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业规范与素质小全书(MBook随身读)
2141400000008

第8章 高效:忙要忙到点子上

迅速融入团队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只有把自己融入整个团队,凭借集体的力量,才能高效工作,甚至把个人不能完成的棘手的问题解决。

然而有些职场中人,只工作不合作,宁肯一头扎进自己的专业之中,也不愿与同事有密切的交流。这样的人,想靠单打独斗把自己带到事业的顶峰是不可能的。因为,当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的时候,人家早已遥遥领先,你的心血也就随即变成“明日黄花”了。在这个个性张扬、共性奇缺的时代,许多企业的老板越来越重视具有团队意识的员工。他们说:“我们愈来愈迫切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员工来提高我们的士气。”

对企业而言,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个人主义在职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作为职场中的个体,你可能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你绝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你善于合作,把自己融入整个团队,依靠集体的力量,你就能把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完成,老板也会因此对你另眼相看,从而提拔你。所以,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捷径,就是善于同别人合作。

融入团队要有团队意识,首先就要摒弃“独行侠”的思想,告别“狂妄”、“自视清高”、“刚愎自用”,代之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团队意识。那么怎样才能加强与同事间的合作,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呢?

1.积极乐观

即使是遇上了十分麻烦的事,也要乐观,你要对你的伙伴们说:“我们是最优秀的,肯定可以把这件事解决好,如果成功了,我请大家喝一杯。”

2.平等友善

即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即使你认为自己以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眼前的工作,也不要显得太张狂。要知道还有以后,以后你并不一定能完成一切。还是做个朋友吧,平等地对待对方。

3.创造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要安于现状,试着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有不凡表现的人,除了主动保持与人合作以外,还需要所有人乐意与你合作。

4.善于交流

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你与同事之间会存在某些差别,知识、能力、经历造成你们在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协调的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听对方的想法,你要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事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5.接受批评

请把你的同事当成你的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评。一个对批评暴跳如雷的人,每个人都会敬而远之。

善于应用更多的办法展开与同事的合作。有优秀团队意识的人,才能给自己和整个团队带来无穷的收益。

培养重点思维

从重点问题突破,是高效能人士思考的习惯之一,如果一个人毫无重点地思考,就等于无主攻目标,做事的效率必然十分低下。相反,如果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1.抓住问题的关键

具有重点思维习惯的人是不会去回避问题的,因为最大的问题可能恰恰是“没有问题”。

正如一位知名企业家所言,“最危险的瞬间往往发生在成功的瞬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问什么样的问题,就意味着他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多问几个“为什么”

世界上的问题有两种,一种叫作暂时性问题,另一种叫作永久性问题。比如说,你在饭店吃饭时,服务员不小心将油腻的汤全洒在你身上了,你的衣服弄脏了。这个问题属于暂时性问题,你把衣服一洗,就没事了,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暂时性问题不是问题。但是万一洗不掉,怎么办?这就成了永久性问题了。既然是永久性问题,那就无法解决。既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你耿耿于怀也无济于事。所以,永久性问题也不是问题。

面对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问这样的问题:

1.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目的。

2.不问我失去了什么,而要问我如何才能得到。

3.这件事的发生对我有什么好处。

4.我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5.对于这件事我学到了什么。

问什么样的问题,得到什么样的答案。问好的问题,得到好的结果;问不好的问题,得到不好的结果。那些具备重点思维的高效能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懂得问比较好的问题。

经常问自己问题有下面几个好处:

1.可立即转变你的注意力,进而转变你的心情。

2.可以改变或转换你头脑中所删除的经验。

3.可以帮助你发掘内在的成功资源。

英特尔公司的副总裁吉尔伯特先生建议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找问题:

1.向“关键点”要问题。关键点往往决定全局。因此,请重视:哪些点、哪些环节、哪些岗位、哪些人、哪些时间是关键的,“关键点”抓准了就会“纲举目张”。

2.向“薄弱点”要问题。一个链条有10个链环,其中9个链环都能承受100公斤拉力,唯独有一个链环的承受拉力只有10公斤。那么这个链条总体能承受的拉力就取决于最薄弱的那个环节,只能是10公斤。“木桶原理”也指出: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3.向“盲点”要问题。盲点就是你疏忽而看不到的地方。向盲点要问题,就是要到我们容易忽视的点、岗位、部门、工序、人员、时间等上面,去发现问题,或去防止问题的发生。

4.向“奇异点”要问题。奇异点,是异乎寻常的点。异常现象可以提供新的机遇,或者引发创新,带来变革,也可以引发破坏,从而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5.向“结合点”要问题。上下级之间、家庭与工作单位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甲乙方之间、单位与外部环境间、计划的两个环节之间等,都属于两个事物的连接部位,即结合点。结合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为什么?因为结合点部位是信息的集散地,是矛盾的集中地,是人们注意力的关注点。

找准了这五点,不仅容易避免出现引发损失的问题,还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且由于善于探寻问题,很可能还有新的创造与发现。

不被琐务缠身

高效能人士不能被太多的琐务缠身。其含义主要是说高效能人士要充分重视时间的价值,不浪费时间去做那些不值得做的事情。

做不值得做的事,会让自己误认为完成了某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心安理得;做不值得做的事,会消耗自己做有价值的事的时间;做不值得做的事,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如何避免做不值得做的事?我们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注重时间的价值

琐碎而无价值的工作指的是一些不重要的任务或工作,而且报偿低。它消磨你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让你不能处理更为重要且当务之急的工作。

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注重时间的价值。无论是老板还是打工族,一个高效能的人士总是能判断自己面对的顾客在生意上的价值,如果有很多不必要的废话,他们都会想出一个收场的办法。同时,他们也绝对不会在别人的上班时间,去和对方海阔天空地谈些与工作无关的话,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妨碍别人的工作,浪费别人的生命。

处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人们常因繁重的工作而紧张忙碌。如果想调剂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学会有效利用时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方面,若能以最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那么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挪为他用了。因此,善于利用时间,不仅可以完成许多事情,还能拥有轻松自在的生活。

2.将时间集中于本职工作

如果你不想被琐务牵扯太多的精力,首先就应当将时间集中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此,你必须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高报偿或是重要的工作上,从而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3.利用“神奇的三小时”

被人们称为时间管理大师的哈林·史密斯曾经提出过“神奇三小时”的概念,他鼓励人们自觉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点起床,这样可以比别人更早展开新的一天,在时间上就能跑到别人的前面。利用每天早上5~8点的“神奇的三小时”,你可不受任何人和事的干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早起三小时就是在与时间竞争,你必须有恒心,养成早起的习惯,以后你会受益无穷。

早睡早起除了哈林·史密斯所提到的“神奇三小时”的好处之外,更有着以下的一些好处:

(1)获得内心的平静。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现在生活在都市的人最缺乏的、最渴望的就是“心灵的平静”。而早睡早起,利用早上神奇的三小时想些问题、做些重要工作,这样往往可以捕捉到都市喧嚣忙乱背后的宁静时刻。

(2)规划一天的工作。“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往往是你精神最集中、思路最清晰、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

在这段时间里,绝对没有人或电话来骚扰你,你可以全心全意做一些平日可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或事务,规划一下未来的工作,并且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3)培养自律能力。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可以使你一天精力充沛,更能增强你的信心,考验你的自律能力,为你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概念”。

(4)调息身心。当然早睡早起并不是苛刻地剥削我们的睡眠时间,正好相反,早睡早起只是将我们的睡眠及起床时间略微调整,而这正是高效率利用时间的要求。

如果我们在晚上10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的话,我们的睡眠时间仍然是7个小时。而一般人如果在午夜12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的话,他们的睡眠时间也同样是7个小时而已。

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倡早睡早起,运用“神奇的三小时”这一概念,只是非常有策略性地将休息和工作的时间对调了一下,我们将晚上10点至午夜12点这段本是用来看电视、看报纸、娱乐、应酬的时间用于睡眠,而早上5~8点这段本应用作睡眠的时间,则用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4.舍弃不必要的个人及外事活动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没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放弃它们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时间利用率。

5.妥善安排你的时间

一位高效能人士知道该把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他们具有自我矫正的能力,从而能把时间用到适宜的地方。

善于授权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认为一个杰出的高效能经理人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善于授权。著名的管理大师柯维博士认为做不到合理授权是现代多数中层经理工作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柯维博士认为:“现代社会许多大小公司的老板、部门主管早已被信息、电讯、文件、会议压得透不过气来。几乎任何一项请求报告都需要他审阅,予以批示,签字画押,他们为此经常被搞得头昏眼花,根本无法对公司重大决策进行思考,在董事会议上他们很可能是最无精打采的一类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管理者吗?有必要要求他们过目每一份文件吗?细到内务部门发稿笺这类小事,都有可能摆上他们的办公桌,而又为等待他的批阅,这项工作也许会拖到下个礼拜,直等到老板自己没有稿笺可用的时候,他才会想起叫来内务总管训斥一顿。而积满灰尘的报告会使局面变得非常尴尬、不愉快。”柯维博士认为,工作效率不高就是因为被一些琐碎的事给拖住了后腿。

杰克·韦尔奇是简单式效率型管理的倡导者。他认为高度的集权式管理只会让公司的运行减慢。一名高效能人士不担心过分授权会动摇自己的位置,相反,他会通过授权使自己的工作趋向于完美。

1.制订合理的授权计划

授权是一项重大的决定,因此,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说,他必须对此形成完整的计划。这种计划可能不是文字的,但一定要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框架,盲目授权,或者未经仔细斟酌设计的授权将带来混乱。

制订授权计划,核心在于弄清楚授权要做的事情有哪些,这些事情的程序、步骤是怎样的,在每个过程中有哪些要点、预测到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怎样的等。

一个完整的授权计划应包含下面几点基本内容:

(1)授权任务是什么,这项任务涉及的特性和范围怎样。

(2)授权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

(3)用来评价工作执行的方法是什么。

(4)任务完成的时间要求。

(5)工作执行所需要的相应权力有哪些。

如果授权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们应设计一定的管理表格,这类表格能帮助他人形成完整清楚的授权计划。

授权计划单简介:

(1)任务细节:任务的职责范围、完成任务的关键点、特殊目的、时间要求等。

(2)人员详细资料:能力、兴趣和主动性水平、时间可能性、与以往培训和经历有关的内容等。

(3)培训要求:性质、方法、时间、成本。

(4)权力需求:完成工作所需的对人、财、物、信息等组织资源调用的权限。

(5)反馈方式:反馈的方法、频率等。

(6)中层经理本人的职责:职责是什么,实现手段。

授权计划的制订不应是自上而下发布命令的方式,这恰是与授权精神相违背的一种方式。授权计划从一开始即要求受权下属的参与。应允许下属参与授权的决定,在授权计划形成之后,应在更大范围内公布授权计划,根据授权计划向下属进行反馈和提问。这样做的好处有多种:其一是帮助管理者整理自己的思想,在确有必要时,修改授权计划;其二是使下属充分理解授权的精髓,在最大限度内得到下属的认同,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又能在组织中起到宣传引导作用,形成授权的心理期待。

2.掌握正确的授权方法

不同的授权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名高效能人士应当掌握正确的授权方法。授权的方法按照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按照授权受制约的程度,授权的方法有:(1)充分授权;(2)不充分授权;(3)弹性授权;(4)制约授权。

充分授权是指管理者在向其下属分派职责的同时,并不明确赋予下属这样或那样的具体权力,而是让下属在管理者权力许可的范围之内,自由、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拟订履行职责的行动方案。这种授权的方式虽然没有具体授权,但在事实上几乎等于将管理者自己的权力——针对特定的工作和任务的——部分下放给其下属。充分授权的最显著优点在于能使下属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较大的满足,最大可能地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授权管理者而言则大大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充分授权是授权中的“高难度特技动作”,一般只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要求授权对象是具有很高素质和责任心的下属。

不充分授权是指管理者对其下属分派职责的同时,赋予其部分权限。根据所授下属权限的程度大小,不充分授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让下属了解情况后,由领导者作出最后的决策;

②让下属提出详细的行动方案,由领导者最后选择;

③让下属提出详细的行动计划,由领导者审批;

④让下属果断采取行动前及时报告领导者;

⑤让下属采取行动后,将行动的后果报告领导者。不充分授权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授权形式,它的特点是较为灵活,可因人而异、因事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它同时要求上级和下级、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必须事先明确所采取的具体授权形式。

弹性授权是综合充分授权和不充分授权两种形式而成的一种混合的授权方式。弹性授权是根据工作的内容将下属履行职责的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授权方式。

弹性授权的精髓在于动态授权的原理。弹性授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工作条件、内容等发生了变化时,管理者可及时调整授权方式以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管理者在应用弹性授权时的技巧在于保持与下属的及时协调,加强双向的沟通。

制约授权是指管理者将职责和权力同时委托和分派给不同的几个下属,以形成下属之间相互制约地履行其职责的关系。如会计制度上的相互牵制原则。制约授权形式的应用要求管理者准确地判断和把握使用的场合。它一般只适用于那些性质重要、容易出现疏忽的工作。制约授权在应用中的另一个要点在于,警惕制约授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过分地制约授权会抑制下属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处理工作的效率。制约授权作为较特殊的一种授权方法,一般要求与其他授权方法配合使用,取其利,去其弊。

3.注重授权流程与关节点

授权是一个连续性的流程,授权由计划走向操作化的方案,关键在于把握这一流程中的关节点,授权的全部奥妙正在于这些关节点之中。一个高效授权的管理者,他的全部授权技能体现在对这些关节点的把握之中。

(1)作好授权准备:扫除授权障碍,明确授权意识,营造授权气氛,制订授权计划;确认任务:有目标授权,针对特定任务授权,任务本身需要整理规范和明确。

(2)选择合适的受权者:根据下属的潜能、心态、人格挑选合适的人完成特定的事。

(3)授权的发布:授权计划的最后商定,宣告授权启动,明确任务及权限,制定考核标准。

(4)进入工作:管理者放手,让受权者完成工作,对一般性的工作方式不作干涉。

(5)控制进展:管理者要保证工作以一定速度进行,应当给下属适当压力,让其感到责任,保证工作按计划完成。

(6)约束授权者:注意下属行为偏离计划的倾向,防止授权的负面作用,及时反馈信息,保证授权沿预定轨道前行。

(7)验收工作,兑现奖罚:评价工作完成情况,按预定绩效标准兑现奖励或惩罚,总结授权,形成典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4.把握授权时机

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说,制订了合适的授权计划,掌握了正确的授权方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切入授权,这个时机的选择对于授权的效果可能会有显著的影响。这种时机既可能是一些特殊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再次出现。把握这种时机,导入授权,能让下属切实感到授权的必要。

有效的授权者常在下列情形出现时授权:

(1)管理者需要进行计划和研究而总觉得时间不够;

(2)管理者办公时间几乎全部在处理例行公事时;

(3)管理者正在工作,频繁被下属的请示所打扰;

(4)下属因工作闲散而绩效低下;

(5)下属因不敢决策,而使公司错过赚钱或提高公众形象的良机;

(6)管理者因独揽大权而引起上下级关系不和睦;

(7)公司发生紧急情况而管理者不能分身处理时;

(8)公司业务扩展,成立新的部门、分公司或兼并其他公司时;

(9)公司人员发生较大流动,由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中层管理者主持各部门、团队工作时;

(10)公司走出困境,要改变以往的决策机制以适应灵活多变的环境时。

遵守时间

守时是高效能人士的一项重要习惯。曾有人问美国最大的连锁公司的经营者彭尼先生:“在忙碌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设法做完全部工作的?”彭尼的回答非常简单:“我总是准时地做每件事。不要等到明天,昨天已过去了,唯一的时间是今天。”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但时间又是无情的,它不能挽回、不可逆转、不可贮存,且永不再生。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效能人士,就必须认清时间的价值,认真计划,准时做每一件事。这是每一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如果你连时间都管理不好,那么,你就不要再奢望自己能管理好其他的任何事物,更不要奢望金钱能滚滚而来。

一、重视“五分钟的价值”

博恩·崔西博士曾说,能力和准时是高效能人士必备的,前者又往往是后者所结的果实。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极少是不准时的。事事准时者,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信任度,无形中还增加了自己的时间。拿破仑曾经说,他之所以能战胜奥地利人,是由于他们(奥地利人)不知道5分钟的价值。没有什么比时间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准时更能节省你自己和他人的时间。然而有许多人,也许还包括你,因为不准时,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因此,如果你想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就应当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正如维京公司的总裁布尼斯先生所言:“没有什么比守时能更快地激起一位商人的信任感,也没有哪种习惯会比总是拖延更快地削弱自己的声誉。”

二、准时“赴约”

守时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约会迟到,会给别人留下毫无诚意的印象。约会守时是很必要的,既节省自己的时间,又节省他人的时间。

一个高效能人士应当养成按时赴约的好习惯。不管约会是你提出来的,还是对方提出来的,你都要提前几分钟到达约会地点,这一点很能表现你的诚意和礼貌。如果是你提出的约会,即使你准时到达,如果对方已经在等你,对方心里就会想:“是你提出的约会,自己还比我晚到。”这样一来,你的诚意在对方心中就大打折扣了。此外,要是你比对方早到的话,可以先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酝酿一下和对方见面的话题,准备越充分,越能顺利达到约会的目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约会时迟到或让别人等都是缺乏诚意的表现,你会因此被认为是不讲原则、不守信用的人。

三、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要做到守时,就应当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人性本身是放纵、散漫的,主要表现在对目标的坚持、时间的控制等方面做得不到位,事情不能按时完成。如果拖延已开始影响工作的质量,就会蜕变成一种自我耽误的形式。今日不清,必然积累,积累就拖延,拖延必堕落、颓废。延迟需要做的事情,会浪费工作时间,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压力。

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善于为事情设定“最后期限”,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限定,就如同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只有懂得用时间给自己施加压力,才能避免拖延。所以,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说,最好制定自己每日的工作时间进度表,记下事情,定下期限,每天都有目标,也都有结果,日清日新。在此,海尔公司“日日清”的目标管理实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海尔公司在实践中建立起一个每人每天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清理、检查的“日日清”控制系统。案头文件,急办的、缓办的、一般性材料的摆放,都是有条有理、井然有序;临下班的时候,椅子都放得整整齐齐的。

“日日清”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日事日毕”,即对当天发生的各种问题(异常现象),在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问题积累,保证目标得以实现。如工人使用的“3E”卡,就是用来记录每个人每天对每件事的清理过程和结果的。二是“日清日高”,即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要求职工“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高一倍。

事实上,人们不能准时做事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一些人是因为不喜欢手头的工作,另一些人则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要养成更富效率的好习惯,首先必须找出导致办事拖延的原因。这里我们根据人们不能按时做事的原因分析了一些解决方法,帮你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

1.如果是因为工作枯燥乏味,不喜欢工作内容,那么就把事情授权给下属,或雇佣公司外的专职服务。一有可能,就让别人来做。

2.如果是因为工作量过大,任务艰巨,面临看似没完没了或无法完成的任务,那么就将任务分成自己能处理的零散工作,并且从现在开始,一次做一点,在每天的工作任务表上做一两件事情,直到最终完成任务。

3.如果是工作不能立竿见影,取得结果或者效益,那么就设立“微型”业绩。要激励自己去做一项几周或几个月都不会有结果的项目很难,但可以建立一些临时性的成就点,以获得你所需要的满足感。

4.如果是工作受阻,不知从何入手,那么可以凭主观判断开始工作。比如,你不知是否要将一篇报告写成两部分,但你可以先假定报告为一单份文件,然后马上开始工作。如果这种方法不得当,你会很快意识到,然后再进行必要的修改。

四、把握今天

高效能人士应当树立不进则退的时间观念。现实中,有很多人不重视一天的价值,认为一天的时间做不了什么大的事情,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工作上的拖延,使自己无法如期完成任务。

把数学上的“正”与“负”运用在自我检测上,可以检查出自己是否做到日有所学、日有所进。季米特洛夫讲过:“青年时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无法前进。日常工作很多,你们必须好好组织自己的工作,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要采取措施。”我们不妨把在一天中工作有成绩看作“正”,没有成绩看作“负”,每天在睡前,像季米特洛夫讲的那样,一想一问,那会大有好处。人们往往在扪心自问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是“正”号的话,更上一层楼;是“负”号的话,奋起直追。这一问,可以问出雄心、问出进步,使自己在学习上,只有日进,不会日退。

管理好自己

杰克·韦尔奇认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应该具备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了的人,是无法胜任任何工作的,当然,最终他也不会成为高效的工作者。

一、自律是效率的前提

关于自我管理的问题,诙谐作家雅克·布朗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华,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几分才华,而且工作量实在不少,却又看不见太多成果,那么你很可能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

在职业生涯中,大多数人很难在开始的时候就具备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是在经历了他律、协助性自我管理之后,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自律能力在完善一个人的工作绩效方面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能力,那他在工作上的敬业程度就会大打折扣。”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的上班时间是8:30,有人8:20就到了,有人8:30到,也有人8:40才到。平时看不出这三类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关键时刻,或许就是因为这迟到10分钟的习惯,误了大事。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自律能力不同导致的不同后果。

当你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加以实现时,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都因此得到了一定优化,你的做事效率也随之提高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条理可循,做事稳重,不留后患,在同事与老板眼中,你也会是一个行动高效、可以让人放心的人。因此,你的老板就会放心地把重要的工作交由你去完成;你的同事也喜欢与你共同工作,并会主动与你交往。你的能力在执行老板交代的任务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你赢得了晋升与加薪的机会;你的人际网络在你与同事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扩大,这可能会为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功机遇。

二、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可见,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呢?

1.正确思考

如果不开动脑筋,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即使是天才,要想做好事情,也必须充分运用上帝赋予你的才智。剧作家乔治·萧伯纳说:“在一年之中有两到三次用心去认真思考问题的人不多。我之所以在世界上有点名声,就是因为我每周都认真思考一到两次。”如果你始终让大脑保持活跃,经常考虑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思索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你就能培养起有规律的思维习惯,这对于控制你的个人行为将会很有帮助。

2.合理控制情绪

著名的作家奥格·曼狄诺说过:“强者与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强者用行为控制情绪,而弱者只会任由情绪主宰自己的行为。”衡量一个人自制力强弱的关键,就在于他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高尔夫奇才鲍伯·琼斯的生活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说明一个人如果不控制情绪,其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正像今天的老虎·伍兹一样,琼斯也是一个高尔夫神童,1907年他5岁的时候就开始打球了,12岁时就取得了以低于标准杆数打完全场的好成绩,这个成绩是大多数高尔夫运动员一辈子都做不到的。14岁时,他就获得了参加全美业余高尔夫球比赛的资格,但最后并没有取得成功。他因此经常发脾气,影响了球技的发挥,还得了个“俱乐部喷火器”的绰号。

一位被琼斯称作巴特爷爷的高尔夫前辈告诫琼斯说:“如果你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永远赢不了。”琼斯听取了这位前辈的忠告,开始注意控制情绪。21岁时,琼斯终于成功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高尔夫球员之一。28岁时赢得了高尔夫大满贯之后,他就引退了。巴特爷爷总结说:“琼斯在14岁时就能在高尔夫比赛中挥洒自如,但直到21岁时才真正懂得如何控制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转移。当我们受到无法避免的痛苦打击时,若长期沉浸在痛苦之中,既于事无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又影响自己的工作、损害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转移到最能使你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实的活动上去。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尽量减少外界刺激,尽量减少它的影响和作用。

(2)解脱。解脱就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令人烦恼的问题,从更深、更高、更广、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它作出新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有的圈子,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脱,以便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我们的烦恼有很多都是因为自己心胸狭窄,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或身边的几件事,而没有从更广的范围、更长远的角度来想,为一些非原则的小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大事。积极的解脱是把长远利益放在首位,抛开区区小事,全神贯注地去追求自己的远大目标。

(3)升华。升华就是利用强烈的情绪冲动,把它引向积极的、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指升华自己的悲痛情绪。其实不只是悲痛可以化为力量,其他的强烈情感也都可以化为力量。例如,可以化愤怒为力量、化仇恨为力量、化教训为力量、化鼓励为力量、化羞辱为力量,等等。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升华看作是最高水平的自我防御机制。他认为,只有健康和成熟的人才有可能实现升华。

(4)利用。利用,就是我们常说的“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种利用是对时机和客观条件的利用。对一个使我们苦恼的强制性要求,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可使自己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使烦恼变为怡然自得,并乐在其中。

再一种利用,就是对情绪本身的利用。把情绪化为情趣加以利用,这里说得更为具体一些,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意思。诗人利用他涌现的激情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作曲家则在灵感来潮时谱出了动人心弦的乐章。当自己真挚的感情强烈涌现时,抓住它做一些有益的事。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良好平静的心态,就是主宰自我的一个基础。

3.行为规律化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那些需要牛奶的团队不应只是坐等奶牛上门来送奶。”保持思维敏锐、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让成功者脱颖而出,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富兰克林在《我的自传》中,将自制称为自己获取成功的13种美德之一,它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主要获益于“做事有定时,置物有定位”的良好习惯。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就应当像富兰克林那样,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4.培养自制力

传记作家兼教育家托马斯·赫克斯利说:“教育最有价值的成果,也许就是培养了自制力,不管是否喜欢,只要需要去做;一个人开始接受教育不论有多早,首先应该学到的就是自制力。这种教育需要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自制力意味着在合适的时间,为了适当的理由去做需要做的事情。总结一下你的首要任务和行动,看看你的方向是否正确,每天做些必须做但又让自己不那么愉快的事,以培养自制力。

5.挑战自我

为坚定你的信念和决心,选择一项超出你的想象的任务,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完成它。为此,要求你思维敏锐,行动规律化。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能做到的远远超出自己原先预期的。

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不是“工作狂”,他们善于掌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一、告别“工作狂”

据调查,一般工人的生活是不平衡的,从商者尤其如此。许多白领一星期工作的时间超过常规的40小时。经常拼命工作的人就是“工作狂”,过度追求尽善尽美、强迫自己、迷恋工作是“工作狂”的心理特征。现代职场,如何处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把握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高效能人士,是每个人都不应该回避的问题。生活中,一定数量的休闲能够增加你的财富,当然,这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财富。如果你在休闲上花更多时间,或许你最终也会增加经济收入。

在休闲时间中,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有许多好处。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你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当你追求休闲生活时,你的精神会从跟工作有关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从而得到休息。你会因此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会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能给企业提供一些有创造性的新点子。很多最有创造性的成就往往是在走神或胡思乱想中产生的。

其实,很多“工作狂”的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沉迷于工作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工作狂”对工作的着迷导致他们患有溃疡、背部疾病、失眠、抑郁症和心脏病,许多人甚至因此而早亡。

高效能人士能够享受工作和娱乐,所以他们是最有效率的。如果需要,他们可能会大干一两个星期。然而,如果仅仅是例行公事的工作,他们可能懒得做。对于高效能人士来说,人生的成功并不局限于办公室。要做一个有着平衡生活方式的高效能人士,就意味着是工作在为你服务,而不是你为工作服务。有生活和工作计划顾问建议,要想有平衡的生活方式,必须满足生活中的6个领域。这6个领域是:智商、身体健康、家庭、社会福利、精神追求和经济状况。

1.检测你的工作状况

一般来说,每一个执著于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工作狂”的倾向,前面提到过,“工作狂”是一种病态的工作方式。下面主要为你详细地分析一下“工作狂”的诊断依据,以及应对的措施,以助你优化工作状态,成为一个高效工作者。“工作狂”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

(2)从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

(3)基本没有上下班的界限,家的别名为“有床的工作地点”。

(4)对工作达到痴迷状态,一旦离开工作,轻者无所事事、精神不振,重者思念过度、抑郁成疾。

(5)办公室俗称加班时随时可以躺倒睡觉的“家”。

(6)偶尔陪家人逛街散心,也多半心不在焉,脑子中依然是工作萦绕。

以上状态持续5年,则会产生诸多毛病,如高血压、失眠、长期头痛、腰酸背痛等。

2.“工作狂”诊断测试

(对以下问题回答“是”或“不是”,答案“是”越多,则危险系数越高。)

(1)对工作的狂热和兴奋程度,超过家庭和其他事情。

(2)工作有时有薪酬,有时没有。

(3)将工作带回家。

(4)最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是工作。

(5)家人和友人已不再期望你准时出现。

(6)额外工作的理由,是担心无人能够替你完成。

(7)不能容忍别人将工作以外的事情排在第一位。

(8)害怕如不努力工作,就会失业或成为失败者。

(9)别人要求你放下手头工作,先做其他事,你会被激怒。

(10)因工作而损害与家人的关系。

3.病因分析

“工作狂”的病因主要有下面三种:

(1)真正热爱工作或金钱,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乐此不疲,激情不减。

(2)未能营造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内心焦虑、无爱、无寄托,或因家人不在身边,或生活单调乏味,只有同事没有朋友,不得不从工作中寻找乐趣,缺少与工作彻底无关、只为愉悦身心的兴趣爱好。

(3)把工作当作逃避手段。这样的人在影视剧中常见,在生活中有某种苦恼、不满或自卑,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譬如刚刚失恋之人就容易成为“工作狂”。

4.处方

“工作狂”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或者内心成就动机过强,与个人能力脱节所致。除了前几节介绍的一些应对措施之外,下面专门为你列举一些处方,帮你摆脱或者避免成为“工作狂”。

(1)认识对位: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2)时间充裕:让自己从容完成工作。

(3)适当游戏:人非机器,要避免不停工作。

(4)松弛练习:了解自己身体的压力反应(如心跳、头痛、出风疹等),尽量松弛。

(5)向外求援:相信他人,避免单兵作战。

(6)悦纳自己:追求完美,但又不为完美所累。

二、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美国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平衡工作和生活方面堪称是一个专家。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杰克·韦尔奇先生将自己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经验作了一番集中的阐述:我执行的原则就是好好工作、好好享受,花一点时间来当父亲。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十分热门的话题,但一直到我2001年退休之后,它才真正热门起来。过去三年我去世界各地的时候,遇到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是,“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打高尔夫球,还能继续干好CEO的工作?”

在个人应该如何排列生活中各部分的优先次序的问题上,我显然不是专家。何况我一直以为这些选择应取决于个人。但是,作为一名经理人,我处理过数十宗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协调的难题,作为经理人的经理人则处理过数百宗。

从这些经历里,我找到了一些感觉。关于一名高效工作者如何看待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也有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1.分清管理的优先次序

这里,首先我们要确定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究竟指的是什么。它涵盖了我们所有人应该如何管理生活、支配时间的问题——关于优先次序和价值观的问题。基本上,这个平衡是关于“我们应该把多少精力消耗在工作上”的讨论。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个交易——你和自己之间就所得和所失进行的交易。平衡意味着选择和取舍,并承担相应的后果。有时候,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更有利于你把握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实质。

(1)你的老板最关心的事情是竞争力。当然他也希望你能快乐,但那只是因为你的快乐能够帮助他的公司赢利。实际上,如果他的工作做得好,他就可以让你的工作变得很有吸引力,使你的个人生活不给工作拖后腿。

老板给你付工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希望你贡献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的头脑、体力、活力和献身精神。

(2)绝大多数老板都非常愿意协调员工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如果你能给他出色的业绩。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要以员工优异的业绩为前提。

很多企业曾利用积分系统来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那些有突出业绩的人可以获得“积分”,用以交换自己工作的弹性。

(3)老板们很清楚,公司手册上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招聘的需要,而真正的平衡是由一对一的谈判决定的,其背景是一个相互支持的企业文化。

公司手册是件华丽的宣传品,有醒目的照片、多项终生福利的介绍,也包括倒班或工作弹性等。然而许多聪明人很快就明白,手册上所列举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规划”主要是面向新人的招聘工具。

事实上,真实的平衡安排是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就具体问题进行单独谈判得到的,使用的方法正好是我们刚介绍过的业绩与弹性交换的制度。

(4)要避免抱怨的情绪。那些公开为工作与生活的矛盾问题而斗争、动辄要求公司提供帮助的人会被当作动摇不定、摆资格、不愿意承担义务或者无能的人,或者以上全部。因此,那些消极抱怨的人最后总免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所以,在你第五次开口,要求公司减少你的出差,要求在星期四上午请假,或者希望回家去照顾小孩之前,你应该知道自己是在发表一项声明。而且不管你用什么辞令,你的请求在别人听来都似乎是:“我对这里的工作并不真的感兴趣。”

(5)注意及时行动。即使最宽宏大量的老板也会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需要你自己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也知道,的确有一些策略能帮助你处理好这个问题,他们也希望你能采用。

2.一些经验之谈

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门高级的个人管理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下面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经验一:无论参与什么游戏,都要尽可能地投入。我们已经陈述过,工作希望你150%地投入,生活也同样。因此,做事时要努力减轻焦虑、避免分心,或者说,要学会分门别类、有条不紊。

经验二:对于你所选择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之外的要求和需要,要有勇气说“不”。最终,大多数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位置,以后的窍门就是坚持。

学会拒绝将给你带来巨大的解脱,因此,你应该力争对一切不属于你有意识的平衡选择之外的项目说“不”。

经验三:确认你的平衡计划没有把你自己排除在外。在处理事业与生活的平衡关系时,真正可怕的是陷入“为了其他所有人而牺牲自己”的综合征。有许多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制订了完美的平衡计划,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出来,给了工作、家庭、志愿者组织。问题在于,在这样的完美计划的核心,却有一个真空,那就是对当事人而言根本没有乐趣。

在认真考虑这个话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自己想追求平衡和完美,最关键的不过是明白几个道理:

(1)除了工作以外,你要弄清楚,你还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2)在工作中,你要明白自己的老板需要什么。

(3)争取业绩积分,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兑换弹性,再不断补充它。

(4)找寻平衡将是一个过程,找对感觉需要反复实践。在获得经验和思考之后,你可以做得更好。最终,在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艰难,不过是平凡的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