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20837300000019

第19章 英雄辈出的战国时期(2)

骑劫有勇无谋,接收兵权后立即下令发动总攻,但仍然没有战果。田单见耐心十足、谋略不俗的乐毅被眼前这个才能平庸的骑劫取代后,心中大喜,决定利用这个大好时机进行反攻。他先是扬言说:“我唯一害怕的是燕军割掉我军降卒的鼻子后让这些降卒在前面开路,一旦如此,即墨必败。”骑劫早就想采用威慑手段来恐吓城内的齐军,以便使齐军放弃反抗,听到田单的话后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割掉燕军中齐军降卒的鼻子,并让他们走在军队前面向即墨城内的齐军示威。不料,骑劫的做法不仅没有震慑住即墨城中的军民,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燕军的敌视和痛恨,坚定了宁死不屈的决心。接着,田单又扬言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祖先在城外的冢墓,以此辱没我们的祖先。这样的话,即墨将亡。”骑劫得知后又信以为真,令人掘墓毁尸。见到燕军接二连三的兽行,即墨城内军民忍无可忍,将领纷纷主动请缨,要求杀敌雪耻。

田单并不急于反攻,而是继续麻痹燕军,一方面以老弱残兵、城中妇女守城,造成齐军主力锐减、一击即溃的假象;一方面暗中贿赂燕军将领,希望他们在齐军投降后不要滥杀无辜。见胜利在望,齐军更加懈怠,斗志无存。

在燕军翘盼入城纳降的同时,齐军正在积极备战。一天夜晚,田单精心设计的火牛阵拉开了帷幕。只见一头头尖角上绑有锋利尖刀、尾巴上扎有燃烧芦苇的千余头公牛突然从即墨城的四周破墙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毫无准备的燕军。顿时,燕军慌乱不已,有被公牛踩死者,有被尖刀刺死者,相互践踏致死者也多不胜数。在燕军溃败之际,齐军精锐出城猛杀。燕军节节败退,齐军乘胜追击,将以前被燕军占领的城池统统收回。

至此,齐襄王结束了五年的漂泊,在田单的迎接下,返回了齐都临淄。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末代君主田建即位。

齐王建六年(公元前259年),秦国对赵国发动了进攻。秦昭王心里盘算道:“如果齐国和楚国与赵国的关系亲近,就会前来援救,那么我们就退兵;如果齐国和楚国没有前来援救,就说明他们关系并不亲近,我们就一举拿下赵国,先试探一番看看。”在秦国长期的围攻之下,赵国粮草殆尽,向齐国请求支援,但是齐国没有答应。大臣周子弟劝告齐王建:“大王,我们救援赵国,秦国就会撤兵;如果不去救援,秦兵就会攻下赵国。如此一来,秦国的计谋得逞,对齐国和楚国是没有好处的。再者说来,对于齐国和楚国来说,赵国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就像牙齿外围有嘴唇一样。一旦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一旦赵国灭亡了,齐国和楚国的祸患也该到了。况且支援赵国乃是高尚的义举,退却了秦兵,还能宣扬大王您的威名。假如吝惜粮食而放弃支援赵国,可就酿成大错了。”齐王建并没有听从他的劝谏,没有派兵支援赵国。最终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败赵国,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随后,赵国国都邯郸被秦兵包围。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公元前226年,秦灭燕;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在秦国图谋吞并天下时,齐王建深知他们是齐国的屏障,于是派兵支援,拖缓了秦王嬴政的吞并脚步。同时,齐国有这四十多年的安定,与齐王建的母亲君王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君王后去世后,为人贪婪的后胜做了国相。他收受秦国的贿赂,劝齐王建归附秦国,不要再去攻战,不要再帮助五国攻打秦国,齐王建照做,导致了五国的一一灭亡。

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攻破,齐王建投降。至此,秦王嬴政统一了全国。

大起大落的楚国

楚康王十四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提出了弭兵的主张,得到了晋、楚两国的响应。此后,包括晋、楚、宋在内的十四个诸侯国会盟,确定了晋、楚分霸的局势。在晋、楚之外的十二个诸侯国中,除了齐国和秦国外,十个小国都要同时臣服于晋国和楚国。

楚平王(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时,伍奢担任太子太傅之职时,费无忌担任太子少傅之职,是他的副官。费无忌阳奉阴违,把为太子建娶来的妻子转交给好色的楚平王,后又担心太子建即位后会报复自己,于是向平王大进谗言。平王先是令太子建戍守边疆,后又派人杀太子建。伍奢受到牵连,被平王囚禁。

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具备贤能的儿子,如果不诛杀的话一定会成为楚国的忧患。可以用伍奢为人质把他们召来除掉。”于是,平王派人转告伍奢:“如果能够把两个儿子召来,你就能生,否则则死。”伍奢说:“伍尚为人仁慈,呼之必来。伍子胥为人能忍,能成大事。他知道来后必然会被擒住且救不了我,一定不会来。”平王不听,派人告诉伍尚和伍子胥:“如果你们来见我,我放过你们的父亲,否则我将杀掉他。”伍尚准备去,伍子胥劝道:“楚平王召我们兄弟入宫,不是要放过我们的父亲,而是为了斩草除根。因此,把我们的父亲当作人质。我和你一到,我们父子三人都会死。不如投奔他国,借他国之力为父亲报仇雪耻。”伍尚说:“我也知道去了以后救不了父亲,不过我更担心躲过此劫后仍然不能为父雪耻,从而遭到天下人的嘲笑。”并对伍子胥说:“你速速离开吧!你有能力报杀父之仇。”于是,伍子胥逃往吴国,投靠了吴王。

楚平王去世后,大夫子常认为太子珍还没长大,并且他的生母原本是要许配给已死去的太子建的,于是计划立平王的庶弟子西为国君。仁义的子西虽然在国内深受爱戴,但坚决推辞说:“每个国家都有要遵循的法则,更立国君很容易引起内乱,更何况即使是说说都有可能导致被诛杀。”因此,太子珍即位,是为楚昭王。

楚昭王即位后,费无忌失宠。没有了靠山,他以往的诸多劣迹招致了楚人的共愤。并且,伍子胥得到了吴国的重用,立下了很大的治国功劳。为此,吴国多次讨伐楚国为他报仇雪恨。饱受战祸的楚人怨声载道,把费无忌看成了罪魁祸首。为了安定人心,令尹子常处死了他。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冬天,吴王阖闾带着伍子胥和伯嚭,与唐、蔡两国合兵,大肆攻打楚国。子常奉命前往迎敌,落败后逃至郑国。楚军见主将已逃,军心涣散,纷纷四散逃跑。吴军士气正旺,乘胜追击,一直打进楚都郢城。伍子胥进城后,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侮辱了一番后仰天高呼:“我的父亲和兄长,你们可以安息了,我伍子胥已经为你们报仇了。”

逃出了郢城的楚昭王后来在秦军的援助下打败了吴军。适逢吴国发生内乱,吴王阖闾引兵回国。

吴楚大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此后休养生息了八年之久。公元前489年,楚昭王病逝,楚惠王即位,同时迎来了战国时期。在楚悼王之前,楚国先后几任国君并无建树。

楚悼王二年(公元前400年),楚国受到了韩、赵、魏三国联军的攻打。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楚悼王喜得吴起。楚国经历了吴起变法之后,国富兵强,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了韩、赵、魏三国,向西讨伐秦国,在诸侯国中形成了很强的威慑力。楚威王(约公元前339——前329年在位)即位后,胸怀霸业。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楚国进入了鼎盛时期,称霸于诸侯,与此时的强秦旗鼓相当。

楚怀王在位时,爱国诗人屈原(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78年)应召入仕。对内,他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制定号令;对外,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更为重要的是,他精通历史、明于治乱,又富有革新锐气。楚怀王急欲有所作为,以继续与西方强秦、东方强齐争雄,因此十分支持屈原的治国主张。

楚长期以来与秦结亲,而秦心怀鬼胎,早把楚国视为其统一天下的主要障碍,决心予以摧垮。屈原洞察了这一潜在危险,在担任左徒一职时力排众议,提出了转变外交方略、断绝与秦交好转而与齐联盟的重要主张。楚宫上下顿时议论纷纷,除了令尹昭阳、大工尹昭睢、大将屈句等朝臣外,大多亲秦贵族宗臣均激烈反对。他们联合起来,向楚怀王施加压力,将主张联齐的屈原视为仇敌而急欲除去。好在雄心勃勃的楚怀王支持屈原,以凌厉的手段镇压了一批宗亲大臣,甚至将对抗他的叔父也拘囚起来。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平息了,屈原终于接受楚怀王的委托,出使齐国,与齐王签署了联齐抗秦的盟约,实现了楚国外交政策上的重大转折。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与楚国合纵的韩、魏、赵、燕,共推楚怀王为纵长,浩浩荡荡共击西秦,第一次显示了以齐楚联盟为基础的合纵力量的巨大声威。不过,五国伐秦以失败告终。

在屈原治国的同时,楚国的旧贵族势力不能容忍触犯他们既得利益的朝政改革,决定釜底抽薪,先把屈原从楚怀王身边翦除。

上官大夫是楚怀王身边的红人,此人说尽了屈原的坏话,导致屈原被贬为三闾大夫。屈原被黜以后,楚国的政局便急剧地发生了逆转。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诈骗楚怀王,答应楚国:只要断绝与齐结盟,愿意归还楚国商於六百里的土地。楚怀王大喜,派遣勇士宋遗辱骂齐王,迫使齐国断绝了与楚国的联盟。当楚使至秦索取地盘时,张仪却变口说:“当初只说归还楚地六里,哪来的六百里?”气得楚怀王七窍生烟。

第二年,楚国攻打秦国。楚师八万士卒捐躯,大将屈句被俘。楚怀王随即下达总动员令,冒冒失失攻入武关,在蓝田与数十万秦军拼死血战。谁知秦又挑唆韩、魏两国,从背后袭击楚国的腹地,楚师由此崩溃。

楚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09年),齐湣王想做合纵的首领,于是派人给楚怀王送去了一封信,建议他不要与秦结盟。楚怀王本想与秦结盟,见信后与群臣商议,最终决定与齐结盟,并与韩国交好。

楚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昭王初立时,诱以丰厚贿礼,楚怀王竟背齐合秦,并娶秦女为妇,与秦结成了姻亲之邦。

外交政策的反复无常,不仅使楚遭受了韩魏诸国的连年讨伐,而且使秦更加肆无忌惮地乘隙进犯。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约齐、韩、魏三国大举攻楚重丘,大将军唐昧血战殉国;次年,秦复攻楚,斩首二万,杀楚将景缺。楚怀王不得不与众卿紧急磋商,将太子熊横作为人质抵押齐国换得救援。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昭王一变常态,致书楚怀王建议“和解”,并约请怀王到秦地边境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丹江北岸)会面。

这显然是一次居心叵测的凶险之会,然而楚怀王身边的大臣子兰、上官大夫等,纷纷劝说怀王赴会。他们全都乐观地断言:“秦昭王毕竟顾念与我大楚的姻亲关系,岂能将事情做绝?只要大王赴会,楚秦之和便指日可待!”

屈原得知后,清醒地估计到这其实是个可怕的陷阱,怀王若从大臣之议赴会,定遭不测!一旦怀王遭秦挟持,楚国的命运便不堪设想。屈原忧虑万分,不顾怀王不准他参与朝议的禁令,毅然强谏怀王,与那帮亲秦大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怀王出行时,屈原说:“秦有虎狼之心,不可信。不如不去。”子兰等人劝说:“为什么要惹秦国不高兴呢?”于是,楚怀王还是出发了。

楚怀王率领随从刚入武关,就被秦国的伏兵包围擒拿,押往秦都咸阳。秦昭王逼令楚怀王签署盟约,将楚国的巫郡(今四川巫山县北)、黔中(治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割让给秦国。怀王暴跳如雷,拒不签约,被软禁于咸阳。

消息传到郢都,楚宫上下一片混乱。为了避免被秦要挟,大工尹昭睢急赴齐都,请齐王放回人质太子熊横,即位后是为楚顷襄王。秦昭王大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攻取了十五个城池。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乘隙从咸阳出逃,取道赵国以求救。赵惧秦强,不敢接纳。怀王转道奔魏,却被秦师追到,死于河西。秦人不敢泄露杀害怀王的秘密,谎称怀王“发病”而死。

子兰早在楚顷襄王初立时,便已担任了令尹之职。在楚怀王客死归葬之际,郢都百姓纷纷要求追究子兰当年怂恿怀王赴会武关的罪责。他火冒万丈,又听说屈原在汉北激烈地指斥他误国害君、败坏朝政的行径,更是怒不可遏!子兰当然明白:倘若屈原在此刻重返朝廷,自己必将处于难堪的境地。于是,他想到了谗害屈原的最好人选,那就是巧舌如簧的上官大夫。

上官大夫以谗言罢黜了屈原,自然不希望屈原重返朝廷。何况又有令尹子兰授意,更觉有恃无恐。他深知楚顷襄王骄横懦弱,根本没有报秦雪耻之志,便抓住郢都百姓群情怨愤的事情,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说:“屈原当年咒骂先王,本就罪不容诛;而今听说气焰更加嚣张,在汉北鼓动百姓,攻击大王您信用奸佞,置父仇国耻于不顾,有违万民仰戴之望。观其用心,岂不是要翻当年旧案、取代大王之位?”

楚顷襄王最怕的就是动摇自身的王位,听了上官大夫的谗言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拒不服罪的屈原,从汉北迁往更加僻远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