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教育学
21639000000014

第14章 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的角色和工作任务

(一)幼儿教师的角色

角色是社会学研究中引入的戏剧术语,用以表示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社会学将这种具有一定地位或身份的人所应有的行为模式称为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一个期望系统,是他人对相互作用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的行为的期望系统,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期望系统。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都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幼儿教师是以幼儿教育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重托,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教育工作。由于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都处在从不成熟向初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承担起幼儿的养护者、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的重要角色。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变革的潮流赋予幼儿教师角色新的内涵。新时期特别强调幼儿教师应承担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教育的研究者的角色。

1.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

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情绪情感上具有很强的依恋心理。儿童早期的心理行为特点,要求幼儿教师不能只是一位教学工作者。事实上,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养护者”或者说“照料者”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养护”不仅指对幼儿生理、生活上的照顾,而且包含着对其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健康人格、个性品质、社会性品质与行为等多方面心理发展予以积极的关注与呵护。作为养护者,教师需要给予幼儿以鼓励、支持、宽容、理解和尊重。“养护者”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幼儿具有主动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儿童的发展源自于人的无限的生命力,儿童的发展过程就是儿童“内在潜力”得以不断展示的过程。因而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表现,并按其发展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主的发展。因此,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幼儿在成长中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幼儿教师应努力成为儿童权利实现的保障者。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努力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主操作的机会,积极引导幼儿建构对周围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知识经验,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过多的干涉,包办代替或不恰当的介入,都会妨碍幼儿的自主活动。二是为幼儿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适宜的气氛与环境对幼儿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职责是给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如创造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适用的设备和用具等,而且还包括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而言更为重要的精神环境,如对儿童的理解、关爱、鼓励和支持;允许儿童独立自由的活动,自然的表现;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鼓励同伴间的交往,促进儿童智力、自我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应积极成为这一“有准备的环境”的创造者、维护者与管理者,使这个环境充满舒适、温馨、安全和秩序。

2.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是使幼儿接触、了解社会,并开阔其视野,使其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幼儿对社会积极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教师不仅在幼儿园组织开展大量与幼儿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的教育活动,如“我的幼儿园”,“我和小伙伴”,“团结合作力量大”,“我的家长”等,而且经常带领幼儿走向社会,直接帮助幼儿了解、体验社会生活,如参观商场、超市购物,参观现代农业园区的无土栽培、了解城市河流的污水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总是适时地结合幼儿的经验和感受,教给他们大量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引导他们观察、体会人与人之间适宜的情感态度、相互关系和相处方式,并积极创造机会、条件,帮助他们锻炼、实践并逐步掌握友好恰当的交往行为和技能策略。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融入班级、幼儿园小群体,而且为其走向更大、更广的社会生活奠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新时期特别强调幼儿教师应承担起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教育的研究者的角色。幼儿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从幼儿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从教育活动的践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每一位现代幼儿教师都要自觉努力,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要求。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第一,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三,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第四,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第五,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在这五项任务中,第一项任务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五项任务“向园长反映意见”,说明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单是一个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意见提供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检讨和反映意见,让各项活动都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和不断进步。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保证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综合国内的有关研究,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的素质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事业心

教师的事业心就是教师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因而一心扑在事业上,要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最大成绩和贡献的信念。事业心是教师最宝贵和重要的品质,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是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事业心主要包括:职业意识与信念,对儿童的爱心,责任心,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教师的职业意识与信念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和价值以及自身角色与职责的了解、认同与追求。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与信念,不把教师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是教师事业心的基础。教师对儿童的爱心主要体现在:第一,关心儿童、热爱儿童;第二,平等对待与尊重儿童。爱心是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爱心是幼儿教师事业心的核心,有人称之为师魂。

(二)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教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保证。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作为幼儿观察、学习、模仿的榜样,自身的情感、个性、行为方式等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宽阔、慈爱的心胸,主动的精神,乐观的心态,快乐、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样的教师容易与幼儿打成一片,接纳幼儿,并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受到教师的感染,有利于幼儿身心的成长。

(三)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幼儿教师工作的基础,是取得幼儿信赖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一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一般性科学文化知识是幼儿教师知识素养的基础,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人文素养。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有以较高的文化素养为基础,才能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工作水平。幼儿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虽然是表面的、肤浅的,但却非常广泛。同时,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为使幼儿对周围世界有一个正确的初步认识,教师要深入浅出、正确无误地解答幼儿的问题,传授知识。因此,幼儿教师不是单科教师,而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未来教育提倡培养通才,所以,幼儿教师应具有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并进一步吸取经济、历史、哲学、法律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奠定一个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

幼儿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如唱歌、跳舞、弹琴、绘画、手工制作及创编故事、讲故事等。这些艺术方面的知识技能既能充实幼儿教育内容,又能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形象直观地接受教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技能技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幼儿教育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又不能夸大这种作用,因为技能技巧只是幼儿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更不是唯一的内容。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管理、特殊教育技术、儿童家庭教育等与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有关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知识前提。同时,还应该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基本规律和实践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四)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有效地、高质量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1.观察能力

细心地观察并了解幼儿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蒙台梭利强调,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1)随机的观察。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这类观察可在平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

(2)有计划的观察。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这类观察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幼儿个体的发展状况及其个体差异;二是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观察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差异是为了了解幼儿现有水平和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技能、能力上的差异,进一步探明幼儿内部需要和最近发展区,为教师制定教育计划、创设教育环境、设计和指导教育活动、及时地应答幼儿的需要等提供依据。

幼儿发展的独特性是幼儿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观察幼儿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如幼儿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情绪情感特征、性格等。这种观察为教师因人施教、发展每个幼儿的个性提供依据。没有这种观察,教育就会千人一面,机械划一。教师就会用头脑中固有的经验去贴标签,用统计学上的心理学上的幼儿“常模”去代替每个现实中的幼儿,于是就会用千篇一律的方式,而不是最适合那个幼儿的方式与之相互作用,这样幼儿的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相互作用的质量便大大降低了。更有害的是,凡不适合教师统一方式的幼儿会容易被误以为水平低、能力差,给这些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沟通的能力

没有沟通就没有相互作用。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这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教师的沟通能力被很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教师的基本功,受到高度重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教师有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可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幼儿打成一片。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这一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教师怎样与家长沟通呢?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沟通策略。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幼儿家庭的隐私,这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信赖的基础。否则,动机再好也会事与愿违。其次,教师应当具备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以适合家长的态度、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考虑家长的观点、心情的谈话技巧,以及向不同类型的家长传达信息(口头的或书面的),特别是描述孩子行为、提出建议或意见的技巧等等,都是非常必需的,它能帮助教师求得与家长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第三,教师要与家长的情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流,其特殊在于交流的双方共同地爱着、关心着一个孩子,为这个孩子而交流。因此,沟通是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的。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帮助。幼儿之间的交谈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幼儿教师应重视幼儿之间的交谈,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这方面的技能、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首先要求幼儿教师研究幼儿口语沟通的特点,如幼儿喜欢什么话题?交谈常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发生?什么样的形式最有利于幼儿产生或发展交谈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小群体活动或游戏的方式给幼儿提供交谈的机会。

幼儿间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应当看到,幼儿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冲突本身及其解决是幼儿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纷争是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如果纷争发生了,教师应将之视之为活动的一部分,视为幼儿的一种学习。帮助幼儿正确地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等,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3.教育监控能力

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注意到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对教师的教育认知水平和教育行为的改善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教育效果和儿童发展的核心因素。

(1)教育监控能力的含义。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自觉的计划、监察、反馈、评价、反思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以分为3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行为及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意识的监察、反馈和评价;三是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行为进行反思,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2)教育监控能力的结构。依据教师教育监控能力在教育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将教师教育监控能力划分为以下4个结构成分。

1)计划与准备能力。该能力是指教师为教育活动做准备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教育监控能力。即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分析所要面临和解决的教育任务及教育情境中的相关因素,如教材、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能等,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风格、特点和经验,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明确所要进行的活动内容,然后根据这一特定目标和内容安排教育的步骤,选择教育的策略,构想设计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并预测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能达到的教育效果等。

2)反馈与评价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随时监控班级的状况,密切关注儿童的反应和参与活动的程度,不断获取教育活动各要素变化情况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儿童的反馈或是教师根据自己将实际教育活动、教育行为同预定的教育目标相比较所获得的自我反馈等信息,针对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策略、教育效果、教育行为以及儿童发展和进步的状况。

3)控制与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和新情况有意识地、自觉地发现和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及时调节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对自己下一步要进行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进行调整与修正的监控能力。

4)反思与校正能力。该能力是指在一次或一阶段的教育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并进行相应校正的能力。教育监控能力较高的教师,在教育活动完成之后,通常会回顾和评价自己已经进行的教育活动过程,反省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否适合儿童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仔细分析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的特点与不足等,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校正。

4.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能力。作为一个年龄班幼儿集体的组织者的幼儿教师,她的组织才能对于教育工作,班集体的形成和幼儿的成长有着极重要的影响。一个善于有计划地进行工作,并能组织幼儿集体的教师会得到幼儿的爱戴和敬佩。反之,如果幼儿教师缺乏组织能力,教育活动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成为“乱”班,使幼儿集体涣散,对幼儿个性形成产生极不良的影响。

幼儿教师的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制定教育工作的计划、备课、组织幼儿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与各个环节以及游戏、上课、体育活动上。教师必须充分估计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各种具体情况,善于规划自己的行动,做到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使幼儿的活动很充实,既不过分匆忙也不拖延时间。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全班孩子的注意,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主体作用,既使他们的积极性和才能能得到发挥又要引导他们互相关心,遵守集体规则。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成长和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只有教师持续不断地发展,才能不断地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了儿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当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幼儿园教师提高其职业的社会地位,实现其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不断接收新信息,增长专业能力,成为相对成熟的幼儿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相对成熟的幼儿教育专业人员主要表现在:有教育理想,能对自己的教育生涯作出规划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热爱、尊重幼儿,有积极的师幼互动;能通过不断学习,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参与设计专业发展规划,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具有反思的习惯;能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中有意义的事物,利用其作为教育素材;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等。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通过以下3个途径实现。

1.接受幼儿师范教育

在3~5年的幼儿师范学校专门训练中,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学习从教必须的知识、技能,对教师行为规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对自己将要承担的教师角色身份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2.新教师培训

求生存是每位刚步入幼教行业的新教师所必须面对的最初的挑战。由于教学技巧不熟练,常常面对幼儿的反应而不知所措。这个阶段的压力及教学挫折都是正常现象,并非不能胜任幼教工作的征兆。当新教师遇到挫折时,园长或园内资深教师应给予现场辅导,帮助他们解答对于幼儿行为问题及教学上的疑惑,给予精神上的鼓舞与肯定。

3.在职进修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强烈的研究意识,不断追求新知,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教师的业务进修主要包括自学、定期脱产进修、参加教研活动,如观摩、相互研讨、参加教育专题研究、去幼儿园调查研究,运用教育理论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专业的幼儿老师具有自我审视的能力,能掌握自己的风格和情绪,进而去感受及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幼儿和工作本身的。在教学上,能在适当的时间,基于适当的理由,做出适当的决定。而在自我方面保持不断成长、不断求进步的意志。唯有如此不断地自我思考与反省,才能使自己向更专业的领域迈进,进而成为一个被自己肯定、被他人尊重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