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21042700000055

第55章 大江之上不朽的生命

“大队长、大队长!”

李列索夫和里奥斯基看见飞机沉下江底,他们一边在水里挣扎,一边还在声嘶力竭地喊着库里申科,久久不愿离开飞机沉没的那片水域。

当库里申科的飞机还在天空盘旋时,早就惊动了万县城里的军民,他们大声呼喊着,有的拿着竹竿、有的拿着木板,蜂拥着向江边跑去;江边的几只小木船,也赶紧朝飞机沉没的地方划了过来——但,一切都太晚了,湍急的江面上再也觅不见飞机和库里申科的踪影。

“大队长、大队长!”库里申科的两位战友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挣扎着爬上岸来,他们站在岸边,流着眼泪还在大声地呼喊着库里申科。李列索夫手臂也受了伤,鲜血从他手臂上流了出来。当河岸上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正在组织力量抢救飞机和机上的人员时,李列索夫顾不得包扎自己的伤口,他捂着手臂,又沿着河岸往下游方向跑去,希望能够看见库里申科从水里再冒起来。

但,江面上只有汹涌的江流奔涌着,卷着浪花顺流而下,库里申科再也没从水里冒出来。

当日,无数的万县军民目睹了这一悲壮的场景,他们集中在聚鱼沱岸边,摘下头上的草帽,解开头上的白帕,望着飞机和库里申科沉没的那片水域,久久不愿离去。随即,当地政府组织起船队和水手,紧急打捞起飞机和库里申科的遗体来……

消息传到成都太平寺机场,库里申科轰炸机大队官兵和中国空军学员们,禁不住失声痛哭;当天晚上,没有一个人去食堂吃晚饭。消息传到重庆国民政府,中国空军司令部和政府官员,连夜就朝万县赶来,协助地方处理善后事宜。当天晚上,眼看沉没到江底的库里申科已经没有了生还的希望,当地居民按照自己亲人亡故的风俗,在河边点燃香烛纸钱,虔诚地祭奠起这位来自异国他乡,为中国人民英勇献身的烈士……

烛光摇曳,纸钱飘飞;江水呜咽,苍天垂泪。

11月3日,在那架迫降的飞机从江里打捞出水之后,库里申科的遗体在下游的猫儿沱浮了起来。他依然穿着飞行服,戴着飞行帽,皮带上还挂着他那支心爱的小手枪——这一年,库里申科年仅36岁。

当地政府闻讯后,用船将库里申科的遗体运回了万县。当地一位老人捐出自己的一副金丝楠木棺材,装殓了库里申科。库里申科遗体运回万县当天,全城万人空巷,大家聚集在陈家坝河滩上,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追掉会。

或许是百姓们的虔诚感动了上天,追掉会开始时,阴郁的天空中飘起了霏霏的细雨,犹如饱经苦难的百姓们,流下来的辛酸和苦涩的眼泪。挽联在细雨里飘拂,花圈在江风里踉跄。国民政府代表、苏联军事顾问、中国空军代表,以及地方行政长官和各界人士,冒雨举行了这场追掉会。追掉会后,万县人民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了当地景色壮美的太白岩下。

村民刘海田和其他人,他们亲手埋葬了库里申科。当时,已经80多岁的刘海田,出于对英雄的爱戴和景仰,他在墓地边搭起一个简陋的茅草棚,义务地为这位异国英雄守墓多年。

库里申科牺牲后,他的英勇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中国抗日战场,以及整个大后方,人们都被他的英雄壮举所感动,他的事迹也在中国大地上四处传扬。但在他的祖国苏联,却保持着一片沉默——因为苏联援华抗日行动仍处于保密时期。

几个月后,库里申科的妻子塔玛拉才接到1份军人阵亡通知书,上面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同志在执行政府任务时牺牲。”至于牺牲的具体时间、牺牲的经过和安葬的地点,亲人们全然无知。这一年,塔玛拉才23岁,他们的女儿英娜才刚满3岁。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万县人民更没有忘记这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清明或英雄的忌日,万县人民都会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敲锣打鼓、吹奏唢呐、燃放鞭炮、抬着花圈,成群结队来到他的墓前,祭奠这位苏联英雄。1958年7月7日,万县人民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爆发21周年,特地在风景如画的西山公园内,专门为库里申科修建了1座烈士陵园,迁葬了他的遗骨,并在墓地前竖起1块高大的墓碑。碑文用中俄两国文字书写道:“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里·库里申科之墓(1903~1939)。”这里,可远眺的大江的帆影,倾听亘古的涛声;墓地四周种满苍松翠柏、各色鲜花,以抚慰烈士远离家乡思念家乡的英灵。

1958年国庆节前夕,中国政府邀请库里申科的妻子塔玛拉和女儿英娜来中国参加国庆观礼、祭扫亲人陵墓。在北京,塔玛拉母女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盛大的国庆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紧紧地握住塔玛拉和英娜的手,十分动情地对她们讲道:“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格里戈里·库里申科。”

10月8日,烈士的遗孀和女儿来到万县库里申科陵园,同当地700多名党政领导和各界代表一起,祭奠已经牺牲了19年的亲人。大家在烈士墓碑前献花致敬,鞠躬致哀。在雄浑的军乐声中,一支由解放军女战士组成的合唱团唱着苏联歌曲《光荣牺牲》,悲壮哀婉的曲调,把人们的思绪带进那烽火连天、与侵略者浴火奋战的岁月里……

这条大江从我家乡流过,就在这里库里申科壮烈牺牲。

为了赞颂这永恒不朽的生命,江水日夜歌唱着中苏友好的歌。

他象一道闪电掠过天空,他象一声雷鸣响入江中。

江水把它在这里漩起的花圈,虔诚地向库里申科奉献;两岸山岩苍翠的松柏,肃立着为他崇高的灵魂静默。

……

祭奠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共青团员代表以及各界人士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和花篮,少先队员们在鲜红的队旗下,集体朗诵了由著名诗人方敬撰写的诗歌《库里申科之歌》。

塔玛拉和英娜临走时,紧紧拥抱着库里申科的陵墓与墓碑,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