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教育学
21639000000030

第30章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的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效率。对教师来说,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我国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以口语传递为主的方法

这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以口语传递为主的方法有谈话法、讲解与讲述、讨论等。

1.谈话法

谈话是由教师根据一定主题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将零星的知识系统化,使幼儿所学的知识得到整理和巩固,并形成概念或得出某些简单的结论,使幼儿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谈话法时要按以下4点基本要求去做。

(1)谈话话题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应该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例如有关秋天的总结性谈话就是在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活动积累有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师要做好组织幼儿谈话的准备。包括明确谈话的目标、设计提问的问题等。要提出哪些问题,按什么顺序提出都要拟出提纲,不可随意发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准确、难度适宜。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也不能是以“是”、“不是”就能答出的简单化问题。谈话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也要照顾个别幼儿的需要;既要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讨论,又要注意及时拓展话题。

(3)谈话过程中,允许幼儿争论。教师要注意听取幼儿的发言,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注意在思维方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其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一步,促进幼儿提高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听完故事《小兔子搬家》之后,某幼儿园教师就“小兔子搬家遇到下雨怎么办?”的故事情节在本班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认为小兔子做得很好;有的幼儿则建议它们暂时休息一下,避避雨再搬家;有的幼儿认为它们应该看看天气预报再搬家,在民主的气氛下,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发展。

(4)谈话结束时,要结合幼儿谈话的内容进行总结,针对谈话主题做出简短明确的小结,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比如,有关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谈话结束时,教师就是用一次性筷子的弊端进行总结,以引导幼儿形成科学的观念。

2.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用语言连贯地向幼儿传授知识、提高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在幼儿园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述和讲解。讲述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或描绘所讲的对象。讲解是运用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授法是幼儿获得系统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被用于传授新知识,还被用于巩固旧知识,同时,运用其他方法时也往往需要讲授的配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重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力求清楚准确,生动形象,音量、音调适宜,富有感情,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注意讲授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以更好地发挥讲授方法的长处。讲授中要前后衔接,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

(2)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讲述和讲解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可以采取先设疑再讲解和在讲解的过程中设疑两种方式提出问题。例如,教师给幼儿讲解水的蒸发现象前,先请幼儿想一想:洗过的衣服为什么会变干了?水去哪里了?以引起幼儿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

(3)讲解与操作、讨论相结合。讲解和操作结合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便于幼儿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优点是可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或记住教师所讲的问题。例如,教师在向幼儿讲解“不能用棍棒打闹”的安全问题时,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他拿着棍棒和你打闹,你该怎么办?既可以在讨论前讲解,也可以在讨论中讲解,有时还可以在讨论后讲解,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直观手段为主的方法

以直观手段为主的方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演示法、观察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指导幼儿经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演示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也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

演示的种类,按应用的教具可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图画的演示;实验的演示等。按演示内容和特点可分为:单个物体或现象的演示;事物发展过程的演示等。运用演示法要按以下4点基本要求去做。

(1)为了充分发挥演示的作用,演示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好演示教具,做好演示准备。特别是实验的演示,教师要在正式演示之前试演,以保证教学活动中演示的成功。

(2)演示时,教师要尽量使全体儿童都能观察到演示活动,尽量采用较大的教具,并尽可能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如眼、耳、鼻、手等)去感知,以加深印象。

(3)组织演示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在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在主要问题上进行观察,不要在无关问题上分散注意力。因此,演示要适时,不宜过多过长。

(4)演示要与讲解、谈话等方法配合好,要引导幼儿进行深入观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法,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锻炼幼儿感知觉的敏锐性和大脑的机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其他认识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激励幼儿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爱护,因此,观察法是向幼儿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

观察法可以用于观察自然现象,也可以用于观察社会。在教学活动中,有按照计划进行有组织的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外,有经验的教师还经常会抓住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或现象引导幼儿进行随机观察。如在散步时发现草丛中的昆虫进行的随机观察等。还可以按照观察的目的,将观察可分为以获得感性知识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为目的的,在讲授前组织的准备性观察;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目的,与讲授相结合进行的并行性观察;以验证所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为目的的,在讲授后进行的总结性观察,采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知识基础而定。运用观察法要达到以下4点基本要求。

(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为幼儿提供和选择生动有趣的观察对象,拟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安排好各种观察活动。

(2)在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保证观察计划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3)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以语言不断组织幼儿的注意;以语言和适当的手势指导幼儿感知客观事物;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变化和细节,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开动脑筋,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要避免用语言代替幼儿的观察,过早地告诉幼儿观察的结论。在观察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幼儿语言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以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和情景,教给幼儿表达事物的必要词句,允许幼儿在观察中相互交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4)在观察结束后,要有总结性谈话,使幼儿的经验和印象得到整理巩固,以形成概念。也可运用文艺作品,如歌曲、儿歌等,巩固所观察到的知识。

三、以幼儿活动为主的方法

以幼儿活动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或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实践、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游戏法、实验法和练习法。

1.游戏法

游戏法是教师采用有规则的游戏或以游戏口吻进行教学的方法。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教师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有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它们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的,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运用何种游戏,由各科的性质和具体要求而决定。

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是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活动,能让幼儿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又有游戏的体验,是体现了游戏特征的教育活动。它是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活动的进程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对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考虑;只是幼儿年龄小,不能过早承受压力和紧张,所以必须淡化实现目标的功利意识,不要求过于注重结果,更不要求追求统一的结果,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运用游戏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有以下3点。

(1)把握游戏法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运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时,应和平时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有所区别,它的实质是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必须按照教师预定的计划,严格遵守预定的规则,组织全体幼儿参加,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运用游戏方法时,还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幼儿园各班运用游戏方法的分量应有所不同。对年幼的小班儿童,可较多地以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日益丰富,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游戏方法的使用应相对地减少,而增加讲解、谈话等教学方法的比重。

(3)教师应把握教学游戏目标的实现,发挥游戏的作用。在实际幼儿游戏过程中,有时幼儿可能会因为对某个无关紧要的游戏情节感兴趣,而使游戏偏离教育目标的要求,此时,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以保证游戏作用的充分发挥。如在认识交通规则时,教师组织了《我是小司机》的教学游戏活动,小朋友每人手握一个方向盘,扮演小司机,自由地模仿开汽车的动作,并在教师的信号声中学习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在游戏的进行中,教师就应关注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建立,在幼儿愉快的游戏中认识交通规则,而不能脱离了应有的教学目标。

2.实验法

实验法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材料、设备进行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验证自己的设想,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多地运用在科学活动中。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幼儿是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比较完整。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比如,幼儿对于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沉在水下面的现象非常感兴趣,教师就组织科学小实验《沉与浮》来引导幼儿认识这种现象。教师准备了实验材料,首先引导幼儿猜想各种物体分别会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再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进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等,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萌发幼儿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意识。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3点。

(1)准备工作充分。包括准备充分的实验材料,能让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组织幼儿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预先将实验的全过程预先操作一遍,以了解该实验的难点和实验成功的条件,以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

(2)及时、具体地指导。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适时地提醒他们实验步骤、操作规范等。当然,这种提醒应当是在需要时进行,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针对个别幼儿还是全体幼儿。

(3)帮助幼儿总结。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但是在实验中幼儿很容易被实验的外在和表面因素吸引,比如实验仪器的新鲜,实验中某种变化的趣味,往往会使实验忽略了最重要的结果和根本目的。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例如,在进行“自制降落伞”的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尝试、记录和归纳自己所想的办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动脑动手,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

练习法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巩固知识,熟练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如教师以猫妈妈带着猫宝宝找老鼠的口吻,指导幼儿在草地上做爬行练习,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来练习发音等,都是练习法的具体运用。运用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进行练习。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承受能力,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方法引起幼儿对练习的兴趣,带给他们愉悦感和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

(2)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在练习之前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练习方法,要注意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并注意针对幼儿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馈,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幼儿的机械模仿,而应注意通过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幼儿想象,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3)科学掌握练习量。技能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幼儿承受能力的练习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练习的量。此外,一般说分散练习比过于集中的练习效果更好,将某种练习分成时间较短的几次完成,要比一次性安排更为科学。

(4)给予学生及时反馈,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要防止单一、重复的练习方式,根据教学任务和幼儿实际,将口头的与书面的、记忆的与操作的等不同方式结合使用,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注意,提高练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