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无论凡人伟人都免不了会遭遇尴尬,或是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是自己言语失态,或是周围环境令自己始料不及,或是遭遇冷场,或是遇到别人的责难,恶意冒犯与蛮不讲理,等等。在这些场合下,有必要随机应变,运用语言技巧,摆脱尴尬,走出窘境。
有经验和智慧的人能够借助于语言技巧化被动为主动,驾驭各种尴尬场合,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形象。
1.交往中遭遇冷场时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聚会、议事等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彼此都尴尬,这主要是由于彼此之间不大熟知,性格、兴趣、年龄、职业、身份、心境,甚至素养等种种原因不同造成的。
在交往过程中,一旦遇到冷场时,怎么处理呢?
根据当时的情境设置话题,就是一种好办法。
(1)风趣接话转话题在谈话中善于抓住对方的话题,机智巧接答,可以使我们谈话变得风趣,从而使谈话活跃起来。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我们夸奖对方取得的成绩时,总能听到这样的回答:“一般情况”的说法。倘若我们不接着话茬说下去,就有点赞同对方的“一般情况”说法的意思,达不到接话说的目的。可以这样回答:“’一班‘情况尚且如此,那’二班‘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言外之意是说:“你一班的情况才如此的话,我二班的情况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这类答茬儿,一般是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接住对方的话茬,作风趣的转答。
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可以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使谈话转变一个角度继续进行下去。
刘某是公司负责某一地区的销售业务员。公司为了加强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特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工商联谊会”。公司安排刘某在会议期间陪同他的客户顾某。
他们路过一家商场,谈起了商场销售情况。末了,顾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市场竞争够激烈的。”刘某接过他的话茬儿说:“就是。在你们单位工作的业务员也不少吧?”就这样刘某既把话题延伸下去,同时又把话题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2)适时地提一些引导性的话题提出引导性话题,可以给他人留下谈话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当众讲话的人。
这些话题可以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性质等方面来设置。比如:“近来工作顺利吧”、“听说你最近有件高兴的事,是什么呢”、“前一阵我见到你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先用这些听起来使对方温暖的话寒暄一下,便于开展谈话。对于那些在公司上班的人,可以探问对其公司的日常规则的看法,像:“你们公司,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之后还要做早操,召开例会,你怎么看待?”引导性话题应该注重可谈性和可公开性。对学文的不宜谈深奥的理科的问题,反之亦然。不宜在公开场合触及到个人隐私,或者是背后言论他人等。如果引导性话题过于敏感,或者越出了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过于深奥,超出了对方的知识结构等原因,对方也许不愿说,也许真的无话可说。提出这类话题,目的是让对方开口讲话,不能让对方讲,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提一些引导性话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要让对方感到难以回答和附和而已。
比如:“你是不是也觉得你们现在的厂长很能干?”人家要说是赞同的话,他自己的确也有保留意见;要说是不赞同,而你已经认可了,他总不至于在你的面前进行反对吧,何况是说别人的坏话呢?这样的话题,处理得不好,会让自己失去谈话的亲和力,适得其反。再者也不要问些大而空的问题,让人不知从何说起,最好具体点。
(3)从与参与者相关的事件找话题这是我们在谈话中寻找话题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情境性非常强,形式也最为多样,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能找到多种多样的话题。
可以从对方的名字特色说开去,如读起来很动听,这样动听的名字起的时候一定是费了一番功夫,是不是还有其他寓意,等等。可以从对方的居住地谈起,如询问对方居住在哪里,是不是本地人,出生地在哪里,进而谈到对方家乡的习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物特产,等等。可以从对方的职业谈起,如询问对方的工作是什么,是不是很紧张,在工作中可有什么奇闻趣事,甚至可以谈到目前的就业形势,等等。可以从对方正在做的事谈起,如从对方手里拿的东西、正在阅读的书籍、正在欣赏的乐曲等等谈起对方的兴趣。所有这些,都可以帮我们找到与他人答话的契机。
(4)抛出自己的观点诱导他人谈话在交谈过程中,如果出现冷场现象,可以就时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询问他人对你的观点有何评价。有时也可以特意地装出不懂的样子,并表现出急切想知道的样子,让他人讲给我们听。如果我们不明白而对方通晓的事,往往能激发对方在心理上的优越感,他们也因自己说出的话有人听感到兴致勃勃。当然,我们明明知道的事,有意装着不知道,一旦让对方识破,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与其装得不真诚,倒不如不装。
2.“谎言”被自我戳穿时
有时候说谎是善意。但“谎言”有时往往在某些场合被自己的行为揭穿,这时巧妙的语言应对能帮你摆脱窘迫。
请看以下案例:
小郭是一个很无趣的人,小孟很不喜欢和他在一起,所以当小郭邀他下班后去吃饭时,小孟就编了个谎话说:“今天很忙,实在没空。”予以拒绝。
好不容易打发了小郭后,小孟又犯了酒瘾,于是约业务科的老陈到公司附近的小馆子去喝一杯。
没想到小孟与老陈喝得正起劲的时候,小郭突然出现了:“小孟,你不是说今天没空吗?……”
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尴尬的场面,由于事出突然,小孟一时也找不出话回答,只是心想要怎样才能解消这种尴尬……小孟该怎么办呢?这时要注意,谎话比真话更容易让人接受,但说谎一定要艺术一些。
既想避免跟对方针锋相对,又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候一个“善意的谎言”是非常有效的。
像小孟拒绝小郭的邀约,就是使用说谎的权宜之计,因为不管怎样,小孟总不能说:“和你这种人喝酒实在是很无聊的事,所以我不去。”这样说是很伤感情的。
在这种情形下,最好就是大家都坐下来喝酒。而且对第三者出现的理由,一定也要有交待。
“唉呀!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
“我才真没想到你竟然会在这里喝酒呢!”
“来,来,先坐下来喝一杯再说……”
“本来今晚约我谈生意的人,就在你离开后打电话来说临时有急事要取消约会。使得我很懊悔没有接受你的邀约,等我去找你时,你已经离开了。凑巧碰到老陈,所以我找他来这里喝一杯了……”
本来嘛,三杯黄酒下肚,又会有什么话不好说的呢?不过,如果光用嘴巴讲,态度却不殷勤的话,一下就会被戮穿,那时就是再怎么撒谎也难以下台了!
当然,在酒桌上好说话,容易圆谎。要是在其他场合中“谎言”被识破该怎么办呢?用“装傻充愣”的办法也能顺利“过关”。
一个人常向人们吹嘘自己是个好猎手,沾沾自喜地谈论自己高明的枪法。一天,他同朋友去打猎,朋友指着河里的一只野鸭请他开枪,他瞄了一下扣动扳机,但没有打中,野鸭飞走了。
朋友为他难为情,他却毫不介意,对朋友说:“真怪!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呢!”朋友听了捧腹大笑。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是“荒唐无比”的“痴言呆语”。正是这句“痴言呆语”,才让自己摆脱了窘境。
3.面对别人冒犯、冲撞时
每个人都会被人冒犯、冲撞,其中有些可能是无心的,但有些却是明显带着挑衅性的。对待别人的恶意冒犯,一味地针锋相对并不是最理想的解决办法,也要视情况的不同采取多种对策,以避免事态的恶性发展。
下边的语言技巧很值得效仿。
(1)以柔克刚言辞法“锣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这是一句流行甚广的俗语,但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真理。有时,无谓的辩解和争吵,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而且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样,倒不如以软制硬、以柔克刚,从而达到友好相处的目的。
一位日本政治家在演讲时,有个记者问他:“听说你和两个女人发生了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顿时,所有在场的群众都屏声敛气,等着听这位政治家的桃色新闻。
政治家并没有感到窘迫难堪,却十分轻松地说:“不止两个女人,现在我还和五个女人发生了关系。”
这种直言不讳的回答使听众如坠雾里云中,迷惑不解。然而,政治家继续说:“这五位女士,在年轻时曾照顾过我。现在她们都已老态龙钟了,我当然要在经济上照顾她们,精神上安慰她们。”
结果,这位记者无言以对,顿时场上掌声如雷。
这位政治家并没有替自己强行辩护,反而淡化争论,将计就计,掌握主动权,使对方失去还击的力量。如果这位政治家与记者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恐怕难以收到这种效果。
这就是以柔克刚的优势。借着对方的话先承认自己有问题,话锋一转却使对方认为自己的问题不成问题,封住了对方的刁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