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销售人员,人们就会想到他们的特长——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但实际上,销售并不只是靠嘴巴,更应该用心。尤其是在给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销售人员应该根据客户的需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介绍产品,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把整个产品说明书给客户背一遍。同时,在介绍产品的时候销售员还要针对客户的疑虑,突出自己产品的优点,使客户信任产品。只有这样,销售人员才能打动客户,促使客户作出购买决定。
1.超限效应
说得多不如说得妙
销售心经
人在听腻了、听烦了的时候,就再也不想听了。因此,在销售中,你千万不要说得太多,你说多了,客户听烦了,客户想说的没机会说,客户就很可能拒绝你。
一位销售人员敲开某公司主管的办公室,非常流利地说:“先生,你好,我是某某文化传播公司的销售代表,我们公司近期开发了一堂非常有效的管理培训课程,这种课程对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有兴趣,我非常乐意给你详细介绍。”
客户说:“真不好意思,我很忙,没时间。”
销售人员说:“我知道你很忙,所以我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今天我是来给你送资料的,只需要占用你10分钟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课程给你详细地介绍。我想这样已经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了。”
客户有点不高兴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真的很忙,你把课程介绍的资料放在这儿吧,我看完了再跟你联系。”
销售人员说:“就10分钟,我完全可以给你介绍清楚。”
客户嗓门有点儿高:“你说得已经够多了,你走吧,我马上就要开部门会议……”
销售人员见客户言辞有些怒气,赶紧拿起东西走了。
对任何一个销售人员来说,能说会道是有必要的,但是仅仅依靠嘴巴是不够的。销售员首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对客户一点儿都不了解,见到客户就长篇大论一通,只会招来客户的反感。
要知道,销售活动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只有让客户参与进来,让客户说出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使沟通有效,从而促成销售成功。而当销售人员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时,客户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这在客户看来,是销售人员对自己的不尊重,意味着自己的感受被忽视,意味着自己与销售人员所处的地位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销售人员的声音多么洪亮、解说多么中肯,客户也不会感到悦耳动听,只会感到不满和厌烦。
通用电器公司的副总裁曾这样说:“我们曾多次在各个分支机构召开会议讨论——为什么销售员会失去推销机会?讨论结果表明,失去机会的最大原因是销售员说得太多,虽然他们知道的并不丰富。”
心理学词典
在心理学上,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太久而导致的心理厌烦或逆反现象叫“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它告诉我们:语言的魅力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有没有说到关键地方。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说的太多,喜欢喋喋不休,总想显示自己的“才能”。他们的行为非常容易激起交往对象的厌烦心理,不利于交往目的的实现。
作为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你首先应该试着搞清楚客户的意图,然后针对客户的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避免超限效应出现。你的话越简练,就越容易抓住客户的心。相反,你没完没了地客套和介绍,只会让客户避而远之。下面有个趣味故事,对销售人员有很大的启发:
一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开始的时候,觉得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但牧师讲了10分钟还没讲完,马克·吐温感到不耐烦了,决定少捐一些钱;接着牧师又没完没了地讲了十几分钟,马克·吐温彻底怒了,决定不捐了。当牧师讲完时,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一分钱,还从募捐箱里拿走了2美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说得太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在销售中也是这样,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得妙。“狂轰滥炸”式的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毫无意义;有针对性的说,看似简短无力,实则句句说到点子上,很容易打动客户的心。那么,销售人员在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到底该怎么把握说的“尺度”呢?
(1)说产品的“关键点”。
什么是产品的“关键点”呢?相信销售人员都明白,一般来说,产品的关键点有这样几个:产品性能、价格、质保年限等。在销售之前,你可以把关键点列在一张纸上,等和客户见面后,你简单地把产品的关键点介绍给客户,然后保持沉默,让客户有时间思考和提问,这样你和客户就会自然而然交流起来。
当客户了解了你的产品之后,必然会针对你产品的价格进行商量。这时候你不应该一味强调你的产品如何便宜,而应强调你产品的卖点和性价比。产品的卖点有很多,有的客户看重经济实惠,有的客户看重品牌和名气,还有的客户看重实用方便。因此,你在强调卖点的同时,还要强调性价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产品的特点。
(2)反复刺激客户的“兴趣点”。
每个客户都有一个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就是最能打动客户的地方。或许你的产品有很多优点,但是对客户来说,只有一个优点最能激发他的购买欲望。如果你找到了这个优点,那么就重点介绍给客户吧。这样你推销成功的概率会很高。
刘先生和妻子去看房子,去之前,刘先生对妻子说:“到了那里你不要说你喜欢游泳池,免得不好杀价。”但是刘太太还是暴露了对游泳池的喜爱,因为她看到房子后面有漂亮的泳池时,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脸上流露出欣喜的表情。
到了谈价钱的时候,刘先生说:“这套房子不好,洗手间有点漏水。”
聪明的销售员笑着说:“刘太太,漏水是小事,重要的是后面有个漂亮的游泳池,你说是不是呢?”
刘先生又说:“这套房子的格局不太协调,在里面有种压抑感。”
销售员依然笑着说:“刘太太,你看看,站在这个角度,正好可以全局欣赏那个游泳池。”
就这样,销售员多次强调游泳池,刘太太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她对丈夫说:“还是买了吧,我太喜欢这泳池了。”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在推销的时候要捡重点说,客户最关心产品的哪个特点,就讲哪个特点,这样成功率往往会很高。就像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那样:“假如我帮人辩护,要辩护七项,前六项不太重要,我都可以让对方赢,我只要在辩护中赢得第七项,那么我就赢了这个官司。”
(3)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说得再多,如果客户看不到产品,也是白搭。相反,如果销售员说到了点子上,并把产品给客户看,让客户获得视觉体验,那么,推销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因此,在见客户之前,销售员最好把相关的产品介绍材料准备好,如果方便带上样品就更好了。这样,在见到客户时,销售员可以结合实物做介绍,这样所产生的说服力更强。
有个手表销售人员去推销。事先他准备了一个产品箱,里面放了很多精美的手表。见到客户后,他简单说了几句,就把产品箱打开,结果里面的精美手表一下子吸引了客户。最后,客户经过一番提问和试戴,果断地购买了一块手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销售中,销售人员与其面面俱到地说,不如多做示范,向客户展示产品。既让客户听到产品,又让客户看到产品,这样才能加深客户对产品的印象,增加客户的购买欲望。
2.空白效应
留出空白,让客户去体会
销售心经
在销售中,有时候说得太多、说得太快,很容易陷入被动。尤其是在商品报价的时候,如果你先说出价钱,很可能吃亏。正确的做法是,在关键问题上学会适当沉默,让客户去思考、体会。
发明家爱迪生曾发明了自动发报机,后来他想卖掉这项发明,换回钱建一个新的实验室。但是他不熟悉当时的市场行情,不知道自己的自动发报机能卖多少钱。于是,爱迪生问夫人米娜,但米娜也不确定这项发明能卖多少钱。她想了想,说:“就2万美元吧!你想,建造一个新的实验室至少也得花这么多钱。”
爱迪生笑着说:“2万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见爱迪生这么说,就建议道:“要不这样吧,你卖的时候先让商家报价,看看情况再说。”爱迪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决定试一试。
在当时,爱迪生是小有名气的发明家。有位商人听说爱迪生要卖自动发报机,就表示愿意买。双方约定时间见面,在商谈中,商家问爱迪生的自动发报机卖多少钱。由于爱迪生一直认为2万美元的卖价太高,所以迟迟不肯说价。
商人追问了几次,爱迪生还是不好意思说,他表示要等妻子回家和她商量一下。但是商人显然没有耐心了,他说:“既然你不说价钱,那我就先开个价吧,10万美元你卖不卖?”
爱迪生听了这话,内心狂喜,但他却故意面露难色,说要等妻子回来问问她的意见。商人看到这种情况,担心夜长梦多,于是软磨硬泡,好说歹说,最后终于说服了爱迪生,签署了交易合同。
后来,爱迪生高兴地讲起这件事时说:“真没想到,晚说一会儿就赚了8万美元。”
为什么晚说一会儿就能让自己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呢?因为沉默能给人造成无形的压力。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学会适当保持沉默,以便产生“无声胜有声”的说服力。比如,面对一个难缠的客户,与其与之争论不休,不如保持沉默。沉默可以给对方思考的余地,沉默可以让对方以为你有难处。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留出空白,让客户去体会,比任何诀窍都有效。
心理学词典
“空白”是接受美学中的术语,它指的是作品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联想,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同样,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给交往对象留出适当的想象空间,有利于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这种现象被称为称为“空白效应”。
“空白效应”告诉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合理地给交往对象留出空白、设置悬念,给他以适当的想象空间,目的是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相反,如果在社会交往中,交往一方向另一方和盘托出、全盘告知,不仅容易使其心理疲劳,还可能使其思维受到压制。
在销售中,我们不妨学会留出空白,比如,设个悬念、保持沉默等,让客户自己去考虑,去穷追不舍,这样客户对产品会更加感兴趣。尤其是在谈及价格和付款方式时,我们更应该给自己留有余地,给客户留有思考的空间,不要使局面太紧张。下面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客户:“再降一点点儿,我马上付款提货。”
销售人员:“这是最低价了,再降我就赔本了。”
客户:“哎呀,为这个价钱,你也耽误了不少时间,如果丢了生意,那真是太可惜了。”
销售人员:“如果真那样,的确可惜。其实只要你不再坚持,我们就不用耽误时间了。”
客户:“既然这样,我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销售人员:“好吧,你去看吧,我保证给你的价绝对最低。”
客户走了几步,又回来了:“哎,我还是买了吧!”
客户为什么走了之后还转头回来购买呢?因为他从销售人员的“放手”中看到了一种坚定、自信。这让他觉得销售员开的价绝不高,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购买。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销售人员采取了“放手”的策略,适当地放手表明销售员问心无愧,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相反,当客户说“那我不买了”时,如果销售员慌忙说“别走啊,有话好说,我再给你优惠一点……”表面上是留客,实际上是赶客。因为客户觉得销售员没有说公道价,价钱还可以降,能降多少呢?客户根本不知道。因此,他很可能放弃购买。
由此可见,如果你知道价钱无法再降了,那么即使客户要走,你也不妨大方地送他走,同时欢迎他再回来。这就是“空白效应”的一种运用,除此之外,销售人员还可以按照下面几种方法来运用空白效应。
(1)给客户设置悬念。
在和客户交谈时,如果机会来了,你不妨适时抽身离开,给客户留下一个悬念,下次再来给客户解开悬念。
“哎呀!有件急事我要办,真抱歉,下次我再来拜访你。”面对销售人员的突然离去,客户一定会很诧异。正当客户意犹未尽时,销售人员却走了,客户的心里一定会痒痒的,期待销售员下一次的到来。
著名推销大师原一平经常这么做。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他尽量把与准客户的谈话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最长也不会超过10分钟。他经常讲到一半,讲得准客户来劲时,便以有急事要办为由告辞。虽然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但为了成交生意,故意卖个关子,制造一个悬念,也是很有必要的。
(2)征询客户的看法,然后沉默。
在与客户交谈的时候,如果客户对你的观点有异议,你不妨在解释一番之后,问道:“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呢?你是怎样想的呢?”然后沉默下来,给客户思考的时间。等客户充分思考之后,你再认真地倾听他的想法。记住,在客户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如果有反对你的意思,你千万不要急着打断、反驳。否则,你是很难赢得客户的好感的。
3.对比效应
针对对手弱点突出自身优点
销售心经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销售人员可以针对同行其他产品的弱点突出自己产品的优点,由此给客户呈现强烈对比,进而打动客户。
有位药品销售员打车的时候发现司机感冒了,出于职业习惯,他向司机推荐一种感冒药B。司机反问他:“为什么要吃B?我一直在吃A。”
销售员说:“你之所以吃A,是因为你感觉它的效果不错,对吧?”
司机说:“那是当然!”
销售员对竞争产品A的优缺点很清楚,就问:“你在吃A之前,有没有看说明书?”
司机说:“我只看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颗,其他的介绍我没看。”
销售员说:“很多人说吃了A会打瞌睡,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司机说:“是啊,吃了很困,所以我每次吃了之后,先在家里睡1个小时,然后再出来开出租车。”
销售员说:“是啊,这样就影响你的生意了。尤其是像你们开车的,还有操作精密仪器的、高空作业的,是不适合吃A的,因为犯困容易引发事故。”
接着,司机问:“那么吃了B会不会犯困呢?”
销售员说:“B也是大牌子,是德国大公司生产的,质量你可以放心,白天吃了不瞌睡,晚上吃了睡得香。既不影响你做生意,也不影响感冒的治疗,建议你试一试!”
司机又问:“那么两种药的价格怎么样?”
销售员说:“两者售价差不多,但A略贵。”
听到这里,司机当场表示回去买一盒试一试……
A也可以治感冒,B也可以治感冒,为什么销售员能说服客户放弃A,选择B呢?因为对司机来说,开车的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虽然他服用A后睡1小时可以再开车,但这样影响了做生意,而B刚好能帮助司机避免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同一类产品,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品牌不同,其性能和售价可能也会有些差别。优秀的销售人员善于发现客户的需求,通过对比同类产品的优缺点,给客户推荐最满意的一种产品。只有这样,客户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的产品好在哪里,才会相信你的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