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他们这群人
21653800000010

第10章 医院里的制药能手———记人民医生田杰山同志

张种田

田杰山同志是陕西省定边县人,生于1932年,1946年参军,1992年离休,享受正处级待遇。田杰山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历任陕甘宁边区军分区卫生队护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师部休养所司药、宁夏平罗县潮湖农场医院司药、平罗县人民医院司药、平罗县姚伏镇医院医师、宁夏农学院副主任医师。

参军

1946年,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刚刚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抗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进攻。边区人民愤怒了,掀起了一场“男人上前线、女人纺线线”的革命热潮。田杰山在革命热潮中毅然放弃读书,加入到革命洪流中。他积极报名参军,决心保卫延安、保卫边区、跟着毛主席、共产党闹革命。幸运的是他被批准了,他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军分区卫生队任护士,14岁的他成了革命队伍中的红小鬼。

他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军分区卫生队,是一支英雄的队伍。队长陈虎是一名钢铁战士,在粉碎阎锡山、马鸿逵进攻陕北的战役中,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立下了赫赫战功。田杰山也参加了粉碎阎锡山、马鸿逵进攻陕北的战役,但由于他年纪小,领导不让他上战场,他就留在卫生队。每当有伤员送进卫生队,他就抢先一步冲上去,把伤员从担架上背进病房,不等护士长安排,就主动为伤员清洗伤口,给伤员喂水、喂饭。他全心全意为伤员服务,使伤员们非常感动,纷纷表示只要伤口不流血了,就立马上前线,狠狠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为陕北人民除害。

田杰山同志在行军路上,每到一个新驻地,除了搞好伤员治疗护理工作外,还主动搞好室内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了不给老乡留下传染源,他把病人排泄物、医疗垃圾等焚烧深埋,深受当地老乡欢迎。驻扎地吴旗镇的一位叫郝杰的老人拉住他的手说:“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是不一样,国民党的兵一进村就抢劫奸淫,啥坏事都干,共产党的队伍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我代表全村谢谢你们。”

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陕甘宁边区军分区奉命配合十九兵团杨得志部,向盘踞在西北的“三马”进攻。十九兵团共有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3个军,辖9个师、30多个团,计8万多人,分南、北、中三路,迎着新中国的曙光,浩浩荡荡向宁夏挺进。陕甘宁边区军分区分在南路,同六十四军由固原出发,向中宁进军。路上歼灭了敌军骑十旅二十团,解放了同心县城,经两天急行军进驻中宁。十九兵团3个军在中宁会师以后,于1949年9月17日打响了解放宁夏的最后一战———金灵之战。战斗中伤员很多,他在队长陈虎的率领下,不怕牺牲,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积极开展战地救护,治疗护理工作十分繁忙,有时顾不上吃饭、睡觉,他不叫苦,不喊累,任劳任怨,使受伤的战士及时得到治疗。军分区首长口头表扬了他,说:“小鬼,干得不错,好好干,等全国解放了,我给你找个好媳妇。”小田咧着嘴笑个不停,然后害羞地跑了。战斗于21日胜利结束,敌一二八军二五六师、三五六师、保安一师、保安三师和骑二旅大部被歼,俘敌4960名,彻底打垮了“马家军”的主力军,先后解放了吴忠堡、金积县、灵武县。在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马家军”与我军签订了和平解放宁夏的协议。

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田杰山随部队于1949年9月23日进入银川,被分配在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师师部休养所,从事司药工作。司药工作与护士工作有很大的区别,既要熟悉药品名称,又要立即把药拿出来。可他对药品名称十分陌生,急忙之中就找不到药品放在哪里了。在老同志的帮助下,他边干边摸索,认真钻研药品名称和剂量,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药剂师。1955年冬天,第一师师部休养所集体转业到宁夏平罗县潮湖农场医院,他仍然从事司药工作。他爱岗敬业,工作积极主动。解放初期,国家制药厂很少,生产的药品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医院临床的需要,很多医院只好自己配药。潮湖医院同样面临药品短缺的问题,院领导要求药房自行配制一些常用药。他和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克服设备差,物资短缺的困难,自力更生配制5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0.9%生理盐水、2%普卡因;口服颠茄合剂、白色合剂、大黄酊合剂、冬眠1号和2号合剂、龙胆合剂、陈皮酊合剂;外用药碘酒、红汞、紫药水。他所做的药品没有发生热源反应,合格率达100%,不仅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要,大大缓解了医院药品不足的困难,而且节约了购药费用。院长在会上表扬说,小田同志自力更生配药,符合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使我们医院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小田同志为我们树立了节约光荣的榜样。他在配药过程中,发扬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连续作战的精神,全神贯注,有时忘了吃饭,有时挑灯夜战。看着他熬红的眼睛,院领导心疼地劝他注意休息,但他说:“我年青,有的是力气,多干一点没什么,请领导放心。”说完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药品配制工作中去了。田杰山同志先后在药房工作10年,有人测算,由他配制的药水加各种合剂,重量是10万公斤,价值100万元,相当于一个制药厂300名工人一个月的工作量。

由于田杰山同志工作成绩突出,1958年被医院保送到宁夏医学院读书。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他从内心深处感谢党组织对他的培养。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和信心。他说:“学习是硬任务,就像打仗一样,我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大的困难,我都要战胜它,以优秀的成绩报答党组织对我的期望。”他在学习上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文化课,什么化学呀、物理呀,哪里听得懂,简直是听天书。但他并不泄气,认真听,虚心学,死记硬背化学分子式、物理公式,有时为了弄通一个词,他废寝忘食查阅资料,直到深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攻克了文化关,顺利完成了文化课的学习。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是一条硬汉子,是千锤百炼的好战士,我们为你取得的成绩骄傲。”他不仅在文化课上打了一个漂亮仗,在后来的医学基础课、临床课等课程中都取得了好成绩,他为调干班争了光,也为平罗县调干学员争了光。

1963年田杰山从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平罗县姚伏镇医院工作。田杰山说:“祖国养育了我,党组织让我免费上大学,为了报答党的恩情,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并且千方百计干好。”他热情地接待每一个前来就诊的病人,熟练地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全面掌握病位,然后综合临床资料作出判断,对症下药,治疗效果很好。群众反映:田大夫看病,开的药经济实惠,花钱少还治好了病,让田大夫看病,我们放心。于是田大夫的精湛医术一传十,十传百,周围乡村的患者纷纷来找田大夫看病。田杰山善于总结临床经验,治好了许多杂症和疑难病症,解除了病魔对病人的折磨。60年代他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骨髓炎获得成功,新潮大队罗某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当时罗某右下肢足背溃烂疼痛难忍,昼夜提腿哭喊。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病人全面恢复了健康,重新投入了农业生产。

为了满足患者的要求,他又认真钻研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技术,常常学习到半夜。其他同志发现后劝他说:“你不必全面掌握各科的技术,看好内科就可以了。”他却说:“那怎么可以,我们是一个综合性医院,如果不掌握各科的治疗技术,就意味着把病人拒之门外了。”于是,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掀起了一股学习各科医疗技术的高潮。随着医生们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姚伏医院越来越兴旺,不仅门诊搞好了,简易病床也办起来了,群众说:“这下好了,姚伏有病床,住院不跑县”,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诊治疗,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前来就诊,连贺兰县、立岗乡、四十里店的群众也来姚伏看病。随着病人的增多,姚伏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先后盖起了门诊大楼、病房、职工宿舍,使原来不安心在姚伏工作的同志,也以在姚伏医院工作为荣。他们说,田大夫热爱姚伏医院,使医院发展壮大,我们要向他学习,努力工作,使医院更加兴旺发达。

田杰山同志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善于总结医疗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各种疾病的症状、成因、治疗体会,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主要有:《乙肝及早期肝硬化治疗三百例分析》、《应用中药马钱子、人参、附子等治疗风湿病、类风湿病一百例分析》、《口服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64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肋骨骨折伴气血肋及创伤性湿肺》、《乐果中毒60余例无死亡的临床观察治疗》、《痢疾120例的治疗方案》、《小儿腹泻治疗》、《中毒性脑炎及流行性脑膜炎的治疗指南》、《二氧化碳中毒治疗措施》等。他还在配制药品过程中发明了“电动自制过滤器”,受到自治区卫生厅、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银川市医院的好评,并在全区医院推广这一产品。

田杰山同志1992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人老雄心在。他说:“是党把我这个只有5年文化程度的小学生培养成人民医生,能够为群众治病,并且在工作中有所成就。虽然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我不服老,只要病人找我,我就继续发挥余热,为病人解除病痛,让他们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我们祝愿田杰山同志健康长寿,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