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和谐、平衡构成了中华文化精神之元。合和文化孕育出了早期的那个善于理论研究、发展生产、发明创造的文明而先进的中华民族。探讨一下合和文化的起源,对于民族复兴也许是有益的。
一、合和
打开人类早期的经典——无论是文化经典,还是宗教经典,在首要的位置上都在关注着同样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宇宙与人”的起源。
《圣经》用一个万能之神解答了“宇宙与人”的起源问题,其他宗教经典与《圣经》大同小异,都是用不同名称的万能之神解答了“宇宙与人”的起源问题。唯有我中华先贤在“宇宙与人”的起源问题上没有造神,而是用两种原动力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这两种原动力就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合而为道。上帝为同性同体,这本身就难以回答“生产”问题,道异性同体,顺利地回答了“生产”问题。
道中的一阴一阳是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的关系。阴阳合和,产生天地。天地合和,产生万物与男女。男女合和,产生儿女。“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交而万物不通也”,《周易·泰·彖传》中反复强调的这一个“交”字,实际上就是一种合和状态。形象之天地,抽象之阴阳。阴阳之道与形象之天地必须处在合和状态之中,才有这生气勃勃的自然,才有这繁华的人间。
明朝《周易》研究者来知德所作的《太极美圆歌》,用形象的手法刻画出了阴阳之间的合和关系:
我是一丸,黑白相和。
虽是两分,还是一个。
大之莫载,小之莫破。
无始无终,无左无右。
丸者,圆太极也。黑白者,一阴一阳也。相和之“和”,所指的就是阴阳之间的合和状态。太极之处的阴阳关系始终保持着一个合和状态。
二、和谐
合和的阴阳关系演化出了中华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是《诗经·小雅·常棣》中的一句诗。妻者,妻子也。子者,丈夫也。好合之“合”,即是良好的和谐状态。《礼记·中庸》把这句诗推崇为关系的准则:“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孔夫子认为,人际关系起始于夫妇,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应该如奏乐一样协调,人际关系同样应该是和谐而协调。
无论是治国,还是平天下,必须从齐家开始;齐家必须从处理好夫妻关系开始,夫妻关系应该是“如鼓瑟琴”式的和谐。家事国事天下事,家人国人天下人;事应该是和谐之事,人应该是和谐之人。和谐之家庭,和睦之友邻,和平之天下,这是中华元文化与儒家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平衡
《黄帝内经》以阴阳论人体之内的气血,阴阳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平衡状态。阴盛阳衰,人体会产生疾病。阳盛阴衰,人体同样会产生疾病。阴阳平衡即气血平衡,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疾病即刻而至。
如何保持气血平衡状态?《内经》中一有抽象之哲理,二有具体之方法。抽象之哲理为“损益”,具体之方法为补泻。阳盛损阳,阴衰益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损益之哲理、补泻之方法,总围绕着一个状态——平衡。
人体内部是一个平衡状态,人体外部也应该是一个平衡状态。人与万物、人与天地之间同样应该是一个平衡状态。平衡失衡,就会出现自然灾害。几十年来国内的实践证明,战天斗地破坏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平衡状态,所以水灾、旱灾、风灾、沙尘暴等形式不同的灾难蜂拥而来。全球实践证明,征服自然破坏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平衡状态,所以才有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