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2157400000021

第21章 不要挖苦和羞辱自己的孩子

——父母应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

1.羞辱和讽刺是拙劣的教子方式

父母与孩子沟通不成功是很普遍的现象。

许多父母往往过分重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先入为主,总是从负面评价孩子,对孩子进行羞辱和讽刺,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也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学习好,考试达到自己的要求。当孩子做不到时,有些父母会挖苦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

李华期末考试,英语考了85分。这种成绩在班上算是居于中等,可是他母亲说:

“考不上90分,以后还有什么出息!”

甚至还说:

“你为什么不好好用功?是不是想当寄生虫?”

像这种挖苦和羞辱,简直是毫无理性可言。孩子当然知道要用功,只是一时还无法达到母亲所要求的水准,母亲怎能一生气就骂孩子“想当寄生虫”呢?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或许这一类的父母认为,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们心想:“儿子都念初中了,即使骂得重了点儿,也不会怎么样,何况,如果不这么骂,他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孩子心里却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不管怎样,这种责骂的方式,显得非常不明智。

孩子心中会想,就算别人都不了解,母亲总该站在自己这边,谁知道母亲却以分数来评判孩子的好坏,当然会使他伤心失望了。

聪明的母亲应该在这种时候安慰孩子,不妨说:

“我知道你是因为考得不理想而难过,不过,你也已经很努力了,所以才能考到这种成绩,是不是?我觉得还可以嘛!”这样才会使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而父母则可以乘机鼓励孩子,使他有信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而像前面所述那位母亲对孩子如此挖苦和羞辱,可以说只拿孩子当出气筒而已,不但无法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反而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影响,使他起反感、闹别扭,认为“反正不管自己怎么用功,也考不到令母亲满意的分数”!

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年纪小的会害怕、怀疑,年纪大的则会心生反感。不论如何,这样都无法达到父母所预期的效果。这种拙劣的责骂方式千万要不得!

2.孩子虽小,但人格不容羞辱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眼中的父母是至高无上的,父母就代表着家庭中的领导和权威,父母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是孩子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所以,那时的父母说什么孩子就会认为是什么。因此,父母所说的很多气话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诸如“滚吧,滚吧,滚得越远越好!”“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笨蛋,你怎么会这么笨?”

这类话都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

但是,父母们想过没有,只要父母一不顺心,就让孩子“滚”,就责骂孩子,如此不负责任的责骂,对于孩子来说岂不是太伤害他的自尊了吗?

吴霜的妈妈是一个要强的人,无论在任何方面都要求自己比别人强,对孩子的要求自然也很高。虽然孩子才5岁,但是,霜霜的妈妈就已经开始教她背唐诗、宋词,学造句等,希望吴霜能够比别人强。

可是,吴霜对此很不感兴趣,她总是背不好。而吴霜的妈妈还是经常对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如果霜霜达不到,妈妈就会这样批评霜霜:“你怎么这么笨,笨得像猪一样!”“学那么点儿东西就困难了,你还是不是人呀?”

渐渐地,吴霜觉得非常沮丧,每次妈妈说她有什么事做得不对或者应该做得更好时,吴霜总是低着头不说话,妈妈看到女儿这个样子,火就更大,忍不住又会骂她太笨。吴霜也觉得自己笨得要命,从来都不能使妈妈满意。

一天,妈妈的一位同事到她们家去玩,妈妈要求吴霜背几首词。

结果女儿刚背了一句,就忘记下一句了。她羞红了脸,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眼睛盯着双脚,低低地念叨:“我笨,我太笨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如果你是件东西,我早就把你扔了。”

正如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所说:“孩子在成长阶段时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脆弱的。因此,父母要像农民那样,小心地铲草施肥,其责任确实重大。但是,若不施与肥料,而洒上毒药,更会使好不容易生长出的生机勃勃的嫩芽一下子枯萎了,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毒药出人意料地藏在你们的身边,包含在父母的自私心及妨碍孩子自立的随口所说的语句中。”

家教箴言在我们的周围,有自尊心强的人,也有缺乏自尊的人,细究起来,多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而且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育方式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尊心是成才的要素之一,事业有成者,无一例外都是自尊自强的人。然而,人们的自尊心在孩童时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压抑的,因为婴幼儿是弱小的、依附成人的,大人往往不注意尊重他们,无视他们自尊的需要,甚至侮辱孩子的人格,自己却全然不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除了有各种的矛盾、困惑,还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和兴奋,那就是:“我长大了!我和爸爸妈妈一样高了。”所以,他们迫切地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特别是来自成年人、来自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一次,灵灵和她妈妈在街上与妈妈的一个朋友相遇了,妈妈的朋友说:“几天不见,灵灵都成大姑娘了,而且越来越漂亮了。”

灵灵的眼中立刻闪现出了光芒。

可是,灵灵的妈妈不以为然地说:“还夸她呢,她做事粗心大意,学习成绩又不好。”

灵灵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位妈妈可能觉得,自己养的女儿,怎么说都没关系,但是,妈妈忘了灵灵已经长大了,是个大姑娘了,在外人面前不给孩子留一点儿面子,是会严重伤害孩子自尊的,这无疑会拉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温馨提示想要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隐私,才能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

也许有些父母认为:“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尊严!”抱这种想法的父母无疑是错误的。这同样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

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要做的是要把事情本身和孩子分开,不要对孩子讲:“瞧你那熊样,能干什么?”这种说法既蔑视了孩子的能力,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家长应当引导孩子,使孩子勇于面对不完美的结果,敢于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让孩子变得更加成熟。

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了这一点,与孩子沟通起来就会顺畅许多。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难,其实,只要父母是个有心人,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难。

3.嘲笑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并走向极端

孩子连连挫败,已感到非常失望,希望得到安慰,此时,父母不但不加以鼓励,更一再数落他、讥笑他、贬抑他、小看他,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加失去信心、继续失败,一直到完全陷入绝望的境地中。

一些遭受父母嘲讽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畏首畏尾、胆怯、没有自信。另一个极端就是当孩子挫败时,却受到父母的嘲讽,便会对父母产生怨恨而耿耿于怀,由于害怕,故只能将对父母的轻视和怀恨隐藏在心底,等到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找机会加以报复。

一个习惯以讽刺的态度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可能期望孩子对他真心尊敬的。

父母想激励孩子,可以用称赞、鼓励、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要说孩子的坏话,挖苦孩子的缺点,数落孩子的过失,更不要为孩子贴上标签,因为一旦贴上了标签,周围的人便都认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包括他自己在内。

陈蒙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初中时每做一门作业,都希望做得最好,因此每天放学后,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陈蒙因为力求完美,所以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很多,以致晚上睡得很迟。睡眠不足,上课时便无法集中精力,如此恶性循环,陈蒙的成绩便每况愈下了。

陈蒙的妈妈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改正的方法,反而经常嘲笑他说:“不是那块料,学也白搭。”陈蒙由于经常被母亲嘲笑,在内心中亦觉得自己很笨,学也白搭,于是失去了积极性,原本不大理想的成绩更见低落,直到17岁才勉强完成初中的课程。

陈蒙自知无法升读高中,也相信自己比别人笨,只有出来工作。由于蒙蒙对自己失去信心,每份工作都做得不好,有时还被老板开除。

现在已经成人的陈蒙,仍然是一副胆怯、没有信心、自卑、畏缩的模样。

从陈蒙的经历中可以足见父母如果经常嘲笑和讽刺孩子,对于孩子的坏影响是何其深远。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缺点或不足,请不要使用嘲笑的语言。

4.注意,不要揭孩子的旧伤疤

许多父母都有这个倾向:孩子一旦有些小错误,父母就把孩子以前犯过的错误统统拿出来批评一番。父母们以为不断的批评可以使孩子加强记忆,促进孩子改正错误,但结果却不会如他们所愿。

同时,有些父母喜欢在他人面前揭发孩子的错误,希望别人也能批评孩子,证明自己的正确,孩子的错误,促进孩子改正错误。实际上,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对父母的仇恨增加,进而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

肖姗与章艾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玩,快放假了,肖姗就到章艾家来玩。

这天,肖姗和章艾的妈妈一起聊起了考试成绩,肖姗高兴地对章艾的妈妈说:“这学期我的成绩都是优。”

“真是好孩子,成绩总是那么好。哎,我还没有看到章艾的成绩单呢。章艾,过来一下。”

其实,章艾早在楼梯口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听到妈妈在喊她,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

看着章艾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开始有些生气,“是不是又考砸了?把成绩单拿来,我要看一看!”

成绩单拿来了,没有一个优,大部分是及格。

“你真是让我感到羞愧,”妈妈忍不住地训斥起来,“你的成绩总是那么糟!上次月考竟然有一门不及格,去年还是倒数第10名,像你这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又不求上进的人,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回房间去好好想想去,我不想看到你这个样子!”

虽然不是第一次遭妈妈训斥,可艾艾还是下不了台,只好含着眼泪回到了房间。

章艾就像一个丑小鸭,总是情绪不高,她多么希望得到妈妈的鼓励,可妈妈对她只有训斥、数落,使她更加泄气。

上例中,章艾的妈妈犯了几个错误,导致她与章艾的沟通极为不畅。当妈妈还没有看到成绩单,就非常肯定地说章艾一定没得好成绩,表明妈妈已经确信章艾的成绩很差。妈妈总揭孩子的旧伤,这种态度让章艾完全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事实上,如果妈妈能够关注章艾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孩子明白无论她的成绩如何,只要她努力了,就是好孩子,章艾就会觉得妈妈是真关心她,理解她,鼓励她,从而信心十足地努力学习。妈妈当着孩子好朋友的面训斥孩子,让孩子很没面子,丧失自尊。

看看下面这位妈妈是怎样通过交流来改变孩子的命运的。

有一个男孩,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只是因为后来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所以学会了偷窃,甚至发展到偷抢超市,结果被拘留了。后来,尽管孩子获得了释放,但是,却被学校开除了。

所有的人,包括孩子的爸爸都放弃了这个孩子,妈妈伤心到了极点,但是,她没有放弃孩子,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挽回孩子。

妈妈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才给孩子联系到一家愿意收他的学校,可是,孩子却不愿去,他宁愿与他以前的朋友去玩,宁愿和以前一样生活。

妈妈没有像以前一样,对孩子训斥,说孩子以前的不是,而是给孩子出了一道题:

有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斤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妈妈的两个问题是:

“如果我告诉你,在这3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认为会是谁?”

“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孩子选择了C。

对于第二个问题,孩子这样回答: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也是个废物。而C一定会成为一个社会精英。

妈妈把答案给孩子看,孩子看后吃了一惊。

“孩子,你的答案是错的。你的结论只符合一般的判断,这3个人其实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而C的名字是希特勒,一个嗜血如命、杀害无数无辜生命、最后不得善终的法西斯头子。”

孩子呆呆地看着妈妈,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家教箴言无论孩子以前是什么样子,只要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让孩子明白,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把握现在与未来。

妈妈摸着孩子的小脸说:“孩子,你的人生之程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就算伟人也会有过错。从现在开始,忘记过去,努力做你想做的事情,你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妈妈的话,改变了孩子生活的态度。

他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并且认真学习,过去的事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他后来说:“是妈妈让我觉醒,给了我重新开始的自信。”

这位妈妈并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总盯着孩子的过去,揭孩子的旧伤,而是让孩子明白:过去并不重要,即使你过去犯了多大的错误,你也还有机会把握现在和将来。这种鼓励,让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

可见,父母要想鼓励孩子,就要摈弃对孩子的偏见。不要总是揭孩子的旧伤,而是要与孩子做好双向沟通。

孩子的任性常常让家长头疼,在教育任性的孩子上也常常束手无策。一些父母要么姑息纵容、听之任之,要么无理压服、滥用权威。前者容易让孩子变得更加固执,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而后者则会使孩子更加屈从,更加自卑而失去自信。改变孩子任性的习惯,同样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需要巧妙的教育方法。只要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孩子的任性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