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业规范与素质小全书(MBook随身读)
2141400000004

第4章 沟通与协调

人际沟通的特点

人际沟通是一种个人与周围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情绪、态度、兴趣、思想、人格特点的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的过程。通过人际沟通,个人可以收集到他人心理的、个性的信息,同时也对他人发出了关于自己个性心理特征的某些信息。因此,人际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沟通,它有自身的特点。

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和信念等,它是人们进行沟通行为的直接原因。

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考者

就是说,人际沟通过程的每一个参加者,都要求自己的伙伴具有积极性,不是把对方看成某种客体。在向对方传送信息时,必须要分析对方的可能动机、目的、需求等,并且要预料到对方可能会作出的回答,以此获取对方的新信息。比如两个朋友谈话,双方都要顾及对方的情绪、情感、态度、兴趣,并根据对方的反应,对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作出相应的改变。可见,人际沟通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至少是一种信息的积极交流。

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

这是说人际沟通是以改变对方的思想、行为为目的的一种沟通行为,其结果是使沟通者之间原来的关系发生变化。比如,在与别人见面和谈话时,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会有所变化,对方也是如此,而这是“纯粹”的信息交流过程所没有的。

4.沟通双方要有相通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主要指人们进行沟通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只有在相通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才能沟通。成语中的“心领神会”就是指接受信息的一方能理解传送信息者在简单信息中所包含的全部含义,这说明他们之间知识、经验较接近,因而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相反,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点就无法进行沟通。如一方不懂外语,就无法接收对方用外语传递过来的信息;如果一个社会学家不懂原子科学知识,他就无法同其他科学家进行“裂变反应和聚合反应”的信息沟通。可见,只有具有共同的或相通的沟通能力,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成为沟通主体。

5.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完全特殊”意指这种障碍与沟通渠道无关,也与使用的符号无关,而是由社会、心理或文化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主要来自交流双方对交往情境缺乏统一的理解。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沟通障碍,主要是由个体心理特征差异决定的。而由文化因素所引起的交流障碍,往往是因为交流双方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观念等)不一致引起的。

什么是有效人际沟通

有效沟通是一种主动沟通的态度。办公室员工在人际关系的沟通中,应该以平等的态度,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获得有益于工作的信息。

1.自信

自信与自我确信同义,它能使人保持镇定,即使在压力下也能沉着冷静。当沟通对象把这种自信传达给对方时,对方也会更乐意显示出对沟通对象的信任。

自信并不等于傲慢自大,后者是无根据的自负,也是夸大化的自负。当人们用傲慢自大的态度去沟通时,通常都只会产生消极的反应。

2.积极

要以积极的态度开始交谈话题,就必须作好准备。首先要明确自己准备说些什么,并尽早向听者有所暗示,让他们在交谈或沟通时感觉到有所收获。

如果沟通的话题并不令人高兴,比如要传达坏消息时,就必须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以最积极的态度与人交流。有些时候是需要同情或真正的关心,有时则最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向对方表示出尊敬不失为积极的态度,合理地处理好话题,并且要向对方传达出信任。有了正确的方式作为沟通的开端,任何技巧都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3.尊重

尊重是对别人表示出关心并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尊重并不是指非要喜欢一个人,也不是指一定要对谁表示赞同甚至一味恭顺。它是指应把他人当作一个有内在价值的人来对待,切记不要给人贴上标签。因为给人贴标签是角色定位的一种形式,它会妨碍自己正确认识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会影响自己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会影响自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入并进行沟通。

4.信任

当对方觉得沟通者值得信任时,就会倾向于与其交往,也会更乐于给予更多的支持。如果沟通者需要对方干一些超出职权范围的事时,他们也会竭尽所能——前提是信任。

当双方诚实地进行沟通时,正是在建立一种信任。通过这种沟通行为,传达的是一种隐含信息:对我来说与你交往是很安全的。

另外,当你与人交往时,要让对方保持自尊,不要对对方做一些潜在的、破坏性的评论。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听到这类评论时会感到不安,即使这些评论并不是有针对性的。同时,这类评论还会使人产生自我防范的想法,这就使得互不信任浮出水面了。

5.共性

共性可以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共性的产生有助于减少冲突。当冲突出现时,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在利益和目标方面建立起一致性。

当我们与他人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比如同一种语言、相似的背景、共同的兴趣爱好等,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合作也会变得更加迅速。

协调工作的特点与要求

办公室协调工作有其内在规律和特点,对其特点和要求的认识,是做好协调工作的基本保障。

1.协调的特性

协调工作包含着鲜明的政策性与强烈的原则性,脱离政策性和原则性的协调是无法进行或者根本失败的。

协调工作往往涉及各个方面,横向有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纵向有部门与领导、群众与部门、群众与领导、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的关系。

协调工作所涉及的问题,有现实的问题,又有历史的问题,有牵扯面较宽的政策性问题,又有牵扯面较窄的是非性问题。总之,这些问题多呈相互交错、纷繁复杂、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等广泛性特点。

协调工作必须有的放矢、判断准确,从实际出发,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准确地进行协调。

协调要有权威性,没有权威性,协调就形不成结果,或虽有结果但不能贯彻到底。

协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服务有以下特点:(1)围绕政策、围绕领导服务,根据领导的旨意和政策的要求去协调以求步调一致;(2)为基层服务。

协调工作实质上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进而协调人与物、人与事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人际性。

协调工作面对的情况往往复杂多样,工作的性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时间、承办的部门、人员等诸多因素只要有一项发生变化,其协调的方式、方法及结果就可能迥然不同。复杂性可见一斑。

适时、及时,就是协调时间性的内涵要素,协调的时间性是其重要特性。

2.协调的工作素质

协调工作所存在的上述若干特性是内在的和固定的,这就必然对协调人员提出相应的要求。

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够准确地理解、全面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包括对各种政策发展演变史的了解,并善于应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和研究实际工作。

还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在是非问题面前要有主心骨。更要有很强的党性修养和法制观念,不以权谋私,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自觉依法办事。

其次,要有把握全局的综合素质。

再次,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一定的资历和魄力,以及“老黄牛”作风和献身精神。

最后,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灵活多样的协调办法和技能。

计划制订工作中的协调规范

办公室进行制订计划工作中的协调,是指制订各项行政工作计划时的协调。

1.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工作计划,是整个行政工作的总体部署,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意义。各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必须与总体计划保持一致。

2.在制订部门计划的时候,必须经过综合部门办公室的统筹协调,对已列入总体计划,但部门拟报的计划中未列入或轻重关系处理不当的内容,办公室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对部门计划中与总体计划有冲突的部分,办公室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使其进行必要的修改。

3.对总体计划中确定的需几个部门协同完成的任务,办公室要出面与各方通气,做好必要的协调组织工作,使其相互衔接起来。

4.计划协调工作贯穿于计划的制订和执行的全过程。

5.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工作上的协调不够而发生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有些矛盾比较复杂,部门之间自行协调有一定困难或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需要办公室出面协调。

会议准备中的协调规范

多数会议均具有协调功能,利用会议进行协调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

1.领导亲自出面主持的会议

要求办公室作好会前准备。会前准备有相当一部分是协调方面的工作,如对议题的协调。议题的协调,首先要对领导批示拟将上会的议题进行初审。

对提请上会讨论的议题要认真作好准备,不可将不成熟的议题提交会议讨论。对提请会议讨论的议题及向会议汇报的材料,内容凡涉及其他各有关部门业务范围的,事先要与各有关部门充分协商或征求意见。凡议题中阐述问题不明确、情况不清楚、根据不充分的,会前要请有关部门修改、补充或退回重写。其次在送审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排列顺序,逐项填写清楚,报请主持会议的领导审定。

2.领导交办的其他会议和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办公室在接到组织会议和活动的指示后,要根据领导的要求,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具体协调安排会议议程或活动。

3.审批会议的协调工作

除了要贯彻精减会议的精神外,还要贯彻节约开支的精神,对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不送领导审批。对于内容相近的会可合并开。必须召开的会议,要严格核减多余人员、经费和天数。

与组织内、外部关系协调规范

这类协调主要包括与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协调。

一、与组织外部关系的协调

1.与政府(政策)的协调

任何一个组织的决断目标均受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所左右。上级对下级的领导和管理是通过组织制度和方针政策进行的。所以,一个决断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得到许可,首先要看符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符合,就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也便于在本组织确定上下对应的目标、政策和制度,使本单位的人员在工作中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种协调属于方向路线上的协调,特别重要,否则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投入的资源就可能是盲目的、无效的。

2.与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协调

主管机关或领导人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体化为行业政策、地区政策,对组织来说,这是直接领导和管理。决断目标必须要和上级机关的政策要求相一致。办公室员工要认真听取、消化上级的指示、意图,虚心接受上级的监督、指导、批评,与上级保持密切的关系。这种积极与上级协调一致的工作方法不但有利于决断目标的形成,而且还可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有利于决断目标的实现。

3.与社会的协调

办公室员工不仅要利用宣传、公关等手段与社会协调,而且要真正树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通过本单位的工作、产品、劳务、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决断目标得以实现。

4.与竞争者的协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者才是真正的伙伴”。没有甲方,也就不会有乙方;没有卖方,也就没有买方。要把竞争对手看成合作者,没有他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互惠互利中,尽量促成双方满意、皆大欢喜的局面。

5.与其他方面的协调

比如与外省、外县市、外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也要加强团结协调。在有些时候,虽然没有责任和义务,但还是要考虑周全,妥善处理,提高本组织在社会中的声誉,这有利于决断目标的实现。

二、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

决断目标与内部关系的协调,概括地说就是人、事、物三类要素的协调。协调的关键在于采取合理的措施使人、事、物在相互联系中协调运转,加强决断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统一性、和谐性、适用性,使其同步发展、有条不紊。因此必须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照顾好各方面的关系。内部关系的协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决断目标与决断主体成员关系的协调

决断目标制定出来后,一把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搞好领导班子内部的人际关系,使班子里的每个成员围绕决断目标积极工作,共同为目标的实现出谋划策。

2.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协调

在一个决断主体中,还要搞清为根本目标服务的分目标,并把分目标落实到各个领导成员身上,再负责向所管辖的部门推行,形成责任目标。同时,使每个成员明白各自责任目标同根本目标的关系、责任目标对实现根本目标的价值,从而把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组织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统一行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决策目标。

与上级沟通协调规范

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上级沟通协调。作为下属需要注意加强自己的修养,采取积极的态度,谨慎地去对待。

一、坚持党性原则

所谓党性原则,就是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党性原则在处理与上级关系的诸多原则中,居于首位,是最根本的原则。显然,党的性质、宗旨和目的,决定了办公室员工在处理与上级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性原则,不能违背它的基本要求。

二、积极维护上级的威信

维护上级的威信,是上级实施领导的必需条件,是顾全大局的一种表现。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注意:

1.对自己没有参与的决策不挑剔,上级决策应该事先征求下级的意见,但有时也很难周全。这就需要下级能够给予谅解。如果上级决策前未能征求自己的意见,或者虽然征求了但未能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决策只要大体正确,下级就应积极贯彻执行,而不应吹毛求疵、百般挑剔,甚至找碴闹事。有问题也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通过正当的途径,诚恳地帮助上级纠正。

2.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一般说来,与上级相处,庄重场合宜庄重,私下场合可随便一些,但不管是什么场合,办事说话都要注意分寸。

3.凡事不要通过贬低上级来抬高自己。有的人往往喜好拿上级做陪衬来自吹自擂。这在客观上贬低了上级,有损上级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威信。

三、为上级排忧解难

为上级排忧解难,就是指办公室员工在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过程中,要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为上级领导排忧解难。这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为此,办公室员工应该当好两种“角色”。

1.积极的执行者

作为下级,在处理与上级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决定,并且在不违背上级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富有创造性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切忌当“传声筒”。

2.良好的参谋助手

作为下级,在与上级处理关系的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充当上级的参谋助手。具体地说,要在职权和工作范围内,积极地给上级领导提供信息、反映情况、出主意、想办法,以便上级了解实情、拓宽视野、掌握动态,使决策更加准确、实施更加有效、组织更加得法、指挥更加有力。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良好”两字,亦即提供信息应当准确,反映情况务必真实,提建议、谈想法不能掺杂个人的感情因素,避免给上级出“馊主意”。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分忧”的作用,反而会给上级添乱。这样就既不利于工作,也会影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四、坚持服从原则

服从,就是遵照听从的意思。服从原则就是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是,下级必须坚决服从上级的指示、决议或决定,个人必须坚决服从组织的指示、命令、决议或决定,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执行,也不能随心所欲、各取所需。

五、真正做到不“越位”

真正做到出力而不“越位”,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这是作为办公室员工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角色关系被确定,人们就会依照彼此所认可的相互交往方式同对方“打交道”。

作为上级,应依据法律或章程赋予的特定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作为下级,则围绕上级去实现目标。上级和下级都各干各的事情,各守各的本分。既不应该让上级领导去干下级人员的事,陷入事务主义,也不应让下级人员去做领导的事,出现“越位”,即越权或擅权。

我们强调,要准确地认知自己的社会角色,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越位”现象,找到一个稳妥的出力方式。

六、大局为重原则

所谓大局为重,就是指在处理与上级关系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整体利益,以服从大局为行动准则,而不应以局部或个人得失为准绳。在处理与上级关系的过程中,坚持大局为重的原则十分重要。它能使全局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保证,不受到损害。我们知道,在手段和目的这对概念中,目的主宰和决定着手段,手段受制于和服从于目的。

处理与上级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强调讲艺术、讲方法,归根结底是为了全局利益。为此,我们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时,就应该慎重考虑,采用何种方法才会利于大局,采用何种方法对大局不利,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确保自己处理与上级关系的行为永远限定在大局利益许可的范围内。

七、尊重上级

尊重上级是下级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重要原则。这里有三层含义:能够对上级的存在、能力、业绩给予必要的承认和肯定,能够对上级的行为、观点、态度给予必要的接受和服从,能够给上级以必要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里所说的尊重上级是广义的、多侧面的和全方位的,而不是狭义的、单方面的和单方位的。这与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对于尊重上级的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是把尊重上级的某一方面内容当成了全部内容,有些人把尊重上级变成了盲从、阿谀奉承,要对这些行为方式进行限制。

八、有限忍耐,合理斗争

在处理与上级关系的过程中,坚持有限忍耐和合理斗争相结合的方法是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统一的重要体现。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所谓有限忍耐,是指下级从维护良好上级关系的愿望出发,在一定限度内,对自己的欲望、情感和利益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所谓合理斗争,是指下级从维护正常上级关系或个人权益出发,对某些错误的领导行为所进行的抵制和斗争。

与下级沟通协调规范

如何让下级更好地完成任务,如何聆听下级的要求和建议,这都牵扯到与下级进行沟通协调的问题。可以说,上级与下级之间沟通协调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

1.对下级要大胆信任和授权

尽管在领导与下属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行政距离和心理距离,但通过对下属的充分信任和授权,就可以大大缩小这种距离。一般说来,作为领导对下属越信任,就越愿意授权给下属,而下属就越尊重和感激领导,上下级关系就越融洽。一旦下属受到过度的控制和指挥而使工作受阻,就会出现上下埋怨的现象,甚至把关系搞得很僵。如果不信任下属,抱着“如果想把事情办好,最好自己动手”的信条不放,则必然“事必躬亲”,不肯授权。

2.上下级人格平等

人格平等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最有力度的原则。坚持平等原则处理上下级关系,首先要求你在真理面前把自己摆在与下级同等的位置上,相互之间可以平等地商讨、争论和批评。在这里特别要警惕权力效应,即认为真理须以权力作为后盾。

3.坚持公正原则

公正是每一位领导职业道德的核心。坚持公正主要表现在公平合理地处理上下级之间以及下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机会冲突上,对于升迁、调资、晋级、调动、批评、表扬等,坚持“一碗水端平”,然而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4.提高自身吸引力

有人认为,领导对下属的吸引力首先与领导的权力、地位有关,即权力、地位越高,对下属的吸引力越大,所吸引的人员越多。因此,要提高对下属的吸引力,就需要提高自己的领导地位以及争取更多、更大的权力。虽然现实生活中存在这种现象,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吸引力是存在于领导关系中的无形力量,它的大小既决定所吸引人数的多少,也决定人们关系的远近。对于领导来说,其自身的吸引力越大,所吸引的下属就越多,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这是存在于领导关系中的普遍规律。根据这个规律,领导要缩小自己与下属的距离,使之紧紧地围绕在自己的周围,必须首先提高自己对下属的吸引力。

决定领导对下属吸引力大小的因素,除自己所应有的权力、地位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态度的相近性;(2)目标的一致性;(3)作风的吸引性;(4)利益的共同性;(5)威望的征服性;(6)感情的相通性;(7)需求的互补性。

只要调节好这些因素,就算仅仅是一名小小的部门负责人,对下属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5.信息的沟通

对于领导来说,信息的沟通既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又是驾驭领导舞台、统一下属意志不可缺少的领导艺术。

实践表明,领导活动中的许多弊病,特别是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和隔阂,都可以从信息沟通上找到原因。因此,掌握和提高信息沟通艺术,对协调统一下属的意志,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形成巨大的组织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同事沟通协调规范

同事关系对于办公室员工来说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协调关系。

1.尊重他人

尊重,一方面表现为自尊,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别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当一个办公室员工在某些方面落后于他人或某件事情做错了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既不服气又自责的情绪或感觉,害怕自己的威信下降,暗下决心要赶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办公室员工既要热情地支持、鼓励,又要善意地指出其不足,不要袖手旁观。

尊重,还应注意不要越俎代庖,每一个办公室员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权范围。如果一个办公室员工擅自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插手别的办公室员工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就会使他人产生一种被人瞧不起、不被尊重的感觉,甚至会产生一种被人“夺权”的想法,这样就会使办公室员工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一个办公室员工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在有能力和有必要帮助他人工作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注意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方法。

2.相互信任

办公室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减少许多因猜疑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信任是在相互间的交往中产生的,一个人只有自己行得端、立得直,才能有值得别人信任的地方,才能期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同时,信任别人,还要正确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忠言和直言,千万不要把这些话当作别人对你不信任的信息加以“反馈”,正是因为别人信任你,才会跟你讲真话,敢于向你倾诉肺腑之言。信任别人和被人信任,这是一个办公室员工高贵品质的表现。

3.宽容别人

一个人的宽容水平越高,就越能与人搞好关系。而一个人心胸狭窄,处处不容人,就不会有更多的朋友。宽容别人是必备的素质。

作为一个好员工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气量,对于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应该持包容和宽谅的态度,并想办法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当然,容忍和宽谅并非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在相互交往中互相宽容。

4.相互支持和帮助

一个能够在事业、生活等方面相互支持的团队,才是一个有力量的团队。办公室员工之间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相互支持和帮助,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办公室员工之间的相互支持,往往体现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当某一位员工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你不是袖手旁观、置之不理,而是主动地帮助调和、解决矛盾,这就是一种支持。当某个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阻力的时候,你主动地帮助排忧解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帮助,这就是支持。支持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支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对有成绩的办公室员工进行表扬,对正确的意见、看法表示赞成,对不正确的观点或做法提出诚恳的、善意的批评,等等。办公室员工之间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相互帮助、支持,那么他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5.学会自制

办公室员工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因为在某些事情上意见、态度、看法不一致而发生分歧,甚至出现争吵、发脾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控制自己,增强自己的自制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喜怒哀乐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双方在对某一问题交换自己的意见、看法的过程中,不考虑对方的性格,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言辞激烈,伤害对方的感情。

在双方意见不统一,容易产生争论的情况下,办公室员工首先要想到,自己的激烈言辞和发脾气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发怒是否会有助于解决问题?发怒会造成什么后果?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如果能想到这些,就会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从而降低争吵的几率。

6.以诚相待

办公室员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若能以诚相待,对方一定能感受得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乃是人之常情,但要真正做到时时处处真诚待人是相当困难的。有时你的真诚会被别人误解,甚至遭到别人的冷遇,这些都会给你带来心灵与情感上的痛苦。所以,真诚往往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真诚不仅体现在工作上的支持与帮助,而且更体现在生活上的关怀。办公室员工之间通过“非正式的关系”进行交往,相互了解各自的脾气、秉性、爱好、家庭生活,倾诉内心的忧虑和困扰,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同情,则会增进相互间的真正了解和友谊,为真诚奠定感情基础。总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保持诚实的原则,办公室员工之间就会减少猜疑、减少矛盾、减少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在办公室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是十分恰当的。

下篇 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