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女鬼情人狐仙妻
21688500000136

第136章 杨家办寿

杨老爷子一听这话,下了一大跳,别看平时老两口硌硌叽叽的,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听来不及这句好,一定是病情不轻,急忙穿上了鞋子,跟着杨小秃儿就往后街跑。

到了大门口时,杨小秃儿嘿嘿一乐,叫道:“二叔,实话告诉你吧,我二婶子根本就没得病,就是想请你吃顿饭,怕你不来,故此撒了一个谎。”

杨老爷子照着杨小秃儿的屁股踢了一脚,骂道:“你这个王八羔子,有你这么撒谎的吗?”

听到吵声,杨宗和赵小英跑了出来,询问了一下为什么吵架,杨小秃儿就把如何撒的谎,如何把他骗来的事情讲了一遍。

赵小英道:“都是一片好心,只是谎话编的有些过分。”劝说了几句,也就没事了。

酒菜摆好,席间赵小英对杨老爷子道:“爸,过年您刚好六十岁,你儿子想为您老尽一份孝心,过完年为您办一个寿宴,亲亲友友招待一下,给您添福加寿。”

杨老爷子道:“办寿倒是行,不过我只出一个人,什么我也不张罗。花多少钱,接多少礼,都是你们的事。”

杨宗道:“行行行,操心费力的事都包在我的身上,你只管吃饭喝酒。”

当下一家人就择了一个日子,定在明年正月二十六。因为那时天气也回暖了,正月里走亲亲串门子这些事也该消停了。

赵小英又斟酒又布菜,招待得十分热忱,杨老爷子见儿子和这新儿媳妇心里还有他这个公公,心里十分高兴,席间也就多饮几杯。

吃完晚饭,天已经完全黑了,杨老爷子穿鞋想走。被赵小英给拦住了,道:

“爸,天都黑了,回到饲养所里和那老爷子有什么待头?你就在这里住一个晚上吧?明天就过小年儿了,吃完小年儿饭再走,这可是你的家呀!”

杨宗也过来相劝。一则盛情难却,二则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就让杨小秃儿给杨家大院稍了一个口信,就在老宅子住了下来。

过小年儿了,儿子叫爹吃顿小年儿饭也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因此香玲也没有多想,只是让厨房给老爷子留一点好菜,等他回来时再吃。

儿子纵有千个错万个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老爷子不忍看到杨宗和香玲分手,就想在他们之间充当一回调和人。

于是杨老爷子吃完小年儿饭,就回到了杨家大院,见到香玲,便把杨宗要为自己办寿的事说了一遍。

香玲笑道:“您老人家一生就有一个六十岁,你儿子要为你祝寿也是应该的。虽然我不能到场,但一定会为您老人家准备一份厚礼。”

杨老爷子道:“你不去那哪成啊?你不看我的面子,也得看我孙子的面子啊?更何况你们俩还没有解除婚约,你仍然是我杨家的儿媳妇,那天你必须到场。”

香玲一笑道:“至于我是不是杨家的儿媳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孙子。我现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孩子抚养成人。”

杨老爷子见香玲把话说的如此绝对,也没敢再往下说和。

俗话说:年节好过,日子难熬。香玲整天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日日夜夜,正月二十五这天,厨子到来,开始筹备寿宴,在当地称作捞水桌。

远道的亲戚朋友陆续登门,屯中不错的朋友也前来捞忙。烧火、劈柴、挑水、择菜,到三里之外挑来餐具。

杨家老宅里,烟气腾腾,人头耸动好不热闹。

二十六这天,院子里高搭戏台,赵小英从城里请来最好的戏班子,来为老寿星祝寿。

大山里看场好戏都很难,一听说是从城里请来的最好戏班子,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看戏,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好戏连台,辰时开始一直演到午时,演出结束,又开始举行一些仪式。当天香玲没有到场,但孩子毕竟是杨家的后代,哪能不给爷爷磕几个寿头?

香玲就让小翠和豆花带着小思明前去给爷爷祝寿。临行之时,香玲对两个丫鬟道:“今天我的眼皮不停地跳,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仪式结束后,你们能不吃饭就不吃饭,最好等思明磕完寿头就回来,如果实在挽留,你们万万不可以喝酒。”

小翠和豆花也表示道:“放心吧,我们只当是走走过程而已,保证去去就回。”

仪式开始了,杨老爷子和杨老太太身穿红衣红袄,胸前佩戴着一朵大红花,显得非常的喜庆。

老两口在首位上坐下。司仪走上高台,朗声说道:“祝寿马上开始!咱先从亲戚好友们开始,然后再到家人。”

然后高声喊道:“祝寿开始!奏乐!”

鼓乐声响起,亲戚朋友们纷纷登上了高台,给老寿星磕了三个头,说了一些祝福的话,然后下去。

这一波下去,又有一波上来,就这样先后有十多波晚辈们前来祝福。完毕后,这才轮到杨宗、赵小英和小思明给老寿星祝福了。

杨宗和赵小英本想拉着小思明一同登台,可这孩子说啥也不干,当着众人的面,指着赵小英大声说道:“她不是我的妈妈,我妈妈叫香玲。我不但给爷爷祝寿,还要替我妈妈给爷爷祝寿。所以不能和他们俩一起给爷爷祝寿。”

此话一出,司仪也哑口无言,只能叫他们父子俩分开祝寿。

最后轮到小思明了,他在两个丫鬟的陪同下,来到爷爷奶奶的面前,挺直身躯,“扑通”的一声跪倒在两位老人的面前。

朗声说道:“祝我爷爷、我奶奶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说完“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

抬头看了看爷爷奶奶,说道:“妈妈有事不能前来,儿子愿替我妈给老寿星祝寿!”又磕了三个响头。

一个三岁大的孩子,竟然懂得这些理解,说出这等话来,在场之人无不惊赞。登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爷爷、奶奶见孙子这么大的年纪,说话办事向大人一般,高兴得拢不上嘴。杨宗站在一旁也在美滋滋的偷笑。

这时小思明突然站了起来,给台下的观众鞠了一躬,朗声说了一句:“谢谢大家!”

众人见这个孩子如此懂事,掌声再次响起。

小思明走到小翠和豆花的身旁,问道:“姨,咱们走吗?”

豆花道:“走,你快和爷爷奶奶告个别吧。”

小思明来到爷爷、奶奶的身旁,对他们说道:“爷爷、奶奶,今天人多,孙子就不陪你们了,等哪天回家,孙子再给爷爷、奶奶敬酒。”

说完转身就往两个丫鬟的身前跑。

老爷子、老太太正在为大孙子而骄傲,一听说他要走,这可不干了,急忙追了过去,杨德山拉着思明的手道:“大孙子,马上就开席了,你说啥也不能走。”

杨老太太也蹲在他身旁,说道:“今天你爷办大寿,缺了他大孙子捧场,就开不了席了。一会儿和你爷爷一桌,愿意吃啥奶就给你啥。”

小思明一时也没有了注意,抬头看了看小翠和豆花,问道:“小翠阿姨,豆花阿姨,你们说可咋办呢?”

小翠道:“孩子这两天身体不太好,临来时,我家二小姐还特意吩咐过,拜完寿就马上回去,我们做下人的也不好违背,就让他回去吧。”

杨老太太道:“不行!身体再不好,吃一顿饭就能大肆呀?今天我留定了!这是杨家的骨肉,不是她香玲一个人的孩子,必须赴完席再走!”

豆花道:“真的不能吃饭,我家小姐吩咐过了!”说话间把思明抱了起来。

“呦!”

站在一旁的赵小英终于开口讲话了:“这老宅子是不如大宅好,毕竟门口没挂杀人刀子吧!他爷爷一辈子就这一个六十大寿,他孙子陪他爷爷吃顿饭都不行,这香玲是否太不近人情了!再者说了,待一会儿孙子还要给他爷爷敬长寿酒;喂长寿面,如果这一点事都不让孩子做,我看这孩子他妈,教育孩子可有问题了。”

杨宗也说道:“是我对不住孩子和他妈,但他爷没有对不住他孙子啊!这可是给他爷办寿,你们捉摸着办吧!”

老爷子对孙子感情颇深,见自己寿辰之日,孩子都不能守在自己的身旁,心里一酸,竟然流下眼泪来。

好好的一桩喜事,就这样离去,定会使好多人心里不痛快。小翠和豆花一时也为难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说什么,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只好留了下来。

今天赴席的人特别特别的多,一是杨老爷子平时人缘不错,二是戏班子有名,引来许多远处的戏迷。看了半天的戏,十分饥饿,索性掺杂在人群当中混一口酒喝。

外面的席棚里已经座无虚席,屋里也挤得满满登登。

东屋的炕头上又一桌空桌,是专门给老寿星和家人留的。赵小英见屋里也没有空位,就把小翠和豆花让到这张桌上,自己和杨宗却忙活了起来。

这夫妻俩可并不是忙着待客,而是在忙着给两个丫鬟炖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