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教育学
21639000000031

第31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并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基础上,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严密的计划,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由于目前幼儿园教学中比较强调生成活动弹性计划的概念,这使得很多人对课程计划有所淡漠。实际上生成课程的前提恰恰是计划。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类型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既需要在活动开展之前预先设计,也需要在活动的实际进程中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调整原有计划,及时进行现场设计。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类型就可以相对划分为预成设计和生成设计。

1.预成设计

预成设计是指教师在分析幼儿目前的知识能力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设想活动的进程、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写出活动方案的过程。一般说来,预成设计在教学实际进行之前就已经有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方案或计划,对要求幼儿自主操作的活动材料,教师还应通过预演来验证材料的可操作性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从目标的性质来看,预成设计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即强调行为目标,且目标的意识很强。预成设计能加强活动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对于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说,掌握这种设计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生成设计

所谓生成设计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现场,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现象,为决定接下来所要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临时设计。这种设计既可以是对预定的某个环节的临时调整,也可以是针对幼儿的自发学习举动而临时进行的设计。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幼儿,虽然是受教育者,但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搬计划,用预成计划束缚幼儿的创造。教师要有教育机制,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就是生成课程的思想。比如配合申办奥运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等。这种设计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幼儿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以及教师所要开展的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做出分析,并迅速地凭借经验联想到几个可以开展的活动,然后,选择一个切入点,引导幼儿讨论,以实现从当前活动向下一个活动的自然过渡。由此,我们可以将生成设计的一般步骤理解为:分析幼儿的某种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起点,设计由此而引发的系列活动。生成设计是教师在一定情境中的决策活动,因此对教师个人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直觉能力以及对目标的宏观把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从细节上和整体上都熟悉了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才能具体判断哪些经验是有价值的、幼儿什么样的表现是值得深入展开的,这样的生成设计才有教育价值。

总之,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必要的预成设计是基础,成功的生成设计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在预成与生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非此即彼,互相排斥。

(二)教学活动方案的结构与书写要求

1.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某一次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增进哪些知识与技能等。它是对活动提出的期望,对整个活动过程具有指导作用。

2.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某活动顺利进行,在该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精神准备是指幼儿参加该活动需要具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物质准备则包括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教具的选用或制作、有关设备、设施、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及人员配备等。

3.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导入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演示教具、组织幼儿玩短小的游戏、演唱或欣赏歌曲、通过提问或猜谜制造悬念、讲故事或念儿歌、直接告诉幼儿本次活动的内容和任务等。

基本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教师应灵活、熟练地实现从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的过渡,运用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表现,主动学习,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水平,随机进行教育。

结束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并对幼儿的学习经验给予评价,引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结束的类型一般有总结性结束、悬念性技术和活动性结束等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设计活动过程时,既可以按3个部分书写,也可以按照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逐条写出。

4.活动延伸

有时,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这些都可以写在活动延伸部分。它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活动连续性的具体体现。如大班幼儿在学习散文诗《蒲公英》之后,教师设计了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观察后谈话:“你看到什么花儿也开放了,他们开着什么样的小花朵?”并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花。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为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使教师教得更有效,让幼儿学得更好。

(一)合理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直接教学是以实现知识的直接传授,引导幼儿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间接教学则是以利用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以引导幼儿发现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这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两个途径。直接教学中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工具,教师讲,幼儿听是最常见的形式。如果教师能够选择适合于幼儿的兴趣、经验和理解水平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直接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以间接方式对幼儿施加影响。教师不是把教学内容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利用环境中的玩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引导幼儿去发现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方式中的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游戏伙伴、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教育影响力不直接由教师而是通过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幼儿。间接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给幼儿提供大量地做做、玩玩、想想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有更多的时间通过动手、动脑,在相互交往中学习,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各种直观经验,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活动中有教师的直接教学,也有间接教学,两者各有优势,需要将两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合理运用。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

依据幼儿教学活动的特点,幼儿所学习的内容是有联系的、综合的知识。这方面需要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挖掘每个活动素材中所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将社会知识、科学知识、语言知识等整合在一起,力图在一个活动中促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如大班故事《调皮的七彩光》讲述的是太阳公公的七彩光宝宝活泼可爱,他们调皮地来到各种物体之上,从而引起它们的颜色变化。在引导幼儿学习这篇故事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幼儿了解光的7种颜色,又可以使幼儿理解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同时感受优美的语言,锻炼幼儿的想象与大胆表述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幼儿的自主学习,更多是指向学习的品质,即强调幼儿应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等待和依赖教师的帮助等。今天,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人们学习如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即学会学习。因此,如何指导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

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可以在图书角摆放幼儿喜爱的图书,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提供不同的可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多种组合操作,力求通过幼儿对材料的自由摆弄实现教育目标。如让幼儿在摆弄大小不同的瓶子的过程中比较大小、多少,感受物体的稳定和滚动条件;让幼儿在玩各种积木的过程中找到多种玩法并学习一物多用等。

其次,教师应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因为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兴趣比学习本身重要,思维方法的习得比获得知识重要。

此外,教师还应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敏锐地感知幼儿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通过问题情境与开放性问题的提供,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

(四)组织形式多样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常用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将不同组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体活动作为一种以全班幼儿统一进行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活动,能较好地保障教学的效益,促使幼儿从集体中较容易地学到新的经验;同时,幼儿也将自己已有的经验无私地贡献给他所在的集体,因此,教师要将同伴群体视为幼儿学习的宝贵资源。

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的小组活动应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应成为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地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成功。教师应加强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发挥同伴共同体的作用,使幼儿在观念共享、情感交流、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个别教育,并试图找到和每个幼儿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以满足每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如对不爱说话的孩子,教师除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用眼神和体态暗示鼓励他积极发言外,还应注意在生活环节和游戏活动中增加和他交谈的机会;对于那些对结构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教师则应选择时机,吸引他们参与其中。

(五)利用游戏和日常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因素

首先,在游戏和日常生活环节中有机地渗透教育的任务,对于巩固幼儿的知识很有好处。如欣赏了有关小草的童话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散步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园内的小草,鼓励幼儿在草地上自由活动等,以加深幼儿对小草的印象和认识兴趣。一般说来,能通过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完成的学习内容,就不需要教师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

其次,应重视对幼儿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的指导。幼儿是积极的学习主体,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如:一个幼儿用塑料袋捡完积塑类玩具后,发现还有一个多余的袋子,就将自己的双腿套进袋中,两手提着袋口,高兴地学起袋鼠跳起来,这既是他的新游戏,又是他自发学习的表现。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学习的行为表现,关注幼儿的个别活动,善于在情境中辨别幼儿行为的发展意义,捕捉随机教育的时机,组织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促使其活动向纵深发展,或者通过开放性提问,引导幼儿自己开展活动,并为其创造条件。

第三,教师应注意利用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进行随机教学。如下雪天是引导幼儿认识雪的大好时机。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户外,让幼儿看漫天的雪花飞舞,鼓励幼儿用手接住雪花,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想一想:雪花是棉花吗?雪花是糖吗?雪花是盐吗?为什么不是?还可以鼓励幼儿在雪地上跑步、打雪仗等。这种生动的教学活动会让幼儿兴奋不已,也令他们对雪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争取家长对教学的支持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幼儿园里孩子学说普通话,而有的家长自己不讲普通话,还不支持孩子讲普通话,甚至不让孩子在家里用普通话,批评孩子说的是“洋话”,肯定影响幼儿学习的效果。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到他的一个朋友家中,他的朋友说到“我今天做了一件极痛快的事,我的小孩把金表给拆坏了,我把他给痛打了一顿。”陶行知说“恐怕你把中国的爱迪生给枪毙了”,接着讲了道理,并让他把孩子带到修表店观察探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请家长配合班级教育活动做一些工作,教师应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主动伸手与家长合作,如可以促使家长提供家中已有的材料,给予教师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教师节省时间与精力;可以促使家长在园外生活中配合教育,巩固幼儿的有关知识;还可以鼓励家长从孩子的兴趣表现来反馈教学效果,提出建议等。某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开展以“我长大了”为主题的活动之前,先将有关的设想以主题网络的形式张贴在本班家园联系栏中,一方面使家长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诚恳地提出了教学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如:整理各种和孩子成长有关的照片、资料等,搜集各种各样的衣服、鞋子等用品;请家长有意识的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复习思考题

1.幼儿园教学活动与中小学的上课有什么区别?

3.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特点?

4.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方面?

5.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6.幼儿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7.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8.利用见习机会,记录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并分析其中贯彻的教学原则及采用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