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业规范与素质小全书(MBook随身读)
2141400000003

第3章 人际交往礼仪

礼貌用语使用规范

交谈中应将礼貌用语时时挂在嘴边。“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是社会提倡的文明交往用词,办公室员工更应时时处处带头使用。

交谈中坚决不讲伤人自尊、伤人感情的话,不用粗鄙恶俗的词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用语文明、有礼貌,都应是办公室员工的习惯行为。

1.敬语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以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称呼平辈可以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在日常生活中,敬语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祝贺喜事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解惑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到了说“光临”,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勿送说“留步”,两人告别说“再见”。

敬语中,“请”字功能很强,能量较大,是语言礼仪中最常用的敬语,如“请”、“请坐”、“请进”、“请喝茶”、“请就位”、“请慢用”等。“请”字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交往的顺利进行。

2.馈赠时的礼貌用语

受人之赐说:谢谢、感谢、破费、费心、拜谢。

回敬时说:不谢、不客气、应该的、笑纳、不成敬意、惠存。

谢人帮助时说:有劳、劳驾、多谢。

回敬时说:不用谢、不客气、举手之劳。

3.谦词

称自己:鄙人、在下、本人、愚兄、小弟、晚生。

称自己父亲:家父、家严。

称自己母亲:家母、家慈。

称自己兄弟:家兄、家弟、舍弟。

称自己儿子:小儿、犬儿。

称自己女儿:小女。

称自己丈夫:外子。

称自己妻子:内人、内子、拙荆。

称自己的家:寒舍。

言行失误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

请求别人谅解说:请原谅、请包涵。

非语言符号用语礼仪规范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除了使用语言符号外,还使用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相对语言符号而言的,其中包括手势语、体姿语、空间语及相貌服饰语等等。

1.手势语的礼仪规范

手势是一种动态语,要求人们运用恰当。如在给客人指引方向时,要把手臂伸直,手指自然并拢,手掌向上,以肘关节为轴,指向目标。

OK手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圆圈,在美国表示“同意”、“了不起”、“顺利”或“赞扬”等意思;在日本、韩国还表示“金钱”的意思;在巴西则为侮辱人。

举大拇指的手势: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种手势包含三种含义:搭便车;表示0K;如果将拇指用力挺直,有骂人的意思。

V手势:这种手势使用时手掌向外。现在人们普遍用来表示“胜利”(Victory)。但如使用时手掌向内,就变成侮辱人下贱的意思了。

“右手握拳,伸直食指”手势:在中国表示“一”或“一次”,或是提醒对方“注意”之意;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则表示“只有一次”;在法国是“请求”、“提出问题”的意思;在缅甸除了有“请求”的意思外,还有“拜托”的意思;在澳大利亚则是示意“请再来一杯啤酒”的意思。

注意不要在社交场合做一些不合礼仪的手势、动作,否则会给人蔑视对方、没有教养的印象,从而影响彼此的交流。

2.表情语的礼仪规范

面部表情是人体表情最为丰富的部分,它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对人们所说的话起解释、澄清、纠正或强调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都在不自觉地用眼睛说话,也在观察他人的眼神,面部表情中最明显的标志是笑。为显示办公室人员应有的礼仪,力主开展“微笑外交”。

握手礼仪规范

握手礼是交际场合中运用最多的一种交际礼节形式,握手是很有学问的。

一、应当握手的场合

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

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客人时;

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

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

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

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

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

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

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

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二、握手的具体要求

1.握手姿态要正确。行握手礼时,通常距离受礼者约一步,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微微抖动三四次,然后与对方的手松开,恢复原状。与关系亲近者,握手时可稍加力度和抖动次数,甚至双手交叉热烈相握。

2.握手必须用右手。如果恰好你当时正在做事,或手很脏很湿,应向对方说明,摊开手表示歉意或立即洗干净手,与对方热情相握。如果戴着手套,则应取下后再与对方相握,否则是不礼貌的。

3.握手要讲究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由年长的先向年轻的伸手,身份地位高的先向身份地位低的伸手,女士先向男士伸手,老师先向学生伸手。如果两对夫妻见面,先是女性相互致意,然后男性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才是男性互相致意。拜访时,一般是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告别时,应由客人先伸手,以表示感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应先伸手的就不要先伸手,见面时可先行问候致意,等对方伸手后再与之相握,否则是不礼貌的。许多人同时握手时,要顺其自然,最好不要交叉握手。

4.握手要热情。握手时双目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微笑致意。切忌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边握手边看其他人或物,或者对方早已把手伸过来,而你却迟迟不伸手相握,这都是冷淡、傲慢、极不礼貌的表现。

5.握手要注意力度。握手时,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握得太紧,甚至握痛对方的手。握得太轻,或只触到对方的手指尖,不握住整只手,对方会觉得你傲慢或缺乏诚意;握得太紧,对方则会感到你热情过火,不善于掩饰内心的喜悦,或觉得你粗鲁、轻佻而不庄重。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

6.握手应注意时间。握手时,既不宜轻轻一碰就放下,也不要久久握住不放。一般来说,说完欢迎或告辞致意的话以后,就应放下。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一只脚站在门外,一只脚站在门内握手,也不要连蹦带跳地握手或边握手边敲肩拍背,更不要有其他轻浮不雅的举动。

与贵宾或与老人握手时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当贵宾或老人伸出手时,你应快步向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身体微微前倾,以表示尊敬。

与上级或下级握手要遵循一般原则,还应注意:上下级见面,一般应由上级先伸手,下级方可与之相握。如果上级不止一人,握手顺序应由职位高的到职位低的,如职位相当则可按一般的习惯顺序,也可由一人介绍,你一一与之握手。不论与上级还是与下级握手,都应热情大方、不卑不亢、礼貌待人。下级与上级握手时,身体可以微欠,或快步向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表示尊敬。上级与下级握手时,应热情诚恳,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不要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不要冷漠无情、架子十足,更不能在与下级握手后立即用手帕擦手,那样是不得体或无礼的。

三、握手的禁忌

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触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

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一样。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

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不停。

馈赠礼仪规范

俗话说:“礼轻情意重。”赠礼是交往中的一种重要礼节。办公室员工应正确理解和认识赠礼的意义和价值,妥善处理和安排好各种必要的送礼馈赠活动。

一、礼品的选择

选择礼品有很多讲究。

1.对彼此间的关系状态要有清醒、准确的把握。在选择礼品时,如果忽略了自己与受赠对象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与状态,就容易选礼不当。对待公务交往的对象与私人交往的对象、老友与新朋、异性与同性、中国人与外国人……在选择礼品时一定要有所分别,具体关系具体对待。

2.要了解受赠对象的兴趣爱好。如果所赠礼品适应了受赠对象的兴趣与爱好,受赠对象会格外高兴,因为他感受到了你的尊重。

3.要注意受赠对象的禁忌。禁忌,就是因某种原因(尤其是文化因素)而对某些事物所产生的顾忌。禁忌的产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是纯粹由受赠对象个人原因所造成的禁忌。

(2)是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职业道德等原因形成的公共禁忌。这方面的禁忌更不能忽视。

4.礼物的“轻重”要适当。应该视双方的关系、身份、送礼的目的和场合,加以适当掌握,不可太菲薄,也不宜太贵重。一般来说,礼品应小、巧、少、轻。小,是指要小巧玲珑,易送易存;巧,是指要立意巧妙,不同凡响;少,是指要少而精,忌多忌滥;轻,则是指要轻重适当,价值勿高。

二、赠送礼品的时机

在接待工作中,馈赠礼品多为纪念之用。因此,赠送礼品应在临行送别之际进行,或在来宾签到时,将有关材料和礼品一起交给签到者。

三、赠送礼品的方式

赠送礼品之前,要认真检查一下礼品的质量,瓷器、玻璃器皿等要检查有无裂痕或缺损。食品必须十分新鲜,质量有问题的不能送,过保质期的也不能送。

正式赠人的任何礼品,事先都要精心进行包装。如果不包装就送人,对方会产生被轻视之感,送给国际友人的礼品,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可选用不同的彩色包装纸和丝带装饰礼品。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中,应避免把丝带结成十字交叉状。

四、赠送礼品的举止

当面赠送或代人转交礼品时,要起身站立,面带笑容,目视对方,双手把礼品递送过去。递送礼品、致辞之后,要与受赠对象热情握手。不要一手递送礼品,更不要悄悄地乱塞或偷偷地传递礼品。另外,在当面赠送礼品时,说话一定要得体。千万不要说“是临时为您买的”、“这是我家里用不完的”、“没花几个钱”之类不得体的话,你的本意可能是劝对方不要拒绝,但容易被对方当真,产生不被重视之感。

乘坐电梯礼仪规范

高层办公楼配有电梯,出入电梯礼仪虽小,但也应倍加重视。

出入有人控制的电梯,陪同者应后进去后出来,让客人先进先出,把选择方向的权利让给地位高的人或客人。

当然,如果客人初次光临,对地形不熟悉,你应该为他们指引方向。

出入无人控制的电梯时,陪同人员应先进后出并控制好开关。

酒店电梯设定程序一般是30秒或者45秒,时间一到,电梯就走。有时陪同的客人较多会导致后面的客人来不及进电梯,所以陪同人员应先进电梯,控制好开关,让电梯门保持较长的开启时间,避免给客人造成不便。

如果有个别客人动作缓慢,影响了其他客人,也不应高声喧哗,可以利用电梯的唤铃功能提醒客人。

乘车礼仪规范

办公室员工和上司或客人一起乘车,座位的安排是一个重要的乘车礼仪。

如果乘坐的是前后两排4个座位的轿车,一般司机侧后靠门的座位是上座,是主宾的位置。司机正后面的次之,是主要陪同人员的座位。司机旁边的位置是最低级的座位,一般是由秘书、向导或警卫人员来坐。上车时,应请上司或客人从右侧门上车。陪同者要从左侧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如果上司、客人先上车,坐到了陪同人员的位置上,也没有必要请上司或客人挪位置,车门应由低位者关上。下车时由最低位者先下车,打开车门等候其他人下车。

与女士一起乘车时,不论她的职务高低,一律先让女士上车,男士坐在她的左边。如果是由主人亲自驾车,客人要坐在司机旁边的位置上,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上下车的正确姿势是要侧着身体向前移动,下车时靠近车门后,再从容下车。

乘坐飞机或火车时,靠窗的位置是上座,向着前进的方向则更好。如果火车是四人对座,向着前进方向靠窗的是第一位,对面的是第二位,第一位的旁边是第三位,对面的是第四位,如果是六人对座,前进方向的中间为第五位,对面的为第六位。

名片使用礼仪规范

名片是现代社会中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中非常重要且非常实用的介绍性媒介。名片可以在社交中注明身份,广结良缘,联络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一、交换名片的礼仪规范

双方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一定要交换名片,一般情况下,名片放在西装口袋。初次见到顾客,首先要热情地打招呼,并报上自己的公司名称,然后将名片递给对方,名片夹应放在西装内袋里,不应从裤子口袋里掏出,递名片时如果对方职务较高或年龄较长,应双手捧着递过去。对一般的人,用右手递送即可,但态度应庄重大方,动作要轻缓,也可以同时说“请多关照”、“欢迎指教”,“多多联系”等话语。递名片时,目光应正视对方,不要目光游移,显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如果是随上司到别处去拜访,需等上司介绍后,再递出名片,如果对方先递过来名片,要先收好再递出自己的名片。

拿名片的标准做法是两个手捏着名片的上侧,把自己的名字正对着对方。当然,一个手拿也可以,但是要用正面面对着对方。

当你接到别人的名片时一定要回敬对方自己的名片。如果没有名片,要委婉地表达,“不好意思,名片用完了”,“抱歉,今天没有带名片”。

接受对方的名片时,也要注意礼节,当对方掏名片时就要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接名片时应以双手去接,如果是坐着的,要尽可能地起身接受对方递过来的名片。

接过名片后要认真地看一遍,并确定姓名和职务,然后郑重地装入上衣上方的口袋里,若有名片盒,可以直接放入名片盒里。切忌一眼都不看就装入口袋,更不要顺手扔在桌子上,或往扔在桌上的名片上压东西,这样会使对方产生受到轻视的感觉。有的人会不小心把对方的名片掉在地上,或把名片夹在笔记本里,或把名片上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或在名片上面写不相干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礼貌的举动。收到他人的名片时,需要说“很高兴认识您”,“有机会一定登门拜访”,“谢谢”,等等。

二、规范名片作用

对现代人而言,名片绝非是一种自欺欺人、招摇撞骗的幌子,而是一种物有所值的实用型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名片的用途一共有如下十种:

1.自我介绍

初次会见他人,以名片作辅助性自我介绍,效果最好。它不但可以说明自己的身份,强化效果,使对方难以忘怀,而且可以节省时间,避免啰唆,含糊不清。

2.结交朋友

没有必要每逢遇见陌生人,便上前递上自己的名片。换言之,主动把名片递给别人,便意味着对对方的友好、信任和希望深交之意。也就是说,巧用名片,可以为结交朋友“铺路架桥”。

3.保持联系

名片犹如“袖珍通讯录”,利用它所提供的资料,即可与名片的提供者保持联系。正因为有了名片上所提供的各种联络方式,人们的“常来常往”才变得更加现实和方便。

4.业务介绍

公务式名片上列有归属单位等项内容,因此利用名片亦可为本人及所在单位进行业务宣传,扩大交际面,争取潜在的合作伙伴。

5.通知变更

利用名片,可以及时向老朋友通报本人的最新情况。如晋升职务、乔迁新居、变换单位、电话改号之后,可以用变更的新名片向老朋友打招呼,以使彼此联系畅通无阻,对方对自己的有关情况了解得也会更加充分。

6.拜会他人

初次前往他人居所或工作单位进行拜访时,可将本人名片交由对方的门卫、秘书或家人,转交给被拜访者,以便对方确认“来者何人”,并决定见与不见。这种做法比较正规,可避免冒昧造访。

7.简短留言

拜访他人不遇,或者需要请人转达某件事情时,可在名片上写下几行字,或一字不写,然后将它留下,或托人转交。这样做,会使对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至于误事。

8.用作短信

在名片的左下角,用铅笔写下几行字或短语,寄交或转交他人,如同一封长信一样正式。若内容较多,也可写在名片背面。在国外,流行以法文缩略语写在名片左下角,是慰问、鼓励、感谢、祝贺他人的做法。

9.用作礼单

向他人赠送礼品时,可将本人名片放入其中,或装入一个不封口的信封中,再将该信封固定于礼品外包装的上方。后者是说明“此乃何人所赠”的标准做法。

10.替人介绍

介绍某人去见另外一人时,可用回形针将本人名片(居上)与被介绍人名片(居下)固定在一起,必要时还可以在本人名片左下角写上意即“介绍”的法文短语缩写“P.P.”,然后将其装入信封,再交予被介绍人。这是一封非常正规的介绍信,会受到高度重视。

要使名片的交换合乎礼仪,并且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充分发挥作用,则还应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1.名片的放置

在参加交际应酬之前,提前准备好名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此外,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

在交际场合,如感到要用名片,则应将其预备好,不要在使用时再去瞎翻乱找。接过他人的名片看过之后,应将其精心放入自己的名片包、名片夹或上衣口袋内,切勿放在其他地方。

2.名片的收藏

参加交际应酬以后,应立即对所收到的他人的名片加以整理收藏,以便今后利用方便。不要将它随意夹在书刊、材料里,压在玻璃板下,或是扔在抽屉里面。

存放名片的方法大体上有四种,它们还可以交叉使用:

(1)按姓名的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分类;

(2)按姓名的汉字笔画的多少分类;

(3)按专业或部门分类;

(4)按国别或地区分类。

若收藏的名片甚多,还可以编一个索引,这样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3.名片的利用

随着人际交往的不断深入,还可在收藏的他人名片上随手记下可供本人参考的资料,使其充当社交的记事簿。

宴会礼仪规范

不管是中餐还是西餐,无非是两方面的礼仪,一个是来自自身的礼仪规范,比如说餐饮适量、举止文雅;另一个是就餐时自身之外的礼仪规范,比如说菜单、音乐、环境等。

一、中餐礼仪

中餐,是中式餐饮的简称。它所指的,是一切具有中国特色的、依照传统方法制作的、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享用的餐食和饮品。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具有中国传统风味和特色的饭菜。

中餐在国际社会中一直享有很好的名声,不论是在国内、国外,到处都可以遇到许许多多的中餐爱好者。包括中餐在内,并以其为主体的中华饮食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餐礼仪,实际上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所指的,主要是以中餐待客,或者是品尝中餐时,应当自觉遵守的习惯做法和传统习俗。

在用餐时,每一位用餐者均应使自己的临场表现合乎礼仪。细而言之,享用中餐时的用餐表现又可分为餐前表现与餐时表现两个部分。

1.餐前表现

餐前表现,指的是准备用餐、等候用餐时的所作所为。无疑,它是用餐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要使餐前表现符合礼仪规范,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适度修饰。外出用餐,尤其是外出赴宴或聚餐时,应适度地进行个人修饰。总的要求是:整洁、优雅、个性化。一般而言,男士可穿套装,并剃须。女士则应穿时装或旗袍,并化淡妆。倘若不加任何修饰,甚至仪容不整、着装不雅,则会被视为不尊重主人,不重视此次聚餐或宴请。

(2)准点到场。应邀赴宴或参加聚餐时,一定要准点抵达现场。严格地讲,抵达过早或过晚,均为失礼。早到的话,主人往往还未作好准备,因而措手不及;晚到的话,则会令他人望眼欲穿,甚至打乱整个原定计划。无特殊原因,切勿早退。

(3)各就各位。在一些正式的用餐活动中,一定要按照指定的桌次、位次就座。倘无明确排定,应遵从主人安排,或与其他人彼此谦让。切勿争先恐后,不守座次。一般而言,在入座时,应于主人、主宾之后就座,或与大家一道就座。抢在他人之前就座,显然是不合适的。

(4)认真交际。大凡宴请或聚餐,其主要目的是交际,而不仅仅是为了大快朵颐。所以在用餐前后,尤其是用餐前等候时,不要忘记尽可能地进行适当的交际活动。要问候一下主人,联络一下老朋友,并争取认识几位新朋友。假若一言不发,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则难免会给人以“专为吃喝而来”的印象。

2.餐时表现

任何国家的餐饮,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寓意,中餐也不例外。比方说,过年少不了鱼,表示“年年有余”;和渔家、海员吃鱼的时候,忌讳把鱼翻身,因为那有“翻船”的意思。

用餐的时候,不要摇头晃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汤汁横流,响声大作。不但失态欠雅,而且会破坏别人的食欲。可以劝别人多用一些,或是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不由分说,擅自做主,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取菜的时候,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尤其夹起来又放回去,更显得缺乏教养。多人一桌用餐,取菜时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用过没有。够不到的菜,可以请人帮忙,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用餐期间,不要敲敲打打,指手画脚,还要自觉做到不吸烟。用餐时,如果需要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尽早去洗手间解决。

用餐的时候,不要当众修饰。比如,梳理头发,化妆补妆,宽衣解带,脱袜脱鞋等。如必要可以去化妆间或洗手间。用餐的时候不要离开座位,四处走动。如果有事要离开,也要先和旁边的人打个招呼,可以说“失陪了”、“我有事先行一步”等。

二、西餐礼仪

西餐,是对西式饭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统称。客观地讲,所谓西餐,其实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因为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西方各国的饭菜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难以一概而论。不过在中国人眼里,除了与中餐在口味上存在区别之外,西餐还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它们源自西方国家;其二,它们必须以刀、叉取食。久而久之,凡具有以上两个特点者,皆可以西餐相称。

目前,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加,西餐已经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并受到人们的欢迎。不论你爱不爱吃西餐,现在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有可能和它“狭路相逢”。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掌握一些有关西餐的基本常识。

1.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能开始用餐。

2.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如果餐巾较小,可以全部打开。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可过于前倾,也不要把两臂横放在桌上,以免碰撞到旁边的客人。

4.使用刀叉时,应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5.取面包应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不要用个人的刀。

6.吃沙拉时只能用叉子。应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沙拉的同时也上了面包、饼干的话,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块面包或饼干,帮着把沙拉推上叉子。

7.吃鱼时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刀,把刺拨开。水果核也应先吐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8.要喝水时,应先把口中的食物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

9.进餐时不要将碗碟端起来。喝汤可以将盘子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汤匙放在杯子里。

10.吃饭,特别是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说“对不起”。

12.在饭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东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应用餐巾将嘴遮住。

13.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是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

14.在餐桌上,一般的食物都应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萝卜、青果、水果、点心、干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鸡腿和面包等可以用手拿着吃。

15.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的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

16.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那样做很不礼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

18.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再一起随着离席,男士应帮助女士把椅子归回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