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2157400000019

第19章 不要做经常责骂孩子的父母(1)

——父母对孩子说话要做到语言文明

1.父母有必要责骂孩子吗

父母有必要责骂孩子吗?日常生活中很难完全避免责骂,有时候想想责骂这种行为也不是罪大恶极的事。孩子在将来必定会步入世俗,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所以教育儿童的目标,必然是为了栽培孩子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因此,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责备是少不了的行为。

但实际上,父母也可以换个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一定非得通过责备孩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于孩子,至少可以对他们说:“我现在对你所做的事不怎么满意哦!”而没有必要大声训斥。如果只是偶尔口气稍差地责骂或是打打屁股,倒也无可厚非。

如果孩子真的做了不该做的事,而父母也因为这件事而感到不愉快的话,就应该把这种不愉快的心情传达给孩子知道,这样孩子才能了解到自己做错了事情。

当然,跟孩子沟通时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对方是3岁以下的孩子,与其说出一串大道理来表达,倒不如直接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比如自己很喜欢或不喜欢等,而孩子也能感受到:“啊!原来妈妈不喜欢这样呀!”

然后重复去体验那些感受,而逐渐了解那些行为是自己不能做的。

父母不当的责备,有时会给孩子造成模棱两可的结果。例如,在餐厅内,看到邻座的父母非常和善,当孩子做出不适当的行为时,有些父母完全不会动怒,有些父母则面露不悦的表情,可是却未对孩子传达责备的讯息,这样会让教导孩子的效果大打折扣没有使责备获得应有的效果。

父母正确的责备应当是这样的,它能激起孩子对周围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的关心,激起他为人服务的热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信赖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疼爱。如果父母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责骂孩子,就会激起孩子内心的强烈不安,使孩子在精神上缺乏安全感。同时父母的叱责、严厉的管束极容易束缚孩子的主动性,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主张,父母除非不得已,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责备自己的孩子。

2.叱责孩子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父母不该让叱责都落在孩子头上,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

做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做父母更是一门大学问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时,大多以叱责来对待,俗话道:不骂,孩子就不晓得厉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叱责也确实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但是,家长应该怎样责骂孩子,这里面却有很大的学问。简单粗暴的叱责,不仅无法使孩子心服,而且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不但束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扼杀孩子心灵的创造精神。

有一位老师,她的严厉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她始终抱着严师出高徒的思想,所以她代课的班级学生们都能严格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这位老师不但对学生严格要求,回到家中,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她给自己的孩子制订了一套又一套家规,孩子在家不许大喊大叫,吃饭时不许说话,坐着时要上身挺直……因为家规太多,孩子往往会在无意间有所违背,并因此而遭到母亲的叱责。在这位家长一成不变的家规管教下,孩子变得非常听话,对人总是彬彬有礼,但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而且还拘谨怕事。

有一天,学校里有事,这位老师无法回家。孩子中午放学回到家中,坐在沙发上等母亲回来做饭;可是母亲迟迟没有回来做饭,孩子就那么饿了一个中午,空着肚子回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母亲回到家中问自己的孩子中午吃了些什么,孩子回答自己什么都没有吃。

母亲又问孩子,冰箱里有快餐面,中午为什么不取出来泡着吃,孩子的回答很值得回味:“你没告诉我吃快餐面呀!”

隔了没几天,母亲正在做菜,发现家里没有酱油了。便让孩子到商店去买酱油。当时,商店盘点关门。孩子来到商店一看,只在门前摆着一个小摊。摊上没有母亲要的瓶装酱油,只有各种塑料袋包装的酱油。由于母亲没有吩咐可以买袋装酱油,孩子便没敢买,空着手回家了。

家教箴言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叱责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多了少了都会影响到菜的口味,只有适当,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饭菜!”

由上面的故事可知,孩子在严厉的管教下,在不断的叱责中,已经逐渐养成胆小怕事的习惯。在生活中,他总是一味地听从家长的吩咐,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要求,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从而使孩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非常无能。

其实,孩子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独立的要求,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事事都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应该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分辨是非的能力。即便孩子做错了,家长也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

3.坏孩子往往是父母骂出来的

“夸出好孩子,骂出坏孩子”。这句话非常有内涵。孩子虽小,但他也是独立的个体,他在成长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对事物的认识不足,需要家长的教导。这里所说的教导,并不是要求家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苛刻,就会抹杀孩子对事物选择和判断的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有缺点而没有长处,失去了努力向上的信心,于是破罐子破摔。

肖海是一位初二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好。和很多中国孩子一样,他免不了要受到父母的骂。

肖海天性好动,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就显现出来,不仅好动,他还喜欢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不过在小学时,他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小学三、四年级时,他还考过班里的第一名,父母曾经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没想到,进入小学五年级后,肖海的学习成绩一度下滑,进入了班上的中等水平,这时,父母就着急了。母亲是一位营业员,脾气有些暴燥,每次开家长会回来,就阴沉着脸,大声地训肖海是“怎么学的”。有一次,肖海放学的路上与一位男生发生了矛盾,打了一“仗”,没想到被男生的家长告状到肖海的母亲那里,而那位男生是一位奥数学习尖子,英语学习也很好,男生的家长在肖海的母亲面前炫耀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好,骂肖海“没有家教”,是不会学习的“野孩子”。这下子可触犯了肖海母亲的自尊心,可她自知理亏,不敢和对方男孩的母亲对骂,于是,晚上就像疯子一下把心中的气全撒在肖海身上,骂了肖海整整一个晚上,什么难听的话就骂遍了,什么“我怎么养了你这个鬼东西”、只知道玩,把肖海被骂得很伤心,从此,他不愿理会妈妈。在学校里看到那个男生就生气,这样,学习成绩就自然一路下滑。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引起母亲发脾气,挨母亲的骂。升了初中,肖海的成绩总是在班上的后几名,每次开家长会或肖海犯了什么错误被老师找到学校后,肖海就要受到母亲的一顿痛骂。而骂后的结果是使肖海心灰意冷,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肖海就真的成为一名“坏”孩子了。

可见,家长应该少责骂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以此来了解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从中了解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最好也不要严厉地责骂孩子,更不要当众责罚孩子,而应在孩子平静下来后,跟孩子讲道理,但是有错必须罚,只是家长要注意惩罚的方式。

4.责骂的声音越小,却越能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