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五千年(上)
21751700000026

第26章 屈原投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姓屈名平,字原,出身贵族,同楚王是本家。屈原从小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丰富的知识,善于作诗写文章,口才也好,年纪轻轻就当了楚国的左徒,经常同楚怀王一起研究政事,拟定法令,接待各国的使臣,深得怀王信任。

屈原生活的年代,正是战国中后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形势,屈原主张在国内积极改革政治,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减轻人民的负担,举贤任能,变法图强;对外联合齐、魏、赵等国共同抗秦。这些主张受到人民的拥护,却遭到那些朽腐贵族阶级的坚决反对。他们嫉妒屈原的才能,明里暗里和屈原作对。楚怀王昏耳贵不明,渐渐疏远屈原。屈原忠心不改,一有机会仍旧去劝谏楚怀王。楚怀王不但不听忠告,反而将他改任三闾大夫,使屈原无权问政。

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即位,他怕楚国再同齐国结盟,难以对付,就把女儿嫁给楚怀王做儿媳妇,以示友好。楚怀王大喜,就同秦国结盟了。公元前304年,齐、韩、魏三国联合进攻楚国,大破楚军。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做人质,请秦国援救。秦国一出兵,三国也就退兵了。

太子横同一个秦国的官员发生了冲突,一气之下把那个人杀了,然后跑回了楚国。秦国以此为借口,大举攻楚,楚军大败。秦王写信给楚怀王,约他在秦国的武关相会,举行和谈。楚怀王听信了靳尚等人的话,如约前往,结果被秦王软禁,后来竞死在秦国。

楚国立太子横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屈原把希望寄托在新国君身上,接连写了几封奏章,劝顷襄王斥退奸臣,革新内政,抓紧练兵,以图报仇雪耻。靳尚等人大怒,唆使顷襄王撤掉屈原的官职,把他放逐到长江以南。

屈原在流放中仍旧时刻关心着楚国的命运。屈原看到老百姓缺吃少穿,生活非常悲惨,对他们深表同情。群众也很爱戴他。他同人民群众同欢乐,共患难,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写出了更多更好的诗歌。《九歌》、《九章》等光辉诗篇,大部分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郢都,毁坏了楚国先王的陵墓。屈原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楚国快要灭亡了,于是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日,抱了块大石头,投进汨罗江中自杀了。这年他六十二岁。

当地的老百姓听到这个噩耗,都很悲痛,争先恐后地来打捞屈原的尸体。也不知来了多少船,打捞了多长时间,结果都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食物就是粽子。这种悼念活动一年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