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寂寞是一种修行
2123700000018

第18章 Chapter 6 调节,改变,打开心灵的枷锁(2)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商纣王当初不采取比干等贤臣的意见,昏庸无道,不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最终沉湎于酒池肉林,落了一个暴君的骂名;楚怀王当初不听信于屈原,不辨忠良奸佞,最终被小人算计,被骗客死秦国;吴王夫差不采纳老臣伍子胥的意见,不用心揣测越王的处境和抱负,才使得越王勾践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兵败河山,为越国所灭;曹操由于当初没有听取诸将的意见,认为自己可以稳胜孙刘,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溃不成军。

以上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正确思考所导致的,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多经过慎重思考最终获得了正确决策的例子。

花木兰当初要替父参军,是她几经思索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有可能面临杀头的危险,但花木兰认为是正义的事情就必须要坚持做下去,结果她成了一代女英雄,受到了皇帝的器重。

英国诗人雪莱当初要写《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时,受到了上流社会的讥讽,但雪莱经过慎重思考后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坚持走了下去,结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成了世界文学名著。

高尔基走上文学道路之初,很多人都认为他不可能出人头地,但无论别人怎么打击、怎么阻拦,高尔基都没有放弃,始终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文学家。因为这是他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而他在坚持中最终做出了自己的成就。

鲁迅当初弃医从文,放弃了儿时的梦想,但这并不是他一时冲动所下的决定,由于他的选择正确,他最终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姑且不去谈论这些人物的成败,只是想通过这些人的经历让大家明白,不仔细思考、不明辨正确的方向就草率地做出决定,往往会后悔不迭。

人应该在思考中纠正、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前进的方向,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既不要被别人的三言两语左右自己,也要听取好的建议并正确地行动。

如果凡事在做决定之前都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疏忽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且由于经过思考和衡量的决定具有预测性和正确性,所以我们往往会在这种正确决定的指引下做起事来顺风顺水、马到成功。

心|灵|明|镜

思考能使一个人从愚昧无知变得思维敏锐,会思考的人是明智的人,当然思考需要一个人耐得住寂寞这个过程。只有在这个内心苦思冥想的过程中去思索的人,才不会心有旁骛,才会在那个正确的方向上不动摇,专心致志,有所成就。

不要动不动就生气

当别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便和不快时,不要动不动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和那人一阵拳打脚踢,这样两败俱伤又何必呢?要避免矛盾,就要和气些。

观察一下我们的身边,有的人在遇到一点不顺心、不开心的事情时,就手足无措、心烦意乱。殊不知,在这样的状态下是不会有正确的心态和行为的。一遇到不公、不顺心的事情就火冒三丈、气急败坏,难免会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更有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有一位男士脾气非常暴躁,性格也不好,总是一副气势汹汹的架势。有一天这位男士在商场里买完东西出来,刚好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撞到了他的身上。那位小伙子没有道歉,就想要离开,这位男士就气急败坏地说:“你给我站住,必须要给我精神上的赔偿!”男士看着小伙子心不在焉的样子,非常恼火,卷起袖子一拳就打在了小伙子的脸上。谁知,这一下小伙子的鼻子就哗哗地流血了。小伙子忍受不了这种屈辱,和男士厮打在一起,路过的行人看到了,赶紧过来拉架。

等把他俩拉开后,一位行人对男士说:“不要和他斤斤计较了,他还是个孩子,你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家吧!”

可男士却怒不可遏地说:“他撞了我不道歉,我打他,他还还手,这口气我咽不下!”

“那你也不应该打人啊!”那位行人说。

男士则说:“打他怎么着,谁叫他撞着我不赔礼道歉的?”

小伙子一听也火冒三丈起来,怒气冲冲地对男士嚷道:“你有种在这里等着……”说完,小伙子就走了。几分钟过后,只见来了一大帮人,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揪住男士就是一阵拳打脚踢,男士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昏死了过去。

当然这件事的结果可想而知,一个进医院,一个进警察局。这样的结局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可是故事中的这位男士和这位小伙子都是为了赌一时之气,才使自己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

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当别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便和不快时,不要动不动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和那人一阵拳打脚踢,这样两败俱伤又何必呢?要避免矛盾,就要和气些。听到别人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怒发冲冠,那么这个人也太没有气量了,世上哪有那么多值得生气的事,还是把这气放一放,去做更重要的事吧!

心|灵|明|镜

世上哪有那么多值得生气的事,凡事平和一点、礼让三分,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遇到生气的事之后,就多让自己微笑吧!然后平静一下、绕开,继续向前走。

做对事与跟对人

我们要想既做对事又跟对人,要注意的是不能太奢望出人头地,要保持低姿态,一边涵养自己,一边寻找自己的伯乐。

人们常说:三十岁以前跟对人,三十岁以后做对事。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如果三十岁以前一定要靠自己的眼光跟对人,三十岁以后一定要靠自己的经验和努力做对事,那么三十岁之前就耐不住寂寞,拼命地去寻找自己的靠山、自己的伯乐。这种想法会让人们在三十岁之前漂浮不定,但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三十岁之前做对事跟对人,三十岁以后也做对事跟对人,结果可能就大大不同了。

跟对人往往是一种浮躁的表现,虽然三十岁以前人们还年轻,可以当影星、可以当体育健儿,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跟对人往往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伯乐,而忘了积累自己本身内在的修养。当然,跟对人固然重要,做对事也同样不能忽视。就算人们少不更事,也不要一心只想遇到伯乐,让伯乐给自己指点迷津。如果一个人不需要伯乐的指点,就能顺利地把心结打开,也是会走向成功的。不过有的人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太想跟对人而不去做对事,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阿明是一位影视演员,年轻英俊。他从不去过多地积累自己,提高能力,而是天天寻找契机,希望有伯乐慧眼识英才,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成功的捷径。虽然他也得到了一些机会,出演了主角,然而由于他没有实力只是一个花瓶,所以他始终没有达到自己远大的梦想。等到阿明再想进军影坛时,却发现虽然有人曾给过自己机会,但是自己却没有为做好事情储备好知识、能力和必需的素质,如今再想有一个飞跃显得困难重重。

看吧,三十岁之前太想跟对人而不去做对事,后果是多么严重。当然,这里并不是贬低那些出名早的人,记得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这固然是成功的秘诀,但人们不能为了出名而拼命地寻找靠山,毕竟在年轻时出名的人不多,而且即使在年轻时大红大紫,也不能保证人生就能一直辉煌下去。而只有人们在三十岁之前耐得住寂寞,一边寻找机会,一边做对事,人生才会大为不同。赵雅芝在出演白娘子时三十八岁,潘迎紫在出演小龙女时三十九岁,结果她们都因各自出演的角色红遍大江南北。当然有些人年轻时就红遍半边天,但如果不能做对事与跟对人两者都坚持的话,就往往会有不如意。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人们在三十岁以后不光要做对事也要跟对人。做对事能够让人们耐得住寂寞,跟对人能使人们在寂寞中不会白白地虚度光阴。李白在三十岁之前三十岁之后都做对事跟对人,才使得他生前死后都名声大噪。不像杜甫,死后几百年人们才为他“平反”,怪不得李白说他“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姜尚见文王时七十二岁,武则天当女皇时六十六岁,他们做对了事,要是早一日跟对了人,说不定就可以早日出人头地。不过要是姜尚、武则天耐不住时间上的煎熬,就算他们早一日跟对人,也不一定会有后来的成功。

往往事情就是这么矛盾,当人们想跟对人的时候就无法做对事,而当人们想做对事的时候就无法跟对人。我们要想既做对事又跟对人,要注意的是不能太奢望出人头地,要保持低姿态,一边涵养自己,一边寻找自己的伯乐。这样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心|灵|明|镜

许多人做对了事却跟不对人,许多人跟对了人却做不对事,而要想既做对事又跟对人往往难上加难。要是一边忍受寂寞、涵养自己,一边去寻找使自己发展的契机,往往对人生极为有利,会使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另辟蹊径找出路

人们的思维不可以固定在一定的模式上,该改变的时候要学着改变,转变一下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另辟一条出路。

人生好比一扇门又一扇门,如果一扇门打不开、行不通了,该怎么办呢?在此踯躅不前,还是另辟蹊径去打开另一扇门呢?如果在此停滞不前,只会束缚一个人的发展,如果去打开另一扇门,说不定会迎来一番新天地。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去深圳打工,他听说在那里做买卖很不错便摆了一个小摊,每天卖水果。起初年轻人还有收益,不过渐渐地市民不买他的东西了。年轻人很疑惑,经过调查发现原来附近开了一家水果店,东西又便宜又好吃。年轻人很生气,认为那家水果店的老板太不可理喻了,左思右想后,年轻人决定前去挖苦那个老板一把。于是年轻人便去和那个老板套近乎,趁老板不注意,在那个老板的水果上洒了泻药。很多人吃了水果店老板的水果,都不约而同地整日往厕所里跑。水果店老板的生意越来越不好了,年轻人暗自高兴。后来经过水果店老板暗中调查原因,年轻人最终被公安机关逮捕了。像年轻人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何必呢?

从狱中出来以后,年轻人不再做水果生意,他在深圳的另一个地方做起了服装买卖。年轻人有了上次的教训,不但服务态度很好、尽心尽责,而且他的服装质量还特别好,很快年轻人大赚了一把。

试想,如果年轻人在受到教训后不知道悔改,反而和水果店的老板锱铢必较的话,那么他和水果店老板的恩恩怨怨何时才能了结呢?好在年轻人另辟蹊径做起了服装生意,他才会最终做好服装生意,赚了一大笔钱。

当然,像年轻人这样开明的人并不多。一些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总爱钻牛角尖,不知道另辟蹊径,殊不知如果遇到了一个拐角而不知道拐弯,将会被关进一个死胡同里。只有在遇到问题时善于转换思维,结果才会不同,一味固执往往会事与愿违。

有一个男孩让妈妈给他摘苹果树上的苹果,妈妈仰头一看,苹果树不怎么高,男孩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摘到苹果。妈妈没有理会男孩径自走了,男孩一看到妈妈走了,就在那里哭天抹泪。后来男孩想到没有妈妈帮助,再哭也无济于事,就自己试着去摘苹果,他伸手去摘了几下都没有摘到自己想要的苹果。男孩回过身来一看,在不远处有个小板凳。男孩考虑了一会儿就信步走过去,搬来了板凳,摘下了自己想要的苹果。

如果男孩一味地哭闹,他妈妈还是不会帮他摘下苹果,他也就不会尝到鲜味可口的苹果了。同样,如果男孩在无法摘到自己想要的苹果时不去搬小板凳,也同样尝不到自己想要的苹果。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人们的思维不可以固定在一定的模式上,该改变的时候要学着改变,转变一下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另辟一条出路。

然而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他在孤苦无助的时候找不到出路呢?他是找不到出路吗?不!我们知道,当人们在孤单落寞的时候心灵处于低谷,如果没有人去劝慰而他又不知道适时调节自己的话,他很可能会被一时的低潮掩盖了眼睛,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如果这样,该怎么办呢?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死守在一处,要勇敢地去打开另一扇门。当然,另一扇门里的风景可能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这种情况下可以关闭这一扇门再去打开另一扇门,或者在这一扇门里走下去,说不定会有别样的风景。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在一扇门关闭时就停滞不前,如果一扇门关闭了就认为没有了方向,那么他就很难见到希望的曙光。而只有他在一扇门关闭的同时去打开另一扇门,他才能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

心|灵|明|镜

上天是公平的,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或处于低谷时,不要任由事情的发展而要学着去开辟另一条路,说不定由于转了一个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一个人要是能看得开,认为上帝在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就会从寂寞中走出来,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去。

后悔是一剂良药

后悔意味着停滞、消极甚至逃避,但既然牛奶已经打翻了,我们再哭也无济于事,我们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

有人说,天下有各种各样的药,就是没有后悔药。的确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后悔本身就是一种药,只是这药很苦,吃了会让人难受。

后悔往往容易使人产生自卑感,认为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谁没有走错过路呢?错了的时候回头看看,想想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后悔的?也许有人会说已经错过的永远回不来,但是如果一味地怀着这样的心态,过多地去苛求、拿不起放不下,它不但回不来而且还会让我们活得很累。

人生在世要潇洒地活着,不能让一些不称心的事占据了心扉。一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做了错误的事也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不后悔、力求改变就行了。如果在一个十字路口被卡住了,从此就后悔不迭,那么以后的人生就很难见到起色。天天在混沌中度过,天天想着一些不开心的事,除了沉沦还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呢?而如果从后悔中汲取教训,结果就会大大不同了。如果从后悔中站立起来准备东山再起的时候,就会涌现出一股无穷大的力量,就会因为这种新生的力量而让自己重获生机,走出晦暗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