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2157400000020

第20章 不要做经常责骂孩子的父母(2)

自古以来,管教孩子的铁律之一就是“责备没有关系,但不要动怒”。这表示一般的父母看到孩子做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大发雷霆。的确,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可以将自己的感情直接地表现出来。然而,高声叱责究竟有多大效果,实在令人怀疑。因为吼骂等于是感情的发泄,与责备是不一样的。平常说话和颜悦色的父母,如果突然采取这种管教方式,孩子当然会大吃一惊,觉得“自己是否真的犯了大错”,而产生反省之心,并且从父母不寻常的态度中,找出他们动怒的原因,从而得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平常父母责备孩子,如果一向就是大吼大叫的,孩子根本不会深思父母话中的含义,只会不耐烦地觉得“又来了!”对于这种早已心理麻痹的孩子,父母即使吼得喉咙哑了,也没有什么效果。更严重的是,等到孩子年纪再大一点,甚至会产生以牙还牙的心理,和父母顶嘴:“讨厌!”“我知道啦!”

换言之,唠唠叨叨地责骂,是最笨的方法。

《伊索寓言》中的“狼来了”的故事众所周知,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家长教育孩子也会有启示:

看羊的少年为了满足自己恶作剧的心理,故作惊慌地大喊狼来了,然后冷眼旁观村人慌张的模样,觉得很有趣,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愚弄大家。等到野狼真的来攻击羊群时,再也没有人相信他的求救,他只好眼睁睁看着野狼在羊群中肆虐。

为人父母者看了这个故事,应该会了解,如果平常动辄大声责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对于这种责骂也就无动于衷了。除此之外,亲子间也无法建立信赖关系。将来当孩子处于人生最紧要、最需要父母当头棒喝的时刻,父母即使高声大喝,也毫无用处了。

动辄对孩子发脾气,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责备法,既不需脸红脖子粗,又能取得效果呢?著名的棒球解说员佐佐木信曾说过这样的话:

“在棒球方面,一个选手在一场比赛中,大概要看他们的教练50次,这时候,教练应该保持沉稳的态度。

名教练三原修、水原茂、鹤冈一人、川上哲治在自己的球队陷入危机中时,总是面不改色地靠在椅子上,优哉游哉地观看比赛,这种态度不仅能避免选手分心,甚至能成为一种鼓励。选手可以从教练的态度中,感觉到他对自己的信赖。”

佐佐木信认为,这种不流露感情的方法,可以运用在亲子关系上。如果父母亲经常显得很焦躁,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无法保持冷静。

温馨提示如果父母自己心情欠佳,在责备孩子之前,最好先稍微抑制一下,不要把嗓音放大了。再过一段时间,也许你就会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大发脾气的。

佐佐木信也告诉我们,骂人时必须冷静,音量也必须压低。对于父母来说,责骂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越会注意倾听。

“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叫到这里来吗?”“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感想?”以冷静的语气慢慢说,相信孩子会衷心地反省自己的行为。等到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时,再告诉他:“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好吗?”相信孩子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这种责备——也就是说服的方法,很理性,容易让孩子接受。如果随意责骂,使彼此火气上升,恶脸相向,也就失去责备的意义了。“你看!我骂你骂得喉咙都哑了!”在强迫孩子承担这种莫须有的责任之前,父母应该以冷静的态度面对他。

5.父母的冷酷言语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我非常讨厌你!”“滚出去,永远不要回来!”父母用这些言辞直接否定孩子的人格,会造成他们强烈的反感与逃避行为。

父母用重话来责骂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轻则引起孩子逆反,重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关爱,从而使孩子的人格产生问题。

父母绝对不能对孩子使用这样两句话,即“我最讨厌你了!”“你给我滚出去!”

责骂的话一定要针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也就是对事而不对人。在责骂他的错误行为时,最重要的是正确地传达给孩子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

基于这种理念,如果直接使用厌恶的话,这并不是针对孩子的行为,而是做父母的完全否定了孩子的人格。

当然父母说出这句话的出发点原本是“我对你这种行为感到非常讨厌”,本意上并不是对人,但孩子却无法分辨,很容易会错意。

孩子必须依赖父母的呵护才能存活下去,如果自己被父母全盘否定了,那么他就一定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当然,这种与生俱来的亲子关系,并不会因为一句脱口而出的话便立即断绝,父母们也是因为认同自己与孩子在精神上紧密的关系,才会比较容易脱口而出;这也是人与人交往时自然形成的行为,而不是亲子间才会产生的偏差。

所以,如果父母们忍不住骂出了这类话,希望能稍微更正,明确告诉孩子自己讨厌的是某种行为,而非讨厌孩子本身。

如果因为头痛而焦躁的话,父母最好诚实地说出:“因为妈妈头痛,所以请你安静点儿。”孩子不见得会因为父母一句话而变得安静,但父母能稍微将自己的情绪传达出来,未尝不是件好事。

父母会对孩子口出恶言,往往是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这时候父母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调适情绪的方法。

有些父母使用的方法是:趁孩子不在的时候,将瓶子或盘子丢在地上,或是用力把抱枕往墙上丢以发泄情绪。

或许你会觉得这种行为很蠢很好笑,但与其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倒不如将情绪引导到其他方面,这种方式才是成人的作风,这样可以避免用伤害孩子心灵的冷酷言语来责骂孩子。

6.好父母应做好责骂后的安抚工作

安抚时使用言语,还不如用亲肤育儿法,因为父母责骂孩子的原因并非憎恨孩子,只要能达到纠正偏差行为的目的就行了。

父母在骂了孩子之后,往往会心疼孩子惨遭痛骂后的可怜模样。

就如先前所提及的一般,当恶言训斥孩子如“我最讨厌你了”、“你给我滚出去”等重话,极度伤害孩子的内心时,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父母必须好好安抚孩子。

等发完脾气、心平气和之后,向孩子说明“我是在生气你所做的事,而不是真的讨厌你”,如此可以消除孩子担心被父母否定造成的不安。但在安抚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矫枉过正,即使责骂后孩子心情郁闷,父母也不要总是向孩子道歉说:“对不起,都是妈妈不好。”

如此一来,孩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便很难判定是对是错,导致孩子价值观上的无所适从。而且这样做,也会折损父母的权威。因一时情绪失控怒斥孩子,事后父母或许又会于心不忍而向孩子道歉,这样做自己的心里也许会舒坦些;但对教育的效果而言,却不是上上之策。

即使如此,父母也该让孩子明白,父母只有在必要时才会叱责他们,事后的安抚最好以肢体语言来表达。

具体来说,父母不一定要用言语道歉,抱住孩子告诉他“妈妈也许对你严厉了点儿,但是你也有错”。这样更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另外,肢体语言所表现出的爱,可以让孩子明白,即使自己受到责难,也不会因此而遭到遗弃。

有时候当父母的仍不免自我苛责,但应避免对自己叱责的行为道歉,应转而称赞孩子其他的良好行为代替。

总之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了解你并非因为不喜欢他才痛加责罚。

不当的责罚如果不采取及时的安抚,会扼杀孩子纯真的天性。

有时在责骂孩子之后,一见孩子因不当责罚而消沉的样子,做父母的也许会为此深感内疚,其实父母无须为此觉得气馁。

温馨提示为了避免造成和孩子间的隔阂,父母在安抚孩子时,千万不要一见到孩子闷闷不乐就惶恐不安。父母是孩子心灵最重要的依靠,不该在孩子面前显露自己的心神不宁。

孩子对于父母禁止他们所做的事,无法心悦诚服地接受时,自然会因此而感到不满,但父母仍需将自己的意思忠实地传达给孩子。

即使稍微有点儿过火,但对家里还有更小的孩子的父母来说,今后才是学习教养孩子的良机。自己本身应在重蹈覆辙时,努力成为对责罚有自信及责任感的人。

父母在安抚孩子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极度慌张失措或强烈的情绪失控,责骂孩子后,尽可能平静自己的心情,以平常的态度自处,这样孩子也才能放下心来。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磕磕绊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和错误。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时,最不能忍受的是父母的挖苦和羞辱。孩子再小也有人格和尊严,挖苦和羞辱只能造成对孩子的伤害,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对立和冲突,根本谈不上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长,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进行交流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