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五千年(上)
21751700000007

第7章 殷商文明

酉朝从建国到灭亡,长达五百多年,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所以也被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盐厌是询汤的弟九代孙于,询朝的弟十九个王。在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生活都很腐化。阶级矛盾和奴隶主内部的矛盾削弱了商朝的国力,生产荒废了,一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不再受商朝的节制,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使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维持不下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商朝的第十八个王阳甲死了,阳甲的弟弟盘庚做了王。盘庚很有才干,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他决定把都城迁到殷,开垦荒地,长期定居下来。迁都的决定招致了多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他们害怕到了新的地方不能照旧享乐。盘庚是个办事十分坚决的人,绝不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变主意。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诰。第一篇训诰是劝说,告诉大家搬到殷地去的好处。第二篇训诰是威胁,用强硬的口气,警告大家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就这样,盘庚软硬兼施,终于把都城迁到了殷。从此,商朝的都城就固定在殷城,政治日趋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都有了更大的发展。那时候,铜的冶炼技术大大提高,青铜器的制作范围也更加扩大了。殷城附近有一个很大的青铜器作坊,有上千个奴隶在作坊里劳动。奴隶们用铜、锡、铅三种金属作原料,冶炼铸造了成千上万件武器、器皿和斧、锛等生产工具。许多青铜器造型优美,纹饰精巧,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形成了后来著称于世的青铜器文化。殷墟遗址出土了一个很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一百三十三厘米,长一百一十厘米,宽七十八厘米,重八百七十五公斤,这是世界上到现在为止发掘到的最大青铜器。在殷墟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掘到大批龟甲和兽骨,上面刻着许多文字。这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叫做甲骨文,一共有三千多个单字,大多已经被考古学冢认出来了。原来殷朝的王室贵族很迷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大都是占卜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后来是否应验等,这些卜辞记载着殷朝的许多大事,为后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盘庚迁都又一度复兴了商朝,使其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放出了灿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