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五千年(上)
21751700000010

第10章 共和行政

周朝传到第十代国君厉王的时候,外族入侵、侯国内乱,贡赋减少,王朝的国库变得很空虚。

周厉王为了继续过花天酒地的生活,决定增加赋税名目。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点子,让他把原来公有的山林湖泊和土地都收为国有。这样一来,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山上的药,砍山上的柴,捕捞河湖里的鱼虾,射猎山林的鸟兽,就都必须依法纳税,甚至连喝水,走路也得缴纳钱物。

这种巧取豪夺不仅遭到老百姓的反对,就是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也觉得很不妥当。老百姓们怨恨周厉王,都纷纷咒骂他。大臣召伯虎看到形势严重,就将百姓的不满奏报厉王,并劝他及早改变做法,免得引起暴乱。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派了很多密探去监视老百姓,如果发现有人议论朝政,就抓来杀头。从此.人们的满腹牢骚只好往肚子里咽,谁也不敢再说出来了。熟人在街上见了,也只是简单地递个眼色,然后走开。整个京城寂然无声,犹如一座坟场。

厉王以为自己的残暴统治产生了效果,沾沾自喜地对召公说:“你看,百姓现在还有怨言吗?”召公说:“强把百姓们的嘴堵住,已使他们的怨声变成怨气了。把水堵住,一旦决口,危险更大,所以治水的方法是疏通河道,治民也是这个道理,大王怎么可以堵塞言路呢?”厉王仍然不听劝告。

公元前841年,人民再也不能忍受周厉王的暴政,联合起来冲向王宫,去找厉王算账。参加暴乱的人有平民,也有贵族,开始仅几十人,后来迅速发展到几万人,整个镐京成了愤怒的海洋。历史上将这次大规模的暴动称为“国人暴动”。起初厉王还想用王师来镇压,可王师中全是平民百姓。他们见国人造反,很多人也掺和进去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周厉王把太子靖托付给召伯虎,然后带了一些随从,偷偷溜出王宫,逃奔到了蠡地。

愤怒的起义群众找不到厉王,不肯罢休,决定找太子抵罪。他们得知太子被藏在大臣召伯虎家里,就包围了召公的家,勒令他交出太子。召公无奈,只得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给人们处死,才使太子躲过这场灾难。

国人暴动之后,国事暂由前来平叛的卫武公共伯和代理,替天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所以这一年被称作共伯和元年。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准确的年代可以查考。

共伯和执政以后,采纳了召伯虎的建议,废除了名目繁多的赋税,人民得以安生,社会又趋于稳定。转眼十四年过去了,逃亡在外的周厉王死了,太子靖也已经在召公家里长大成人了。召伯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对共伯和及众大臣讲了真相,大家见太子还活着,一致同意立他为天子,这就是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