之后开除李林等几名学生。在女中读不下去的李林,和几名同学相约,决定离开上海,前往她们一直向往的全国青年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中心的北平。

来到北平以后,李林不仅手头拮据,生活困难,而且她和曾经在思想上帮助过她的贾唯英同学都水土不服,只得相依为命,互相照顾。

不久,她考进了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这虽然是一所官僚办的私立大学,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却在这个学校里深得人心,党组织在广大学生中播下了火种。由于她在抗日救亡工作中表现得十分活跃,引起学校党组织的关注。在中共地下党员吕光的积极引导下,她认真阅读马列著作,积极投入校内外的抗日救亡活动,并毅然参加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个人有了组织就如同有了根基,李林也更加感觉力量倍增,她从事抗日宣传和参加学生运动也越发积极主动了。1936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了抗议国民党政府无理逮捕救国会的“七君子”,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旗手。她手执红旗,机警地指挥游行队伍时而化整为零,时而又聚集在一起,肩并肩高呼口号前进,前来阻拦的国民党警察也被这时隐时现的旗手和游行队伍折腾得晕头转向。在与警察的搏斗中李林头部受伤流血,但是她不顾伤痛,坚持指挥游行队伍到游行结束。在实际斗争中李林的表现非常出色,组织上给予充分肯定,觉得她在政治上已经成熟,不久便吸收她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她多年来的夙愿。

三 战斗在抗日最前线

1936年末,李林响应党组织号召来到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并立即投身于军政训练班学习和训练。后来,从全国各地来了很多的女生,组织上决定成立女生连——第十一连,李林为秘密的党支部书记。第十一连前后有女学员190多人,她们来自全国16个省份,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娘子军。李林在学习训练中,处处以身作则,练习射击瞄准时,她表现出顽强刻苦的精神,由于长时间胳膊肘撑地,以致双肘磨破,鲜血从袖口流出时,仍然一声不吭,坚持练习,教官对此也倍感惊奇和佩服。训练骑马,对于女同志难度就更大了。李林仍然不甘示弱,经过反复训练,即使最烈性的高头大马,她也能一跃而上,在扬鞭奔驰的马背上还能左右开弓双手射击。

通过刻苦的学习和磨炼,李林很快成了文武兼备的军事人才。她的顽强精神和模范行动,受到教官和学员的共同尊敬,在广大学员中也产生良好的影响。为了加强军政训练班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共山西工委决定在训练班里成立特委,李林任特委的宣传委员。由于她在长期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经受了锻炼,形成了坚强、豪爽的性格,且才智出众,办事得体,具有一般女同志所不能及的勇敢和胆识,受到了同连男女学员的爱戴和敬佩。军政训练结束后,李林留在太原工作。

七七事变爆发后,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李林要亲手血刃敌寇头颅的愿望强烈起来,她向领导表示了坚决要求上前线的决心。组织上最后同意她奔赴前线也是经过反复研究才决定的。她曾先后担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政治部主任、队长。后来又担任了贺龙领导的八路军一二〇师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李林任职期间,率领战士驰骋长城内外,转战雁北各地,横扫敌寇,屡建战功。敌人闻风丧胆,到处张贴重赏捉拿她的布告。

1938年5月,组织上决定开辟新区,要求雁北抗日游击队迅速北上。北上行动开始,李林带领部分战士担任截击敌人掩护主力的任务。行军途中,李林和战士们发现一个村子的路口有敌人的一个马桩,经过侦察,发现里面拴着100多匹战马,仅有伪军一个排的兵力把守。李林果敢机智,当机立断,趁敌不备发起突然袭击。守敌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过半,狼狈逃窜,所有马匹被缴获。这次战斗的胜利,为李林的骑兵营得以组建和扩大奠定了基础。

同年6月,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和五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六支队骑兵营,王零余任营长,李林任教导员,任务是配合这里活动的八路军主力部队打击敌人和汉奸。7月中旬,骑兵营奉命护送一个新组建的工作团到绥南敌后开展工作。经过一天的急行军,趁夜突破敌人封锁线,把工作团护送到绥南的二十边村。接着他们趁午夜奔袭敌人的一个叫“长流水”的据点,经过半小时激战,据点里的敌人全部被歼,还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此役打得干净利索,胜利凯旋。返回途中他们又袭击了平绥路上的红砂坝车站,把鬼子的一个小队打得落花流水。

1939年9月,4000多日伪军集中一起,对雁北进行第七次“扫荡”,并准备包围洪涛山区,妄图一举消灭六支队主力和雁北党政首脑机关,形势非常严峻。部队研究,决定采取“针锋相对,调虎离山”的策略。李林奉命率部,趁深夜天黑,迅速突破了敌人包围圈之后又连夜走了八九十里山路,直插进敌人在同蒲铁路线上名叫“岱岳”镇的重要据点。李林又趁天色未明,以猛烈火力攻击据点内的敌人。守敌从睡梦中惊醒,还来不及摸清我方虚实,只得急电大同日军师团部求援。大同敌人闻讯后,先是出动装甲车向岱岳增援,半路遭我军阻击后只得撤退。于是,大同敌人不得不急令正在“扫荡”洪涛山区的敌人迅速向岱岳回援。待日寇援兵赶到,李林率部早已远走高飞。此“调虎离山”之计,一举两得,李林率部既给岱岳之敌狠狠一击,又巧妙地调动了敌人兵力,解除了对洪涛山区根据地的包围,再一次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李林不仅会用兵打仗,也会关心战士的思想和生活。队伍每到宿营地,她都要找战士谈心,经常与他们共同学习、操练和演出。经过军政训练班训练和部队实际锻炼成长起来的李林,做群众工作也很在行。部队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她总是带着宣传队员刷标语、做演说,向群众讲述八路军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揭露日寇到处烧杀掳掠的罪行,动员和号召老百姓起来抗日救国。要求同志们深入到群众中,帮着老百姓挑水做饭,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当时边区报纸对李林的过人胆识和才华作过报道,就连蒋管区里的一些新闻界、电影界人士,也知道有一个归侨女青年,能在敌后指挥游击队抗日杀敌的事迹。1940年初,晋西北人民代表大会在晋绥解放区首府兴县召开,李林作为雁北人民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贺龙将军接见她时亲切地对她说:“欢迎你,我们的女英雄,鬼子听到你的名字都害怕呢,真了不起。”

四 为掩护部队突围壮烈殉国

1940年4月下旬,日军从同蒲、平绥铁路沿线调集8000多名日伪军,兵分三路向洪涛山区进行第九次“扫荡”,来势凶猛,规模空前。4月25日晚上,中共雁北地委专署和六支队领导同志召开紧急会议,共同作出反“扫荡”部署。翌日拂晓,六支队开路突围,一大批地专机关及干训班人员紧跟其后,李林率政卫连断后担任掩护任务。从群山峡谷中向平鲁方向转移是因为根据情报分析,这条线路上的敌人兵力较弱。可是事态发展出人意料,当大队人马刚翻过一道山梁,前面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六支队与敌人交上了火,部队转移遭到了阻击,由于队伍中间部分是缺乏战斗经验的干训班学员,队形出现了混乱。李林当即指挥学员就地卧倒,并命令政卫连的战士拉开距离,前后掩护。这时六支队已冲出敌人包围圈,后面队伍被敌人火力拦腰截断,与六支队失去联系。队伍中有战斗力的武装只剩下政卫连的人了,形势愈加危急。具有战斗经验的李林处变不惊,当即与地委武装部部长姜胜紧急商议。她决定把敌人火力引开,再由姜胜带领大队人马突围。姜胜刚要劝阻,李林已经一马当先,率领一个骑兵排向村东大沟方向驰去。顿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几十匹战马掀起冲天尘雾。敌人误认为是我方主力在向东突围,便迅速调集南北兵力向东增援,将各种火力集中到东边。姜胜则乘机指挥机关及训练班人员向南疾奔,迅速翻过南山突围出去。

当敌人发觉自己上了当,便恼羞成怒,集中火力包围李林这支铁骑。李林带领战友们与敌奋勇拼杀,尽管消灭了不少敌人,我方亦伤亡过半。幸存的少数战士被敌人火力压在沟沿下面,难以抬头。李林感觉到已经难以突围,便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她利用战斗间隙,从身上取下文件包,塞进岩山裂缝里,再封闭好,然后对14岁的通讯员二和子说:“你还小,敌人不会注意你,沿着这条山沟冲出去,只要碰到老乡,他们会掩护你的。”李林还嘱咐他记住这个地方,待战斗结束,再来取文件,交给地委机关。李林掩护二和子沿着小山沟冲出去后,实施再次突围,李林同战友跃马冲向山头,打哑了敌人机枪,向东冲杀。可是敌人大批拥来,同志们奋力冲杀,但寡不敌众,只能是且战且退。几个回合之后,李林的战马中弹倒在地上,李林的身边只剩下两名受伤的战士,其中一个还是重伤。他们继续与敌人顽强地战斗着,听得见敌人在围着他们嚎叫:“要抓活的!”李林和受伤的战士接连打倒了几个扑上来的敌人后,两名战士也相继牺牲了,李林左腿中弹,前胸受伤,还忍痛向敌人不停地射击,直到把驳壳枪子弹全部打光,小手枪里也只剩下一颗子弹。眼看敌人越来越近,李林用最后一颗子弹向自己喉部射去……

就这样,1940年4月26日下午两点多钟,年仅24岁的李林同志,为民族解放斗争,在敌后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五 忠勇报国志,永活在人间

李林及其战友的壮烈牺牲,使雁北地专机关和干训班学员以及政卫人员得以安全转移,保存了一支革命有生力量。李林牺牲的当夜,当地抗日游击队派出一支小分队,冲进敌人包围圈,在她牺牲的地方夺回遗体。雁北群众听到李林牺牲的噩耗,从五里外挑来清水,几位老大娘流着眼泪细心擦洗遗体上的血迹,然后再用白布裹着烈士的身躯,庄严地盖棺入殓。李林牺牲时的血衣最终送到了革命圣地陕北延安。为了缅怀这位抗日女英雄,为了寄托人们的无限哀思,当地数千名抗日军民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在洪涛山区东石湖村高山脚下,建造了李林烈士墓。墓碑上刻着:“浩气贯洪涛,碧血染桑干。忠勇报国志,永活在人间。”李林牺牲后,延安《新中华报》、《中国妇女》杂志,重庆《新华日报》等革命报纸杂志,登载了李林的英雄事迹和中共中央妇委唁电。中共晋绥分局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了题为《悼李林同志》社论。社论高度评价李林:“在这伟大的时代中,虽有不少民族女英雄,然而像李林同志深入敌后,指挥武装部队,领导工农群众与敌冲锋陷阵,血肉相拼,以至坚持三年之久,创立下辉煌而永远不可磨灭战绩的,恐怕只有李林同志了!尤其是此次在敌人四面包围而来,无法冲出,终不免一死的坚强信念下,沉着、英勇、顽强地连毙敌人六名,最后毅然以枪膛中最后一粒子弹打死了自己,而免于遭敌人辱杀。这种伟大壮举,真可动天地而泣鬼神,铸就中国民族英勇的最光荣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平鲁县人民每年都到李林墓前瞻仰凭吊。1972年,周恩来总理夫妇陪同外宾到山西大同视察时,还特别指示要宣传李林。1985年4月2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平鲁一中为李林中学。上海爱国中学和厦门集美学校都为这位著名的抗日女英雄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纪念馆。1990年4月5日,清明节,从中央到福建省市有关领导,烈士亲属和当年战友,许多海内外知名人士以及集美师生代表1000多人云集厦门集美李林园,隆重举行“李林烈士殉难50周年暨李林园落成”纪念大会。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李林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李林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也是中国妇女和海外华侨的骄傲。她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