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21737100000024

第24章 进退·存亡·得失

一、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一直在做有序的运动。大到日月星辰,小到鱼鸟花虫,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动与静,夜与昼,寒与暑,生与死,都有其规律可循。

在中华先贤的视野之中,看到了这样一些有序的自然现象: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的有序往来演化出了昼夜之序。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的有序往来演化出了四时之序。

生生与消亡,原始反终;生长消亡演化出了一幅有序的自然进化图。

大自然中也有无序变化即非正常的变化,但只是暂时的、局部的,总体的、主流的变化是有序的。

二、智慧的总结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中华大地上最早研究自然秩序的是伏羲氏。理性的观察,智慧的总结,伏羲氏用八卦记录了研究结果。八卦本身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序”字——井然有序。六十四卦也体现出了一个“序”字。文字诠释卦象,同样也重视一个“序”字。

《周易·乾·文言》诠释《乾》卦上九爻,解释中出现了从自然之文到人文的重要哲理:“‘亢’之为言也,知进不知退,知存不知亡,知得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亢者,高也,高位也,极处也。上九爻在《乾》卦卦象中处于最高的位置,所以谓之以“亢”。高处、极处,是物极必反之处,是穷上反下之处,是事物变化之处。自然界的演化是这样,人世间的演化也是这样。自然界的物极必反,人世间的有序进退,从自然之文之处演化出了人文哲理。《周易·乾·文言》诠释的内容,集中在了人文哲理中。

《周易·乾·文言》认为,能够把握“亢”处的变化,能认识事物极处必变的道理,才称得上是圣人。人在极处,对“知退”之序掌握的好坏,会发生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存与亡,得与丧。

三、经验与教训

源头的中华文化是效法自然的文化。人理源于天理,天理即自然之理。序出自然,人效法自然也重视秩序之“序”。人文中秩序之“序”,首先体现在圣人君王的“进退”之序上。

从有巢氏、燧人氏到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这些早期的领袖人物都是中华民族的能者与贤者,都是凭借巨大的贡献——发明创造的业绩——被天下之民拥戴为君王的。有巢氏、燧人氏之间的更替,传说与经典中都没有发生血腥争斗的记载。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之间的有序更替,《周易·系辞下》记载了两个字:“没”与“作”。作者,为也。能不能“作”、有没有“为”是担任君王的先决条件。“没”者,老也、死也。尧、舜都在自己年老体衰之时提出了禅让。禅让并不是私下传递而是“天民一体”的选择。进有序,退亦有序;进在自己有能力造福天下之时,退在青年人有能力造福天下之时。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之间的有序更替,是以能否造福天下为前提的。在君王职位上的有序进退,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为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有序之进退,使中华贤哲留下了万古英名。

“夏传子,家天下”。从大禹的儿子夏启之后,天下选贤变为家中传子。从此,君王的有序更替变为武力争夺的“楚汉相争”。天下选贤,选出的是贤者与能者。武力争夺,冒出来的往往是文盲与无赖。家中传子,传出来的大多是昏昧无知者与骄横淫逸者。皇帝之进退,是无序之进退。厮杀而进,被杀而退。就皇帝家族而言,无序之进退,给家族带来的是覆灭的灾难。几千年来,几十个王朝、几百个皇帝,实际上连一个“亢”字都没有弄懂。

五千年的历史中,既有“天下选贤”的宝贵经验,也有“家中传子”、“楚汉相争”的沉痛教训。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继承祖先的辉煌,重新创造新的辉煌,是中华民族优秀子孙的基本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