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他们这群人
21653800000013

第13章 把祖国的中医中药发扬光大———记人民医生周富昌同志

张国华

周富昌同志1928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1949年1月参加工作,任华北军分区教导大队三分团卫生队卫生员,1951年任南京公安学校卫生所卫生员,1953年任平罗县潮湖农场医院医生,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至1979年任平罗县医院副院长,1985年离休,享受副处级待遇。

喜结良缘

公元1955年的冬天,北风夹着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断吹打着人们的脸庞,寒冷的天气大有一股不把大地冰封不罢休的劲头,但凛冽的朔风并没有消去平罗县潮湖农场医院小伙子们心头的热情之火,因为有一批上海支宁青年马上就要来了!100多人的欢迎队伍分列在医院门口,静静等候支宁青年的到来。下午一点左右,载着他们的卡车终于停在了医院门口。当支宁的小伙子、大姑娘们纷纷从卡车上下来时,锣鼓声、口号声、掌声响成一片,人们沸腾了!

在支宁青年的队伍中有一个头扎羊角辫,身穿蓝色列宁服,身材匀称,皮肤白皙,细眉大眼的姑娘特别引人注意,许多人不由得对姑娘投去赞美、羡慕的眼光。就在这时,一个英俊青年从欢迎队伍中跑了出来,随手将姑娘的行李及日用品一股脑儿背在身上,引着她向女单身窑洞走去,这个青年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周富昌同志。待姑娘梳洗完毕,两个年轻人开始聊了起来。周富昌向姑娘介绍了大西北及医院的情况,通过交谈,他知道这个美丽的女孩叫蒋青莉,年轻的心就像打开了一扇门,里面装满了姑娘的影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两个年轻人在共同的工作中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恋,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在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在院长张跃功、政治指导员李垠的主持下,他们终于喜结良缘,走到了一起。人们的欢呼,起哄让两个年轻人红了脸,被热情的人们推在一起的小两口,脸上挂着幸福、灿烂的笑容,与大家一起快乐着、欢笑着,最后由王淑珍、王勇龙两位同志将他们送进了洞房。这天,食堂特意为二位新人做了几道好菜,在欢快的气氛中,新人沐浴在爱河里,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无悔伉俪情。

风风雨雨中,岁月染白了两位老人的头发,他们先后于1984年、1990年离开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安度晚年。

回顾过去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辛,两位老人都说:几十年的时间告诉我们,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智慧全部交给党,才能收获到属于个人的幸福!或许我们能从以下的几个故事中体会些什么。

合作医疗路上急行锋

1976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党中央发出了“搞好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号召,周富昌带领县人民医院的张健琛、王淑芬、龚富、刘振家组成的医疗组,驻扎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通伏乡搞起了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了使农民接受农村合作医疗这个新生事物,他和同志们起早贪黑,走千家,串万户,广泛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全乡7个大队建立了合作医疗站,每个医疗站都配备了3个有文化、有群众基础的积极分子担任“赤脚医生”。为了解决合作医疗站药品短缺的难题,他和其他组员一起发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声势浩大的“中药材三自”活动中,即发动农户自种、自采、自用,同时在每个医疗站种植中草药1亩,每个大队抽出20到30人加入到采药队伍中。这些做法不仅使得“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落到了实处,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而且经过培训,使得一大批“赤脚医生”迅速成长,成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主力军。

中药诊疗与实践是中华瑰宝,为了让群众掌握中药知识,周富昌亲自设计制作了“中草药一览表”并在乡卫生院展出。经过不懈的努力,广大人民群众逐渐知道了一些中草药的品名及用途,他们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将大量的败浆草、萹蓄草、苍耳子、环留置等中草药采集起来并交给所在大队的合作医疗站,使得通伏乡的合作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县人民医院医疗小组的大夫们医术高超,专业知识丰富,但他们终究有一天要离开贫穷、落后的农村,如何培养一批业务过硬,土生土长的大夫成了医疗工作组的当务之急。为了做好“赤脚医生”的培训工作,周富昌向组织建议“赤脚医生”的培养工作应分两步走,一是就地培训,即让赤脚医生轮流在乡卫生院实习6到8个月;二是在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建立培训基地,让赤脚医生们边学习,边参加临床实践。他的建议受到了县、乡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组织实施,使一大批“赤脚医生”活跃在田间地头,村庄农家,成为给农民解除病患痛苦的“及时雨”。

回到县医院后,周富昌没有忘记乡亲们,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会同一些专家专程前往各个医疗站进行了检查、指导。对于参加培训的“赤脚医生”们,他总是手把手地教他们“望、闻、问、切”,在生活中关心他们。提起周大夫,仍有一大批年老的患者伸出大拇指,夸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自家人”。

银针驱魔

周富昌的针灸技术相当不错,他对这门技术的研究始于1955年。那时的潮湖农场医院设备差,药品短缺,有许多慢性病无药可用,延误病情、拉长治疗时间的事时有发生。作为医生,尽快给患者减轻病痛是天职,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针灸学,他从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入手,系统地学习了身体的各个穴位及相关病理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可以用针灸为病人治病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让病人及其家属十分满意,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了使针灸疗法在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56年潮湖农场医院派周富昌到兰州专门进修针灸。专门的培训和专家的指导及其本人的刻苦钻研,使得他的针灸技术日趋完善。在宁夏卫生学校中医班的系统学习,更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针灸治疗方面的行家里手。从此,本来就忙碌的他更忙了,人们都愿意让这位思想进步、技术过硬、认真负责、行针迅速无痛苦、出针轻柔的周大夫治疗,病人们都说,周大夫的银针是神针,能治百病,花钱少见效快,是病人的知心人!他也因此多次被县医院、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提起周富昌学针灸,就不能不说一说他的妻子蒋青莉。为了让丈夫尽快掌握针灸技术,除了平时为丈夫整理笔记外,她竟义无反顾地充当他的“实验品”。每个穴位的掌握都浸透着她的心血,有时,丈夫不小心扎错了穴位,痛得她死去活来,难受至极,她都默默忍受,笑着鼓励丈夫再重来。每每看到妻子青一块,肿一块的皮肤,这个刚强的汉子几次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与支持丈夫积极做好其他工作一样,小蒋将痛苦深深埋在了心底,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勤学苦练,潜心服务于大众。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无论内科、外科,还是妇科、儿科、骨科,他都坚持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针灸治疗,因为他认为用针灸治疗一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二可以提高治愈率。他在针灸治疗半身不遂、面部麻痹、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上都有独到之外,经他治愈的患者数以万计,这种治疗方法在发展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细心培养的一大批针灸骨干,仇生成、马金保、郝玉奇等成了原在地的“香饽饽”。他们对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丰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农村地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针灸针灸,治病能手,花钱最少,效果最优”。这大概能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周富昌及针灸治疗技术的认可吧!

从一个针灸技术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能手,除了周富昌个人勇于挑重担、肯钻研以外,他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培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限支持。他始终怀着一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感激之心,忠心服务于人民大众,始终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党的温暖通过治病救人的方式送给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中药情结

作为一名医生,周富昌对各种治疗手段都感兴趣,并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实践、研究,但他对中医中药却情有独钟,对中医中药理论不断的学习、充实、总结贯穿了他几十年的治疗生涯。他经常说:“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医疗宝库中的瑰宝,我要一辈子钻研它、丰富它,让它发扬光大!”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药房,他认真观察中草药切片后的形状、纹理,在田间地头,沟沟坎坎,他仔细掌握各种中草药生长的环境、气候、季节等相关知识,为了摸清中草药在宁夏地区的分布情况,他不辞辛苦,走了许多市县了解第一手资料。陶乐境内毛乌素沙漠、内蒙古的特可旗草原、隆德及泾源的六盘山、同心的罗山等地,都留下了他洒满汗水的足迹。他深入平罗县10多个乡镇的田间地头、湖泊湿地、黄河岸边,脚磨起了血泡,手部鲜血淋漓,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通伏乡的“赤脚医生”们感动地说:“周院长吃得了苦,受得了罪,他能做到的,我们没理由做不到!”是的,对中医中药事业的热爱给了周富昌无穷的力量。记得在他就读于宁夏卫校期间,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采集标本的任务,他硬是在星期天步行了20多里路,从永宁县望远桥采回了标本。

在20世纪的50~80年代,他阅读中医中草药书籍千余册,写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制作中草药标本百余种,在医疗实践中大胆将辣蓼、马齿苋、大蓟、车前草等中草药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平罗县五香乡宏潮村有一个叫胡增祥的病人患前列腺炎,春夏秋冬饱受疾病的折磨。周富昌针对他的病情,果断使用几种中草药制剂,将老胡的烦恼彻底带走。现谨录处方于此:益智仁10克、鱼腥草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生山楂10克、花粉20克、熟地10克。

妇科“崩漏”是一种较为危险的病症,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周大夫用当归10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云苓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熟地10克、益母草20克、丹皮10克,有血块再加桃仁10克(炒)、红花10克(炒)、血余炭10克的药方来治疗这个病症,被病人们称为“一把抓”,深受患者的好评。

胃病的治疗周期长,病人的痛苦大,与之相伴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也令许多患者头痛。周富昌用党参1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白芨30克、云苓10克、甘草10克、焦三仙10克,有出血者再加阿胶10克,有吐酸水者再加海螵硝30克,有呃逆者再加人参10克、旋覆花10克、丁香10克、柿蒂10克,给不少患者解除了痛苦。

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他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无论是大病小病,生人熟人,他都耐心诊断,细心下药,热心服务,诚心相待。记不清多少个夜晚,为研究一个个疑难病例而忘记了饥饿,想不起回家;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原本打算好好休息的他被一个个急症病人叫走,奔波在属于他的岗位上。无论当普通护士还是当主治大夫,不论是当医院领导还是当医护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环境里,在不一样的岗位上,他始终以一颗“医者父母心”为患者服务,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党的医疗事业,奉献给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为中国共产党的荣誉增添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

领导艺术

从一名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行家能手,这是党长期教育培养的结果。由于周富昌才华出众,成绩突出,从六十年代开始,县委组织部、县卫生局就非常重视对他的培养工作,在平罗县医院他担任过科室主任和副院长等职。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无论是组织建设还是业务工作他都抓出了成效,到1984年他离休为止,平罗县医院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受到了平罗县人民政府及各级医疗行政部门的多次奖励。

以身作则,不贪污,不受贿,拒绝收取红包是他做人的原则。在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他时常说:“青年人是站在十字路口上的人,他们思想单纯,有许多想法都还不成熟,容易走弯路。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就是拉青年过河的。我们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气,帮助他们进步,让他们早日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党务工作中,他善于团结党支部一班人,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他总是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在形成共识后再进行决策,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与爱戴,全院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做好党务工作的同时,他还狠抓业务,他常用“政治是统帅,业务不放松”来督促自己干好各项工作。为了使医院的管理工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上一个台阶,他修订、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在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使县医院涌现了一批像龚富、袁多义、何兆方等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使平罗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平罗县人民的身体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面面锦旗,一个个牌匾,一封封感谢信都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白衣天使”们的款款深情。面对成绩,这个全身心效力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夕阳红

人生最美是夕阳,温馨又从容。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奋战了数十年的周富昌老人现在与老伴一起安享晚年。1984年,周富昌离休了,1990年,蒋青莉也退了下来。紧张忙碌了大半生,二老决定要好好让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绿阴道上,晨练的人群中,你会时不时的见到二老的身影。亲手带大的三个女儿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先后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参加了工作,并陆续组成了幸福的家庭,无牵无挂的日子在一天天快乐的过去,不是一个人的造访,周富昌老人或许不会再忙起来。

1998年的一个夏天,他们接待了他们的同事老张的来访。他们在一起畅谈了在过去艰难岁月中的种种奇闻轶事、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祖国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农村医疗卫生普及工作中的亲密合作……眼看天要黑下来了,三位老人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简单的晚饭过后,他们的思绪又回到了那火热的岁月。“老周,你过去丰富的从医经验及一些浸透着你心血和汗水的偏方、验方不能随着你一起烧掉吧,为什么你不和嫂子两个人一齐把它们整理出来并留于后人呢?”老张是一个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他接着说:“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应该趁着还能动,不能让肚子里的东西和自己一起腐朽。”听了老张的话,周富昌的心也热乎了起来:“对,反正现在时间充足,说干就干,应该把过去的那些艰难岁月里发生的故事让后人知道,我的那些偏方、验方对治病救人一定能起到很大作用!”

查阅当年的诊疗日记,走访昔日的战友,补充、完善、验证偏方和验方的疗效,与病人交流服药体会等,许许多多的繁琐、复杂的工作让周富昌、蒋青莉二位老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他们在忙碌中实现着自己人生的又一次飞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以前的病人面前,这些当年受恩于他们的人们用最好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向子孙们介绍当年周大夫的先进事迹,同时又把周围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带来请他诊治。面对一张张笑脸,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二位老人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又一场与病魔的斗争中去。

人是应该有些追求的,在追求的过程中要面临许多艰难险阻,有时你会感到马上就要面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咬紧牙坚持住。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坚持了你就会获得成功的希望与机会。永不言败,兢兢业业是周富昌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们期待着周富昌同志的新书早日问世!

愿天下所有的好人都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