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21732900000010

第10章 今天,是最温柔的礼物

就地驻足,和此刻的自己跳支舞

你始终不明白,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温暖的现在;你始终不明白,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幻想的未来。

——(中国)赵昌彪

想必每个人,尤其是已经不再年轻的人都曾幻想过:要是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怎样怎样了。只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你当初之所以没有选择那条在今天看来更加成功的路,不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力出了问题或者运气不佳,而是因为,在你的心灵深处,现在的这条路上有更加吸引你的东西。就像老狼在《关于现在关于未来》里唱到的:“你始终不明白,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温暖的现在;你始终不明白,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幻想的未来。”我们眼前拥有的一切,正是我们曾经渴望的未来。

我们常常会在翻看旧时日记或随笔时莞尔,觉得字里行间里的那个家伙和他记录的心情,许下的愿望,实在是太可笑了。其实,真正可笑的,并不是当初许下的那些愿望,而是今天你对它的怀疑。人生就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我们既充满疑惑也坚定不移,成熟之后我们既从容笃定也踟蹰犹豫。年轻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却坚定是因为相信总有答案,成熟后,我们什么都懂了却犹豫是因为发现已没有什么能够相信。生活的奥义就是这样:问题不在于这世上是否真有确定无疑的答案,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赤诚而有力地去相信。

所以,一切都无须重来,什么都不用更改。我们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是当初的多少热血和眼泪铺就的,我们该做的是珍惜,而不是踟蹰。那些过得不满意,不幸福的人,往往不是因为当初没有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而是因为选择了之后,没有安心坐落,细致耕耘,细心发现,以至于对脚下的幸福熟视无睹,却痴望着另一条路上笼着层层外衣的,所谓的“成功”。这实在是最愚笨的行为。

小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当宇航员,想做企业家,想做军人,甚至有人想做个超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忘却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开始不敢去跟别人讲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因为害怕,害怕自己讲出来别人会笑话他,怕自己讲出来实现不了就出糗了,害怕自己因为追逐梦想而妻离子散,害怕自己连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因为这么多的害怕,所以我们更加彷徨,更加失望,自然谈不上幸福。

我们不妨回头想想,为什么当初的我们满怀赤子之心,满怀激情和热血,现在却只会抱怨、焦虑和后悔?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都一样,那就是:匆忙。是的,想想我们的这一生是怎么度过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我们又巴不得赶快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接着,我们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小孩;然后,我们又整天盼望小孩快点长大,好减轻自己的负担;再后来,小孩长大了,我们又恨不得赶快退休;最后,我们真的退休了,不过,我们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当我们正想停下来好好喘口气的时候,生命,也快要结束了。

如此匆忙,如此慌张,当然无暇享受此刻的宁静,坐看生命的花开。朱德庸有一副很有意味的漫画,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生,他在漫画的旁白里写道:“我们被迫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接受一对陌生的父母,认识一些陌生的朋友,谈一场陌生的恋爱,做一份陌生的工作,生一个陌生的小孩……等我们终于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熟悉时,我们却要去另一个世界了。”其实,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吗?我们在陌生中劳碌,在劳碌中对世界和自己,更加陌生……

所以,智者才常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跟自己安心地相处。那到底什么叫作“当下”?简单地说,“当下”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地驻足,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有人说:“文明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数码产品,甚至不是悠久的文化,而是懂得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在做什么,想想那些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们。”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开始时我们因为幸福而忙碌,后来因为忙碌忘记了幸福。现在,也许是时候享受一下让身心“归零”的感受,让整装出发,或者就地坐落,去和这个世界、和自己、和身边的一切,跳一支美丽的舞。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其实,明天如果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假若你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

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才会不请自来。”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绚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天已成历史,明天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告别拖延症,不错过生命最美的花期

如果每一刻都能够活在当下,那么就不会有过去及未来,而现在就成为永恒。

——(中国)古龙

世界著名成功学导师安东尼罗宾斯曾说:“拖延是沉默的杀手。”拖延是一种对生活的错觉,因为我们总是误认为即使拖延一会儿也不会影响生活。拖延总会让我们为自己找出各种借口不去行动,让我们错过了生命中每一次的花开季节。

时至今日,拖延已不再只是一种个人习惯,它甚至成为一种“病症”:拖延症。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虽然它暂时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性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心理原因的表现。所以,拖延现象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问问自己:你面对过这样的情况吗?一面是堆积如山的工作、需要整理的房间、浸泡了许久的衣物,任何一样都需要我们尽快处理。而我们呢?不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这些事想得焦头烂额,就是沉浸在网络与游戏中,自己劝自己:“再等一会儿,就一会儿……”这种拖延心理从孩子到他们的父母,从员工到老板,从家庭主妇到她们在外拼搏的丈夫,每一个人都有过,因而拖延问题几乎影响到各行各业的人。

相信如果问一个人为何会办事拖拉,他们一定会回答:“事情太多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太大了!”这确实是一个实际的答案,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膨胀、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不想被这个社会淘汰,我们必须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标准,否则繁重的工作与压力必然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但有很多人并不这样想,当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出现时,他们选择躲进自己建造的避风港中,这个避风港的名字就叫作“拖延”。他们觉得这个避风港能让自己远离这些麻烦,可这却不是一个时间机器,当人们累了、倦了就躲进去,设定好时间停止键,外面的一切都静止不前;而当自己精神十足,有决心面对各种问题时,再开启时间前进键。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当人们从拖延的避风港中探出头来时才会发现:地球还在转动,那些困扰自己的问题依旧存在。

有的女孩说,我每天早上上班怕迟到,所以来不及叠被子,来不及把换下来的衣服整理好,很多时候你觉得如果我叠了被子整理了衣服就一定会来不及,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暗示,事实上你真的做了,会发现这个简单的整理工作根本用不了几分钟的时间,或者你只要早起哪怕几分钟,给自己留出一个简单整理的时间,等你拖着一身疲累下班回家后,看着房间里叠好的被子,整理好的衣物,你的心情是不是也会好点呢?

当然,对治拖延症的最好措施也不是盲目地忙碌。“其实行动就是一个决定,只要我决定了,就立刻去做!”有一部分人对待问题会抱着这种想法,遇到问题并不是不做,而是忙忙碌碌,不加任何思考地做,但忙了许久后才发现,结果仍然一事无成。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他的妻子要去耕田。当他走到田里的时候,忽然发现耕耘机没油了,于是农夫提起油桶准备去加油。但他猛然间又想到家里的猪还没喂,于是放下油桶,转身回家;当他经过仓库的时候,看见旁边有几个马铃薯,忽然想到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在去田里的路上经过木材堆,又想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他去取柴火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农夫忙忙碌碌了一天,结果油也没加、猪也没喂、柴也没拿,到最后什么也没做成。

农夫的故事恰好说明了另一种拖延心理,有些人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总会盯着其他事情,常常放下此时的工作去忙其他的事情。这样,他们看起来似乎总是很忙,但最后也只能像农夫一样,忙忙碌碌了一天,结果什么事也没做成。这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列一张工作清单,看看哪些事情今天一定要做完。对于那些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要做完的,就在后面加一个特殊符号,或是用其他颜色的笔加以强调,以免自己忘记。

当任务繁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办事拖拉,因为总是认为有些工作不重要,那么做起来自然毫无时间观念。这时,我们就需要规划工作,取消那些可有可无的任务,而不是在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既拖延又后悔;还有一些时候,人们常常因为看不到一件事情的好处而拖拖拉拉,而应对问题与任务的最佳办法就是要认清眼前问题的优势,确定自己“速战速决”后能得到的好处,这样才能战胜拖延心理。

在从事某项事情之前,你可以先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并制作一个表格: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认为完成情况如何、中途是否会被其他事情干扰等。当你全部完成的时候,再把结果记下来与计划中的对比,这样就能明白,在做事的时候,你是否产生了拖延心理。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练习,你就能逐渐战胜自己的拖延心理,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一位名人曾这样说道:“人生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积极投入生活,我们向往着天边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园,却从不注意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的确,我们总是向往着虚无缥缈的花园,却从不欣赏眼前含苞待放的鲜花。我们错误地认为只有花园才是最美的,却忘了如果不精心培育每一株小花,怎么能让花朵装点整个花园呢?

随波逐流的终点不是大海,而是干涸

既然我们只要抬起脸庞,就可以享受星空与太阳,为何还要俯首低眉,去搜寻小小宝石发出的微光?

——(英国)托马斯·莫尔

当你听到一个人很笃定地对别人说“我很幸福!”时,除了“幸福”的定义颇令人疑虑外,对于“我”的界定,也十分值得商榷。虽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你真的认识每一种色彩,了解每一个自己吗?如果你连是哪个自己在感受春暖花开般的幸福都不清楚,你又如何能确定地说:“我很幸福”呢?我们往往把那个迷失在声色犬马里的自己当作了唯一的自己,以为他感受到的快感就是自己渴望的幸福,只是,你为什么刻意忽略了每次宿醉后,长久的失落呢?

习惯随波逐流的我们在不断前行的路上你追我赶,往往就会忘了自己从哪来、到哪去,更不用说自己最初的样子了。难怪许巍在歌里唱道:“也许是出发太久,我竟然迷失在旅途。”是啊,我们大多迷失在了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而这迷失的起点,也许只是路边的一颗发光的宝石。但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里略带惋惜地提醒我们:“既然我们只要抬起脸庞,就可以享受星空与太阳,为何还要俯首低眉,去搜寻小小宝石发出的微光?”当我们顺着小小宝石的光芒误入丛林深处,也许就再也回不到最初的那条满是鲜花和蝴蝶的大路了。

拉斐尔11岁那年,一有机会便去湖心岛钓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渔线一次次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忽然钓竿的另一头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渔线。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它是一条鲈鱼。

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十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

“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四周,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的人,但他从母亲坚决的脸上知道无可更改。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了。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拉斐尔成为纽约市著名的建筑师。他确实没再钓到那么大的鱼,但他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成绩斐然的事业和正直的内心。

有些人并不像拉斐尔这样幸运,他们在最初遇到种种诱惑时,没有一个聪明的妈妈及时阻止他们。于是,他们第一次偷偷地拿走一条鱼,第二次就是一条项链,第三次就是一沓钞票,第四次……也许就没有第四次了。退一步说,即使他们成功地偷到了整个世界,那又如何呢?从他们第一次放弃自己的原则起,就已经渐渐失去了获得完整的幸福的机会。

当然,通过违法的手段去攫取利益的人并非大多数,但这样的迷失过程在绝大部分人身上,或多或少发生过。那些费尽心思讨好上级、排挤同事的人,那些连周末都无法安心陪伴家人的人,那些除了算账,就再也不会动笔写字的人……那些人,就藏在我们的身体里,一旦我们被生活的惯性裹挟,被人潮拥走,他们就会悄悄跑出来,占领我们的心神,把我们变成一种高级机器,不辨冷暖与晨昏……

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看看我们的周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城市里的我们,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都习惯了疲于奔命。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常常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迈着姿态各异的步伐南来北往,各种型号的车辆有如风驰电掣般渐行渐远……我们就在这样的纷繁里渐渐走丢了自己。于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慰藉自己的心灵,没有时间去关心父母的身体,没有时间去欣赏朋友的进步和努力,没有时间,陪陪自己。

叔本华说:“人最大的快乐源泉是自己的心灵。”是啊,如果丢了自己的真心,就算赢得了整个世界,也不会快乐吧。不如偶尔停下匆忙的脚步,用最熟悉的方式去享受一个恬淡的下午,一个静谧的夜晚,或者一个明媚的早晨,让那个单纯而可爱的自己,重新获得对你的控制权。

这样,属于我们的安宁和幸福,才会如期来临。

流连未选择的路,只能迷路

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

——佚名

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叫作《未选择的路》,里面有两句诗,想必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金黄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当我选择了其中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便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我们多数人的一生还远没到“盖棺定论”的程度,但你也许会略带不甘地承认,我们心底确实藏着许多条“未选择的路”:如果那时选的不是这个专业?如果毕业以后多投了几份简历?如果当初没有那么着急答应他的追求……是不是就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更加缤纷璀璨的人生呢?

仔细想来,我们并不见得就是真的对现在的工作、朋友、爱人有多大的不满,我们可能只是过于怀念那个充满无数可能,还能不断选择的——青春。

让·保尔·里克特有一篇优美的散文叫作《两条路》,里面就讲述了一个有关青春和选择的故事:

新年之夜,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窗前。他怔怔地遥望着深沉的苍穹,白玉般晶莹的繁星漂浮在银河上。但是,他却无心欣赏这无与伦比的美景。此时,就在他楼下,几个比他更加衰朽的生命正走向他们的归宿——坟墓。

年轻时的情景渐渐浮现在老人眼前,他想起那个庄严的时刻,父亲带他来到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向阳光灿烂的田野,果实丰硕金黄,鸟声柔和悠扬;另一条路却通向漆黑的无底深渊,毒液侵蚀了泉水,蛇虫到处蠕动……

“我为什么会选择第二条?!”老人对着夜空失声大喊:“青春啊,回来!父亲哟,快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我会重新选择!”可是,父亲,以及那个光明的入口,一去不返。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社会的伙伴,他们勤奋,并且善良,在这新年的夜晚,他们历经风雨后满载而归,温暖富足。而他自己则像天空中陨落的流星,瞬间消失在浩渺的苍穹之中。

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此时,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他怔怔地听着,想起父母曾为自己的幸福所进行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母居留的天堂。老人的黯然的眼睛最后一次挣扎着变亮,他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吧!”

故事的最后,“老人”从睡梦中醒来,原来,刚才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时光仍然属于他。他还没有坠入漆黑的深渊,他还有机会涉足那光明的入口,看丰硕的庄稼在明媚的阳光下翻涌起伏……

幸好,只是一个梦。

可是,这样的梦就像一个过于美好的童话,只存在于作家的笔下,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手中。微博上不是流传着这么一段文字么:“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高中的课堂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阳光照在你脸上,眼睛眯成一团,你告诉同桌,你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让你好好听课……你笑笑,一切还充满着希望……”可惜,感动之余,我们也怅然地发现:一切只是如果……如果而已。

大部分人,不就是这样么?在工作中庸庸碌碌,在感情里兜兜转转,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观望着,徘徊着,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要么逆流而上,日益精进,要么急流勇退,恬适淡然,自己却仍在幸福和财富,自由和安稳面前,搔首踟蹰,进退维谷。蹉跎之后,只能通过回忆青春年华,聊以自慰。

只是,他们忘了:你用来缅怀、悔恨的时光,不也是鲜活的生命么?我们所能拥有的,也只有当下的目光和脚步而已。虽说人生的每个分岔只能选择一个入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个入口后面都收获丰盛的美丽。我们需要的,只是洗洗因慌张而疲惫的眼睛,重新看清我们拥有的一切。

一个电视节目以“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问了很多的人。

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另一个小孩回答:“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

一个少年说:“18岁,因为你高中毕业了,你可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一个女孩说:“16岁,因为可以穿耳洞。”

一个男人回答说:“25岁,因为你有较多的活力。”这个男人43岁。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没有体力走上坡路了。他15岁时,经常到了午夜才上床睡觉,但现在晚上9点一到便昏昏欲睡了。

一个3岁的小女孩说生命中最好的年龄是29岁,因为可以躺在屋子里的任何地方,虚度所有的时间。有人问她:“你妈妈多少岁?”她回答说:“29岁。”

有人认为40岁是最好的年龄,因为,这时是生活与精力的最高峰。

一位女士回答说45岁,因为你已经尽完了抚养子女的义务,可以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了。一个男人说65岁,因为可以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最后一个接受访问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微笑着说道:“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享受你现在的年龄吧!”

是的,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唯有握紧手里的时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聪明的人生态度。有人说:“时光是从生命的长河里舀取的一瓢光阴,不论慢嘬还是渴饮,终须将这一勺清冽,还予不止的溪流。”然而,许多人却忘了,时光虽如流水般易逝,但那些流失的时光,早已润泽了路边的草木。当我们在那条“人迹罕至”的小路深处回望,就会蓦然发现:那条来时路,已如我们的青春年华般,一片金黄,郁郁葱葱。

然后,别忘了揣好这份美丽与温暖,继续上路!

幸福不瞌睡,每天重启你自己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中国·宋朝)苏轼

古代文献里记载:这世界上有一种短命的飞虫,叫作“蜉蝣”。蜉蝣是看不到日出和日落的,因为它们在日出之后才出生,在日落之前已经死去。蜉蝣的生命短暂得如此可怜,甚至都无法经历一个春秋、一个冬夏,就像“夏虫不可语冰”里的夏虫一样,永远感知不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景。相比来看,人类已算是一个相当长寿的奇迹了。然而,如果这个星球上有某种生命能延续上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在它们眼里,我们的一生不也如蜉蝣一样短暂吗?

生命就是如此残酷,每个正常走过一生的人,都不过是轮回了三万次的蜉蝣而已。

生如蜉蝣三万次,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令人难过的事实。往往,在我们经历许多风雨彩虹,尝过许多欢笑泪水之后,才在他人的口中或自己的心底沮丧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生命,这个我们还不曾充分拥抱的奇迹,是存在有效期的——时间有限,过期作废。不过,即使如此,即使从那一天开始,我们的内心就有了恐慌的种子,但我们似乎还是不懂得珍惜眼前的道理,殊不知,我们那三万次短暂的生命,就在这踟蹰犹豫中,一点点流逝无踪。

我们不妨暂缓一下那无止境的回忆与感伤,稍稍专注于此刻的自己。静静地看看窗外的雨水,每一滴雨水坠落在地面之后,便迅速地与地面上的积水混在一起,再也找不到它在空中时的形状。虽然我们知道,这滴雨水并没有消失,它只是换了种形态继续存在。可是,我们却再也找不到它了,虽然每一滴雨水都是那么晶莹剔透,可是,不会再有一滴雨水和刚才那一滴完全一样。这滴雨水从最初的尘埃和水蒸气开始,一直到完全混入积水之中,过程是多么的短暂,一如我们自己每天的生命。也许此时,你才会有一点警醒和迫切吧!

让我们擦干眼泪,洗洗沉睡了许久的脸庞,去生活中,去天地间,发现那些美丽动人的事物,打开上帝为你准备的,每天的礼物。每一天,这个星球上都有很多奇迹诞生,也有很多奇迹凋零。就算我们没见过大自然的壮阔,没见过宇宙的无穷,仅仅看看我们自己,不就是一个个伟大的奇迹吗?2011年10月31日零点前2分钟,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一个被取名为丹妮卡·卡马乔的女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联合国对外宣布,从这一天开始,这个星球上人口的数量已经突破70亿。我们自然从内心欢迎这新生命的诞生,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如今,有着70亿人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就如同有着70亿个奇迹。况且,没有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人经历会与其他人完全一样,这种事情以前不曾有过,现在没有发生,以后也不会存在。这就像每一片叶子的脉络、形状都与其他叶子不同,都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呢?

所以,请珍惜奇迹般的每一天,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奇迹般的人。虽然我们也有可能会经历父母的离世、朋友的背叛、敌人的羞辱、他人的嘲讽、失败的打击、病痛的折磨、死亡的威胁……在这三万多次生命里体验到哭泣、欢笑、咒骂、歌唱、愤怒、平静、烦恼、快乐、绝望、期望……但在我们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我们终会明白:一切都会成为这个完整人生的一部分!

就像克里希那穆提说的那样:“试着每天都大死一番吧!”每一天,彻底地洗刷过往的痛苦和快乐,让一切重生!或者,换个更贴近生活的说法,每天将自己重启,这样才能保持高速的运转效率,从容应对人生的风雨。

用过电脑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们在系统中安装的应用软件越多,电脑运行的速度就会越慢。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不断产生,若不及时清理掉,不仅仅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还会造成死机,甚至整个系统的瘫痪。所以,我们必须定期删除多余的软件,清理垃圾文件,这样才能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

我们的生活和电脑系统十分相似,如果你想过一种简单快乐,又有新鲜活力的生活,就不能背负太多不必要的包袱,就要学会删繁就简。每天将烦恼和妄想从我们大脑的硬盘中删除掉,为幸福和美好的事物留下足够的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匆忙赶路,蓦然回首,既错过很多美丽风景,也浪费了许多可贵时光。当我们对一切都认为理所当然,不再像孩子那样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并花时间去欣赏、发现、品味时,我们就错过了最完美的自己。不如每夜“死去”一次,重启一次,第二天如初生的婴儿一样,仅仅保留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敏感,用这颗清新、纯真的心,去拥抱最美的世间,也拥抱最美的自己。

这样的生活,我们才能称之为: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永远不会瞌睡。

旅行与自由:真雅士的随性人生

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德国)歌德

说到活在当下,享受人生,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环游世界,想到徒步旅行,想到西藏、云南,想到绝美的山水……的确,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一趟行脚,每个人都是旅行家,都是行脚僧。但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旅行家是怎样的?真正完美的旅行又是怎样的?是有一身精良的装备,出发前在脑子里塞满各种想要解答的问题,在即将开始的旅程中去寻求某种价值和意义,还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哪怕只有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就愉快地出发?

真正的旅行之乐永远在旅行本身,而不在旅行开始前随行附带的问题和意义。

林语堂在《论游览》里写道:“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绝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是的,旅行者要像个流浪者,应该无所希冀,无所期盼和负担。

旅行是种消遣,不是寻找也不是发现,它不应有厚重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更不能期盼在短短的旅行中找回自己。想在旅行中找回自己的人,现实中也是迷失的。旅行就是旅行,它只是一个过程,一段充满自由、欢乐和惬意的路途。所以,它的存在,不应涉及任何深刻的内容。它不能改进心胸,所有希望通过一次旅行改进心胸的人都是无知的。它能做的,只是让人们暂时忘掉忧伤、彷徨和无奈。只有深入其中才能释放自己,带有太多尘世的杂念就无法真正快乐起来。

而且,旅行也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开始的,不应为了增加平时的谈资而旅行,也不应为了一张漂亮的风景照片而旅行。旅行的过程应该是一次随性的、无拘无束的游玩。人们不需问目的地,不需结伴而行,不需有任何精良的装备,只要上路,便意味着一切。我们不应该在旅行的时候想结果,不应想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应想某个问题是否找到了答案,人生的意义是否明了。我们要学会享受过程,而不应被结果所累。人一旦为了结果患得患失,就失去了享受过程和继续走下去的勇气,而这样的人是没有快乐可言的。

哪种旅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入其中。只要全心投入,大荒中的孤游也另有一番意味。它虽表面看起来孤傲,却有佳趣孕育其中。它的妙处在于“我走我的路,一日或二三里或百里,无人干涉,不用计较,莫须商量。或是观草种,察秋毫,或是看鸟迹,观天象,都听我自由。我行我素,其中自有乐趣”。旅行是快乐的,真正的“雅士”,真正的聪明人,洒脱之人,会像林语堂先生那样投入其中,感受过程的快乐。这样的人是洒脱放逸的,他的精神世界是浩瀚而自由的。

无论做哪种事,只有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不被过多的琐事羁绊,才能收获最多的快乐。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它就像一次旅行,如果用随性、无拘无束、享受其中的态度面对它,就可能会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所以,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与闲适,就应该学着放下那些尘世里庸俗的观点,以静心、养心的状态感受每件事的过程。心态从容了,生活也会多一份美好。

坐在人生的火车上,我们常常忽略了窗外流动的风景:城市的轮廓,高速公路上驰骋的汽车,乡间农舍上的袅袅炊烟,远处山坡上放牧的牛群,成片的玉米地和小麦地、山脉……我们想得最多的是目的地,可当我们真正抵达终点时,才发现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也许此时我们才能明白,人生的终点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生命的真正乐趣在于旅行的过程,终点站只是一个梦,它永远在我们的前方。

一个人,他在年轻时拼命赚钱,中年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可是物质丰富的他,并没有因为实现梦想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一个经营花店的朋友,却过着平凡快乐的生活,时常可以看见他露出愉快的笑脸,对此他十分不解。

有一天,这位富翁很不甘心地问他的朋友:“我的钱可以买100个花店,可是为什么我却没有你快乐?”

朋友指着旁边的窗子问:“从窗外你看到了什么?”

富翁说:“我看到很多人在逛花园。”

朋友又问:“那你在镜子前又看到了什么呢?”

富翁看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说:“我看到了我自己。”

“哪一个风景辽阔呢?”

“当然是窗子的风景辽阔了。”

朋友微笑着说:“你之所以不高兴,就是因为你活在镜子的世界里呀!当你试着将镜子后面的那层水银漆剥掉,你就会看到全世界。”

人们都说要趁着年轻勇敢追梦,但丰富的人生也需要美好的风景来点缀。清晨的爽朗,午后的豪迈,落日的安详,都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礼物,而且大自然一直都在给予。只是有时候我们宁可躲在屋子里工作、睡觉,也不肯光临一下大自然。因为忙碌,我们只知根据温度来添减衣服,却忽略了四季的更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了一年又一年。有时,需要我们停下来静静心,然后找一个心向而往之之地,看看这个世界,享受一个生活的美好。

毕竟,只有打开一扇窗,方能看到一片景;只有踏上一段旅程,人生才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