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他们这群人
21653800000012

第12章 为了人民的健康———记人民医生田庆丰同志

张种田

田庆丰同志是中共党员,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二团卫生队司药、西北独立第一师三团卫生队护士长、平罗县医院护士长、平罗县药材公司经理、平罗县姚伏镇医院院长、平罗县崇岗镇医院院长,医师。1982年因病去世。

被国民党抓兵

田庆丰1928年生于宁夏中宁县一个农民的家中。他的出生给一个少男多女的家族带来了欢乐,田庆丰的爷爷奶奶整天高兴得合不上嘴。田庆丰满月的那天,爷爷抱起了他,左看右瞧,嘴里还不断地说:“这小子,是有福气的人,天庭饱满,眉毛浓厚,鼻子棱,眼睛有神,就叫庆丰吧!”

话是这样说,你叫庆丰就能够庆丰吗?田庆丰家并没有像他的名字那样吉祥如意,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他所生的那个时代,本来不安定,虽然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但“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老百姓头上,再加上连年旱灾或涝灾,收成很低。就是没有自然灾害的年份,他们的地里由于排水差,春天白茫茫,碱地里也长不出粮食,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1948年,蒋家王朝快要灭亡的时候,马鸿逵为了维持他们在宁夏的反动统治,大肆搜刮民财,疯狂地到处抓兵,但那时的宁夏只有一市六县即银川市、中宁、中卫、金积、贺兰、平罗、蹬口县,哪有兵源呢?该当兵的青年都抓去了,根本无兵可抓。于是,马鸿逵、马鸿宾的脑子一转,想出了个馊主意:“啊咋,抓父子兵。”规定每家的16岁以上的儿子必须去当兵。按规定16岁的田庆丰也要去当兵。父母听了保长的训话后,哭得死去活来,舍不得宝贝儿子去为国民党卖命送死,但哭归哭,兵还得当。但是,那时的他,由于长期吃不饱肚子,营养不良,身高不到1.2米,穿上军装袖筒挽三圈,马鸿逵一看,气急败坏地说:“啊咋,尔娃,太小了,送到新民剧社唱戏去。”随后,指示身旁的副官说:“田庆丰不能上前线打仗,把他老子抓来去前方打仗。”这就是万恶的旧社会,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再说田庆丰到新民剧社后,剧社负责人对他说:“唱戏先得练功。”于是,师傅的指导下,清早练嗓子,早饭后练折腰、打筋斗。他虽然个子小,但也是个老大不小的小伙子,练折腰有一定的难度。他受尽苦难和体罚,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好皮肤,他受不了这人间的折磨,有几次逃跑都被抓回来,吊起来打,有时罚跪不给饭吃。背唱词更比上天难,因为他不识字。于是他暗暗下决心,要攻克文化关。他偷偷拜了丁新民为师,天天学1到4个字,用了6个月的时间,学会了2000多个字,终于可以念戏词,看报纸了。

1949年6月的一天,剧社负责人把田庆丰叫到办公室说:“小田呀,前方兵源紧张,马军长叫剧团的人上前线打仗,我们抽出一些人补充到一师三团里去,你也去吧。”田庆丰打了个冷战,全身的肌肉都缩成一块,虚汗从头到脚流个不停。剧社负责人看出了田庆丰的心思,说:“不要紧的,等打败了‘共’军,天下就太平了,你照回我们的剧社来。”田庆丰心想,你说的比唱的好听,共产党是那么好打的吗?他只得到一师三团去报到。他跟随马鸿逵的部队到了平凉,从平凉折回金积城,足足跑了三个月,在金积县城驻扎不到一个星期,在1949年8月10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散,他被整编到解放军六十四军三团一营十三连。

在卫生训练班里

1949年11月,他接到营部通知,让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教导大队卫生训练班。听了这个消息,他像小孩子过年一样高兴,第二天就背着背包到宁夏中卫上河沿卫生训练班里报到。在那里他认真学习各种基础知识,领会各门功课的内容和要点,每次考试前他总是不忘帮助那些不识字的战友,他帮助他们熟记段落章节,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各科的重点,在他和其他识字同志的帮助下,这个班成绩都不错,他是这个班的尖子,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田庆丰在这个学习班里,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思想进步快,他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他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真理,只有共产党才是穷人的救命恩人,只有紧跟共产党走,才能有穷人的抬头之日。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党的忠诚,他勤奋学习,勇攀医学高峰,为战士服务,为人民解除病痛,他勤劳勇敢,凡是班里的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脏活累活拼命干,院子他扫,厕所他掏,老乡的农活他也干,人称“闲不住的人”。他善于搞文艺,班里每次集体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他演的夫妻识字,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他表演的猴拳特别精彩,台上他演,台下的人跟着学打筋斗。由于他表现突出,经常得到班领导的表扬。

入党,在当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祖国刚刚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好人和坏人分不清,朋友和敌人分不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分不清。特别是在阶级斗争非常激烈的1950年,对于一个刚刚起义的解放兵想入党就更难了。但是,卫生训练班对于这个问题不是这样看待的,而是根据本人的出身、在国民党内当兵服役时间的长短、本人解放后特别是在卫生训练班里的表现来衡量这些解放兵的。

田庆丰自从到卫生训练班以来,思想觉悟高,能够划清敌我之间的界线,能够深刻理解共产党在中国存在的伟大意义,能够积极靠近党组织,加上他群众基础好,所以教导大队的党组织认为他作为第一批发展对象,条件已经成熟。

1950年1月的一天,他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教导大队小会议室里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他庄严地向党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远忠于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时的他满腔的热血在沸腾,心中万分激动,他下定决心,头可断,血可流,毛主席恩情不能丢,我是党的人,永远跟党走,党叫干啥,我就干啥,我要为党旗添光彩,为党贡献自己的一切。从此以后,他干工作的劲头更大了,学习热情更高了。训练班上的人当然不知道他入党了,都以为他家里有什么喜事,而田庆丰嘴里不说,心里却给他们说:“我入党了,我当然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向工作岗位

田庆丰1950年6月从教导大队卫生训练班结业后,被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二团卫生队。由于卫生队药剂人员中没文化的人多,而他有文化,又是党员,于是把他分配在药房管药。那时药品是从师休养所领来的,种类少,数量也小,比较好管理。但对他来说,作为药房负责人,却是个大难题。因为他没有学过药,业务不熟,而药房人员少,工作量大,既要重新建立药品账,又要重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将麻醉药品建立“三专”制。于是他在卫生队长的主持下,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讨论了如何开展药房工作的问题,在广泛听取领导和同志们意见的基础上,他起草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药房工作管理制度,通过卫生队批准,在各个营卫生室贯彻执行,对加强药品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建立了10个制度。其中有:“药房工作人员职责”。职责规定药房人员要“三记清”(即:记清剂量、记清用量、记清用途)。“药房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制度规定药房工作人员每周学习不少于10个小时,重点是要知道药品的性能,眼观药品的质量,掌握药品的分子式及药品的有效期。“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制度规定:麻醉药品要实行“三专”制(即:管理实行专人一把锁制、存放保管专柜制、使用专门处方制),麻醉药品消耗时,处方用红色笔书写,空瓶药要实行兑换。“药品管理制度”。制度规定:药品实行“三对”制,对数量、对批号、对有效期,防止药品发生腐烂变质,保证药品质量。由于他和同志们的勤奋工作,卫生队的药品从未出过差错。由于他从1950年6月至1955年6月管理药品成绩显著,曾多次立功受奖,卫生队长每次开会,总是提到田庆丰的名字,他认为田庆丰的工作为卫生队作出了榜样。1955年6月,田庆丰被任命为三团卫生队护士长。

1955年12月,是一次大的改革,部队中班级以上干部全部转业到地方任职,田庆丰转业到平罗县卫生院,担任护士长。1960年,田庆丰被调到宁夏平罗县药材公司担任经理。那时的药材公司十分简陋,还不如一个大些的药库。门市部是从私营企业转来的五间破烂不堪的房子。药品用几个烂木箱装着,品种加上中药的丸、散、膏、丹,总共不到100种。加工中药的工具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旧铁锅,一个脚蹬的碾槽,一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箩筛和一个铁筛。公司人员只有6个,资金不足10万元。就是这样一个小公司,要承担全县16个乡镇医院以及许多个体医疗诊所的药品供应。

田庆丰被组织宣布担任经理后,他曾兴奋得一夜没合眼。他暗暗决心搞好公司工作,让毛主席放心,让全县老百姓放心。但是,当他走马上任时,却被眼前的景况吓了一跳,他不由得吸了口冷气,在心里说:“这哪叫公司呀,简直就是个小药房嘛!”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他对自己说:“不管前面路多么泥泞,困难多大,我都要跨过去,我要用我的智慧和胆量把这个企业办好!”于是他把他的那几个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诸葛亮”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全公司同志心里亮堂了,改变公司旧面貌的决心更大了。他们说:领导有决心,我们有信心。于是打一场翻身仗在平罗县药材公司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首先在他的领导下对现有房屋进行粉刷、整顿,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带领深入各基层,征求对本公司的意见,并与供货单位订立合同,实行预交货款,特别是对宝丰、黄渠桥、姚伏三个处于交界的医院,送货上门,扩大供货范围,控制药品款外流。一路由副经理率领向县商业局、卫生局、县政府申请资金援助。

在他的努力下,平罗县药材公司确实变化很大,业务不断扩大,货款不断增多,公司已初具规模,职工队伍也由原来的几个人增至几百人,盖起了宽敞的楼房,加工药品实现了机械化,一个崭新的企业展现在平罗县城,曾多次荣获县级以上先进集体称号。职工们高兴地说:“是田经理救活了这个企业,使企业腾飞,并成了出了名的先进单位。”

1966~1976年,田庆丰因工作需要调平罗县姚伏镇医院当院长,姚伏镇虽是集镇,逢3、6、9为集日,那里距离平罗40多里路程,所管辖的通伏、五香、周城均离姚伏二三十里远,加上姚伏医院设备差、药品缺、技术缺、资金缺,虽然逢集病人不少,收入却寥寥无几,更麻烦的是遇危重病人医院无法解决,只能向县医院转送。由于没有运输车辆,只能用拖拉机送,往往耽误病情,造成病人死亡。

田庆丰看到这种情况傻了眼,双手来回搓,嘴里喊着:“这怎么办呢!”好心的人劝说:“田院长,不要着急,办法会有的!”于是,他找了县卫生局和各个乡政府的负责人,向他们汇报了本地区医疗卫生方面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目前医院存在的问题,请求给予解决。各级领导对他的汇报十分重视,并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会议决定:由乡政府负责整修姚伏医院的现有房屋,并增加一些房屋,主要解决病房问题;卫生局负责医务人员调配、技术搭配、医疗器械调配、下拨资金。田庆丰听到这个决定,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起身向到会的各级领导深深鞠躬并感谢:“我代表姚伏地区6万人民向你们致敬,谢谢各位的帮助!”随后的日子里,他并没有闲着,他不断地奔跑在各单位、机关、企业宣传卫生知识,普及卫生知识。在医院里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组织职工学政治、学业务,找那些思想有问题、工作不积极的人谈心,帮助那些家庭有困难的职工解决生活、经济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纷纷表示:“政府和医院领导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作搞好!”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田庆丰的努力下,一个新型的医院屹立在平罗县南大门。医院做到了大病不出镇,危重就地治,门诊病人大增,住院部也住满,收入直线上升,1976年又盖起了职工家属院,职工像过年一样,欢天喜地地搬进了他们自己的房子,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纷纷把田庆丰请进他们的新屋里,一杯杯美酒,用双手恭敬地送到他的手中。姚伏镇各机关、学校,纷纷送来鲜红的贺信、牌匾、锦旗,热烈祝贺姚伏医院的新生,并组织学生跳起了欢快的秧歌、舞蹈,姚伏镇到处彩旗飘扬,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

再后来,他又多次调动工作,但他总是满腔热情地工作着,他为了人民的健康,不辞辛苦,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论他在哪里,职工们都称赞他是好领导,病人称赞他是好医生,领导称赞他是好同志,党组织称赞他是好党员。

1982年,他因病在县医院住院。他告诉探望他的战友:他得的是胰腺癌中晚期,是不治之症,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了,战友再见了,我们后会有期!战友们鼓励他克服困难,战胜病魔。他摆摆手,笑容满面地说:“谢谢战友们的关怀!”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永远地走了,可是他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远不消失的身影,人民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