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权变管理
2158400000018

第18章 自变量的把握--环境权变分析(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到底是企业对新技术开发的投入、采用和扩散。在新增长理论的模型中,技术进步与研究开发投资是密切相关的,且与学习效应、人力资本积累等紧密相联。然而,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对技术开发的态度和积极性不同、对技术投资的评价和选择不同,技术进步对它们的影响也因而不同。欢天喜地者有之,痛不欲生者有之。电视技术的发明使日本的几大电器公司获利丰厚,却给电影业带来巨大冲击。技术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以下若干趋势是企业应当密切关注的。

1.技术变革的步子加快

新技术的发明、采用和扩散正在日益加速。有史以来的科学家,有90%诞生于现代。100年前,像鸟一样飞行还只是梦想,如今人们不仅拥有超音速飞机,大型“空中客车”,而且还拥有载人宇宙飞船。曾几何时,原子还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如今人们已经能利用原子核的裂变产生的能量为人类造福了。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给若干产业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今“绿色石油”、垃圾石油“已经不是神话了。这些技术的快速进步,都预示着新的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企业经理应当密切关注的。

2.新技术革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1985年,国家科委在总结世界各国已经建立的200多个科学园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天津列为当时试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5个城市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1991年春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截止1991年底,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02家,技工贸总收入4.74亿,实现利税7812元,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五大产业的雏型。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组织创新,对于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企业、新的产品、新的销售利润,生产合理化、高效化,降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技术创新链的形成

清华大学教授傅家骥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似一根富有弹性的链条,在技术创新链条上,第一环节是科研过程,形成新的思路和(或)发明;第二环节是新产品的开发、试制和生产,即将前一段的发明,变成新的产品和(或)工艺;第三环节是市场营销,核心是商业化;第四环节是创新扩散,目的是形成创新的规模效益。成功的技术创新,经过技术扩散环节,形成创新的规模效益,甚至累积收益,就能加大内涵、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比重,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促进产品结构的改善(核心是高级化)。创新链条循环不息,就能推动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不断繁荣。

4.研究开发预算高昂

技术的高速化、综合化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领先的竞争,从而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NP的比重上升,而且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技术的竞争所引起的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不断增加。

1982年,日立制作所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1,630亿日元,占其年销售额的7%.这笔用于研究与开发的巨款,相当于该公司扣税后利润(745亿日元)的2.2倍。当年,日立公司每一股份的利润为26.6日元,而每一股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为58.2日元。

日本的许多优秀企业,就是以超过或大体相当于税后利润数额的巨款作为研究开发支出,来紧跟技术革新浪潮,以取得今后的技术优势和更大发展的。

5.技术创新改变了技术开发的方式

面对技术变化的步伐加快、技术创新的机会增多、研究与开发成本很高、技术革新的立法增多等技术环境的变化趋势,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欧洲各国已在一起进行大型科研项目的多国合作研究多年。在我国,联想集团的科研人员抛开了在研究所一人抢一个小题目作科研的旧习,大家分布在技工贸服务的各个方面,为联想的目标同心协力,在团队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6.重点放在应用研究上

企业搞科研和开发,必须紧密结合市场潜力和市场潜在需求,并不是为开发而开发。同样,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重点也应放在应用研究,而非基础研究上。这是因为,第一,90%以上的基础研究是远离经济价值的。在几百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基础研究成就中,有经济价值的实在微乎其微。而且,即使具有经济价值的基础研究,其成功的例子很少,失败的例子却很多。而在成功的例子中,基础研究投资的回收,最快的也要二三十年,在这段时间,还要投入大量应用研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中间发明,才能取得经济成果。

第二,许多基础研究成果,是对人类公益事业的贡献,因此,这类研究是施舍性的,公开发表的,而不是私人占有。

美国人戴明在1950年发表了关于成品质量控制的著名论文,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日本人则邀请戴明去日本,以指导日本促进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结果,质量管理小组成为日本式管理的一大特色,对推动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从经济观点来看,也不是每项发明都是有用的。

埃克森公司是为经济效益而研究的公司。该公司十几年来,有3,700个具有发明性的成果,其中1,300个是比较重要的,已取得了美国的专利权。埃克森公司对这1,300个专利作了研究,发现其中只有3个专利能赚到100万美元以上利润,其余的1,297个专利中,有几个要赔很多钱,有2个不赔钱,其他的则根本没有利用。

基础研究很少能在短期内获益。所以,美国没有一个单位是为了发明而做研究的,而都是围绕它的实际生产需要从事研究。

第三,很多在经济上有成就的国家,与搞基础理论研究关系不大。相反,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搞得成功的国家,在应用研究上并不一定成功。

英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先后有76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但在应用研究方面,英国不如德国和日本。日本只有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其中还有一个是文学奖。原联邦德国战后有1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两个国家与英国、美国(131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相比,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差距很大。但是,日本和原西德的应用研究都很成功,受到世界各国的称赞。日本这样的国家,以利为主从事研究,结果名利双收,而英国则以求”名“为主,结果得不到什么利,并且”名“也不怎么响亮。

7.新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子计算机、传真机、传呼机、移动电话等大量进入企业职能科室,加强了信息沟通,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增加了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在批发、零售商业期货市场、银行、证券市场、设置电视机监测系统、自动售货机、电子计算机联网业务、高速便捷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缩短了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商品成交速度,减少了仓储与运输过程中的物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8.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技术进步和应用开发的加速发展,也使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长达30年,战后则不到10年。现在,某种产品全部更新,机电产品不过20年,电子产品不到10年,宇航产品7年。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突然出现,常常对老产品构成威胁,甚至淘汰老产品。如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晶体管淘汰了电子管,复印机排挤了复写纸,电视吸引了电影观众等。作为电子计算机心脏的电子器件,在短短20年内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发展阶段,在技术上几乎每两年就有重大突破。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光电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

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给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各类员工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对刚刚走向市场的企业未来的动态发展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9.对技术革新的限制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对一些技术革新提出限制的要求。如人们对核电站的抵制和恐惧情绪,人体器官移植的道德限制,试管婴儿、动物异类杂交的道德问题等等,都限制了技术的扩散和商业化应用。

此外,企业需经常了解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动态及可获得研究资金的来源;国家支持的科学技术发展重点和投资结构;本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保护情况;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程度,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管理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等。企业需尽力采取在科技开发方面得到国家(或省、部、委)级立项,正确分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竞争对手情况,采用”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尽快地创造新的市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六)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环境的污染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1.地理位置

我国沿海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气候温和、加之市民文化素质较高,与发达国家有百年以上经贸往来的历史、与海外侨胞往来密切等其他方面环境条件较好,因而吸引了大批外商前来投资。广交会、天交会、大连服装节等大型国际性经贸活动常在这些海滨城市举行。

2.气候条件

季节性产品的购、销、调、存情况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如,冰箱、遮阳罩、雨伞、冷饮等在夏季畅销;而在冬季,毛衣、羽绒服、皮大衣销量上升;在气候炎热的条件下,应考虑在家庭、工作现场安排降温设备,在气候寒冷时,则应有保温装置。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常常周期性地出现,但其到来的具体时间、规模、程度、常常是变化莫测的,这种情况常给企业经营带来麻烦,亦为另一些企业创造难得的好机会。

重视气象情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一个中长期天气预报常常完全可以决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农产品期货的价格;日本股票市场的价格沉浮与太平洋水温保持着同步的变化;香港恒生指数的日平均回报率随乌云覆盖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气温升高1摄氏度,德国每10万人中就会有6.6起犯罪,犯罪率上升幅度达15%……天气的”杀伤力“,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一家空调厂商从大量的气象数据中研究发现,气温变化和空调销售存在增减关系,夏季气温3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加一天,空调销量增加4万台。

挺着啤酒肚的德国人则发现,夏季气温上升1摄氏度,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售量。精明的日尔曼人,把气象信息作为调整啤酒产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气象信息与市场机会的神秘”锁链“,是日本新兴起来的”天气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气象协会还专门举办了研讨气象与产业关系的”气象研讨会“.啤酒指数、冰淇淋指数、泳装指数、食品霉变指数等让人啼笑皆非的指数,都是用来帮助商家预测并提前确定仓储量和营销计划的气象服务信息。气象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惊人,据测算,投入和产出之比竟高达1:40!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为企业提供有偿气象信息咨询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获利丰厚的产业。自1993年以来,美国战略天气预报公司的收入每年都要翻一番。目前,美国大约有300家私营天气预报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气象预报服务。日本的商业气象服务公司起步于1954年,1996年,18家民间气象服务公司的营业额高达320亿日元。

3.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这些资源除空气、海水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外,大体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据有关方面权威人士预测,森林、农产品等可再生资源在短期内还不至于给社会再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要防止侵占耕地和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国家,各地区要大力加强对粮、油、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的宏观调控工作,以确保市场上稳定、高质量农产品的供应。石油、银、锡和铀等不可再生资源到本世纪末将严重短缺,从长远看,生产企业必须花大力量降低产品资源消耗,寻求代用品,同时,为研制其代用品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4.自然灾害

风灾、火灾、水灾、旱灾、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亦为一些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如80年代末期,频频发生的苏联、加拿大、中国北部森林大火,使大面积森林被毁,却迫使木材的综合利用、种植业得到发展。

5.环境污染

后工业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水源、大气、土壤、食物等大量的化学污染,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如,大气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对农作物的生长,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增大交通事故率;据我国劳动的生理和劳动保护部门的专家分析,人类癌症中的80%-90%是由环境中致癌物引起的,其中又有50%与食品有关。

随着普通公众日益认识到自己所购买和使用的商品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绿色消费“的观念开始形成。”绿色管理“,就是融环境保护的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积极争取”绿色商标“;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整治,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等5个原则。在”绿色管理“原则指导下,企业变过去对环保问题的消极回避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环保投入不再被企业视为多余的负担,而成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开拓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绿色管理“的推行,无疑增加了企业必要的环保投入,但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一个关心环保的企业能保持与政府、与民众的良好关系。目前”绿色管理“的思想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我国农业部在培育、发展、绿色食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绿色产业正在形成,谁能尽早重视环保,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