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五千年(上)
21751700000008

第8章 渭水访贤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的周国强盛起来。周的祖先姓姬,历史很悠久,远祖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周的国王叫姬昌,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爱民如子,所以老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敬重有才干的人,能人异士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

殷纣王看到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囚禁在茭里。周文王的臣子搜罗了美女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面前求情。纣王得了礼物很高兴,又见有人求情,就把文王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知道自己手下虽然人才济济,可是还缺少一个能够纵览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文王便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皆白,看去有七八十岁了。奇怪的是,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炎帝的后代。他见殷纣无道,天下将乱,便到渭水边上直钩钓鱼,其实是在等待明主。

周文王在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在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而且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由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过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心里。他知道,这眼前的姜尚,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于是,文王恳请姜尚同自己回国,辅助自己一同建功立业。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被封为国相,总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因为周文王的祖父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盼望得到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在民间故事中,姜尚又被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后,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疆土大大扩张,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