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管理者,下属往往会产生钦佩之情,因为跟着他们干事,能感受到一种高昂的斗志、激情和力量。你想成为这种精明强干的管理者吗?其实,这并非难事,只要你借鉴下面的建议,并经常训练,你会慢慢向精明强干的形象靠近。
在对下属演讲、做报告时,要表现得果断威严,充满震慑力。不管在哪种情况下,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绝对不要含糊。在做决定时,要么不要透露自己的想法,要么鲜明地表达立场和决策,这个时候最忌讳优柔寡断,那表明你心中没底或内心恐惧。
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做一个英明的决断。这样才能增加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倘若你平时派头十足,到了关键时刻却缩手缩脚,这个反差只会让你成为大家眼中的笑柄。当然,仅仅是果断决策是不够的,因为这不足以打造出精明强干的气质,你还需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包装自己。
与下属交谈时,即使下属处于主动,你处于被动,你也不用担心被对方左右。当下属的意见与你相左,但你认为下属的意见对公司有利时,也不用急着表态,你可以从容地说:“让我思考一下。”这样一方面有时间从容思考和取舍,避免草率定案,另一方面也能增加你的权威形象。
在开始讲话之前,试着整理一下思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在会议的最后,抓住机会做总结性的发言,可以让下属觉得你具有深厚的功底;在发言中,使用极其明确的数字,可以让下属觉得你思维周密;在探讨专业话题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会使下属对你产生好感;点菜时,面对菜单,如果你能当机立断,也能显得你精明强干;在等待约见的人时,手里拿着记事簿翻一翻,可以让人觉得你懂得充分利用时间;在接纳物品时,可以放慢一下动作,这样可以让人觉得你是个从容不迫的“人物”;背着光线面对下属,可以使你的形象看上去更为高大;在重要宴会等场合,与重要人物相邻而坐,可以让下属觉得你能力非凡。
046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解聘员工
解聘员工是管理者常见的管理活动之一。对于那些不符合公司要求、与公司价值相违背的员工,该解聘就要解聘,因为他们对公司而言,就是毒瘤,是累赘。但管理者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解聘员工视为表现权威的方式,不要把解聘员工当成儿戏。若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解聘员工。
1974年,香港地产建筑业进入了萧条期,大量的建筑工人失业,建筑师们也无事可做,普遍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很多建筑公司纷纷辞退员工,但是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总裁胡应湘却不这么做,他对建筑师们说:“当前是行业的困难期,也是我们公司的困难期,请大家原谅我,我不能给你们加薪。如果你们觉得工资待遇低,想离开,我不阻拦;如果你们没有更好的去处,我欢迎你们留下来,大家一起同舟共济,共同度过难关。”
建筑师们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认为胡应湘虽然在工作上无比严厉,但关键时刻,不轻易抛弃员工,也是一种善良、富有人情味的表现。从那以后,大家忠心耿耿地跟着胡应湘,成为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企业培养一个人才很难,丢掉一个人才非常容易,因此,胡应湘坚持“让员工为企业终身服务”的用人思想,不轻易解聘一个为公司服务多年的员工。当员工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他会像家长一样严厉地指教他,但不忘表达慈爱之心。当员工提出辞职要求时,他首先会反省自己,诚意挽留。这种做法值得每一位管理者学习。
047宁要最合适的,不要最好的
什么样的人才是公司最青睐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答案是:“70分的员工才是最好的员工。”为什么松下幸之助这么说呢?因为70分的员工具备可挖掘的潜力,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而且相比90分乃至100分的人才,70分的人才心态上更加谦虚、平和,更容易接受公司的文化。
我们从不否认90分乃至100分的人才所具有的价值,只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提供给他们的薪酬,根本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90分乃至100分的人才,往往心高气傲,稍有不顺就可能跳槽,企业很难长期留住他们。所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初期,公司仅有5位年轻人,其中还包括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秘书,她作风散漫,在工作上表现得很糟糕。比尔·盖茨想招一位工作热心、事无巨细的总管式女秘书,这样他可以不被打扰,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招聘信息发布之后,应聘者很多。大部分人在简历中自我吹嘘,说自己的学历多高、精力多充沛、经验多丰富。比尔·盖茨对这些应聘者毫无兴趣,反倒对一位42岁,家里有4个孩子的女士产生了兴趣。这位中年女士以前从事过短期的文秘工作,还从事过档案管理和会计工作,但是每份工作都干得不长,后来一直在家操持家务。
比尔·盖茨看完她的简历,立马眼前一亮,他非常肯定地说:“打电话给她,她被录用了。”他的决定让同事们疑惑不解,为什么要录用这位女士呢?比尔·盖茨表示,公司在创业初期,内务管理方面的事正是他所欠缺的,这位年龄42岁的女士比起20多岁的年轻人,稳定性更好,而且操持家务多年,有内务管理的经验,是4个孩子的母亲,对家一定有浓厚的感情,这种家庭观念一旦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对公司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那以后,这位女士就成了比尔·盖茨的女秘书。
事实证明,比尔·盖茨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位中年女士上任后,对年仅21岁的董事长比尔·盖茨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每次出差前,她都会督促比尔·盖茨提前15分钟到达机场。每次比尔·盖茨出差到外地,她都会在行李箱里准备一条毛毯,以便盖茨晚上睡觉时保暖。她把公司的每一项工作都看作家务,而且对每件事都投入感情,为此深得比尔·盖茨的赞誉。
阿里巴巴CEO马云曾经说过,不合适的人才,即使能力再强,他也不会要。用这种人才,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拖拉机上,完全不匹配。企业选择人才,宁要最合适的,不要最好的。用最好的人才,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浪费,况且很多时候,最好的人才,不一定能干出最好的工作成果。反倒是最适合的人才,往往会拿出让企业称心如意的表现。
048用人是用来做事,而不是投老板所好
很多人抱怨:为什么踏实肯干的人往往得不到重用,而溜须拍马、不干实事的人却被老板器重呢?于是他们绞尽脑汁思考:怎样才能投老板所好?这种心理不得不让管理者反思:“我有没有过分重用投自己所好之人,而轻视踏实肯干的员工?”
管理者也是人,也希望被员工重视,当员工投其所好时,管理者自然高兴,自然更容易接受他们。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领导者确实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性,让员工与自己保持一致,这是团队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重用投老板所好、却不干实事的人,而轻视踏实肯干的员工。
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清楚一点:招聘员工过来,是让他们干实事的,而不是让他们来逢迎拍马的。如果你见谁对你说好听的,就重用他,而不考虑他对企业所做的贡献,那么无形之中,你就很容易伤害那些真心为企业付出的员工,会使他们感到不满,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能误解下属的角色。要知道,你雇佣下属过来是为你创造业绩的,而不是雇来愉悦你的。因此,不要根据员工与你关系的亲疏程度来使用人、提拔人、奖励人,而要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来评估员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发员工真干事、干实事的积极性,这样企业才能充满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这样的企业才是有希望的。
049用人不可凭个人一时之喜恶
在企业用人时,有些管理者往往习惯于使用看得顺眼、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而不愿意使用看起来不顺眼、与自己关系一般的人。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不是能力,而是关系的亲疏、个人的喜恶。这就很容易导致人才得不到重用,而庸才却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致使工作无法顺利展开,企业经营难以维持下去。
优秀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往往懂得“唯才是举”,即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重用。这样不仅保护了人才的积极性,使企业本身充满活力,重要的是能使企业的员工目标一致,精诚团结。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非常赞同“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他发现人才后,往往会破格提拔。他认为,只要选对了人,公司就会繁荣发展。
在日本企业界,职位的升迁要看资历,破格提拔人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因此,松下幸之助在提拔人才时,往往非常慎重,首先,他会和资历较老的员工进行沟通,让他们赞同和提携新人。在松下幸之助看来,如果你不和资历老的人商量,而自顾提拔新人,等于忽视了那些资历老的人,容易打消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之后,松下幸之助任命新员工,他还会让资格最老的员工代表全体员工向那位新员工致贺词:“我们发誓服从新课长的命令,勤奋地工作。”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新任课长的威信。松下幸之助强调,在提拔人才时,重要的是不能有私心,必须以个人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为依据。哪怕你曾讨厌过他,也不能因为个人恩怨而打压他。只要他是有才能的人,就应该加以提拔,这才是公平公道的做法,也必然会赢得下属们的理解和支持。
050求全责备是用人大忌
人无完人,能力再强的人也有缺点与不足。关于这一点,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也有过论述:“谁想在一个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人,这个组织最多是一个平庸的组织;谁想找‘各方面都好’的人,结果只能找到无能的人。”
古往今来,大凡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们能力突出,但缺点也明显。比如,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往往不拘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往往固执己见;雷厉风行的人难免考虑不周……对于这些人,如果管理者只见其短而不见其长,一味地求全责备,不仅得不到优秀的人才,还会把公司的人才逼走。如果管理者不求全责备,能容人之短,量才受用,那么他们就会给公司做出大的贡献。
许清俊是台湾万有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善于用人。他不喜欢用所谓“老实”、“听话”的人,而是重用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能开创新局面的人。尽管这些人身上有些“毛病”,管理阶层对其争议很大,甚至还有人反对,许清俊也会坚决使用,必要的时候还会委以重任。
硅谷流行一句话:“边干边学,边败边学。”对于犯错的、失败的员工,管理者采取宽容的态度,试问,硅谷怎么能不成功呢?要知道,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难免任务完成得不够出色,偶尔出现失误也是情有可原的,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员工分析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才冒尖,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051要管头管脚,不要从头管到脚
麦克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每个月都会与员工核对公司的账目,每次他都会对财务经理克莱姆说:“现在,我们来核对公司这个月的账目余额,确保公司的预算不超标。当你看到这一栏超过150000美元或那一栏超过3700美元时,或者当这两部分加起来超过……”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核对,麦克才清楚公司的账目有没有错误,预算有没有超标,清楚每一笔费用开支用在什么地方。但事实上,他只需要对克莱姆说:“每个月的财务报表出来后,你把收支、余额、重大花费等几个项目制作出一个表格,然后交给我过目一遍就可以了。”
很多管理者像麦克一样,希望对公司的事务了如指掌,当他们布置任务之后,希望员工按照他们交代的方法去做事,为此,他们时不时会监督一下,表现得不太信任员工。殊不知,这种从头管到脚的管理方式会产生很多弊端:过多的指点,让员工无所适从;员工总是在你的指导下做事,一旦没有你的指导就不会做事了,这样他们永远都无法成长,永远得不到锻炼;工作的自由度大大降低,自身的工作量反而增加。
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时,有一次,公司组织登山活动。活动前一天,他给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做了一次有趣的培训游戏。那天他给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一顶耐克帽子、一双耐克鞋子。然后问大家:“为什么今天给大家发帽子和鞋子?”
大家说:“为明天的登山做准备。”
韦尔奇又问:“如果我还发衣服、乃至内衣内裤给你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大家不约而同地“嘘”了一声,连连摇头说:“不要,那样感觉怪怪的。”
韦尔奇说:“对了。你们不想要,我也不应该给你们。其实,管理的道理就在于此,要管头管脚,但不能从头管到脚。这样,管理才会变得越来越简单。”