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法炮制言辞法打擦边球的技巧就是给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打乒乓球时打出的擦边球,似乎球出台了。面对咄咄逼人的追问,你就还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几乎没有回答他的追问,但又确实与此有关,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无理的指责。
乡间,一无赖站在十字路口拦住一位过路的姑娘:“你说,我是要往东去,还是要往西去?
猜中了就放你走。”
对此,姑娘怎么答都不会对。
这时,姑娘掏出手绢揉成一团:“女士优先。请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无赖有恃无恐,便答应了。姑娘便说:“你猜猜,我这手绢是要丢向东边,还是丢向西边?
”
无赖当然同样不能回答,只好让姑娘走了。
生活中,在某些场合,有些人为了让你当众出丑而嘲笑、讥讽你,也有些人是无意的但却让你下不来台,对待这些人,无论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你大可不必与他斤斤计较,如法炮制、照猫画虎不但能变守势为攻势,还能给对手以有力的一击。
(3)转移话题言辞法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从哪个地方踢来的球,再踢回到哪儿,将对方一军。
一位英国电视台记者采访梁晓声,说:“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
此问之刁,分明是诓人上当。梁晓声灵机一动,立即发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
他巧妙的回答,把球又踢给了对方。英国记者一怔,无言以对。
在社交场合,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境况,就如上面提到的这个故事,如果梁晓声按照那位英国记者设计的思路去想问题,回答问题,无论他回答什么都会落入英国人设计的圈套。此时,就需要人们有非凡的反应能力,最好能够借助周围的环境,迅速转移话题,来有效地避免自己的尴尬。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对手的办法制服对手,这种谋略的运用,往往会使对手无话可说,有苦难言,从而使你自己迅速由被动转为主动,取得斗争的胜利。
(4)顺人之势言辞法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观众纷纷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他们的祝贺。
当萧伯纳刚刚走上前台,突然一个人向他大声喊道:“滚回去,谁要看你的剧作,糟透了,收回去吧!”
观众都安静下来,屏息看着萧伯纳,只见萧伯纳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满面春风地向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他指了指剧场的其他观众,又说道:“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处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演出吗?
”
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那个故意寻衅的人灰溜溜地走掉了。
碰到这种尴尬场面,因为大多数人站在你的一边,所以对极个别的挑衅丝毫用不着据理力争,因为那正是这部分人希望的,你可以表面上顺应着说,内里却讥讽他,他不能引你发怒,达不到目的,也就只好作罢。
4.面对别人“揭短”时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短处”,难免被一些心怀恶意的知情人揭出来。这时,你要采取一定的言辞,来应付这种恶意为难的时刻。
首先,你要做到安之若素,不要羞怯万分,也不要狼狈不堪。要保持泰然自若的风度,暂时把别人“揭短”的事搁在一边,用言谈举止表示对对方“揭短”行径的轻蔑态度。比如,与别人说笑,或以冷漠的举止和眼光表示自己的厌恶。
其次,你千万不要以牙还牙。有人被别人揭短后,就马上还以颜色,如法炮制地揭起对方的短来,结果变成了互相揭短,以致丢人现眼,还给旁人留下了心胸狭窄的印象。
尤其是在职场上,你与别人互相揭短,不论是谁的错,就算你有理,也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因为揭短这种行为本身就比较低劣,稍有风度的人都不会做这种事。
最后,你要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尽量不要怀疑他人别有用心。因为在职场上,有时候你所感觉的恶意冒犯,也许是对方脱口而出或即兴联想的玩笑,没想到会碰巧击中你的痛处。
即使对方真的是居心叵测,你用君子的待人之道对待他,他也就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总之,别人对你揭短时,你千万不要大发雷霆、反言相讥。你可以一笑置之,这样那些恶意揭短的人也就没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
5.在被别人羞辱时
被别人羞辱是一件令人恼火的事情,它意味着尊严受到侵犯,感情受到损伤。虽然羞辱你的人来势汹汹,张牙舞爪,咄咄逼人,但在这场维护尊严的斗争中,只要你懂得如何把握应对的分寸,你就能化被动为主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羞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避免发火动怒。如果你不是沉着从事,而是失去理智,那就会给挑衅者提供机会,让对方占据优势,使你自己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尽管羞辱人的语言是恶毒的、残酷的,但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羞辱而气愤得失去理智。应付这种无聊羞辱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镇定,这样你才能稳操胜券。
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桌面,大声咆哮道:“洛克菲勒,你真是个混蛋!我恨你!”接着那人肆意谩骂他达几分钟之久。
办公室里的所有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这个无礼的人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工作,和善地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愈暴躁,他就显得越和善。
那个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渐渐地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却遭不到反击,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本来这个不速之客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争吵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然而,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最后,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好索然无味地离开了。而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了。
不理睬他人对自己的无礼攻击,便是给他的最严厉的迎头痛击。你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当对方急不可耐时,依然故我,并保持自己的冷静与沉着。
如果羞辱来自你的同事,你千万不要报以刻薄的挖苦或讽刺,而应向对方说明,你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明确地告诉对方今后不要这样做了,否则,你就难以再信赖他了。
如果有人故意出你的丑,让你难堪,你完全可以打破僵局,使这种窘迫的场面马上结束。你可以说:“你似乎有些心烦意乱,我是否有什么地方惹你不高兴了?你能告诉我吗?”这样一来,对方也就哑口无言了。
6.在对方蛮不讲理造成尴尬时对于蛮不讲理者给你造成的尴尬局面,一定要据理力争。
楚王存心想侮辱晏子,令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口小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晏子不进,他对着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装作十分惊讶的样子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洞进去呢?”楚人讨了一脸没趣,只好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晏子所使用的斗争策略,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自然就是狗国了;既然把我当作最无能的来使,那么你也就是最无能的君主了;既然你要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我当然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周恩来总理博古通今,文思敏捷,用语幽默,在世界外交史上有“铁嘴”外交家之誉。
早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在国共两党南京谈判时,在一次谈判中,没几个回合,周总理就把国民党的谈判代表的谬论驳斥得体无完肤了。
国民党的谈判代表恼羞成怒,竟破口大骂,声嘶力竭地叫嚷什么同共产党论战是“对牛弹琴”。
周总理听后淡淡一笑,随即慢条斯理地说道:“对,牛弹琴!”
一个断句的妙用,强有力地维护了共产党的尊严,并且达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艺术效果。
面对圈套和诡计,你必须保持冷静。在对方处境不妙时,不妨痛下杀手。
当对方想用毒计整治你、侮辱你时,就用对方讲的道理方法、要求,依样画葫芦,返还给对方,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位美貌的年轻姑娘独自坐在酒吧间里。从她的衣着装束能看出她一定出身豪门。这时,一位青年男子走过来问:“这儿有人坐吗?”他有礼貌地低声问。姑娘却大声说:“到阿芙达旅馆去?”,“不,不,你弄错了。”青年有几分惶惑,急忙解释道:“我是问这儿有其他人坐吗?”,“你说今夜就去?”姑娘尖声叫道,比刚才更激动。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坐到另一张桌子旁。许多顾客愤怒而轻蔑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年轻姑娘来到他桌子边,给他叫了一杯白兰地。她轻声地说:“对不起,我只是想看你对意外情况有何反应?”青年本来余气未消,见她这般言行,决心叫她也出一次丑。他大声问:“什么,要100美元?”这一次,轮到年轻姑娘无地自容了。
人们说,真诚是需要条件的。真诚者与真诚者肝胆相照,就像是两块打火石相撞迸闪出的心灵的火花。
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人对你刁滑,你也必须对他狡猾。
针锋相对法正是以一种迅速的反应和直接锐利的言辞给对方以有力的反击,表现了机敏却又严谨的论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