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之前,首先应该搞清楚目标客户,这是销售工作的前提和准备阶段。只有确定了消费群体和相对具体的目标客户,才能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效的营销计划。否则,你只能瞎忙活,难有成效,无法提高销售业绩。
1.手表定律
不仅要有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明确的目标
销售心经
骑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推销时不要见人就行动,而要认准目标再行动。如果连方向都搞不清,那么就算你走得再辛苦,也没办法到达终点!
两家房地产公司分别招聘了一批新销售员,并且分别对新人进行了培训。甲公司的培训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即要求销售人员的每一次销售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乙公司的培训强调以技能为导向,更注重销售人员沟通技巧的提升。
一个月以后,两家公司的新销售员都投入销售实践。甲公司的销售人员提前通过网络、公司的客户档案、展会等各种途径搜集客户信息,筛选目标客户,确定目标客户之后又针对具体的客户类型确定销售方案。乙公司的销售人员则都被派到大街上去发传单,热心地向每一位路人介绍公司开发的楼盘。
最后的结果是:甲公司的销售业绩是乙公司的两倍,其销售人员在推动业绩的前提下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而乙公司非但业绩平平,还引来了内部销售人员的频频抱怨。
没有销售员不想签大单,但是怎样实现这个愿望,这才是关键。要想签大单,你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应该要找谁去签——寻找你的目标客户。销售业绩的提升,靠的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明确的目标。
对于寻找目标客户,一些人坚信“广撒网才能多捕鱼”。但是,这些人可能没想过,如果不提前弄清楚自己要捕什么鱼、这些鱼有怎样的习性、鱼儿的个头有多大以及一般分布水域等一系列问题,那你很可能辛辛苦苦捕到的不是鱼,而是水草和污泥,甚至还有可能把渔网弄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捕鱼之前的目标不明确,所以不能根据具体目标的特点来准备合适的网。
同理,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客户具有什么特征,那你纵然把电话打烂,将嘴皮磨破,每天忙得四脚朝天,恐怕也拿不下订单。于是你抱怨:“为什么我每天忙得团团转,业绩还是没有提升呢?”当然我们不能责怪这些销售人员不够努力,但我们却可以十分确定地说:“这些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只用了力,却没用心!”为什么这么说?心理学中的手表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说明问题。
心理学词典
只有一只手表,可以告诉人们准确的时间,而拥有两只手表非但不能告诉一个人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判断,这就是“手表定律”,也称“矛盾选择定律”。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如果不对客户加以甄别,满世界地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客户去开发,那要想完成订单岂不如同大海捞针一般难?如果不能对目标客户进行准确的定位,那销售人员在搜集信息、准备材料以及设计销售方案时就没办法做到有的放矢,容易在销售实践当中无所适从——觉得A种类型的人或许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觉得B种类型的人看上去也有需求,C种类型的人好像更有购买力……最后,他们无法选择,不知道该针对A类特征的人进行推销,还是该先给B类特征的人打电话。这种情况则正是手表定律所说的选择性矛盾。
或许有人说,几种类型同时下手签单成功的可能性岂不是更大?如果你真正从事过销售工作你就会知道,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量有多大。如果不加分析地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目标客户,不要说精力有限,就算你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恐怕真正分摊到目标客户身上的时间也不足1小时。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到了不该投的人身上,而真正需要你用心对待的潜在客户却会被你所忽视,这种尴尬的处境似乎应了下面这个笑话。
有个人请客吃饭,看看约定的时间过了,还有客人没来,他心里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几位客人,一着急便说:“怎么不该走的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起身离开了。
销售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让他们很难笑得出来,大家内心不禁产生一连串的疑问:
什么是目标客户?
他们是谁?
目标客户在哪里?
如何才能找到他们?
这一连串的问题,恰恰是对目标客户进行准确定位的核心内容。怎样才能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那就要看你面对的潜在客户是否具有如下特征:
(1)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有特殊的需求。
(2)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较强的购买欲望。只有消费得起且愿意消费的人,才是目标客户,这两点缺一不可。
(3)客户是决策者,对是否购买产品有决定权。否则,即使他有需求,也不能称其为目标客户。
总而言之,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能找到真正有需求、有购买力、能决策的人,想签下订单,提升业绩都是不可能的事。换句话说,销售人员口才再好,纵然能口吐莲花,如果不能找准目标客户,那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2.二八法则
客户也分三六九等,无须一视同仁
销售心经
在销售过程中,不要同等地看待你的客户,而要有所侧重。要善于抓住关键客户——能给你带来80%销售额的大客户,而这类客户只占你客户总数的20%!
威廉·穆尔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他在创办公司之前,曾在格利登公司工作过,那时他是一名油漆销售员。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月他的销售额糟糕透顶,仅仅挣了160美元。
后来,穆尔对自己的销售图表进行分析,发现他80%的收益来自20%的客户,这与犹太人经商秉承的“二八法则”非常吻合。直到这一刻,穆尔才明白自己为什么销售额糟糕。原来,过去他对每个客户一视同仁,在他们身上花费了同等的时间和精力。
从那以后,穆尔调整了销售策略,他把精力放在了最有希望带给他大销售额的客户身上,把小客户分派给其他销售人员。没过多久,他的月薪就达到了1000美元。在之后的9年中,穆尔坚持“二八法则”的销售策略,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一步步走向成功,最后成为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董事长。
不仅威廉·穆尔坚持“二八法则”,世界上很多大公司也都注重这一法则。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特别重视奖励每100名员工中业绩靠前的25名员工;通用电气公司虽然非常重视奖励员工,但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诺基亚公司专门为公司里最优秀的20%的员工设置了特别的奖励政策……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符合“二八法则”,比如,20%的人集中了全社会80%的财富,而剩下20%的财富却要80%的人去共享;20%的人违反了80%的交通法则,搅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二八法则”启示我们,在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一碗水端平,而要善于抓关键的少数。同样的道理,在销售中我们也应该坚持“二八法则”,努力寻找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的大客户,投入精力,加强服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销售效果。
心理学词典
“二八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往往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大约20%,次要的却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大约80%。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人群身上。
很久以来,许多企业都奉行“客户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但“二八法则”却告诉我们:顾客不一定都是上帝,有时反而会坑害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如果一个客户不能给你创造价值,反而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客户身上,这样的客户你还能把他当成“上帝”吗?
另外,很多销售员在工作初期都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有“芝麻西瓜一起捡”的坏习惯,这样直接导致销售业绩上不去,而且还忙得不可开交。其实,对于那些犹如鸡肋一般的客户,销售员完全可以将其让给竞争对手,自己则专心把那些有一定规模的大客户牢牢抓住。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维护客户的成本,提升单位客户的利润,也有利于优化企业的客户资源。
说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想到了一个年薪10万元的乞丐曾说过的话,虽然乍一看只是觉得好笑,但仔细一想确实很有道理。
有个乞丐非常善于乞讨,每天都比同行赚得多,于是有同行就问他:“你有什么乞讨秘诀吗?”
这位乞丐说:“秘诀谈不上,不过我还是有点个人经验的。我从来不粘着顾客满街跑。如果乞讨不成,我会趁早放弃。因为他若肯给我钱,早就会给,就算他最后磨不过我,给了我钱,我也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不如转而寻找下一个大目标。”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当你对客户进行“二八”分类时,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了解你所拥有的20%的大客户,看他们给你带来的效益情况,同时,看看剩下的80%的散户给你带来的效益是多少;二是搞清楚20%的大客户和其余80%的客户都是哪些,了解每个客户给你带来的销售额;三是把两类客户分别按照类型、行业、地区等标准归类,然后对不同类别的客户进行进一步分析。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接下来,你就知道怎样运用“二八法则”对待他们了。
(1)重点照顾20%的大客户。
对于20%的大客户要重点照顾,做好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剩下的80%的小客户。如果一刀切,把这些客户全都放弃,那是不可取的。因为在这80%的客户中,排名靠前的一些客户也能给你带来可观的销售额,只要你做得好,还能将他们发展为大客户。对于80%的客户中,排名靠后的那部分就应该理性地放弃,或者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照顾一下。
(2)把20%的大客户按照销售额度排列出来。
对于20%的大客户,你有必要按照他们给你带来的销售额,从高到低排列出来,一目了然。同时,根据不同分类做出柱形图,这样方便你看出哪种类型的客户最多,什么行业的客户最好服务,哪个地区的客户更容易接受你的营销。知道这些后,你就可以制订出具体的销售计划。
3.酒与污水定律
及时放弃那些不利于实现目标的客户
销售心经
什么样的客户才是上帝呢?答案是最有价值或最具增长性的客户。而负值客户不但不是上帝,还必须立即放弃,因为他们无法给企业带来价值,只会白白浪费企业资源。
北京中关村有一家餐厅,曾经拒绝了一名客人入内。为什么要拒绝客人入内呢?难道他们不想赚钱吗?情况是这样的,当时那位客人穿着非常邋遢,下身穿短裤,脚穿拖鞋,衣冠不整。
当时大堂经理拒绝的理由是:“为了维护本店多数客人的利益,餐厅保留选择客人的权力。”随后他给顾客两张酒水餐券,建议他改天再来用餐。
对于这种拒绝,顾客非常气愤,后来他把餐厅告上法庭,但结果却以败诉而告终。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的地位被迅猛提升,许多企业和营销者为了争抢客户,使出浑身解数,不惜把客户尊称为“上帝”,对顾客百般礼遇。然而,事实上,有些客户根本不配“上帝”的称呼,他们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媒体屡有这样的报道:一位顾客在出门的时候,不小心被餐厅服务员碰了一下,虽然服务员赶紧道歉,但客户却不接受道歉,喋喋不休地斥责;上海某餐厅突然停电,不少顾客趁黑走掉,为的就是逃避买单;武汉某商场为客户准备了“雷锋伞”,但是雨伞有去无回……面对这样的“上帝”,企业和营销者还有必要坚持“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原则吗?
“不能,绝对不能!”全球16位顶尖管理大师中的两位——佩珀斯先生和罗杰斯博士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在他们看来,根据顾客对企业的价值,可以将客户分为最有价值客户、最具增长性客户和负值客户。对于前两种客户,企业应当视其为上帝,但对负值客户,企业应该赶快放弃,以避免浪费企业资源。
形象地说,负值客户就像老鼠屎,他们通常会搞砸一锅汤;负值客户又像污水,只要他们存在,优质顾客就会受到影响。正如酒与污水定律所说的那样,无论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美酒还是把一勺美酒倒入一桶污水,得到的都是一桶污水。
心理学词典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勺酒倒入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勺污水倒入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只要酒里有污水,再多的酒都是污水。
在任何企业的客户中,都存在一些难缠的客户。他们总是以“上帝”自居,动不动就对销售人员进行刁难、威胁以及语言攻击,一旦受到了企业冷落就搬弄是非、散播谣言、诋毁企业的产品。还有一些客户,总是对企业提出过分的要求,比如频频打压价格、要求送货上门、要求质量保证多长多长时间等。最糟糕的是,这类客户就像箱子里的烂苹果,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它们也会把其他的苹果弄烂。
烂苹果的破坏力很大,因为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当企业好不容易建立良好声誉时,如果不幸被“烂苹果”坑害了,有可能名声扫地。在这个非常注重产品美誉度的时代,企业或产品的名誉一旦受损,要想在短时间内挽回,恐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对于这类客户,企业虽然惹不起但躲得起,最好的办法是干脆趁早放弃,省得给自己惹麻烦。
说到这里,让我不由得又想起那位精明的年薪10万元的乞丐:
乞丐问给他钱的先生:“假如在你面前有个帅气的男生和一个漂亮的女生,你会向哪个乞讨?”
那位先生想了想,说不知道。
乞丐说:“你应该向男生乞讨,因为身边有女孩,他不好意思不给;如果你向女孩乞讨,她可能装作害怕,远远地躲开你。”
所谓放弃顾客,是指停止向负值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既可以是直接的拒绝,也可以是冷漠的应付,最终让这类顾客退出。放弃客户是因为对方不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但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决不能盲目放弃客户,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冲击,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致使利润急剧下滑。因此,在做出放弃的决定之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认真评估客户。
你不应该只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估你的客户,不要认为唯一能表现客户价值的就是消费额,而应该从多方面考察客户的价值。比如,客户能给你介绍其他客户、能给你带来宣传和推广等,这也是客户的价值所在。
(2)管理客户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