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家业传承:富二代采访手记
21743300000018

第18章 肩负家业振兴的大男孩

关键词:次子接班家业振兴渴望创业

采访人物:大志(创始人次子某家具公司总经理)

回归

大志,今年24岁,内定的家业接班人。

寒暄过后,缘于有着许多共同话题,气氛活跃起来,我们逐渐拉近距离。很快,大志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了。

他很健谈,话语中透着诚恳。

高中毕业后,大志就去英国读书了,这一待就是七年。回国后,他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北上,进入上海的一家颇有名气的咨询公司工作。两年前才被老爸征调回来。

“你愿意回来吗?”得知当年他在上海发展得不错,哥哥已先于他回到父亲厂里工作,他是否回归似乎没有那么急迫。

“这由不得我,老爸召我回来自有他的道理。他现在年纪大了,当时厂里情况也不太好,我没有理由不回来。”大志回答得很干脆。

回来后,父亲给他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负责工厂的全盘事务。对于这样的安排,不但大志直呼意料之外,我也认为这个决定未免有些过于唐突。毕竟长子已经在厂里工作几年了,而且大志还不了解企业,没有必要这么急呼呼地就委以重担吧?

接管家业

大志父亲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的家具企业,20多年了,靠着外销起家。其行业影响力在珠三角地区虽不是名列前茅,但也算得上是排名靠前了。工厂在200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中很受伤,煎熬了几年后才缓过劲来。后来转战国内市场,生意略有起色。但随着国内同行业的产能过剩和市场消费持续低迷,企业始终在左右摇晃中。

工厂成立之初,大志的父亲便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销售员,同时还兼着产品设计工作。在那个年代,这种情况实在太平常不过了,绝大多数创始人都痴迷于凡事亲力亲为,更是一人多能,且乐在其中;直到身体不允许了,干不动的时候才肯放手。哥哥在三年前回来,现在担任副总,主管行政和采购工作;大志回来后不久,老爸就退居二线了,很少过问厂里的事务。

“那您父亲现在做些什么呢?”老爸这么快地放手,我的确是很少遇到,很想知道他现在的状态。

“他基本上不理厂里的事儿了,问得最多的就是每月的销售业绩和回款情况,再就是其他交办的事情。他没什么业务爱好,多数时间是在家里看看书。”

“谁在负责工厂?”我想知道兄弟两人各自的分工。

“当然是我了。”大志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

我有些诧异,这是极少听到的直白答案。显然大志已经被“钦点”了。接班人不是长子,而是次子。

“回来后没多久,老爸就找我谈过了。说得很直接,就是把这个厂交给我管理。”大志说道。

接着他又不放心地叮嘱道:“你千万不要对外面说呀,老爸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这事儿。”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想应该早不是什么秘密了。里里外外,明眼人看得很清楚,议论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所以,大志根本用不着如此警惕。

“那你哥哥知道吗?”我问得很直接。

“他应该知道吧,老爸跟他谈过了。”大志不自然地笑了笑。

对于家业传承,显然大志的父亲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干脆利落地明确了工厂的继承人——次子大志。这种弃长选幼的情况虽然有,但非常少见,其中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如果按常人逻辑推断,我想不外乎三种原因:第一,老爸对长子可能会另有“安排”,只是还未公开计划;第二,次子大志似乎更适合管理企业,把企业交到他手上更放心;第三,长子能力有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总之,父辈的决定自然不是空穴来风,或是想当然,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过。当然,以上也只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其中还会有很多外人难以想象的原因。

振兴家业

“这两年的经营情况怎样?”我想知道大志接班后的表现。父亲这么快地卸担子,年轻的大志能扛得起吗?

“刚开始时我觉得管理企业很容易,但之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事情都要请示老爸。总之,我觉得很累,上班后基本上没放过假。不过现在好多了,不像以前那样心里发慌了。”大志很是自信。

“这间厂经营20多年了,存在的问题很多,不是我一下子就能解决了的,所以只能慢慢地来。现在外销市场不理想,同质化情况太严重,导致大家都在拼价格;内销市场要好一些,但竞争越来越大。整体上看,今年的情况要好过去年,订单情况还算正常,但受产能影响较大,部分货期不能满足,经常被客户投诉。再就是我们现有的设计团队力量比较薄弱,新产品竞争力不强。”

研发能力不强,这是国内企业的通病,仿造多于创造。对于大志所提到的产能不足,我表示不解。作为制造业工厂,最大的痛苦就是订单不足,毕竟这是企业的生命之源,相比之下,产能问题则没有那么严重。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通常产能问题主要受制于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员工数量,至于其他状况,委实不多。

“能说明下原因吗?”我想知道大志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现在很难招到工人,开工不足,车间里干活的人少,货期难以保证。”大志一脸的无奈。

招工难,确是实情。不只是在珠三角,全国各地都是如此,尤其是近几年的情况更糟,大家都在叫苦抱怨。我曾经也是打工族,对求职者的心态感同身受。对于那些尚未真正建立起对城市归属感的蓝领群体来说,他们的打工心态最为简单:无非就是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挣到一份体面的工资。但现实却很无奈,物价年年涨,生活成本又高,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就拿东莞的楼价来说,早几年还是不温不火,谁曾料到,2016年的春节刚过,房价便蹭蹭地往上蹿,半年工夫就硬生生地涨了40%以上!劳资双方天生本就是一对矛盾体,资方总是想用较低的工资招到最优质的工人,劳方则期待获得更高的报酬,而且随着国内劳动力红利的减少,劳方的议价能力正在越来越强。

“我们的工资标准一直没有调整过,其他同行早调了,平均高过我们几百块呢。工资偏低是招不到工人的直接原因。”大志坦诚地说。行业工资标准是多年下来约定俗成的,虽然没有具体工种清单,但是被老板和打工者都能默认遵守的,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行就市地调整。

“那你是怎样解决的?”

“为这事我几次找过老爸了,我想先把计件工人的工资调高,缓解一下现在的招工难问题,但他没同意。老爸认为一旦做出调整,不但牵扯到的员工人数很多,而且其他部门的员工也要跟风。如果照顾不到,有些员工的情绪会很大,更不利于企业稳定。但如果还维持以前的工资水平的话,别说招不到工人了,还很可能造成一线工人流失,尤其是其中的年轻人,哪里给的工资高,他们就去哪里,你根本留不住。”

我明白了。大志想通过增加工资缓解招工难,继而保证正常生产,但父亲却不同意;在这个问题上,显然大志无权做主。

“招不到工人可是件大事,必须要尽快解决,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生产。你哥哥不是管着行政吗?这是他的工作范围呀。”我突然想起大志的哥哥来。

“哎……”大志欲言又止,表情复杂。

“他也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什么效果。”大志含糊地说了一句,此后就再也没有提到过哥哥。

自从驾车驶入厂区,我便感受到它年迈的气息。整齐的厂房已经明显破旧,深浅不一的颜色,告诉我们虽历经粉刷,有些地方还是已经裸露出了土灰色墙体;办公大楼前的花坛里杂草丛生,显然是许久没人修剪了;进进出出的员工穿着各色的衣服,而不是常见的工衣制服……眼前这些情形与我看惯了的那些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的生产企业有着较大的反差。虽然不能一窥全豹地贸然下定论,但这多少都可以折射出企业的管理水平。

对于招工难,我的建议是:长痛不如短痛,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秩序。公司应在结合财务实际状况的前提下,根据轻重缓急,分批次、分步骤地制定出工资调整计划;更要及时向员工们解释清楚公司的现状,获得他们充分的理解信任。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明白钱是大家赚来的,员工同样是企业的财富和利益共同体,应该让员工们获得更期待的薪酬,正所谓财散人聚。另外,工厂还要尽可能地提升员工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提供住宿、伙食、文化生活和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尊重和关怀的同时,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志听后,很是赞同,他说财政权在老爸手里,还要找他多谈几次,相信老爸会有所改变的,但对调整的幅度有多大没有把握。后来我才知道,工厂暂时资金紧张,大志的父亲拿不出更多的钱提供员工收入。

大志认为产品研发同样是他未来关注的重点工作。“做外销时,基本上是比着葫芦画瓢,按照国外客户的要求完成设计和生产的,自主研发的东西很少。转做内销市场后,产品设计上的劣势越发明显了,因为跟不上市场的脚步,导致每季产品定位不准确,叫好的主打产品不多,连贯性也不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大志的坚持下,老爸做出了妥协。在保留产品研发部门骨干技术力量的同时,尝试将部分产品开发工作承包给专业的设计公司完成,希望利用对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判断力,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种内外呼应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目的就是避开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尽快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风格,提高市场占有率。

面对脚步已经略显迟缓的家业,年轻的大志在接班后的两年时间里,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激进式变革,而是亦步亦趋,步步为营。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他的权威、权力和经验都十分有限。如果年轻人的动作过大,很可能导致企业再次受伤。

尽管知道企业需要完善的方面很多,但大志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他说当年在国外读书时,虽然离家遥远,但父子之间经常在电话里聊到企业里的事情,尽管有些听不懂。他说那是一种难以说清的牵挂,总想着要问一下。

在总结二代青年特质时,我发现他们身上表现出一种共有的特质:少年老成!在接触中明显感受到他们超越同龄人,不但说话办事比较沉稳,而且大多数低调谦逊,明显区别于其他家庭的孩子们。分析其中原因,这与他们从小耳熏目染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更与他们所肩负的使命有关。

传承之路

大志认为老爸把企业交给他既是信任,更是压力,自己没有理由做不好,而且没有其他选择。从回来的第一天开始,除了出差之外,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泡在厂里,总有做不完的事情。父亲虽未曾正式对外公开他的接班计划,但大志表示并不介意,他说要通过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而且有信心在30岁之前实现正式接班,同时他还为自己制订了成长年计划。

听到这些话,我很欣慰。正是这种对家族产业的责任和成就自己的追求,使得大志坚定地走下去。理想虽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他毕竟还年轻,传承之路充满着艰辛和变数,除了要承受外部的各种经营考验之外,更要面对家族和企业内部的种种关系。他能否越过重重传承障碍,并把企业带向新的高度,这些都是让我放心不下的。分析如下:

首先,大志父亲退得太快太早,与其说是激流勇退,倒不如说是“甩掉”包袱。他的治业之术、管理经验、人脉圈子等还远远没有传递给两个儿子。大志说父亲没有制定任何的培养规划,过去的两年全靠自己单打独斗,只有搞不定的事情才请示父亲,更多时候是在自己朋友圈里寻求解决答案。儿子过早地接手企业,成功的概率到底多大?企业会不会付出额外的培养代价?儿子的工作激情能维持多久?会不会因某种挫折而一蹶不振?这些都是让人放心不下的。建议父亲应该花些时间辅佐大志,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排忧解难,甘心当他的铺路石,成为他最有力的臂膀。然而,老爸的突然抽身,看似是把主角留给舞台上的他,鼓励他学会独立掌舵,但这种方式是否恰当,的确值得商榷。

其次,从大志话语中,不难发现企业的实权仍在老爸手里。很多事他都要征求父亲的意见,无形之中也给了他一个不退休的理由。他现在所做的工作多半是执行具体事务,远未到独立决策的地步。老爸怎样赋予儿子更大的权力空间,大志能否用好权力,这同样考验着父子俩的智慧。

再次,为了服从父亲安排,大志放弃了自己很多的爱好。尽管他现在担任着某个公益组织的秘书长,很多活动等着他筹划和组织,但他根本无暇顾及。他喜欢从事餐饮业,梦想有朝一日开一家自己设计的特色酒吧,与朋友们谈天说地;他对投资也有兴趣,尤其是在商业地产、基金和艺术品收藏等方面。总之,面对各色诱惑,年轻人总是难以抗拒的,假使有一天,大志累了,倦了,或在妻子、朋友无意的闲聊中开始反思,自己为家族所付出的这一切是否值得?

最后,与传统的长子继承家业相反,作为次子的大志正在接过父亲的事业。此消彼长之间,兄弟俩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微妙起来。当被问到家族资产的未来分配时,尽管大志先是颇为大度地强调一切都听从父母安排,但紧接着话锋一转,补充道:“到时候还需要大家商量一下。”此话颇是耐人寻味。

个人生活

身为富家二代,大志并不在乎社会上对这个群体的某些偏见,只说做好自己就行了,认为当中不成器的子弟毕竟是极少数,大都会在各自的事业上有一番作为。

大志有笃爱的女友。她有着体面的工作,家境富足,他们曾聊到过未来。如果将来成家了,她并没有加入大志家业的打算,而是坚持自己的工作。至于结婚计划,大志说等到做出一些成绩后才能确定具体。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倾向于晚婚晚育,甚至有些干脆选择不育,这是在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之下做出的无奈选择。但李锦记“家族宪法”中对子女婚姻的规定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给到他们一些启发。李氏家族不鼓励晚结婚,认为早成家才能早立业,担负起家庭和事业的责任感。李文达老先生的主张虽有干涉儿孙们婚恋选择之嫌,但似乎也不无道理。

用大志的话来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这间工厂,感觉很累。

“正式接班以后,我要聘请职业经理人协助我打理,一个人真是忙不过来,也不想让自己那么辛苦,关注那些大事情就好了。”我发现与上一代人相比较,二代们似乎更加开明,普遍会考虑吸纳更为专业的家族外部的管理人员到企业中来,这应该是个好的趋势,其中虽各有利弊,但这也说明了二代们正在向着现代型管理者靠拢,趋于包容和开放,这对企业未来发展而言总归是个好事情,因为家族内的人力资源有限,不一定每个孩子都具备管理技能和对企业有兴趣,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我观察到大志并不想过多评论哥哥,隐约感觉到他似乎有一种愧疚感:自己抢了哥哥的位置,尽管是父亲指定的,同时大志也感觉到了这种安排已经影响到了他们兄弟之谊,这让他感受到了压力。对此,我的建议是老爸应尽早公布接班人和明确各自角色,没必要躲躲闪闪。为了避免孩子们之间的互相猜疑、掣肘,甚至是过分竞争,必须尽早明确传承规划。只有明确各自在家业中的责任后,兄弟姐妹们才会放下包袱轻装前进,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家族产业的发展。

感悟与总结

随着对大志了解的深入,我相信只要他能耐得住性子,静下心来,沉下去,在父亲的指导下,再加上些运气,他应该有着美好的前程。

对于儿子们的成长,父亲既要无为而治,更要适时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和点拨;同时还要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孩子们尽快树立管理权威,增加他们的信心;在权力的取舍上,尽可能地做到一张一弛,放多放少之间,父亲要拿捏有度,避免扭扭捏捏。相信大多数孩子会珍惜父辈们给予的权力,不会轻易挥霍的。

对于兄弟二人同在家族企业工作的案例,我遇到过很多,但次子接班的情况并不多见。如何对大志兄弟进行工作角色定义,我建议其父应及早地明确,尤其是对大儿子的未来培养安排,同时更要做好兄弟之间的权利平衡,现阶段二人不宜反差过大。另外,大志对于哥哥,更要做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至于将来各自成长的前景,在需要时间考量的同时,更是在检验父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